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3 T 1720.2-2019 多表集抄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pdf

    • 资源ID:1487720       资源大小:3.96MB        全文页数:1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3 T 1720.2-2019 多表集抄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pdf

    1、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多表集抄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ltiple meters centralized reading Part2: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acquisition terminal ICS 17.220 N 22 DB43/T 1720.22019 2019-12-31发布 2020-03-01实施 DB43/T 1720.22019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 术语与定义 1 3.2 符号和缩略语 2 4 帧结构 4 4.1 参考模型 4 4.2 字节格式 4 4.3 帧格式 4 4.4 链路传输 14 4.5 物理层接口 16 5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16 5.1 确认否认( AFN=00H) 16 5.2 复位命令(AFN=01H) 18 5.3 链路接口检测(AFN=02H) 19 5.4 设置参数(AFN=04H) 20 5.5 控制命令(AFN=05H) 37 5.6 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 AFN=08H) 39 5.7 请求终端配置及信息( AFN=09H) 40 5.8 查询参数(AFN=0

    3、AH) 46 5.9 请求任务数据(AFN=0BH) 48 5.10 请求1类数据(AFN=0CH) 49 5.11 请求 2 类数据(AFN=0DH) 72 5.12 请求 3 类数据(AFN=0EH)106 5.13 文件传输(AFN=0FH)115 5.14 数据转发(AFN=10H)11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数据格式说明120 DB43/T 1720.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4、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益阳供电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湖 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娄底供电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黄瑞、胡军华、杨帅、吴志勇、银晖、刘谋海、欧阳洁、李宗赐、陈虹、王 露、朱才溢、张鹤翔、沈敏华、王莹、杨涛、杨学伟。 DB43/T 1720.22019 1 多表集抄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站和采集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水、气、热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中,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 适用于主站对终端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终端主动上传方式的通信。 2 规范

    5、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 226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 GB/T 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篇 传输帧格式 GB/T 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3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CJ/T 1882004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6、DL/T 698.12009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1部分:总则 DL/T 698.2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2部分:厂站技术规范 DL/T 698.3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1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通用 DL/T 698.32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2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厂站采 集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35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3-5部分: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低压 集中抄表终端特殊要求 DL/T 698.4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 端通信

    7、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术语与定义 3.1.1 终端地址 terminal address 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地址编码,简称终端地址。 3.1.2 系统广播地址 system broadcast address 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应该响应的地址编码。 DB43/T 1720.22019 2 3.1.3 终端组地址 terminal group address 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终端群组编码,如属于同一行业、同一变电站、同一线路,响应同一个命令。 3.1.4 主站地址 master station address 主站中具有通信需求的对象(如工作站、应用功能模块

    8、等)的编码。 3.1.5 测量点 measured point 指可以测量出唯一的一组远传表量值的测量装置与终端的顺序电气连接点,当物理上相同的一个电 气连接点被多个装置所测量,或者被一个装置所测量但通过多种方式被传递到终端时,按照多个测量点 计,每个测量点具有唯一的逻辑定位编码,是该装置在终端的参数配置、数据应用的唯一对象标识。 3.1.6 数据单元标识 Data unit identify 用于表示一个或一组信息点的一种或一组信息类型的标识。 3.1.7 信息点 information point 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对象信息,如测量点、总加组、控制轮次、直流模拟量分路等。 3.1.8 信息类

    9、 information type 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分类信息,一个信息类可以是一种参数或数据,也可以是一组参数或数据的集合。 3.1.9 任务 task 规定终端在指定时间或条件下执行所需的操作序列。 3.1.10 通信流量 communication flow 指由终端以本数据传输协议完整报文帧为基础统计的,与主站间的接收与发送报文帧的累计字节 数。 3.2 符号和缩略语 本标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见表1。 表1 符号 符号 表 示 A 地址域 A1 行政区划码 A2 终端地址 A3 主站地址和终端组地址标志 ACD 要求访问位 AFN 应用层功能码 AUX 附加信息域 BCD 二十进制编码 D

