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040.20 Z 11 备案号: 59252-2018 DB44 广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086.1 2018/ISO 12219-1:2012 道路车辆内空气 第 1 部分:整车测试室 车辆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方法和规范 Interior air of road vehicles Part 1: Whole vehicle test chamber Spec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cabin interiors (ISO 12219
2、-1:2012(E), IDT) 2018-01-02 发布 2018-04-02 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T 2086.1 2018/ISO 12219-1:2012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仪器和材料 . 3 5 总则 . 4 6 整车测试室、受检车辆及检测程序的要求 . 5 7 标准检测程序 . 8 8 计算、结果报告、精确度和不确定度 . 11 9 操作特性 . 11 10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整车测试室 . 12 附 录 B (资
3、料性附录) 驻车模式下的温度测量点 . 13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 . 14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1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样品采集数量汇总 . 20 参考文献 . 21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II 前 言 DB44/T 2086道路车辆内空气分为五个部分: 第 1部分:整车测试室 车辆 内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方法和规范 ; 第 2部分:车辆内饰和材料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气袋法; 第 3部分:车辆 内饰和材料 释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微小
4、尺寸测试室法; 第 4部分:车辆 内饰和材料 释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小型测试室法; 第 5部分:车辆 内饰和材料 释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静态测试室法。 本部分为 DB44/T 2086的第 1部分。 本 部分使用翻译 法 等同采用 ISO 12219-1: 2012(E)道路车辆内空气 第 1部分: 整车测试室 车辆内 挥 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方法和规范( 英文版)。 为便于使用,本 部分 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原文的前言部分; 术语和定义 以中英文对照表示; 表 C.2和图 C.1中的化合物名称以中英文对照表示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
5、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 部分 由 广东省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本 部分 起草单位: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广州动态集成测试技术研 究 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本 部分 主要起草人:王巧云 、 王新明 、 丁翔 、 唐小军 、 戴红 、 苏流坤 、 周漪波 、 梁迪思 、 汪立文 、 马婷婷 、肖宏 艳 。 本部分 于 2018年首次发布。 DB44/T 2086.1 2018/ISO 12219-1:2012 III 引 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在工业中应用广泛
