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4 T 2221-2019 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8142       资源大小:765.8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4 T 2221-2019 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16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2212019 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ss production of Anastatus fulloi Sheng and Wang and biological control of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2019 - 12 - 26发布 2020 - 03 - 26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221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

    2、准由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 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敦松、张宝鑫、郑苑、袁曦、冯新霞。 DB44/T 22212019 1 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腹小蜂( Anastatus fulloi Sheng and Wang)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的 术语和定义、生产流程及监测、产品质量检验和放蜂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卵进行工厂化生产平腹小蜂。以柞蚕卵繁殖的其它种平腹小蜂可 参照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2.1 种蜂 breeder wasp 平腹小蜂原

    3、种,从果园中采集 被 平腹小蜂 寄生的荔枝蝽卵,经室内鉴定为所需蜂种,随后经柞蚕卵 复壮所得的蜂种 。 2.2 蜂卵 wasp egg 平腹小蜂雌蜂产在寄主卵或中间寄主卵内的卵。 2.3 寄主卵 host egg 能供平腹小蜂寄生繁殖的昆虫卵 ,本标准指荔蝽卵 。 2.4 中间寄主卵 intermediate host egg 代替荔蝽卵供繁殖平腹小蜂用的优质柞蚕卵,卵的获得方法是剖开柞蚕蛾腹部取出 。 2.5 寄生卵 parasitized egg 已被平腹小蜂寄生的中间寄主卵(柞蚕卵)或寄主卵(荔蝽卵)。 2.6 蜂卵比 the ratio of female wasps to host

    4、eggs (or intermediate host eggs) 雌蜂与寄主卵(中间寄主卵)的比例。 2.7 DB44/T 22212019 2 接蜂 introduction of wasp 在适宜的条件下,将种蜂引接到中间寄主卵上的过程。 2.8 产卵前期 preoviposition period 雌蜂羽化出壳后到开始产卵寄生的时间。 2.9 产卵寄生 parasitization 雌蜂用产卵管刺入、并将蜂卵产在寄主卵内的环节。 2.10 寄生率 percentage of parasitized egg 寄生卵占全部寄主卵(或中间寄主卵)的比例。 2.11 寄生蜂幼虫 wasp lar

    5、va 平腹小蜂幼虫共三龄。一龄幼虫乳白色,前端阔大,渐向尾端尖细,共13节,腹部末端有尖长的分 叉;胸部第 2、3 节及腹部第 1节 7节腹面的后缘各有一列长而硬的刺毛。行动活泼。二龄幼虫乳白色, 腹部第一节最宽,向两端逐渐窄小。胸部及腹部的腹面无长刺毛,腹部末端有分叉的刺。行动较为迟钝。 三龄幼虫较粗长,沿 寄主卵的弯度向腹部弯曲,背面贴近卵壳。行动迟钝。 2.12 寄生蜂预蛹 wasp prepupa 体色淡黄,排清蛹便虫体逐渐缩短变小,已将寄主卵内含物吞食至尽。 2.13 寄生蜂蛹 wasp pupa 初期淡黄色,体节和附肢颜色渐变深褐色而至全黑色。附肢在前期紧贴体躯,后伸长而与体躯分离

    6、。 初蛹体色淡黄至浅褐,中蛹深褐至金黑色。附肢紧贴体躯,后蛹黑色,附肢渐渐松开。 2.14 卵粒遗蜂率 percentage of wasps not eclosion 遗留在中间寄主卵粒内的死蜂占发育成蜂总数的比例。 2.15 可育率 percentage of pregnant wasps 对新羽化雌蜂进行检测,得出的具有产卵能力的雌蜂占供测雌蜂总数的比例。 2.16 平均单雌寄生量 average parasitized egg yield per famle wasp 在适宜条件下(25 26 、RH70%80% 、L:D=12:12),以柞蚕卵为中间寄主对新羽化雌蜂进行 单雌产卵量检

    7、测,得出的被测雌蜂寄生的寄主卵数量。 DB44/T 22212019 3 2.17 畸形蜂率 percentage of abnormal wasps 子代蜂畸形如腹部肿大、展翅不良或无翅蜂等发育不正常的成蜂占 总成蜂的比例。 2.18 感病卵粒率 percentage of eggs infected with disease 蜂卵发育从幼虫到蛹期染病的寄生卵占接蜂总卵粒的比例。 2.19 青卵率 percentage of unmatured eggs 未成熟柞蚕卵所占的比例。 2.20 卵卡 egg card 用无毒胶水将中间寄主卵粘在一定面积的纸片上制成的卡片。 3 繁蜂场地、设施条件