    10、B43/T 1720.22019 3 表1 符号 (续) 符号 表 示 BIN 二进制编码 BS 独立位组合 C 控制域 CON 请求确认标志位 CS 帧校验和 DIR 传输方向位 EC,EC1,EC2 事件计数器 ERC 事件记录代码 FCB 帧计数位 FCV 帧计数有效位 FIR 首帧标志:报文的第一帧 FIN 末帧标志:报文的最后一帧 Fn 信息类标识码 G 电能量单位位 G1、G2、G3 组成倍率的码位 L 长度 L1 用户数据长度 Lcn 中文信息长度 Le 事件记录长度 MSA 主站地址 P 校验位 pn 信息点标识码 PFC 启动帧计数器 PRM 启动标志位 PSEQ 启动帧序号

    11、 PW 消息认证码字段 RSEQ 响应帧序号 S 正负极性位 S0 上下浮动位 SEQ 帧序列域 Tp 时间标签 TpV 时间标签有效位 Td_c 曲线类数据时标 Td_d 日冻结类数据时标 Td_h 小时冻结类数据时标 Td_m 月冻结类数据时标 DB43/T 1720.22019 4 4 帧结构 4.1 参考模型 基于GB/T 18657.32002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 4.2 字节格式 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4.3 帧格式 4.3.1 帧格式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18657.1的6.2.4条 FT1.

    12、2异步式传输帧格式,定义见图1: 帧格式 说明 长度 起始字符(68H) 1字节 长度L 固定长度 2字节 长度L 的报文头 2字节 起始字符(68H) 1字节 控制域C 控制域 1字节 地址域A 地址域 5字节 链路用户数据 应用层 用户 数据区 (长度变化) 校验和CS 帧校验和 1字节 结束字符(16H) 1字节 图1 帧格式 4.3.2 传输规则 a)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 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c) 如按e)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d) 帧校验和(CS)是用户数据区的八位位组的算术和,不考虑进位位。 e)

    13、 接收方校验: 1) 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始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2) 对于每帧: 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开头和结束所规定的字符以及协议.标识位; 识别2个长度L;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8; 帧校验和; 结束字符; DB43/T 1720.22019 5 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 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 4.3.3 链路层 4.3.3.1 长度L 长度L包括协议.标识和用户数据长度,由2字节组成,如图2: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D15 D14 D11 D12 D11 D10 D9 D8 图2 长

    14、度定义 协议标识由图2中D0D1两位编码表示,定义如下: D0=0、D1=0:为禁用; D0=1、D1=0:为本协议使用; D0=0、D1=1:预留; D0=1、D1=1,保留。 用户数据长度L1:由D2D15组成,采用BIN编码,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应用层) 的字节总数。 采用专用无线数传信道,长度L1不大于255; 采用网络传输,长度L1不大于16383。 4.3.3.2 控制域C 控制域C表示报文传输方向和所提供的传输服务类型的信息,定义见图3: D7 D6 D5 D4 D3D0 帧计数位FCB 帧计数有效位FCV 传输方向位 DIR 启动标志位 PRM 要求访问位ACD 保

    15、留 功能码 图3 控制字定义 4.3.3.2.1 传输方向位DIR 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主站发出的下行报文; 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 4.3.3.2.2 启动标志位PRM 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4.3.3.2.3 帧计数位FCB 当帧计数有效位FCV=1时,FCB表示每个站连续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服务的变化位。FCB位 用来防止信息传输的丢失和重复。 启动站向同一从动站传输新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取相反值。启动站保存每 一个从动站FCB值,若超时未收到从动站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