6、,亦可由许多日常使用 的产品和材料中释放出来。由于 VOCs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近几年引起了社会关注。人们在居家和 工作之余,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车内。需对 车辆 内部件的 VOCs排放进行检测,并在必要时将其降低 至可接受的浓度水平。因此, 有必要充分了解全面、可靠的车内空气中有机物的种类及浓度水平的相关 信息。 本 部分 给出了在可控条件下 检测车辆 内空气中 VOCs的种类和浓度水平的方法,详细规范了 整车测 试室 及 检测 的相关要求,按照 ISO 16000-6( VOCs)和 ISO 16000-3(羰基化合物)的方法进行 检测 。 其它 有关车内空气质量 的测定 方法,可参考文
7、献 2和 3。但 本部分 要求装配固定的热辐射系统, 而参考文献 2和 3中的方法使用的是温控程序。 用 设定辐照强度对 受检车辆 加热之前,需要做数次验证 检测 (参照参考文献 1)。 ISO 16000-3, ISO 16000-56, ISO 16000-6, ISO 16000-97, ISO 16000-108, ISO 16000-119, ISO 16000-2410, ISO 16000-2511,及 ISO 16017-1和 ISO 16017-212都是针对 VOC测定 的方法。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1 道路车辆内空气 第
8、1 部分: 整车测试室 车辆内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测定方法和规范 警告 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操作规范,并在使用前验证规范的适用性。遵守国 家安全预防规定。 1 范围 本部分 规范了 整车测试室、 气体采样装置及 测定 受检 车辆 内挥发性有机物( VOCs)和羰基化合物 的操作条件。 测定 模式 有三种 :其一,室温模式 。 模拟在大气温度 23 ,没有空气交换的条件下测定 VOCs 和羰基化合物;其二,驻车模式 。 模拟车辆在日照下驻车, 在 车辆内 温度升高后 测定甲醛;其三, 行驶模式 。 模拟车辆在日照下驻车, 车辆 内升温后启动 车辆 ,模拟 车辆 行驶 ,并 测定 V
9、OCs 和羰基化合 物。 整车测试室 内配装一个热辐射器 , 模拟平均日照辐射。 本 方法适用于 浓度范围在 g/m3 mg/m3 的非极性和弱极性 VOCs 的测定 , 也可应用于部分半挥发 性有机 化合物( SVOCs)的分析。根据 ISO 16000-6, VOC 分析方法适用于可经 Tenax TA1)采样管采 集和 解析 的化合物,包括挥发性介于 n-C6 n-C16 间的 VOCs。 甲醛和 其它 羰基化合物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用内壁附有 2,4-二硝基苯肼( DNPH)涂层的吸附管采 集大气样品,高效液相色谱 ( HPLC) 紫外吸收法 分析 样品,通过测定样品的紫外吸收强度对目标
10、化合 物进行定量分析。甲醛和其 它 羰基化合物的测定范围为 1 g/m31 mg/m3。 本 部分 适用于 ISO 3833中定义的所有乘用车。 本 部分 包含以下 内容: a) 检测 前 受检 车辆的运输和储存; b) 受检车辆 、 整车测试室 及 检测 环境的调节; c) 检测前 受检车辆 的调节; d) 模拟室温空气条件(室温模式); e) 模拟升温并采集甲醛(驻车模式); f) 模拟车辆在日照下驻车后行驶(行驶模式)。 ISO 3833中定义的公交车 、 大篷车和货车不列入 检测 对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11、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适用于本文件。 ISO 3833: 1977, 道路车辆 类型 术语与定义 (Road vehicles Types Terms and definitions) ISO 9060,太阳能 对半球面太阳能辐射和太阳直接辐射测量仪的规范和分类( Solar energy Spec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hemispherical solar and direct solar radiation) 1) Tenax TA是 Buchem 公
12、司 的产品商标 ,仅供参考。也可选择其他等效产品替代。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2 ISO 16000-3,室内空气 第 3部分:室内空气和 测试 室 内 空气中甲醛和 其它 羰基化合物的测定 主动 采样法( Indoor air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and other carbonyl compounds in indoor air and test chamber air Active sampling method) ISO 16000-6: 2011,室内空气 第 6部分:室内和 测试