    8、 3.1 繁蜂室 繁蜂室 的墙壁、地面应易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具备保温、保湿、通风、透光、防虫、防鼠 条件;应配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设备;不得有粉尘、 有害气体和其它污染源。 3.2 繁蜂架 为放置繁蜂箱用,大小可根据蜂箱数量而定,金属制成。一般为150 cm 40 cm180 cm(长 宽 高) 。 共分五层,层间距25 cm ,最低层离地 55 cm60 cm 。 3.3 繁蜂柜 金属制成,一般为150 cm 80 cm120 cm(长 宽 高)。柜脚高为 60 cm,柜顶部及两个长的侧面 用120目不锈钢纱网封盖,底部用玻璃(或有机玻璃)密封,另两侧门装作活动推门,供换蜂卡和加蜂

    9、 蜜水用。柜内分为两层,在每层的上部安上细铁丝或活动的直径为 1 cm的不锈钢管,供挂卵卡用。 4 生产流程及监测 4.1 流程 技术流程图见附录A 。 4.2 中间寄主卵的筹集 4.2.1 优质柞蚕茧 选茧时必须注意茧重,一般茧重与雌茧率成正比,选购茧千粒重 11.5 kg12.0 kg,雌茧率 80%以 上。选用的柞蚕蛾应怀卵质优而量多,单雌坏卵量 300粒以上,卵粒大小均匀, 105粒/g 115 粒/g 。 DB44/T 22212019 4 4.2.2 蚕茧收购 柞蚕茧收购必须严格要求质量。严格挑选健康茧,严防染微粒子病及其他等病茧混入,保证雌茧率 达到要求。 4.2.3 蚕茧包装

    10、用结实的粗麻布编制成的麻袋,每件装茧量小于 30 kg,每件装茧量小于 20 kg。 4.2.4 蚕茧运输 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无异味 ,不与有毒物品混运。避免重压,叠放层数小于5。要求通风和防 热,严禁烈日曝晒、雨淋。 4.2.5 蚕茧贮存 贮存温度为2 5,贮存期间要经常翻动,要求通风,严防鼠害和霉变。避免重压,叠放层数 小于5 。贮存期为 30 d150 d 。 4.2.6 中间寄主卵的制备 4.2.6.1 蚕茧加温 为保证繁蜂质量,应该利用新鲜蚕卵繁蜂。按繁殖量制定蚕卵计划。然后按计划分批、分期地从低 温库提取相应数量的蚕茧,在20 25 、 RH70% 80%的条件下加温,使蚕蛹发

    11、育至羽化出蛾。此 期间必须进行定期详细调查,根据蚕茧积温和解剖观察结果,安排种蜂加温。 当蚕茧 加温后达110 日度时,解剖蚕蛹时如见中胃缩短、变软,此时距出蛾还有14 d ,可开始种蜂 加温,注意适当调整出蜂期,做到种蜂出蜂后产卵期与柞蚕蛾羽化期相吻合。 当积温达200 日度时,中胃液化、略缩小,卵粒形成一串,此时距出蛾还有 4 d,应检查种蜂的发育 情况。 4.2.6.2 中间寄主卵的清洗 柞蚕雌蛾出茧后4 h 24 h 内,采用人工或机械剖蛾腹取卵并用清水清洗。用清水按比重法将漂浮 在上层的不成熟卵剔除,成熟卵阴干后接蜂或贮存备用。 4.2.6.3 中间寄主卵的贮存 如当天未能用于接蜂的

    12、中间寄主卵,应装入锡箔袋,每袋装卵量少于1 kg ,并在低 温(0 )条 件下贮存。低温贮存的中间寄主卵质量会因时间增加而下降,在-4 条件下贮存的时间应少于三个月, 在-10 条件下贮存的时间应少于六个月。 4.2.6.4 贮存的中间寄主卵解冻 在低温(0 )条件下贮存的中间寄主卵用于繁蜂时,将卵置于容器中,加入 5倍量的清水,浸泡 1 hr,滤去水分阴干后接蜂。 4.3 种蜂繁殖 4.3.1 种蜂采集 4.3.1.1 总则 DB44/T 22212019 5 平腹小蜂种蜂采自荔枝、龙眼园的荔蝽卵或在果园挂中间寄主卵以诱集。 4.3.1.2 采摘荔枝蝽卵 在4月 5月间,在果园采集大量的荔蝽

