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61544-2019 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1532018 幌伞枫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of Heteropanax fragrans 2019 - 07 - 24发布 2019 - 08 - 01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153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苗木培育 . . 1 4 苗木出圃 . . 3 5 栽植 . . 5 6 病虫害防治 . . 6 7 养护管理 . .
2、 6 8 建档 . . 6 DB44/T 2153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 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科技与交流合作处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汕头市潮阳区林业苗圃场、汕头市林业局种苗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林雄、郑建宏、马化武、陈旭冬、彭剑华、罗超。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44/T 21532018 1 幌伞枫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幌伞枫( Heteropanax fragrans (Roxb.) Seem.) 苗木培育、苗木出圃、栽植、养护管理 和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幌伞枫 的苗木培育和 栽培 。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CJ/T 23 城市 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CJJ/T 82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DB44/T 268 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DB44/T 269 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 3 苗木培育 3.1 种子 3.1.1 采集 在3月 4月果熟盛期,选择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实生母树,果皮呈紫红至紫黑色时即可采摘。 3.1.2 处理 果实采回后在阴凉处堆
4、沤 2 d3 d ,至果肉软烂,在水中轻搓洗净,再用清水将种子漂洗干净、阴 干。 3.1.3 储藏 种子可沙藏半年或袋藏3 个月,忌干燥、堆沤,宜随采随播;也可冷藏一年。 3.1.4 质量 种子饱满,千粒重 95 g,沙藏或袋藏发芽率70% ,冷藏发芽率约50% 。检验方法按照 GB 2772执 行。 3.2 芽苗培育 3.2.1 芽苗床 DB44/T 21532018 2 播种前全面深翻20 cm,清除杂草和石块等杂物,喷施0.2% 0.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苗床宽 以100 cm120 cm 、高20 cm25 cm为宜,留 30 cm宽的步道。床面平整细致,稍压紧,畦面整成中间 稍高
5、,两侧稍低,便于排水。 3.2.2 播种 在春夏季进行。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量150 g/m 2 200 g/m 2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平铺在苗床上, 压实,覆盖 0.7 cm 1.0 cm沙土为宜。 3.2.3 播后管理 3.2.3.1 遮荫 播种后,用稻草或其它覆盖物覆盖床面。 20 d左右,发芽率过半后,于傍晚揭除覆盖物,搭遮光率 75%50% 的遮荫网。 3.2.3.2 水肥 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使用花洒淋水或喷雾,晴天较干燥时早晚各淋水 1次,忌积水。出苗 1个月后 用浓度 1%的尿素液或复合肥液薄施。 3.3 容器育苗 3.3.1 容器 按照LY/T 1000 执行。 3.3.2
6、基质 将黄心土60% 70% 、泥炭土 30%40% 与0.5%的过磷酸钙充分混合堆沤一周,过筛装袋。 3.3.3 移苗 当芽苗长出 1片 2片真叶、苗高 3 cm4 cm即可上袋。移苗前将营养土淋透,植入深度以泥土覆盖 根部、略高于根颈为宜,移苗后淋足定根水。 3.3.4 管理 3.3.4.1 遮荫 移苗后用遮 光率 75%50% 的遮荫网覆盖, 2个月后,选择阴天拆 荫棚。 3.3.4.2 水肥 移植后一周每天早、晚浇水,直至其恢复生长;其后,视天气状况浇水,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移 植15 d 生长稳定后,每 7 d追施0.1%的尿素溶液,以后视苗木生长情况施肥。 3.3.4.3 移袋 及
7、时补苗,除草。视苗木根系穿袋情况,每半年左右,将容器苗移动换床1次。一般每年更换大一 个规格的容器。 3.4 大苗培育 DB44/T 21532018 3 3.4.1 大田苗培育 3.4.1.1 整地 翻土整地,种植株行距为(0.8 1.0) m ( 1.0 1.2) m , 每2 行 3行设步道 ,宽 30 cm40 cm, 兼做排水渠。植穴规格为 40 cm40 cm30 cm。移植前10 d15 d ,每穴施有机肥2.0 kg 2.5 kg 作 基肥,回填土略高。 3.4.1.2 移植 容器苗长至 50 cm时,可 移 入大田培育 。移苗时适当剪除生长较旺盛苗木的部分枝叶,除去 营养袋,
8、 保持根系完整。移栽时须把苗木茎干扶直,栽植深度以容器土面略低于大田土面为宜,覆土后踏实土球 周围的土,再用水灌实。移植后淋足定根水。 3.4.1.3 管理 小苗移入大田后及时浇水保湿, 待其生长稳定后可根据天气等情况浇水,防积水。定植成活3个月 后施复合肥 20 g/株 30 g/株,或施饼肥2 00 g/株300 g/ 株。 以后随着树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施肥量, 有机肥和复合肥宜交替使用。 每年在苗木生长期 除 草、松土、追肥 2次 4次 ,及时补苗。树苗胸径长至 4 cm 5 cm时,可在早春树苗萌动前间苗,间苗后株行距为2 m2 m 。 苗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歪斜现象, 应相应采取立柱护杆、