13、 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TenaxTA 吸收管主动采样 -热脱附 /气相色谱( MS或 MS-FID)法( Indoor air Part 6: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indoor and test chamber air by active sampling on Tenax TA sorbent, thermal desorp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using MS or MSFID) ISO 16017-1, 室内空气、环境空气和工作场所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和分析 吸附管
14、 -热脱附 /毛 细管气相色谱法 第 1部分:抽吸式 采 样( Indoor, ambient and workplace air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sorbent tube/thermal desorption/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Part 1: Pumped sampling) 3 术语和定义 ISO 16000-3和 ISO 16000-6中 的术语和定义, 及 下列 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文件。 3.1 背景浓度( background concentrati
15、on) 受检车辆 静置于 整车测试室 中时, 整车测试 室内空气中被测物的浓度。 3.2 受检车辆 ( test vehicle) 用于 检测 的新车或旧车。 注 1: 受检车辆 可以是 ISO 3833: 1977, 3.1.1 中定义的车辆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注 2: 参见 4.5。 3.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s) 指经 Tenax TA1)采集, 解析 后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TVOCFID)或质谱检测器 (TVOCMS)进行测定 时,保留时间介于 n-C6到 n-C16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和,将分 析
16、窗口的色谱峰总面积转换为甲苯 当量进行定量。 注: 引自 ISO 16000-6: 2011, 3.4 3.4 羰基化合物( carbonyl compound) 根据指定的方法检测到的分子结构中包含 C(=O)官能团的化合物。 注: 检测方法详见 ISO 16000-3。 3.5 室温模式( ambient mode) 在 23标准室温条件下,采集 受检车辆 内空气中的 VOCs 和羰基化合物。 注: 关闭 引擎 和 热辐射器,采样时间 30 min。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3 3.6 驻车模式( parking mode) 受检车辆在日照下驻
17、车,待车内温度升高后 ,采集车辆内空气中的甲醛。 注: 采样时间 30 min。 3.7 行驶模式( driving mode) 受检车辆 在日照下驻车,待车内温度升高后,模拟车辆行驶并采集车辆内空气中的 VOCs 和羰基化 合物。 注: 采样时间 30 min。 3.8 采样装置( sampling train) 指放置在 受检车辆 内及 整车测试室 中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用于在标准 程序 下采集 VOCs 和羰基化 合物至吸附管中。 注: 甲醛的采集参见 ISO 16000-3, VOCs的采集参见 ISO 16000-6。 4 仪器和材料 4.1 通则 整车测试室 可 足够容纳 受检车辆
18、 。 测试 室内部安装空调控制系统,可控制温度 达到 23 2, 湿度 达到 50% RH 10% RH。安装太阳辐照系统,提供固定辐射用于 给 车辆 加热 。车辆内的实际温度 受 车辆的隔热性及车窗玻璃材质 的影响 (最低要求详见 6.1)(见图 1)。 4.2 热辐射器 红外热辐射器,卤素辐射器,或 其它 辐射器(模拟太阳光,需过滤 300 nm的波长),通电可在 受 检车辆 顶部表面中央的参考测量点产生强度为 350 W/m2至 450 W/m2的热辐射( 400 W/m2 50 W/m2)。 加热面应至少覆盖 受检车辆 车厢的区域,并超出车辆四周的玻璃窗 底 部 对应的投影区域(见图
