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4 T 663-2009 云斑尖塘鳢养殖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8308       资源大小:491.4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4 T 663-2009 云斑尖塘鳢养殖技术规范.pdf

    1、 ICS 65.150 B 51 备案号: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6632009 云斑尖塘鳢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ure of Oxyeleotris marmoratus 2009-08-06 发布 2009-12-01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6632009 I 前 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质量与标准化技术研究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

    2、人:陈永乐、刘毅辉、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潘德博、史燕、魏成清 DB44/T 6632009 1 云斑尖塘鳢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云斑尖塘鳢( Oxyeleotris marmoratus)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人工繁殖、鱼苗鱼 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及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云斑尖塘鳢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水源充足,排灌分流,通路、通电、通水,无污染源。并符合 GB/T 1840 7.4 的规定。 3.2 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 NY 50

    4、51 的规定。 3.3 鱼池条件 鱼池条件见表1。 表1 鱼池条件 鱼池类别 形状 面积,m 2 池深,m 水深,m 淤泥厚度,cm 亲鱼培育塘 长方形 1 3004 000 1.52.0 1.01.5 10 产卵池、孵化池(水泥池) 长方形 20 左右 0.60.8 0.51.0 0 鱼苗池(水泥池) 长方形 20100 0.60.8 0.51.0 0 鱼苗、鱼种培育塘 长方形 7002 000 1.52.0 1.01.5 10 食用鱼饲养塘 长方形 2 0005 000 2.03.0 1.52.5 10 4 人工繁殖 4.1 亲鱼 4.1.1 来源 应从不同亲缘的养殖群体中分别选出体格健壮

    5、、体态正常、无伤病的雌、雄个体。 DB44/T 6632009 2 4.1.2 形态特征 体形略延长、粗壮,鱼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吻短而钝,头宽而扁平。眼小上侧位,口大前 位。下颔稍突出,上、下颔齿多行、细小。头背及腹部披圆鳞,体披栉鳞。背鳍二个,前为硬棘后为鳍 条。胸鳍大、扇形,臀、尾鳍均为圆形。鳍条上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斑点。无侧线。体色多为黄 褐色,易随生活环境而变化。体侧具五个六个大的呈纵向的深褐色斑块。腹部淡黄色。 4.1.3 繁殖年龄和体重 二冬龄或以上,体重不小于 500 g。 4.1.4 雌、雄鱼鉴别 雌鱼体色较浅淡,黄色斑纹较为明显;体表较少粘液,手触摸稍有粗糙感;

    6、腹部色泽灰白;外生殖 突肥大,呈扇状,游离;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无色素点。 雄鱼体色较深,外生殖突明显比雌鱼的短小,呈白色的三角形,游离度小,泄殖孔开口于生殖突的 最末端,孔四周具有少许斑点。 4.2 亲鱼培育 4.2.1 培育塘清整 按 SC/T 1008 规定执行。进出水口设拦鱼栅。 4.2.2 放养密度 15 000尾/hm 2 22 000尾/hm 2 。雌雄比例111.51。 4.2.3 投饲管理 投喂新鲜鱼粒、冰鲜鱼粒或加拌10%左右鳗鱼饲料,投喂量一般为亲鱼总重量的3%5%;或投喂规 格6.0 cm8.0 cm的鲮、麦鲮和野鲮饵料鱼,在越冬期间投喂饵料鱼为宜。饲料质

    7、量和安全应符合 GB 13078 和 NY 5072 规定。投喂可视天气、水温、水质及摄食状况酌情增减。 4.2.4 水质管理 保持亲鱼塘水质“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30 cm左右。并定期施用适量的光合细菌,以调 控水质。培育期间每15 d30 d“冲水” 一次;催产前一周每天“冲水” 一次,每次1 h2 h。 4.3 繁殖 4.3.1 性成熟亲鱼特征 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手摸松软且有弹性。生殖突大、扇形,桃红色。成熟度好者能挤出 卵粒。 雄鱼:斑纹明显,生殖突小、三角形,成熟度好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4.3.2 繁殖季节与水温 四月九月,六月七月为盛产期。繁殖水温253