    16、错,则启动站不改变FCB的状态,重复 原来的发送/确认或者请求/响应服务。 DB43/T 1720.22019 6 复位命令中的FCB=0,从动站接收复位命令后将FCB置“0”。 4.3.3.2.4 请求访问位ACD ACD位用于上行响应报文中。ACD=1表示终端有重要事件等待访问,则附加信息域中带有事件计数 器EC(EC见本标准4.3.4.6.3);ACD=0表示终端无事件数据等待访问。 ACD置“1”和置“0”规则: 自上次收到报文后发生新的重要事件,ACD位置“1”; 收到主站请求事件报文并执行后,ACD位置“0”。 4.3.3.2.5 帧计数有效位FCV FCV=1:表示FCB位有效;

    17、FCV=0:表示FCB位无效。 4.3.3.2.6 功能码 当启动标志位PRM =1时,功能码定义见表2: 表2 功能码定义(PRM=1) 功能码 帧类型 服务功能 0 备用 1 发送确认 复位命令 23 备用 4 发送无回答 用户数据 58 备用 9 请求响应帧 链路测试 10 请求响应帧 请求1级数据 11 请求响应帧 请求2级数据 1215 备用 当启动标志位PRM =0时,功能码定义见表3: 表3 功能码定义(PRM=0) 功能码 帧类型 服务功能 0 确认 认可 17 备用 8 响应帧 用户数据 9 响应帧 否认:无所召唤的数据 10 备用 11 响应帧 链路状态 1215 备用 本

    18、标准规定: 启动站功能码10(请求1级数据)用于应用层请求确认(CON=1)的链路传输,应用层请求确 认标志见本标准4.3.4.3.4。 DB43/T 1720.22019 7 启动站功能码11(请求2级数据)用于应用层请求数据的链路传输。 4.3.3.3 地址域A 4.3.3.3.1 地址域格式 地址域由行政区划码A1、终端地址A2、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组成,格式见表4: 表4 地址域格式 地址域 数据格式 字节数 行政区划码A1 BCD 2 终端地址A2 BIN 2 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 BIN 1 4.3.3.3.2 行政区划码A1 行政区划码建议按GB 22602007的规定执

    19、行,亦可自行定义。 4.3.3.3.3 终端地址A2 终端地址A2选址范围为165535。A2=0000H为无效地址,A2=FFFFH且A3的D0位为“1”时表示 系统广播地址。 4.3.3.3.4 主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 A3的D0位为终端组地址标志,D0=0表示终端地址A2为单地址;D0=1表示终端地址A2为组地址; A3的D1D7组成0127个主站地址MSA。 主站启动的发送帧的MSA应为非零值,其终端响应帧的MSA应与主站发送帧的MSA相同。 终端启动发送帧的MSA应为零,其主站响应帧的MSA也应为零。 4.3.3.4 帧校验和 帧校验和是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八位位组算术和,不考虑溢

    20、出位。用户数据区包括控制域、地址 域、链路用户数据(应用层)三部分。 4.3.4 应用层 4.3.4.1 应用层格式 应用层(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见表5: 表5 应用层定义 链路用户数据 明文信息的数据长度 应用层功能码AFN 1字节 帧序列域SEQ 1字节 数据单元标识1 4字节 数据单元1 数据单元标识n 数据单元n 附加信息域AUX 16字节(下行)/2字节(上行)/Tp时间标签6字节 DB43/T 1720.22019 8 对于应用层需要加密的关键数据,采用对称算法进行数据加解密。加密的数据区包括:应用层功能 码、数据单元标识及数据单元部分。通过密码机采用对称密钥算法将明文数据加密成

    21、密文,故用户数据 长度会相应改变。 终端在收到采用对称密钥算法加密的密文信息后,对数据进行解密,解密成功返回原始的明文信息 及明文信息的数据长度。 4.3.4.2 应用层功能码AFN 应用层功能码AFN由一字节组成,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具体定义见表6: 表6 应用层功能码定义 应用功能码AFN 应用功能定义 00H 确认否认 01H 复位 02H 链路接口检测 03H 预留 04H 设置参数 05H 控制命令 06H 预留 07H 备用 08H 请求被级联终端主动上报 09H 请求终端配置 0AH 查询参数 0BH 请求任务数据 0CH 请求1类数据(实时数据) 0DH 请求2类数据(历史数据