19、1) 0.5 m。 热辐射器安装于 测试 室顶部,与加热区域保持 90的照射角,无侧面照射。加热区域应校准至 每个 25 cm 25 cm的方格内辐射强度为 400 W/m2 50 W/m2。 热 辐射 器 的灯开启 (几分钟内)后应可立 即达到 设定 的辐射强度。 参照 ISO 9060测 定 辐射强度。 辐射器与接受辐射的表面距离不应过短,以避免产生过热点。 4.3 采样 装置 4.3.1 受检车辆 内的样品采集 为测量重复性, 需设置四台采样装置,其中两台用于车辆内 VOC的平行 检测 ,另两台用于羰基化 合物的平行 检测 ( VOCs的 测 定 参见 ISO 16000-6或 ISO
20、16017-1, 羰基化合物的 测 定 参见 ISO 16000-3)。 受检车辆 外装有一条采样管道,管道上有多条支管,用于采样时进行分流(见 4.3.3)。采样装置包括探 头 、 采样管道(必要时可加热) 、 采集 VOCs的吸附管 、 采集羰基化合物的 DNPH采样柱 、 气体流量计 及气泵。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4 所有的采样装置应进行泄漏检查,平均每 10 s内最大真空衰减率 不超过 30 kPa。进行泄漏检查时, 应堵住管路端口。 也 可采用 其它 的等效方法进行泄漏检查。 4.3.2 整车测试室 内的样品采集 设置四 台 采样装置
21、用于 检测 整车测试室 内的空气背景浓度。除了采样管较短且不需要加热外,采样 装置与 4.3.1相同。 所有的采样装置平均每 10 s的最大真空衰减率 不超过 30 kPa。检漏时,应堵住管路端口。 也 可采用 其它 的等效检漏方法。 4.3.3 采样管道 指从 受检车辆 内采样点(探头)起,经车辆外部的连接支管,到 VOC吸附管或 DNPH采样柱的整个 管道系统(见图 1)。 采样管道应满足: a) 尽 可能 短(最长 5 m),内径 4 mm; b) 是无释放,无吸收或吸附的惰性材料 如不锈钢、聚四氟乙烯( PTFE) ,或 去活化的玻璃或石 英 ; c) 确保采样管道内无污染和吸附效应;
22、 d) 配备加热装置,必要时用于防止化合物在内壁上凝结或沉降(最佳方 法:控制管道温度比 受检 车辆 内空气温度高 20 )。 采样管道应从车门和门框间,或从门框和玻璃之间穿过,避免管路受挤压,保证气流通畅。 另一条采样管道 指 在 整车测试室 中 受检 车辆附近(见 6.1b) , 连接样品采集点(探头) 、 支管及 VOC采样管或 DNPH采样柱之间的管路 与上述的采样管道相同,但不需要加热功能。该采样管道用于 整车测试室 中化合物背景浓度的 检测 。 4.4 分析仪器和材料 分别依照 ISO 16000-6( VOCs)和 ISO 16000-3(羰基化合物)中的仪器使用要求对 VOCs
23、和羰基化 合物 和 甲醛进行 测定 。 采集空 气样品需确保 VOC吸附管和 DNPH采样柱不过载。此种情况可通过分析与采样管相连的后备 吸附管中是否存在待测物加以判定(见 ISO 16017-1)。 4.5 受检车辆 新车(行驶 里程不超过 50 km,生产日期不超过 28天 5天)是指按 正常工艺 流程生产的新 车, 检 测 结果主要受 车辆 内饰的质量及外观颜色的影响。 一般选择黑色 车辆 测定 VOC及羰基化合物排放。若 无黑色,则选择颜色最深的车辆进行 检测 。 所有的车窗玻璃遮阳挡应全部打开。 受检车辆 运输和存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车辆在移入整车测试室之前,须打开所有车门和车
24、 窗 ,静置过 夜。旧车 在检测前,也需进行此操作。 受检车辆 在运输过程不使用保护蜡。检测前, 去除 车 身所有的 运输防护膜和运输防护漆 。检测前 的至少 24 h内,不进行车内清洁。 本部分 详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旧车的 检测 。因此,由于使用程度不同,旧车的 检测 结果很可能与新 车不一致。 5 总则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5 建立符合 检测 要求的 整车测试室 (见附录 A)。用统一的标准程序 检测受检车辆内空气 (见图 1) , 即 在 23的室温模式下采集 VOCs和羰基化合物;在驻车模式 下,车辆内温度升高后 采集甲醛(见图 3);
25、 用热辐射器提供的固定辐射模拟太阳光照射车辆 4 h5 h后,在行驶模 式下 第三次 采集空气样品。 检测 车辆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分别用 VOC吸附管和 DNPH采样柱在驾驶员呼吸区采集 VOC和羰基 化合物空气样品。在实验室分别按照 ISO 16000-6和 ISO 16000-3分析 VOC和羰基化合物样品。 采集 整车测试室 内的空气样品,测定 VOCs和羰基化合物的背景浓度。一共需采集 8个 VOC样品和 12个羰基化合物样品 , 其中 室温条件下采集两组空气平行样(室温模式) 、 升温后 采集两个甲醛样品(驻 车模式) ,再 采集两组空气平行样(行驶模式), 以 及三种模拟条件下