    8、2,最适繁殖水温2830。 4.3.3 产卵池 设增氧和防逃等设施,对角分设进排水口。消毒按 SC/T 1008 规定执行。 4.3.4 孵化池 设增氧装置。保持微流水,池顶遮阳。消毒按 SC/T 1008 规定执行。 4.3.5 人工鱼巢 鱼巢为直径20 cm25 cm,长度30 cm 40 cm的PVC管,或网孔尺寸0.4 mm0.5 mm的锦纶、尼龙 或力士筛绢绷紧缝制在8#镀锌铁线框上,规格40 cm40 cm,单片或三片构成的等边三角形。鱼巢放置 在产卵池底部,鱼巢放置的数量应比亲鱼的组数稍多。 4.4 产卵 4.4.1 人工催产 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

    9、OM),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推荐剂量 为(LRH-A)5 ug+(DOM)2 mg+(HCG)500 IU/kg或(HCG)800 IU/kg1 000 IU/k g雌鱼体重,雄鱼 注射药量一般为雌鱼量的1/2。 DB44/T 6632009 3 4.4.2 注射方式 多采用一次注射,若采用二次注射, 第一次约注射全量的1/10, 第二次注射完全量。 注射间距为7 h 8 h。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无鳞处。 4.4.3 配对与密度 雌雄比11,亲鱼密度1对/m 2 2对/m 2 。 4.4.4 效应时间 水温2730,效应时间为53 h80 h。 4.4.5 自然产卵 在原亲鱼培育塘的池

    10、边约1 m水深处,每隔0.5 m 1.0 m设置一个鱼巢,次日起每天上午捞起检查 产卵情况,将粘附有受精卵的鱼巢移至孵化池中孵化,并放置新的鱼巢。 4.5 孵化 受精卵移至孵化池孵化,孵化期间保持微流水和充气增氧,孵化水体溶氧保持5 mg/L以上。孵化密 度10 000粒/m 2 20 000粒/m 2 。水温2830,经30 h以上孵出仔鱼。 5 鱼苗鱼种培育 5.1 培育池清整 按4.2.1执行。安装底管均匀充气增氧。 5.2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见表2。 表2 放养密度 规格 仔鱼3.0cm 3.0cm6.0cm 6.0cm9.0cm 培育池类别 水泥池,万尾/ 鱼池,万尾/hm 2 放养

    11、密度 0.61 7501 500 4070 1520 5.3 浮游生物培育 在鱼苗入塘前7 d10 d,施用经发酵灭菌处理的有机肥和绿肥;每公顷水面第一次施肥量为1 000 kg1 500 kg,每周追肥一次,追肥量为300 kg750 kg。 5.4 饵料鱼培育 在培育云斑尖塘鳢鱼苗时,参照 SC/T 1008 的规定同塘培育鲮、麦鲮和野鲮作为饵料鱼,放养量为 云斑尖塘鳢鱼苗数量的80倍100倍。 5.5 培育管理 5.5.1 水泥池培育 仔鱼约4日龄起,即要投喂藻类和轮虫,轮虫密度保持10个/ml以上。并辅加投喂人工饵料。约12 日龄起,逐步改投喂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培育期间视水质情况,

    12、加注水并保持充气。 鱼苗长至1.5 cm 时可转为鱼池培育。 5.5.2 鱼池培育 鱼苗除了摄食池中浮游动物外,还应每天加投水蚤。也可以改用水蚯蚓等投喂,每天喂三次五次, 投喂量35 kg/hm 2 40 kg/hm 2 ,全池遍洒。当鱼苗长至2.0 cm时可改投喂全长为云斑尖塘鳢鱼苗的1/3 1/2的饵料鱼,数量为云斑尖塘鳢的40倍50倍。饵料鱼一般10 d15 d补充一次。 5.5.3 分级培育 避免或减少相互残食,视鱼苗的长势及时过筛分级培育。 5.6 日常管理 定期对鱼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防治措施。观察云斑尖塘鳢摄食和饵料鱼剩余情况,当 DB44/T 6632009 4 饵料

    13、鱼缺少时应及时补充。 6 食用鱼饲养 6.1 池塘清整 按 SC/T 1008 的规定进行。进出水口设拦鱼栅。 6.2 饵料鱼培育 按5.4执行。 6.3 放养密度 经上述培育成的9.0 cm以上的鱼种,适宜的放养密度为37 000尾/hm 2 45 000尾/hm 2 ,鱼种规格必 须大小一致。 6.4 养殖方式 6.4.1 投喂饵料鱼 饵料鱼培育与投喂参照5.4和5.5.2执行。随着云斑尖塘鳢鱼种的长大,饲料鱼的个体可相应大些, 最大规格8 cm为好。 6.4.2 投喂冰鲜鱼 养殖前期以鱼糜为主,添加10%的鳗饲料形成团状,置于饲料篮中投喂,饲料篮0.6 /个1.0 /个,间隔2 m左右,