    22、) 0EH 请求3类数据(事件数据) 0FH 文件传输 10H 数据转发 11HFFH 备用 4.3.4.3 帧序列域SEQ 4.3.4.3.1 帧序列域SEQ定义 帧序列域SEQ为1字节,用于描述帧之间的传输序列的变化规则,由于受报文长度限制,数据无法 在一帧内传输,需要分成多帧传输(每帧都应有数据单元标识,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报文处理)。SEQ 定 义如图4: D7 D6 D5 D4 D3 D0 TpV FIR FIN CON PSEQRSEQ 图4 SEQ定义 DB43/T 1720.22019 9 4.3.4.3.2 帧时间标签有效位TpV TpV=0:表示在附加信息域中无时间标签Tp;

    23、TpV=1:表示在附加信息域中带有时间标签Tp(Tp定义见本标准4.3.4.6.4)。 4.3.4.3.3 首帧标志FIR、末帧标志FIN FIR:置“1”,报文的第一帧。 FIN:置“1”,报文的最后一帧。 FIR、FIN组合状态所表示的含义见表7: 表7 帧标志 FIR FIN 应用说明 0 0 多帧:中间帧 0 1 多帧:结束帧 1 0 多帧:第1帧,有后续帧。 1 1 单帧 4.3.4.3.4 请求确认标志位CON 在所收到的报文中,CON位置“1”,表示需要对该帧报文进行确认;置“0”,表示不需要对该帧报 文进行确认。 4.3.4.3.5 启动帧序号PSEQ/响应帧序号RSEQ a)

    24、 启动帧序号PSEQ PSEQ取自1字节的启动帧计数器PFC的低4位计数值015。 b) 启动帧帧序号计数器PFC 每一对启动站和从动站之间均有1个独立的、由1字节构成的计数范围为0255的启动帧帧序号 计数器PFC,用于记录当前启动帧的序号。启动站每发送1帧报文,该计数器加1,从0255循环加1 递增;重发帧则不加1。 c) 响应帧序号RSEQ 响应帧序号RSEQ以启动报文中的PSEQ作为第一个响应帧序号,后续响应帧序号在RSEQ的基础上 循环加1递增,数值范围为015。 d) 帧序号改变规则 1) 启动站发送报文后,当一个期待的响应在超时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被收到,如果允许启动站 重发,则该重

    25、发的启动帧序号PSEQ不变。重发次数可设置,最多3次;重发次数为0, 则不允许重发。 2) 当TpV=0时,如果从动站连续收到两个具有相同启动帧序号PSEQ的启动报文,通常意味 着报文的响应未被对方站收到。在这种情况下,则重发响应(不必重新处理该报文)。 3) 当TpV=0时,如果启动站连续收到两个具有相同响应帧序号RSEQ的响应帧,则不处理第 二个响应。 4) 终端在开始响应第二个请求之前,必须将前一个请求处理结束。终端不能同时处理多个请 求。 DB43/T 1720.22019 10 4.3.4.3.6 帧序列域变化规则 帧序列域变化规则详见图5,其中:S1、S2、S3分别表示链路传输服务

    26、类别,见本标准4.4.1。 图5 帧序列域变化(一) 启动报文PFC=14(S1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14 (a) S1发送/无回答传输服务 启动报文 PFC=15 (S2服务) PRM=1,FIR=1,FIN=1,CON=1,PSEQ=15 确认报文 PRM=0,FIR=1,FIN=1,CON=0,RSEQ=15 接收正确 接收正确 (b) S2发送/确认传输服务 RSEQ1=PSEQ=15 RSEQ3=RSEQ2+1=2 启动报文 PFC=16(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0 响应报文 PRM=0,FIR