26、分别采集 同样数量的 整车测试室 内背景平行样 。 热辐射器开启时,车辆内的空气温度与车型有关,并受车身隔热性 、 车窗材质等因素的影响。 测定 过程中 的 分析包括 吸附 管 的 热 解析 ,及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 VOCs(参照 ISO 16000-6),和 使用 2,4-二硝基苯肼( DNPH)采样柱测定羰基化合物(参照 ISO 16000-3)。 VOCs的采集 使用 Tenax TA1) 吸附管,也可选择 具有同等 吸附效果的其 它吸附 管(见 ISO 16000-6)。 6 整车测试室 、 受检车辆 及 检测程序 的要求 6.1 整车测试室 的要求 按图 1所示安装 整车测试室 ,
27、并满足以下条件: a) 整车测试室应 足够容纳整 个 受检车辆 ; b) 整车测试室 应可控制温度在 23 2 。 具备加热和通风系统(包括湿度调节),必要时, 安装制冷系统。 整车测试室 内的背景浓度采样点应在车前门窗框下部的高度,距被测车辆 大于 1 m; 注: 用空气过滤系统确保整车测试室空气洁净。 c) 温度参数设置参照图 3; d) 室温模式下 整车测试室 内空气的湿度应保持 在 50% RH 10% RH; e) 记录驻车模式和行驶模式下 整车测试室 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 f) 最高背景浓度要求:单一待测物的浓度不应超过 20 g/m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s)的 浓度不
28、应超过 200 g/m3,或 最大不超过单个化合物实际测量值(取较大值)的 10%。若不符 合此要求,需查明污染物的来源, 消除污染 ,或减扣背景值 ; g) 需要采集两组 VOCs 背景平行样 、 两组羰基化合物背景平行样(分别在室温 模式和行驶模式下 采集),以及一组甲醛 背景平行样(驻车模式下采集 ) 。 用于采集 受检 车辆内 空气中 VOC 和羰 基化合物的 VOC 吸附管 和 DNPH 采样柱 、 采样泵及 其它 气体采样设备 放置 在 整车测试室中 。 行 驶模式下, 整车测试室 内的最小空气交换次数应达到每小时至少两次 ; h) 热辐射器安装在 受检车辆 车厢 位置的正上方,可
29、覆盖 车厢 的投影区域,并超出投影区域每个 侧 面 0.5 m,对车辆顶部的外表面产生的辐射强度达到 400 W/m2 50 W/m2; i) 采样设备放置在活动推车或桌子台面上(如图 1 中 2 所示) ; j) 配备可连续记录 检测 信号的 检测 仪器和数据记录仪,如温度和湿度测量仪(如图 1 中 3 所示) k) 设置可方便 受检车辆 进出的 通道; l) 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 可选项 )以避免可燃气体发生爆炸 , 遵守工作场所安全规定 ; m) 安装可将 车辆 尾气导出 整车测试室 外的管道。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6 5 6 0 . 5
30、 0 .5 0 .5 0 . 5 2 3 4 1 单位:米 说明 1 整车测试室门 2 采样设备 3 控制及数据记录仪 4 受检车辆 5 检测区域 6 辐照区域 图 1 整车测试室 内 设备及车辆的布置示意图 注意确保采样装置放置在室温或接近室温的环境下,避免受到 整车测试室 中热辐射器的直接影响。 6.2 受检车辆 的要求 6.2.1 受检 新车应是 按 正常工艺 流程生产 的车辆。 检测 数据 受 车辆内饰的质量和外部颜色 的影响 。 检 测 报告中应给出 受检 车辆内饰情况的详细说明。与 该 说明 的 情况 有差异的 都需要 记录,对 影响检测结果 的因素应予以解释 ,并体现并在检测报告
31、中 。 6.2.2 对新车的 检测 应在生产组装完成后的 28 天 5 天内。 受检车辆 应在第 4.5 节中描述的环境下运 输和储存,如背阴处或销售室中,避免热源直接影响。 清除 车辆运输过 程中的 运输防护膜和 运输防护漆 。 6.2.3 按照附 录 B 安装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和传输线( 可选项 )。 6.2.4 按照图 1 和图 2 布置测量 VOC 和羰基化合物的采样管道(一端有探头)。采样管道与 受检车 辆 外部的支管相连,该支管与进行下述 检测操作 的四 台 采样装置相连: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7 a) 23 2 的室温模式下 受