    13、卵,让其在室内( 2526 、 RH70%80% )发育,每 2 d 3 d检查一次。未被寄生的荔蝽卵,卵壳颜色由绿(或黄)变红。被寄生的荔枝卵壳颜色则由绿变灰色 而灰褐色,选取被寄生的荔蝽卵块移入玻璃瓶或繁蜂箱,让其出蜂。 4.3.1.3 挂中间寄主卵诱集 在已经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蝽的果园或较少使用化学农药的果园, 6月 8 月间,在荔枝、龙眼叶背 面挂中间寄主卵卡诱集平腹小蜂寄生。挂卵8 d10 d 收回,让其在室内( 2526 、 RH70%80% ) 发育。每2 d3 d检查一次,被寄生的中间寄主卵壳颜色则由浅绿变灰色而灰褐色,选取被寄生的卵块 移入玻璃瓶或繁蜂箱,让其出蜂。 4.3.

    14、2 种蜂复壮 将采自果园的平腹小蜂置于适宜条件下(25 26、 RH70% 80%)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 中间寄主卵内,进行种蜂复壮和扩大繁殖。 4.3.3 种蜂贮存 种蜂在室内繁殖至老熟幼虫时,置于 10 15、 RH65% 70%的条件下抑制发育,并经常检查。 若数量较多、堆放厚度较大,需 1周 翻动1 次,以免内部湿度过大而影响出蜂质量。 4.4 商品蜂增殖 4.4.1 总则 按种蜂世代增长倍数和商品蜂生产上所需的蜂量进行计划扩繁。 4.4.2 前期准备 4.4.2.1 养虫室消毒 消毒时关闭门窗,按每1 m 3 的空间,用 5 g高锰酸钾加 10 mg甲醛的用量熏蒸消毒 30 mi

    15、n。消毒后要 充分通风透气,消毒气体排干净后才能繁蜂。 4.4.2.2 容器、用具消毒 玻璃器皿、繁蜂箱、繁蜂架、繁蜂柜及其他用具可置于养虫室,与养虫室同时进行消毒。 4.4.2.3 中间寄主卵表明消毒 采用3% 硼酸溶液处理中间寄主卵 1 s2 s ,进行消毒,阴干后接蜂。 4.4.2.4 种蜂消毒 种蜂在羽化前可用3% 硼酸溶液处理寄生率 1 s,阴干后让其出蜂。 4.4.2.5 接蜂前种蜂管理 通常雄蜂先于雌蜂羽化,必须控制合理的性比(4 :1)和提供充足的光照,以便平腹小蜂交尾。 用海绵或棉花吸附30% 蜜糖水为雌蜂提供补充 营养。羽化后 5 d,经交尾的雌蜂可用于接蜂繁殖。 DB44

    16、/T 22212019 6 4.4.3 接蜂 4.4.3.1 繁蜂箱接蜂 卵卡材料用 80 g纸张,面积为 34 cm26 cm,划上 29cm21cm、 12cm8cm大小两个长方形,用无毒 粘胶将中间寄主卵粘在两个长方形之间制成卵卡。将两张卵卡粘于繁蜂箱两侧,引入种蜂后密封,蜂卵 比为1:12。每隔 6 h转换一次方向和方位,使雌蜂容易接触中间寄主卵,以提高寄生率。 4.4.3.2 繁蜂柜接蜂 4.4.3.2.1 散卵接蜂 将中间寄主卵均匀分布于瓷盘或塑料盘,厚度为一粒卵,置于繁蜂柜后引入种蜂,蜂卵比为 1:12。 两层瓷盘或塑料盘之间间隔大于 10 cm。 4.4.3.2.2 卵卡接蜂

    17、用纸张制成一定面积的卵卡, 每张卵卡约载卵 1000粒, 将卵卡悬挂于繁蜂柜的上层,两排卵卡之间 间隔大于10 cm;引入种蜂让其寄生,蜂卵比为 1:12。 4.4.3.3 雌蜂产卵寄生应提供的条件 繁蜂室内保持温度25 26、RH70% 80% 。提供 30%蜜糖水作为补充营养和保持充足的光照。 4.4.3.4 接蜂时间 接蜂时间为 48 h,每隔 48 h换上一批新的中间寄主卵。及时扫除遗留在已被寄生的中间寄主卵粒中 的种蜂,并随即将其送往繁蜂室培育。 4.4.3.5 寄生卵摆放 散卵接蜂后的卵粒可装入布袋,每袋卵量应少于1 kg,置于繁蜂架。卵卡应悬挂 于繁蜂架成竖排, 卵卡平放时,层数

