1、 :ICS 65.020.30 B4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669 2009 阳江鹅 Yangjiang Geese guidelines 2009-08-06发布 2009-12-01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 DB44/T 669 2009 I 前 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阳江市畜牧局、阳江市畜牧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阳江市智特奇 鹅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道来、颜卓友、尹荣楷、胡刚安、张展庆、梁德明。 DB44/T 669 2009 1 阳 江 鹅 1 范围 本标准
2、规定了阳江鹅的品种特征、生产性能、质量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阳江鹅品种鉴别和选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合于本标准,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合于本标准。 GB16549-1996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16567-1996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述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开产日龄 Age at first egg 应用于个体产蛋记录群,以产第一个蛋的日
3、龄计算;应用于群体记录群,以鹅群日产蛋率达 5%的日 龄计算。 3.2 开产体重 Body weight at first egg 达到开产日龄时的体重。 3.3 年产蛋量 Egg production in one year 指母鹅在一年内的产蛋数。 3.4 活重 Live weight 指在屠宰前鹅停饲 6小时后的体重。以克为单位。 4 品种要求 4.1 品种特性 阳江鹅原产于阳江市所辖阳东县、阳西县和江城区,体型中等,皮薄肉嫩,警觉性高,耐粗饲,抗 病力强。 4.2 体型外貌特征 4.2.1 阳江鹅自头顶部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因而又称为“阳江黄鬃鹅”。全 身羽毛紧贴,
4、背羽、翼羽和尾羽为棕灰色,胸羽淡灰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胫蹼橙黄色,虹彩 棕黄色。 4.2.2 母鹅头小颈长,肩部稍窄,后躯 发达,躯干似“瓦筒形”,产蛋期肉瘤隆起。公鹅头颈较粗、 躯干呈“船底形”,肉瘤发达,眼大有神,肩宽胸挺,背腰丰满。 4.2.3 雏鹅 适时出壳;背部、颈部毛色浅灰青色,胸腹部毛色为淡白色,体重 98.2 9.1克;脐带吸 收良好,无血痕;腹部收缩良好,大小适中、柔软;肛门收缩有力,无污秽物沾污;干毛后能站立,活 泼有神、叫声响亮;胫蹼有光泽,挣扎有力;喙、眼、胸、背、腿等无畸形。 4.3 体重与体尺 DB44/T 669 2009 2 开产种鹅体重及体尺见表 1。
5、 表 1 开产种鹅体重及体尺 性 别 体重 (克 ) 体斜长 (cm) 龙骨长 (cm) 胸深 (cm) 髋骨宽 (cm) 胫 骨 长 (cm) 胫围 (cm) 半潜水长 (cm) 颈长 (cm) 公 3885 750 34.5 1.8 15.2 0.8 9 5 0.9 7 7 0.5 9.1 0.6 5.3 0.3 62.12.0 28.41.5 母 3328 380 32.1 1.8 13.8 0.8 8.9 0.9 6.6 0.8 8 1 0.4 4.8 0.2 56.53.6 26.51.8 4.4 生产性能 4.4.1 生长速度:在使用全价料圈养条件下, 28日 龄 平均体重 105
6、0克 50克, 70日龄平均体重 3375 克 250克。 4.4.2 育雏率:雏鹅 28日龄成活率为 96%以上。 4.4.3 屠宰率: 70日龄公、母鹅屠宰率分别为:公鹅 88.15% 1.10%,母鹅 86.81% 1.07%。 4.4.4 半净膛率: 70日龄公、母鹅半净膛率分别为:公鹅 82.51% 1.03%,母鹅 82.19% 0.99%。 4.4.5 全净膛率: 70日龄公、母鹅半全净膛率分别为:公鹅 74.32% 1.06%,母鹅 72.99% 1.01%。 4.5 繁殖性能 4.5.1 性成熟期:早熟,公鹅 70 80日龄出现爬跨,配种适龄为 160 180日龄,体重 38
7、85 750克 ; 母鹅 150 160日龄开产,体重 3328 380克 。 4.5.2 年产蛋量、蛋重:种鹅产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由 7月至次年 4月份为产蛋季节。全年产 蛋 4窝,平均产蛋 29 3个,平均蛋重 145.2 26.7克。 4.5.3 配偶比例与利用年限:公母鹅比例: 1: 5-6,种鹅利用年限 5 6年。 4.5.4 种蛋合格率、受精率与孵化率:种蛋合格率 95% 3%,受精率 85.2% 3.5%,受精蛋孵化率 92.21% 2.13%。 5 检验方法 5.1 体型外貌 5.1.1 肉眼观察精神外貌、饮食状况、运动状态等。 5.1.2 用皮尺测量体斜长、半潜水长、胫
8、围,用卡尺测量龙骨长、髋骨宽、胫长、胸深。 5.1.3 开产体重群体记录时随机测定只数不少于 100只,称重后求平均值。 5.1.4 检查皮肤、羽毛状况,喙、脚、肉瘤色泽。 5.1.5 触摸胸、背部检查肥瘦程度。 5.2 种雏质量 5.2.1 检查腹部收缩情况。 5.2.2 检查脐带愈合情况,有无血痕存在。 5.2.3 用手抓握雏鹅,感触是否饱满、挣扎有力。 5.2.4 检查喙、眼、胸、背、腿等有无畸形,检查脚、蹼皮肤是否干枯、绉缩。 5.2.5 检查肛门有无污物粘附。 5.2.6 初生雏鹅应符合 GB16549的检疫要求。 5.3 种鹅生产性能 抽取 160至 180日龄的初产母鹅作个体记录
9、测定,测定时间从当年 7月起至次年 6月底止,记录一个完 整的繁殖年度数据。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各项生产性能指标。 5.4 抽样方法 DB44/T 669 2009 3 同一检验群的种 鹅应随机抽样。种群数在 5000只以下的,抽样数为种群数的 10%,最小抽样数为 30 只;种群数在 5000只以上 (含 5000只 )的,抽样数为种群数的 5%。 5.5 判定方法 5.5.1 体型外貌特征符合 4.2.1、 4.2.2的描述,且体重、体尺符合 4.3表 1的种鹅,判定为合格种鹅。 5.5.2 由合格种鹅所产,符合 4.5.2蛋重标准的种蛋,判定为合格种蛋。 5.5.3 由合格种蛋孵化所得,符合 4.2.3的雏鹅,判定为合格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