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4 DB44 广东 省 地方标准 DB44/T 2186 2019 黄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2019 - 09 - 09 发布 2019 - 12 - 01 实施 广东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186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 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志坚、张波、翁殊斐、李镇魁、秦新生、卢艺菲、徐茵、
2、袁森、丁释丰、黄 稚清、吴林源。 DB44/T 2186 2019 1 黄花风铃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花风铃木( 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Jacq.) S.O.Grose)的苗木培育、养护管 理、苗木出圃、栽植、有害生物防治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黄花风铃木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CJ/T 23 城
3、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CJJ 82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DB44/T 268 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DB44/T 269 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 3 苗木培育 3.1 种子 3.1.1 采收 选择树龄 5 a 20 a、生长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优株为采种母树。果荚由绿转变为黄褐色时及时 采摘。采种期为每年 5月 6月。 3.1.2 调制 果实采集后宜在背风处晾晒果荚,待自然开裂后抖出 种子,去除杂质后密封保存。 3.1.3 贮藏 种子不耐贮藏,宜随采随播,常温下贮藏不宜超过 45 d, 4 低温贮藏不宜超过 6个月。 3.1.4 质量 黄花风铃木种子千
4、粒重为 15 g 20 g,种子含水率为 6.5% 7.5%。新鲜种子的种皮薄膜状紧贴于胚, 淡灰白色。新鲜种子发芽率为 65% 75%。种子检验按 GB 2772执行。 3.2 芽苗培育 DB44/T 2186 2019 2 3.2.1 芽苗床整地 参照 LY/T 1000执行。 3.2.2 播种 将种子用 70%甲基硫菌灵 1000倍溶液浸泡 1 h,晾干表面水分后均匀散播于芽苗床,密度为 4000粒 /m2, 播种后用细沙覆盖,厚度以盖过种子为宜。 3.2.3 播后管理 播后喷淋 1次透水,盖薄膜防雨水冲刷。播种后约 7 d可发芽,幼苗出土后合理控制幼苗密度,及时 疏除苗床中过弱、过密的
5、芽苗,使芽苗分布均匀。 3.3 容器苗培育 3.3.1 容器与基质 容器规格 7 cm 12 cm。基质配制按 LY/T 1000。 3.3.2 芽苗移栽 芽苗长出 2片 3片真叶或苗高 4 cm 6 cm时,将裸根芽苗移栽于育苗容器中。移栽方法参见 LY/T 1000执行。 3.3.3 苗期管理 3.3.3.1 水肥管理 移栽后的前 7 d内,除阴雨天土壤比较湿润外,每天早晚各淋水 1次;移栽 7 d后,每天 16:00后淋透 1次水。移栽 30 d后,进行追肥催苗 ,每月施用 1次 2次 0.1%浓度的复合肥溶液。 3.3.3.2 光照管理 移栽后的前 15 d内用遮光率 50% 70%
6、的遮阳网遮光培育, 15 d后置于全光照条件下培育。 3.3.3.3 炼苗 移栽后每隔 3个月移动容器苗 1次,促进根系在容器内的生长,防止穿根。 3.4 大苗培育 3.4.1 大田苗培育 3.4.1.1 圃地 圃地土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疏松肥沃、排水灌溉条件良好。种植前进行深耕除草,若采用除草剂 除草,其种类和使用方法按 GB/T 6001执行。 3.4.1.2 移栽 圃地除草后翻耕深度 30 cm 40 cm,打碎土块,捡去杂物,耙平起床做沟,苗床宽度 1 m,沟宽 0.5 m。于苗床 中央开挖种植穴,株行距 1.5 m 1.5 m,穴规格 40 cm 40 cm 30 cm。种植穴施足基