    18、应少于 4。经常翻动卵粒或卵卡,避免受潮长霉。 4.4.3.6 繁蜂室温度、湿度 经常翻动卵粒,促使发育均匀,解剖检查卵内蜂体,当发育至预蛹期,可送进低温库贮存。 4.4.4 商品蜂贮存 4.4.4.1 贮存虫态 平腹小蜂发育至预蛹期为适宜的贮存虫态。 4.4.4.2 低温库内环境条件 温度15 、 RH70%2%,保证温度、湿度稳定,不与有害、有毒物品混合存放。 4.4.4.3 贮存管理 送进低温库贮存的寄生卵摆放和管理同4.4.2.5。贮存商品蜂的时间应少于六个月。 4.5 放蜂前加温 DB44/T 22212019 7 平腹小蜂在 2526 、RH65% 70%的条件下,预蛹期为 6 d

    19、7 d,蛹期为 7 d8 d ,其中初蛹 3 d,中蛹 2 d 3 d,后蛹 2 d3 d 。根据放蜂计划,分期分批将寄生卵送进繁蜂室让其发育,在中蛹期 或后蛹期可挂卵放蜂。 4.6 制蜂卡 分批提取合格的散装寄生卵,当有70% 的个体进入中蛹期,即送进制卡室制卡。用为 80 g纸制卵卡, 面积根据实际需要 ,通常千粒卵为 80 cm 2 85 cm 2 。粘着剂采用无毒白乳胶。蜂卡制作方法为:采用板 刷涂胶于卡纸上,然后将寄主卵撒粘其上,制成紧密排列的单层卵卡。商品蜂卵卡应标明:蜂种名、有 效蜂量、生产日期、生产单位。 4.7 包装 待新制卵卡晾干 即收集、整理,选用洁净、无异味的80 g纸

    20、张, 20张卵卡为一包。注明批次、日期 和核查人。随即送进低温库贮存待售。准备到果园放蜂的卵卡进行外包装时,每件装卵卡量应小于 10kg, 注意通风透气。 4.8 运输 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物品混运。避免重压,要求通风和防热,严禁烈日曝晒、 雨淋。 5 产品质量检验 5.1 寄生率检验 5.1.1 检测器具 双目放大镜、培养皿、指形管、小楷毛笔、角匙、镊子、眼科手术剪刀等,容器、工具要求清洁无 毒、无异味、干燥。 5.1.2 取样方法 各批次生产的平腹小蜂寄生卵均需抽取样本,即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出若干袋蜂卵或若干张卵卡, 从中取出少量样品, 每批次最少抽检 5张蜂卡, 标记批

    21、次、接蜂日期和抽样日期。 5.1.3 样品分装 将同一抽样日期和批次的样品收集在一起,混合均匀后随机选取1000粒,以每 100粒分装一培养皿, 重复10 次,贴上标签供检测。 5.1.4 样品处理 将所选并标记好的样品,在25 26 、 RH70%80% 条件下,让其发育。 5.1.5 样品检测 在中间寄主卵幼虫后期或预蛹期(接蜂 8 d 10 d后)便能分辨出中间寄主卵是否被寄生。被寄生 的卵粒饱满,呈浅灰色,非寄生的卵粒干瘪,乳白色、浅绿色或浅褐色。解剖两种卵粒各 100粒,校正 目测结果。统计被寄生和非寄生卵粒数,计算寄生率。 DB44/T 22212019 8 5.2 羽化率、羽化出

    22、壳蜂率检测 5.2.1 检测器具 按4.1.1的规定 5.2.2 取样方法 按4.1.2的规定 5.2.3 样品分装 按4.1.3的规定 5.2.4 样品处理 将所选并标记好的样品置于在25 26、RH70% 80%条件下,让其发育到羽化出蜂。 5.2.5 样品检测 平腹小蜂羽化结束后 2 d 3 d,逐粒检查羽化孔,并记录羽化卵粒数、羽化出蜂数和卵内遗留蜂数。 计算羽化率和羽化出壳蜂率。 5.3 性比检测 5.3.1 检测器具 按4.1.1的规定 5.3.2 取样方法 按4.1.2的规定 5.3.3 样品分装 按4.1.3的规定 5.3.4 样品处理 按4.2.4 的规定 5.3.5 样品检