    27、=1,FIN=0,CON=0,RSEQ=0 接收正确 响应报文 PRM=0,FIR=0,FIN=0,CON=0,RSEQ=1 (c) S3请求/响应传输服务 第1帧响应帧 RSEQ1=PSEQ=0 RSEQ2=RSEQ1+1=1 第2帧响应帧 响应报文 PRM=0,FIR=0,FIN=1,CON=0,RSEQ=2 第3帧响应帧 DB43/T 1720.22019 11 图5 帧序列域变化(二) 启动报文 PFC=19 (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3 响应报文 PFC=19 PRM=0,FIR=0,FIN=0,CON=0, 响应报文 PFC=19 启动

    28、报文 PFC= 20 (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4 t t 发送和接收时序 启动报文 PFC=21 (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5 响应报文 PFC=19 响应报文 PFC=19 响应报文 PFC=21 响应报文 PFC=20 (f) 多通信服务 启动报文 PFC=26 (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 (d) S3请求/响应失败重发传输(一) 启动报文 PFC=18(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2 响应报文 PRM=0,FIR=1,

    29、FIN=1,CON=0,RSEQ=2 接收错误或超时 启动报文 PFC=18 PRM=1,FIR=1,FIN=1,CON=0,PSEQ=2 重发1次 响应报文 PRM=0,FIR=1,FIN=1,CON=0,RSEQ=2 接收正确 接收正确 启动报文 PFC=18(S3服务) PRM=1,FIR=1.FIN=1,CON=0,PSEQ=2 超时 启动报文 PFC=18 PRM=1,FIR=1,FIN=1,CON=0,PSEQ=2 重发1次 响应报文 PRM=0,FIR=1,FIN=1,CON=0,RSEQ=2 接收错误 接收正确 (e) S3请求/响应失败重发传输(二) DB43/T 1720.

    30、22019 12 4.3.4.4 数据单元标识 4.3.4.4.1 数据单元标识定义 数据单元标识由信息点标识DA和信息类标识DT组成,表示信息点和信息类型,格式见表8: 表8 数据单元标识定义 DA1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信息点DA DA2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DT1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信息类DT DT2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4.3.4.4.2 信息点DA 信息点DA由信息点元DA1和信息点组DA2两个字节构成。 DA2为信息点组,采用8位二进制编码方式;DA1为某一信息点组DA

    31、2对应的18个信息点,采用 1位二进制表示。采用DA2与DA1共同表示方式,可构成信息点标识pn(n=12040)共2040个;格式 见表9: 表9 信息点格式 信息点组DA2 信息点元DA1 D7D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1 p8 p7 p6 p5 p4 p3 p2 p1 2 p16 p15 p14 p11 p12 p11 p10 p9 3 p24 p23 p22 p21 p20 p19 p18 p17 255 P2040 P2039 P2038 P2037 P2036 P2035 P2034 P2033 当DA1和DA2全为“0”时,表示终端信息点,用p0表示;

    32、 信息点标识pn对应于不同信息类标识Fn可以是测量点号或任务号。 4.3.4.4.3 信息类DT 信息类DT由信息类元DT1和信息类组DT2两个字节构成。 DT2为信息类组,采用8位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DT1为某一信息类组DT2对应的18种信息类型, 采用1位二进制表示。采用DT2与DT1共同表示方式,可构成信息类标识Fn(n=1248)共248个, 格式见表10: 表10 信息类格式 信息类组DT2 信息类元D T1 D7D0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0 F8 F7 F6 F5 F4 F3 F2 F1 1 F16 F15 F14 F11 F12 F11 F10 F9