    14、沿塘边分内外二排分布。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养殖后期根据云斑尖塘 鳢的口裂大小将冰鲜鱼切成不同大小的鱼块。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投喂时间在上午、下午, 下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2/3。视天气、鱼摄食 情况增减。投喂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料的质 量和安全应符合 GB 13078 和 NY 5072 的规定。 6.5 饲养管理 6.5.1 巡塘 每天黎明、中午和傍晚巡视,观察鱼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发现浮头或鱼病应及时处理。 注意防逃,加水时在入水口用网孔尺寸0.6 mm 0.5 mm的锦纶、尼龙或力士筛绢筛布过滤,防止敌害 生物进入。 6.5.2 水质调控 混养规

    15、格约100 g/尾的鳙鱼400尾/hm 2 600尾/hm 2 。定期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 等来调节水质,保持塘水“肥、活、嫩、爽”。保持塘水透明度30 cm左右。 6.5.3 捕捉 宜采用地笼网捕捉。 6.5.4 生产记录 在养殖全过程中应填写记录表,填写表格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中附件1和附件3的要求。 7 越冬 在水温15时,需要保温越冬。方法是在原塘搭建简易的塑料薄膜越冬大棚,或将鱼移入温室, 捕鱼时操作小心,尽量避免损伤。放鱼时用1015食盐水或 5 mg/L1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 体10 min15 min,预防发生水霉病。 8 病害防治 8.1 预

    16、防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做好日常监测。预防措施: 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消毒。 调节水质,大约每月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10 g/m 3 15 g/m 3 。 投喂新鲜饲料,约20 d左右用大蒜素拌饲料投喂一次。 DB44/T 6632009 5 8.2 治疗 病害防治的渔用药物使用与休药期应符合 NY 5071 等的规定。 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见表3。 表3 几种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休药期 细菌性烂鳃 病 肉眼检查,病鱼鳃盖骨的内 表面往往充血,鳃上粘液增 多,鳃丝肿胀,局部鳃丝腐 烂缺损,腐烂处常常有黄褐 色的附着物。镜检一般可以 见到鳃丝软骨尖端外露或 被腐蚀

    17、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 10 g 浸 浴 10 min30 min,或 10 15的食盐水浸浴 10 min 15 min 2、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二次 三次,使池水 pH 值保持在 8.0 左右 3、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每立方水体用量 0.06 g 0.10 g 或三 氯异氰脲酸粉每立方水体用量 0.15 g 0.20 g(以有效氯 计);或二氧化氯(8%)每立方水体用量 0.10 g0.30 g。 或复合碘溶液每立方水体用量 0.30 ml0.50 ml 。全池泼 洒,疾病流行季节,15 d 消毒一次 4、每立方水体用大黄粉 2.5 g3.7 g。先将大黄粉用

    18、20 倍 重量的 0.3%氨水浸泡 1 h 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每日 一次,连用 2 d 5、每公斤体重用诺氟沙星 15.0 mg20.0 mg ,拌饲投喂, 1 d 一次,连用 3 d5 d 细菌性肠炎 病 剪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 血发炎,粘液增多,肠内没 有食物或仅在后段有少量 食物。患病严重时,病鱼腹 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内 积有大量淡黄色液体,肠内 膜破坏,肠壁透明如玻璃 纸,失去弹性 1、掌握好投喂饵料的质和量,严格执行“ 四消四定” 措施。 2、采用水体消毒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水体消毒一般 可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用 量可参照“细菌性烂鳃病”部分 3、内服药物可用:诺氟沙星,用量同上;复方磺胺甲 噁粉(复方磺胺甲噁粉每 100 g 含磺胺甲噁 8.33 g、TMP 1.67 g),每公斤体重用量 0.45 g0.60 g , 1 d 二次,连用 5 d7 d,首次量加倍。每公斤体重用大蒜素 40 mg50 mg 拌饲投喂,连用 3 d5 d 皮肤溃疡病 发病初期,皮肤出现红斑 点,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表 皮坏死,肌肉腐烂,严重的 病鱼溃烂面深入肌肉,露出 骨骼,病灶部位无固定,在 头部、背部、体表两侧等 1、操作仔细,避免因捕捞、运输等过程使鱼体受伤 2、水体消毒与药饵投喂参照“细菌性肠炎病”部分 抗菌药物 执行标准 500 度日


    注意事项

    本文(DB44 T 663-2009 云斑尖塘鳢养殖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