7、肥,每 穴放过磷酸钙 0.5 kg,复合肥 2 kg,和泥土拌匀。 DB44/T 2186 2019 3 3.4.1.3 移栽时间 宜选择在新梢抽出之前,以 3月 4月为宜。 3.4.1.4 移栽方法 去除小苗容器,保持土球完整,栽植深度以将根颈埋入土中 5 cm为准。移栽后压实根系周围土壤, 用支撑物对苗木进行支撑,苗木茎杆用细纤维绳适度固定于支撑杆,浇透定根水,使穴内水不再下渗为 止。 3.4.2 容器大苗培育 3.4.2.1 容器与基质 根据培育苗木规格大小和经营方向不同,选择合适规格的容器(参见附录 A)。填充 土选择肥沃的 表土,添加复合肥,每株用量 0.25 kg 0.5 kg,外
8、加 0.1 kg 0.2 kg 过磷酸钙,充分拌匀。 3.4.2.2 换袋 大苗容器摆放密度为( 1.0 m 2.0 m)( 1.5 m 2.0 m),要求株行整齐。于每年 2月 4月将容 器小苗去除容器后保持土球完整,在备好基质的容器中挖出小穴,将苗移栽于容器中,栽植深度以将根 颈部埋入土中 5 cm为宜,然后使用支撑杆插入袋中将苗木绑紧扶好,淋透 1次定根水。 3.4.3 管理 3.4.3.1 水肥管理 移栽后每隔 3 d浇一次透水,以保证苗木成活。日常管理中雨季要排除积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第 1年宜薄肥多施,每 15 d施肥 1次,可用复合肥 93.75 kg/hm2,每季末撒施或埋
9、施 1次复合肥 187.5 kg/hm2。 第 2年 3年,每年夏秋每月施 2次复合肥,可用复合肥 375 kg/hm2,春冬每季各施 1次复合肥 375 kg/hm2。 容器大苗视苗木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追施缓释性肥料。 3.4.3.2 除草 大田苗移栽后,第 1年松土除草 3次 4次,第 2年 3次,第 3年 2次,第 4年起每年 1次 2次。松土除草 深度要达到 15 cm为宜。 3.4.3.3 修剪与疏苗 苗木移栽后的第 1年与第 2年,每年进行 2次 3次修剪,重点剪除主干 1.5 m以下的 侧枝。主杆高度 2 m 3 m时进行截干,截干时需在截断处下方保留三个强壮侧枝,经缩剪形成杯装冠
10、形;移栽 2年 3年后, 当苗木米径达到 5 cm左右、郁闭度接近 1.0时,宜进行疏苗,使圃中苗木郁闭度为 0.5左右。 4 苗木出圃 4.1 苗木质量要求 4.1.1 直观综合指标 植株生长正常,苗干粗而直,冠形完整,上下匀称;枝条充分木质化,枝叶繁茂,叶色正常,生活 力旺盛;根系发达,有较多的侧根和不定根。无检疫对象病虫和钻蛀性害虫,无机械损伤,土球完整。 DB44/T 2186 2019 4 4.1.2 质量分级 4.1.2.1 小苗 合格苗分、两个等级,具体指标见附录 B的表 B.1。质量标准按 GB/T 6001执行。 4.1.2.2 大苗 大苗按米径分为 4个规格,每个规格划分为
11、 2个等级。具体分级指标见附录 B的表 B.2。 4.2 出圃 4.2.1 容器小苗出圃 容器小苗达到级别以上要求,可以出圃。 4.2.2 大苗出圃 4.2.2.1 修剪 出圃前应剪除无用的老枝和新枝,适当保留侧枝避免与主枝竞争,并减少 蒸腾 作用。 4.2.2.2 起苗与假植 大田苗于冬春季节切断侧根、保留主根,同时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去除多余徒长枝、内膛枝, 包裹土球后进行 1个月以上的假植处理后起苗。土球的直径为苗木米径的 5倍 6倍,高度为其直 径的 2/3。 4.2.2.3 运输 小苗运输应注意不要散坨。大苗运输,苗高 2 m以下可直立装车, 2 m以上应斜放或完全放倒,土球 朝前
12、,树梢向后。土球直径超过 60 cm的苗木只能码 1层,以防压伤土球;土球较小可码放 2层 3层,注 意避免散垛,必要时可立支架将树冠支稳。长途运苗应在枝叶、根部上喷水,再用湿苫布将苗木盖上 。 5 栽植 5.1 植穴 植穴规格按 CJJ 82执行。 5.2 定植 将苗木放入植穴内,调整土球高度使根颈部分与地面相平并固定,保持树干立直,解除包装并取出。 苗木入穴固定后,分层回填种植土、捣实,每层厚度不超过 30 cm,密实度 70% 80%,直到填满整个植 穴,并在植穴外缘做出高 10 cm的浇水堰,栽植后浇透水。 炎热季节栽植后,宜采用树冠喷雾、树干喷雾,一天 2次 3次,持续 30 d,保
13、持苗木地上部分湿润, 并用草料覆盖树盘土面等保湿措施。 5.3 支撑 采用高 3 m 4 m支撑物对新栽植的苗木进行支撑,可采用三角桩、井字桩等方式进行支撑。 DB44/T 2186 2019 5 6 养护管理 按 DB44/T 268和 DB44/T 269执行。 7 有害生物防治 7.1 种类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和猝倒病;主要害虫有咖啡皱胸天牛与钻心虫。 7.2 防治方法 按附录 C执行。 8 档案管理 苗圃地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 ,具体内容分别按 CJ/T 23和 DB44/T 268执行。 DB44/T 2186 2019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容器规格及适用范围 容器