    33、2 F24 F23 F22 F21 F20 F19 F18 F17 30 F248 F247 F246 F245 F244 F243 F242 F241 255 F2048 F2047 F2046 F2045 F2044 F2043 F2042 F2041 DB43/T 1720.22019 13 F1F400用于兼容已建系统、集中器参数和电表;F401F500用于水表;F501F600用于气表; F601F700用于热量表;F701F2048备用。 4.3.4.5 数据单元 数据单元为按数据单元标识所组织的数据,包括参数、命令等。 数据组织的顺序规则:先按pn从小到大、再按Fn从小到大的次序

    34、,即:完成一个信息点pi的所 有信息类Fn的处理后,再进行下一个pi+1的处理。 终端在响应主站对终端的参数或数据请求时,如终端没有所需的某个数据项,则将应答报文中 DT 的对应标志位清除;如终端仅是没有某个数据项中的部分内容,则应将该数据项中的所缺部分内容的每 个字节填写“EEH”。 4.3.4.6 附加信息域AUX 4.3.4.6.1 附加信息域AUX定义 附加信息域可由消息认证码字段PW、事件计数器EC和时间标签Tp组成,格式见图6: 消息认证码字段PW(下行)事件计数器EC(上行) 时间标签Tp 图6 附加信息域定义 消息认证码字段PW用于重要的下行报文中; 事件计数器EC用于具有重要

    35、事件告警状态需上报的上行报文中; 时间标签用于允许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的链路传输和信道延时特性较差的传输中。 4.3.4.6.2 消息认证码字段PW 消息认证码字段PW用于重要下行报文中,由16字节组成,PW是由主站按系统约定的认证算法产 生,并在主站发送的报文中下发给终端,由终端进行校验认证,通过则响应主站命令,不通过则否认。 终端在收到带有PW的报文,必须在认证通过后,才能响应命令。 4.3.4.6.3 事件计数器EC 事件计数器EC用于ACD位置“1”的上行响应报文中,EC由2字节组成,分别为重要事件计数器 EC1和一般事件计数器EC2。计数范围0255,循环加1递增。格式见表11: 表

    36、11 事件计数器格式 事件计数器EC 数据格式 字节数 重要事件计数器EC1 BIN 1 一般事件计数器EC2 BIN 1 4.3.4.6.4 时间标签Tp 时间标签用于交换网络通道中,对采用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的传输服务,进行辅助判决接收报文 的时序和时效性。 时间标签Tp由6字节组成,格式见表12: DB43/T 1720.22019 14 表12 时间标签格式 数据名称 数据格式 单位 字节数 启动帧的帧序号计数器PFC BIN 1 启动帧发送时标 见附录A.16 秒分时日 4 允许发送传输延时时间 BIN min 1 间标签Tp由启动站产生,并通过报文传送给从动站,从动站据此判决收到的

    37、报文的时序和时效性, 如判别有效,从动站发送响应帧,并在响应帧中将时间标签Tp返回启动站。 启动帧的帧序号计数器PFC:见本标准4.3.4.3.5中的b)。 启动帧发送时标:记录启动帧发送的时间。 允许发送传输延时时间:指启动帧从开始发送至从动站接收到报文之间启动站所允许的传输延时时 间。 从动站的时效性判断规则: 如从动站的当前时间与Tp中的启动帧发送时标之间的时间差大于Tp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 从动站则舍弃该报文; 如时间差不大于Tp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则做出响应; 如Tp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为“0”,则从动站不进行上述两项的判断。 4.4 链路传输 4.4.1 传输服务类别 传输服务

    38、类别见表13: 表13 传输服务类别 类别 功能 用途 S1 发送无回答 启动站发送传输,从动站不回答。 S2 发送确认 启动站发送复位命令,从动站回答确认。 S3 请求响应 启动站请求从动站的响应,从动站作确认、否认或数据响应。 4.4.2 非平衡传输过程 4.4.2.1 适用信道 半双工信道和专用无线信道应采用非平衡传输规则。 4.4.2.2 发送无回答服务 在前一次通信服务的传输过程结束后,并且至少间隔33个空闲位,才开始新一次发送传输。 4.4.2.3 发送确认服务 在前一次通信服务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发送帧传输。 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报文,并能执行启动站报文的命令,则发送确认帧;