9、修剪养杆、修枝整形等培育措施。 3.4.2 大袋苗培育 3.4.2.1 容器 采用无纺布育苗袋,规格为45 cm( 4055 )cm 50 cm。 3.4.2.2 基质 采用黄心土 80%+泥炭土 20%混合。 3.4.2.3 上袋 选用胸径8 cm 以上,主干通直的 大田苗,于10 月 12月上袋。上袋前1月 2月截干 ,高度 3.5 m,供 次年春季或秋冬季移植上袋。移苗时,土球直径30 cm35 cm ,保留树冠半径20 cm 30 cm,将大苗移 至袋内,加满土压实,支撑固定。株行距为( 11.5 )m( 11.5 )m 。 3.4.2.4 管理 上袋后1 个月内每天喷树干枝叶3次,淋
10、水 1次,生长稳定后晴天1 d2 d淋水1 次。培育8个月 10 个月即可成绿化袋苗。 4 苗木出圃 4.1 苗木质量要求 4.1.1 直观综合指标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无机械损伤,顶芽发育饱满、健壮,枝叶和根系生长正常,色泽 正常,土球完整。 DB44/T 21532018 4 4.1.2 质量等级划分 4.1.2.1 容器小苗 容器小苗1.5 年生按地径、苗高划分为、两个等级,详见表 1。 表1 容器小苗质量等级划分 苗木等级 地径( cm) 苗高( cm) 0. 60 50 0.400. 60 4050 4.1.2.2 绿化大苗 按胸径划分为3 个规格,并以苗高、冠幅、枝下高、冠
11、层等划分出、3 个等级,不同等级的 苗木要求相应的土球规格。各相关技术指标不属于同一等级时,以单项最低指标定级。苗木规格与质量 等级划分见表2 。 表2 绿化大苗苗木规格与质量等级划分 苗木规格 (cm) 苗木等级 苗高( m) 冠幅( m) 枝下高( m) 土球直径( cm) 土球高度( cm) 57 3. 0 1.2 1.9 50 40 2.7 3.0 0.9 1.2 2.5 2.7 0.5 0.9 1.8 1.9 79 3. 5 1.5 2.0 60 50 3.2 3.5 1.2 1.5 1.9 2.0 3.0 3.2 0.8 1.2 1.8 1.9 911 4.0 2.0 2.2 70
12、 60 3.7 4.0 1.5 2.0 2.1 2.2 3.5 3.7 1.2 1.5 2.0 2.1 11 4.5 2.5 2.4 80 70 4.2 4.5 2.0 2.5 2.3 2.4 3.7 4.2 1.5 2.0 2.2 2.3 4.2 苗木检测 4.2.1 检测方法 绿化大苗级级苗为出圃合格苗,同一批苗木、级苗百分率不得低于95% 。苗木成批 检验,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检验结束后,填写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质 量检验证书及产地检疫证书,向外调运的苗木需附调运检疫证书。 4.3 出圃 4.3.1 容器小苗 容器小苗级 级苗为出圃合格苗。 同一批苗木 中同等级
13、苗百分率不得低于95%, 经质量检验合 格后,方可 出圃。 DB44/T 21532018 5 4.3.2 大苗 4.3.2.1 起苗 大田苗在起苗前 6个月 12 个月进行切根处理,促进其须根生长。切根 宜于冬季或春季进行 ,同时 去主干下部的侧枝, 并对植株进行剪枝整形,保持树冠匀称。 大苗出圃要遵循随挖、随包、随运、随栽 的原则。容器苗种植条件适宜即可出圃。 4.3.2.2 包装 起苗前 2 d3 d不浇水 ,用蒲包、草绳等保湿材料覆盖 。起苗后 用草绳缠紧土 球,做到土球规范、 包装结实、不裂不散。 5 栽植 5.1 造林 5.1.1 造林地 选择适生区域、排水良好的 平原或低山丘陵低
14、缓坡地,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 为宜。 5.1.2 整地 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 5.1.3 基肥 选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或复合肥作基肥,每穴施有机肥1.5 kg 3.0 kg,或复合肥 0.1 kg0.25 kg, 基肥与回填土拌匀后种植。 5.1.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1100 株/hm 2 1600 株/hm 2 为宜。 5.1.5 栽植要求 容器小苗选在阴天或雨天造林。栽植深度为植株的根茎部与地面齐平。 5.1.6 抚育 造林后前三年每年除草松土各一次,种植后当年8月 9月进行抚育,次年至第三年每年5 月6 月 进 行一次抚育。清除植株周围 1
15、m 2 范围内杂灌草,松土深度 10 cm 15 cm。幼林每年施肥 1次,追肥可结 合每年第一次除草松土进行,每株追施复合肥 0.2 kg,随着林龄增大逐渐增加施肥量。 5.2 大苗栽植 5.2.1 种植穴 按照CJ J/T 82进行。 5.2.2 基肥 DB44/T 21532018 6 植穴底部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每穴施5 kg 10 kg,与回填土拌匀后备栽。 5.2.3 栽植密度 选用大田苗、大袋苗。行道树种植株距 3 m5 m;片状或块状种植,株行距( 34) m( 34 ) m。 5.2.4 栽植方法 按照CJJ/T 82执行。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立
16、枯病和霜霉疫病,防治方法如下: a) 立枯病:及时拔除病害株并集中烧毁,用 50%的甲基硫菌灵 700 倍 800 倍液及 50%多菌灵粉 剂 0.3%0.5 %溶液交替喷洒防治。 b) 霜霉疫病:用 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配制 500 倍 600 倍液喷洒苗床,每 7 d 一次。 6.2 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为蛴螬,可在树盘内或园边杂草内施 75%辛硫磷乳剂 1000倍液,施后浅锄入土。 7 养护管理 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按照 DB44/T 268和DB44/T 269 执行。 8 建档 苗圃和园林绿地宜建 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具体内容按CJ/T 23 和DB44/T 268 执行。 _ DB44/T 21532018 1 A 广东省地方标准 幌伞枫栽培技术规程 DB44/T 21532018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 510220 网址: www.bz360.org 电话: 020-84250337 D B44 /T 215 3 20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