    23、测 平腹小蜂羽化出蜂结束后,先逐管将成蜂全部倒在硬质白纸上,同时,还应将卵壳内的成蜂挑出, 分别统计雌蜂数和雄蜂数,计算性比。 5.4 可育率和单雌产子数检测 5.4.1 检测容器 按4.1.1的规定 5.4.2 取样方法 按4.1.2的规定 DB44/T 22212019 9 5.4.3 样品分装 选用300 粒被寄生卵,以单卵分别装入指形管,用棉花球封口,贴上标签供检测。 5.4.4 样品处理 5.4.4.1 母蜂发育 将分装后的被寄生卵放在 2526 、RH70%80% 条件下,让其发育至羽化出蜂。 5.4.4.2 引蜂寄生 从供试样品中随机抽取雌蜂和雄蜂各一头,引入已经有中间寄主卵卡(

    24、100 粒左右)的培养 皿或直 径3cm 高8cm 玻璃管中,玻璃管以纱布或棉花封口,饲以30%蜜糖水作为补充营养。 48h更换一次寄主卵卡, 直至雌蜂死亡。重复 30次,按接蜂顺序标记编号。 5.4.4.3 子代蜂发育 将标记、分装的被寄生卵卡放在 2526 、RH70% 80% 条件下,让其发育至出蜂。 5.4.5 样品检测 按标定卵卡编号,检查每张寄主卵,区分被寄生卵和非寄生卵,抽样解剖两种卵粒各100 粒,校正 目测结果。最后统计灰色柞蚕卵粒数,计算可育率。 将全部卵卡中的被寄生卵数和供试柞蚕卵粒数分别累加,得出被寄生卵总数和供试柞蚕卵粒总数, 计算平均单雌产卵量。 平腹小蜂发育出蜂后

    25、,统计卵卡中寄生卵的出蜂数,计算平均单雌产子代个数,从而判断雌蜂繁殖 能力。 5.4.6 质量分级标准 平腹小蜂产品质量按表1 分级标准判别: 表1 平腹小蜂蜂卡质量分级标准 项目 等级 一等 二等 合格 寄生率(% ) 85.0 80.084.9 75.079.9 羽化率(% ) 80.0 75.079.9 70.074.9 卵粒遗蜂率(% ) 8.0 8.1 10.0 10.112.0 可育率(% ) 80.0 75.079.9 70.074.9 平均单雌产子数(% ) 100.0 90.099.9 80.099.9 雌蜂率(% ) 90.0 80.089.9 70.079.9 畸形蜂率(

    26、% ) 3.0 3.1 5.0 5.1 8.0 感病卵粒率(% ) 3.0 3.1 5.0 5.1 10.0 青卵率(% ) 3.0 3.1 4.0 4.1 5.0 6 放蜂技术 DB44/T 22212019 10 6.1 放蜂适期 根据当年气象因素和果园荔蝽雌成虫怀卵发育情况,决定放蜂适期。广州地区3月上、中旬,荔蝽 雌成虫开始产卵,即为第一次放蜂期。其他地区可适当调整放蜂期。 6.2 放蜂量 中等大小的荔枝、龙眼树,平均每株荔枝蝽成虫在 200头以下,每株放蜂量为 800头 1000头。 6.3 放蜂次数 分2批 3批次,每次间隔为 7 d10 d。 6.4 点数 按大、中、小植株分别可

    27、设4点 5点、 2点、 1点;新栽种 2年 3年生的小树,可 4株 5 株放1 个点。 6.5 放蜂方法 根据荔蝽发生的数量,决定每株树的放蜂量;将蜂卡按所需要的蜂量撕成小块,用钉书机钉在树叶 的背面, 或根据卵卡开口将其悬挂于枝条适宜位置, 尽量避免直接遭到雨淋或阳光直射。果园蚂蚁数量 多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挂蜂卡位置应在离地面50 cm以上。有条件时可散放成蜂。 6.6 效果评价 分别在放蜂区和对照区, 于最后一次放蜂后12 d15 d,调查卵寄生率 ,每亩调查卵块数不少于 30 块;或在 5月中旬后调查若虫数,比较防治效果 ,每亩调查果树数不少于 5棵 。 DB44/T 22212019

    28、 1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技术流程图 接蜂生产 蜂种采集 蚕茧采购 蜂种选优 贮藏 13 扩 繁 化蛾繁种 化蛾生产 冬天贮藏 收 蛾 剖腹取卵 贮藏 13 洗卵消毒 更新复壮 消毒扩繁 接蜂生产 发 育 幼虫中贮藏 暖蜂选优 制 卡 预测预报 始见蛾 蛾盛期 田间放蜂 包装 运输 _ DB44/T 22212019 12 D B44 /T 222 1 20 1 9 广东省地方标准 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 DB44/T 22212019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 510220 网址: www.bz360.org 电话: 020-84250337


    注意事项

    本文(DB44 T 2221-2019 平腹小蜂扩繁与防治荔枝蝽应用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