    39、否则发送否认帧 4.4.2.4 请求响应服务 在前一次通信服务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请求帧传输。 DB43/T 1720.22019 15 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请求1级数据帧,对每帧请求数据进行单独确认数据接收有效性,如所请求 的数据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请求2级数据帧,对每帧请求数据进行单独确认数据接收有效性,如所请求 的数据全部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如所请求的数据部分有效,则根据能响应的数据内容组织对应正确部 分的数据单元标识发送响应帧;如所请求的数据全部无效,则发送否认帧。 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请求2级数据帧,对每帧请求数据进行单独确认数据接收有效性,如

    40、所请求 的数据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当FCV有效时,可采用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未收到响应帧或响应帧受到干扰,则重发原报文且不改变FCB值,最大重发次数可设定。 在从动站收到启动站的请求帧,并向启动站发送响应帧,此时在从动站将此响应帧保存起来。 在前后两次接收到的请求帧中的FCB值不同时,则清除原保存的响应帧,并形成新的响应帧; 否则若前后两个请求帧的FCB值相同,则重发原保存的响应帧。 4.4.2.5 通信出错处理 启动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响应报文,作为超时处理,放弃该通信服务。超时时间应考虑信 道网络延时、中继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在发送下一帧之前,需

    41、等待一个超时时间。 从动站若检出帧出错则不作回答。 4.4.3 平衡传输过程 4.4.3.1 适用信道 全双工信道和数据交换网络信道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 4.4.3.2 发送无回答服务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当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4.4.3.3 发送确认服务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当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报文时,并能执行启动站报文的命令,则发送确认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4.4.3.4 请求响应服务 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当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 从动站正

    42、确收到启动站请求1级数据帧,对每帧请求数据进行单独确认数据接收有效性,如所请求 的数据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请求2级数据帧,如所请求的数据全部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如所请求的数 据部分有效,则根据能响应的数据内容组织对应正确部分的数据单元标识发送响应帧;如所请求的数据 全部无效,则发送否认帧。 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请求2级数据帧,对每帧请求数据进行单独确认数据接收有效性,如所请求 的数据有效,则发送响应帧;否则发送否认帧。 终端作为从动站,在响应新的请求服务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请求服务的响应。 当FCV有效时,可采用FCB位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未收到

    43、响应帧或响应帧受到干扰,则重发原报文并不改变FCB值,最大重发次数可设定。 在从动站收到启动站的请求帧,并向启动站发送响应帧,此时在从动站将此响应帧保存起来。 DB43/T 1720.22019 16 在前后两次接收到的请求帧中的FCB值不同时,则清除原保存的响应帧,并形成新的响应帧; 否则若前后两个请求帧的FCB值相同,则重发原保存的响应帧。 4.4.3.5 通信出错处理 启动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响应报文时,作为超时处理,放弃该通信服务。超时时间应考虑 信道网络延时、中继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 从动站若检出帧出错则不作回答。 4.5 物理层接口 4.5.1 短信(SMS)传输接

    44、口 基于短信实现本通信协议时,采用8位编码的PDU方式通讯,当要传输的报文长度大于数据服务提 供商规定的一帧短信允许的传输字节数时,应该对所要传输的报文进行分拆,PDU用户数据区的内容即 为本协议.完整的或分拆的报文内容。具体的短信分拆规定见附录E。 4.5.2 TCP和UDP的传输接口 该类接口的登录链接和心跳检测采用链路测试服务,链路测试周期可设定。登录和心跳检测的详细 定义见附录E。 4.5.3 串行通信传输接口 字节传输格式按异步方式进行,它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和1个停止 位“1”,定义见图7: 0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P 1 起