14、规格( cm) 适用范围 苗龄(年) 米径( cm) ( 7)( 12) 1 ( 15 20)( 15 20) 2 ( 30 35)( 25 30) 3 4 2 4 ( 45 50)( 40 45) 5 7 5 7 ( 55 60)( 50 55) 8 10 8 10 ( 80 90)( 60 70) 10 10 DB44/T 2186 2019 7 B B 附 录 B (规 范性附录) 苗木质量等级划分 表 B.1 小苗质量等级划分 苗龄(年) 苗木等级 地径( cm) 苗高( cm) 1 级 0.8 60 级 0.5 0.8 40 60 表 B.2 大苗规格与质量等级划分 米径( cm)
15、苗木等级 冠幅( m) 土球(直径深度)( cm) 4 6 级 2.0 35 30 级 1.5 2.0 7 9 级 2.5 60 50 级 2.0 2.5 10 12 级 3.0 80 70 级 2.5 3.0 12 级 3.5 100 90 级 3.0 3.5 DB44/T 2186 2019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名称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叶斑病 Glomerella cingulata 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片上产 生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 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 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叶两面散 生小黑点。 发病中前期可用 4 % 嘧啶
16、核苷类抗菌素 20 ml 与 20 ml 41 % 聚砹嘧霉胺,兑水 15 kg, 5 d 7 d 用药 1 次, 连用 2 次 3 次;发病后期 可用 20 % 氟硅唑咪鲜胺 50 ml 与 10 g 苯醚甲环唑,兑水 15 kg, 3 d 5 d 用药 1 次。 猝倒病 Pythium aphanidermatum 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 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 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 能力而倒状。苗床湿度大时,病苗 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 菌丝。 猝倒病多发区,在打足底水的苗床上,喷用 38 % 恶霜 嘧铜菌酯 375 ml/hm2 750 ml/hm2,
17、然后筛撒薄薄一层 干土,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上,再筛撒细土进行覆盖。 发病时用铜 铵制剂 400 倍液 喷淋 ,于病害始见时开始施 药,间隔 7 d 10 d,一般防治 l 次 2 次,并及时 清除病株及邻近病土。 咖啡皱胸天牛 Cerambycidae 幼虫危害植株主干基部和主根,在 皮下蛀食,早期造成树势衰弱,影 响植株生长发育,后期可致植株死 亡。 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如 10 % 氯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 液,或 90 %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 3000 倍液 交替喷施防治,每 7 d 10 d 喷药 1 次,连喷 3 次 4 次。 钻心虫 Chilo supperssalis 幼虫 群集蛀食植株枝干为害,被蛀 食的树干有虫眼,有的虫洞有小拇 指大,被掏出的木屑往往就散落在 树根部,严重的会将树干掏空。 _ DB44/T 2186 2019 9 广东省地方标 准 黄花风铃木栽培技术 规程 DB44/T 2186 2019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 510220 网址: www.bz360.org 电话: 020-84250337 DB 44 /T 2 18 6 2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