32、检车辆 内的空气监 测 两 次 VOC 测量(平行样)和两次羰基化合物 测量(平行样 ) ; b) 驻车模式 下 , 温度升高后车辆 内的空气监测 (两次甲醛测量(平行样),仅需两台采样装置) ; c) 行驶模式下 车辆 内的空气监测 两次 VOC 测量(平行样)和两次羰基化合物测量(平行样 ) 。 在对下一 台 受检车辆 检测之 前,应用丙酮冲洗采样管道并进行干燥处理,避免采样管道 的交叉 污染 和记忆效应。 6.2.5 采样装置的采样探头安装在驾驶员的呼吸区域(在座椅头靠的底端与方向盘顶端的连线上,距 方向盘顶端 50 cm)。为此, 座椅需调至距方向盘最远距离,座椅高度调至最低 ,方向盘
33、 位置调至最高 (见图 2)。 说明 : 1 采样点 2 方向盘 3 带头靠的座椅 图 2 受检车辆 内的采样位置示意图 6.2.6 车辆 尾气用管道导 至整车测试室 外。 6.2.7 行驶模式(见 7.3.6.2 中 的定义)时需设置空调,即车辆在光照下驻车,车辆内升温后,启动车 辆引擎和空调,模拟车辆 行驶,并采集 VOCs 和羰基化合物样品。若 受检车辆 无自动空调系统,按照表 1 进行设置,即将 风量调至 最大档,关闭空气 内 循环,启动热辐射器。 6.2.8 根据表 1 设置 受检车辆 的空调系统。 表 1 受检车辆 空调的设置 条件 自动空调 半自动或手动空调 无空调 空调开关 打
34、开 打开 车辆内外 空气交换 自动 外 循环 空气流速 调节 自动 所有风门打开 吹面模式 最 大风量 , 外循环 所有 风门 打开 最 大 风量 , 外循环 所有 风门 打开 温度 23 最低档(或中档,避免 进入自动 内 循环模式) 最低档 注: 以上 不同的空气调节措施可以不等效,仅 代表 用户的反映和车辆 的 配置 。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8 6.3 VOC 和羰基化合物空气样品采集及 检测 方法的要求 整车测试室 及 受检车辆 内 VOC和羰基化合物空气样品的采集和 测定参照 以下标准 (参见 6.1g): a) 包括甲醛在内的羰基化
35、合物: ISO 16000-3; b) VOCs: ISO 16000-6。 6.4 空白 检测 6.4.1 现场空白 现场空白(用于分析 VOC和羰基化合物)样品和实际空气样品 的采集 使用同一批次的采样管,且 两者的 采集和分析过程相同(包括所有的设备和操作),只是在采集现场空白样品时,没有气 流 通过采 样装置(见 7.2.4)。 每批车辆检测( 即 几台 受检车辆 连 续 检测) 之 前,应至少采集一个现场空白样品。 检测 结果不应减扣现场空白值。 检测 报告中应 体现检测 值 及对应的 现场空白值。 6.4.2 分析空白 分析 过程 空白和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GC-MS) 的
36、 仪器空白 要求 参 见 ISO 16000-3和 ISO 16000-6 的具体说明 。 7 标准 检测程序 7.1 通则 标准 检测程序 分三部分: 调节 整车测试室; 调节 受检车辆 ; 采集样品和分析 测试 。 7.2 整车测试室 和 受检车辆 的准备及预调节,现场空白的采集 7.2.1 准备工作 连接 检测 设备和 受检车辆 。将电线和采样管道固定在车门框边,当车门关闭时,车身保持密封。 在 车辆内安装采集 VOC和羰基化合物的管 道 ,按照 6.2.5的说明安置采样探头 : 连接采样管道和支管,以及支管与 受检车辆 外的 VOC 和羰基化合物采样装置 ; 连接 整车测试室 内的所有
37、测量仪器。 安装热辐射器及 6.1 中列出的 其它 设备。 7.2.2 整车测试室 预调节 室温模式时,调节 整车测试室 内的温度至 23 2 ( 可能需要借助加热或制冷设备 ) , 调节湿度 至 50% RH 10% RH。 整车测试室保持 通风,与室外的空气交换频次应 达到 每小时至少两次。 整车测试 室 内部装修材料 释放 的化合物 不应对车辆内空气产生影响(见 6.1和 6.4中的背景浓度)。 用热辐射器 对 受检 车辆表面和车厢内部空气 加热 。 7.2.3 受检车辆 预调节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9 受检车辆 所处环境应满足以下基本条
38、件 。 室温模式时,用 整车测试室 的调节系统调节温度至 23 2 (见图 3)。打开车门 , 预调节开始, 保持 1 h, 然后关闭 车门 8 h以上 (见图 3)。 7.2.4 现场空白 检测 开始 前先采集现场空白样品(见 6.4.1)。将一根采集 VOCs的 Tenax TA1)吸附管和一根采集羰 基化合物的 DNPH采样柱安装在采样装置中, 检测整车测试室 内空气的背景浓度;同样地,用一根 Tenax TA1)吸附管和一根 DNPH采样柱 检测 车辆内空气的背景浓度。现场空白与 VOC和羰基化合物空气样品 的 采集方式相同,但不 可 将空气泵入采样设备 内 。 样品采样管 连接 采样