    45、始位 8个数据位 偶校验位 停止位 图7 串行通信接口定义 4.5.4 红外通信传输接口 采用红外通信方式实现本地数据传输时,字节传输格式与串行通信传输格式相同,在发送数据时, 在有效数据帧前加14个FEH作为前导码。 5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5.1 确认否认(AFN=00H) 5.1.1 报文格式 确认否认报文是对接收报文中需要被确认(CON=1)的回答,以及终端对所请求的数据不具备响 应条件的否认回答。该报文为单帧报文,帧序列域SEQ的标志位FIR=1,FIN=1,CON=0。格式见图8: DB43/T 1720.22019 17 68H L L 68H C A AFN=00H SEQ 数

    46、据单元标识 数据单元 EC(见本标准4.3.4.6.3) Tp(见本标准4.3.4.6.4) CS 16H 图8 确认/否认报文格式 5.1.2 Fn和pn定义 Fn和pn定义见表14: 表14 确认/否认Fn定义 Fn 名称及说明 pn F1 全部确认:对收到报文中的全部数据单元标识进行确认 p0 F2 全部否认:对收到报文中的全部数据单元标识进行否认 p0 F3 按数据单元标识确认和否认:对收到报文中的全部数据单元标识进行逐个确认/否认 p0 F4 预留 p0 F5F2048 备用 5.1.3 Fn的数据单元格式 5.1.3.1 F1:全部确认 无数据体。 5.1.3.2 F2:全部否认

    47、无数据体。 5.1.3.3 F3:按数据单元标识确认和否认 ERR由1字节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定义见附录D。 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5: DB43/T 1720.22019 18 表15 确认/否认F3数据单元格式 数据内容 字节数 AFN(要被确认的报文的AFN) 1 数据单元标识1 4 ERR1 1 数据单元标识2 4 ERR2 1 5.2 复位命令(AFN=01H) 5.2.1 下行报文 复位命令的下行报文可选择采用密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下发。 5.2.1.1 报文格式 复位命令下行报文格式见图9: 68H L L 68H C A AFN=01H SEQ 数据单元标识(DA=0) PW(见本标准

    48、4.3.4.6.2) Tp(见本标准4.3.4.6.4) CS 16H 图9 复位命令下行报文格式 5.2.1.2 Fn和pn定义 Fn和pn定义见表16: 表16 复 位 Fn 定 义 Fn 名称及说明 pn F1 硬件初始化 p0 F2 数据区初始化 p0 F3 参数及全体数据区初始化(即恢复至出厂配置) p0 F4 参数(除与系统主站通信有关的)及全体数据区初始化 p0 F5F248 备用 DB43/T 1720.22019 19 5.2.2 上行报文 复位命令的上行报文为确认否认报文,详见本标准5.1。 5.3 链路接口检测(AFN=02H) 5.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交换网络传输信

    49、道。 5.3.2 上行报文 5.3.2.1 报文格式 链路接口检测命令上行报文格式见图10: 68H L L 68H C A AFN=02H SEQ 数据单元标识(DA=0) CS 16H 图10 链路接口检测报文格式 5.3.2.2 Fn和pn定义 Fn和pn定义见表17: 表17 检测报文Fn定义 Fn 名称及说明 pn F1 登录 p0 F2 退出登录 p0 F3 心跳 p0 F4F248 备用 5.3.2.3 Fn的数据单元格式 5.3.2.3.1 F1:登录 无数据体。 5.3.2.3.2 F2:退出登录 DB43/T 1720.22019 20 无数据体。 5.3.2.3.3 F3:“心跳” “心跳”数据格式见表18。 表18 “心跳”数据格式 数据内容 数据格式 字节数 终端时钟 见附录A.1 6 5.3.3 下行报文 链路接口检测命令下行报文为确认/否认报文中的F3按数据单


    注意事项

    本文(DB43 T 1720.2-2019 多表集抄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pdf)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