39、装置 时 , 应先 取出 空白采样管, 密封保存 ,并 与空气样品一起分析。 每 批车辆检测 前,应至少采集一个现场空白样品。按照 6.4分析 GC-MS和 HPLC仪器空白。 7.3 检测程序 的详细说明 7.3.1 时间: 0(见图 3 中方案) 整车测试室 条件达到温度 23 2 ,湿度 50% RH 10% RH,室内外空气交换频次不低于每小时 两次(见 7.2.2)时, 检测程序 启动。打开 受检车辆 所有车门,保持 1 h。安装采样装置 ,包括两组 VOC 吸附管和两组 DNPH采样柱,并对采样装置进行 泄漏 检查(见 4.3.1)。具体的样品采集及数量要求见附 录 E。 车辆 内
40、 样品采集 背景样品采集 30 m i n 30 m i n 30 m i n 30 m i n 30 m i n 30 m i n 4 h H 2 CO V O C s / 羰 基化合物 V O C s / 羰 基化合物 至少 8h 车门关闭 室温模式 驻车模式 行驶模式 车门关闭 热辐射器开启 400 W / m 2 50W / m 2 热辐射器开启 车门开启不超过 60s 风量开至最大档 或开启空调 车门开启 1h 车厢内不控温 23 图 3 温度设置及检测安排示意图 7.3.2 时间: 1.00 h 继续 整车测试室 内的 检测 前准备工作。在温度 23 2 ,湿度 50% RH 10
41、% RH,及 整车测试室 内外空气交换频次不低于每小时两次(推荐值)的环境条件下,关闭 受检车辆 所有车门 8 h以上(如放 置 过 夜)。 受检车辆 内无 空气流动 。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10 7.3.3 时间: 8.50 h 受检 车辆 内无 空气流动 。采 样前,清除采样管道中的死体积。 启动 四 台 采样装置的采样泵(其中两 个 泵采集 VOC平行样,另两个泵采集羰基化合物平行样)。在室温模式( 23 2)下采集 受检车 辆 内空气 30 min。调节空气流速, VOC检测 的最大流速为 0.1 L/min,羰基化合物 检测 的最大流
42、速为 1 L/min。测定过程应依照 ISO 16000-6( VOCs)和 ISO 16000-3 (羰基化合物)的要求执行。 同时,打开 整车测试室 中的 四台 采样装置, 检测 VOC和羰基化合物的背景浓度(其中两 台 采样装 置用于采集 VOCs,另两 台 用于采集羰基化合物)。采样探头放在 受检车辆 进气口前 1 m处 。在采样点位 置测定温度和相 对湿度。 7.3.4 时间: 9.00 h 关闭 VOC和羰基化合物采样泵,读取 采样空气总体积 并记录,取出 受检车辆 外采样装置中的 VOC 吸附管和 DNPH采样柱。依照 ISO 16000-6和 ISO 16000-3密封保存采样
43、管和分析样品。 开启驻车模式加热程序(见图 3)。 打开热辐射器开始加热(见 4.2)。辐射强度调节至 400 W/m2 50 W/m2,保持 4, 5 h。 调节 整车测试室 与外部空气交换频次为每小时至少两次(推荐值)。 7.3.5 时间: 12.50 h 将两根 DNPH采样柱分别安装在两 台 采样装置中,对车辆内空气进行 检测 ;另 取两根 DNPH采样柱 安装在另两 台 采样装置中,对 整车测试室 内空气进行 检测 。采样前,对采样管道进行 泄漏 检查(见 4.3.1), 并清除死体积。打开四 台 采样装置中的采样泵,待车辆内空气升温后,采集 车辆 内空气中的甲醛 30 min。 采
44、样过程中,气体流速调节最大至 1 L/min。 检测 过程依照 ISO 16000-3 (羰基化合物)进行操作。 7.3.6 时间: 13.00 h 7.3.6.1 驻车模式 关闭 检测 甲醛的采样泵, 从采样装置中取出 DNPH采样柱,按照 ISO 16000-3进行分析。读取 采样总 体积 并记录。 7.3.6.2 行驶模式 行驶模式下,采样前将两根 VOC吸附管和两根 DNPH采样柱 分别 安装在 四台 采样装置中,清除采样 管道内的死体积。 在 60 s内打开主驾驶室车门,启动 车辆 引擎,开启空调(如果是自动空调系统,将温度调至 23; 如果是半自动或手动空调系统,温度调至最低档;若
45、 受检车辆 无自动空调系统,将 车辆 风扇转速调至最 大 档 , 保持空气外循环模式 ) (见表 1)。 同时,打开四 台 采样装置的采样泵(其中两个泵采集 VOC平行样,另两个泵采集羰基化合物平行 样)。 待 车辆内温度升高后,采集 车辆 内空气 30 min。调节空气流速, VOCs测定的最大流速为 0.1 L/min, 羰基化合物测定 的最大流速为 1 L/min。 检测 过程依照 ISO 16000-6( VOCs)和 ISO 16000-3(羰基化合 物)进行操作。 同时,打开 整车测试室 中四 台 检测 空气中 VOC和羰基化合物背景浓度的采样装置(其中两 台 采样 装置采集 VOCs,另两 台 采集羰基化合物)。 7.3.7 时间: 13.50 h DB44/T 2086.12018/ISO 12219-1: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