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 DB43/T 16822019 广两优815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high quality rice cultivation of Guang Liang You 815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19-11-04发布 2020-01-04实施 ICS 65.020.20 B 22 DB43/T 16822019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品种来源 1 4 特征特性 1 5 产地环境 2 6 栽培技术 2 7 档案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病虫草害化学防治 5 附录
2、B(规范性附录) 田间管理档案 6 DB43/T 168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常德市农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德市农学会、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德 职业技术学院、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德市政 协、常德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正春、王朝晖、郑文凯、张忠武、陈志兵、杜登科、步洪凤、徐曼、邓家惠、 张平喜、王敏、操成波、曹平
3、、李飞翔、朱一星、夏梨芳、戴欢欢、甘信斌、杜云、聂键、刘国平、李 忠彩、邓丽芬、汤勇、彭杰、杨才兵、贺艳艳、罗金梅、刘丽平。 DB43/T 16822019 1 广两优815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两优815水稻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地区广两优815水稻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
4、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品种来源 广两优815是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 公司选育的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作母本,与自选恢复系R81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迟熟新 组合,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80111)。 4 特征特性 4.1 农艺性状 广两优815于2016-2017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31.8
5、 d,比对 照丰两优四号早熟3.2 d。株高119.7 cm,有效穗数243万/hm2,穗长24.7 cm,每穗总粒数170.2粒, 结实率86.1%,千粒重28.3g。 4.2 抗性 由中国水稻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及水稻所等单位对病虫害进行抗性鉴定,广两优815稻瘟 病综合抗性指数分别为6.4和6.2级,穗瘟病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平均级6级,最高级 7级; 稻飞虱平均级9级,最高级9级;耐热性3级。适宜在稻瘟病轻发区种植,同时注意防治稻飞虱。 4.3 品质 该品种由中国水稻所米质检测中心检测,平均整精米率54.3%,长宽比3.1,垩白粒率16%,垩白 DB43/T 1682201
6、9 2 度2.6%,直链淀粉含量13.3%,胶稠度85 mm。 4.4 产量 2016年平均产量9.43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05%,比组平均增产5.78%,增产点率84.2%; 2017年续试,平均产量9.35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42%,比组平均增产1.76%,增产点率82.6%; 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39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3.4%。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54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53%。 5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116的规定。 6 栽培技术 6.1 培育壮秧 6.1.1
7、苗床准备 苗床要求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肥在播种前2个月施用,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30t35t; 化肥在播种前13d15d施用,每公顷施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50kg。苗床与大田比例:抛秧1:(19 21)、机插秧1:( 90100)、手插秧1:(67)。 6.1.2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标准。播种前晒种1d2d,然后去杂过筛。每10kg干种用25%咪酰 胺乳剂100mL、4.2%浸种灵5mL、20%吡虫啉50g、清水15kg配成溶液,浸种48h60h;或25%咪酰胺 乳剂按说明的剂量对水浸泡12 h消毒,捞出洗净后再浸种催芽,日浸夜露,直至露白。 6.1.3
8、适时播种 手插秧5月15日至25日播种,大田用种18.8kg/hm222.5kg/hm2;抛秧于5月20日至30日播种, 大田用种22.5kg/hm227.0kg/hm2;机插秧于6月1日至5日播种,大田用种27.0kg/hm230.0kg/hm2; 直播于6月10日前播种,大田用种30.0kg/hm237.5kg/hm2。 6.1.4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湿灌溉为主。1叶1心时喷施多效唑,每公顷用15%多效唑2.6kg3.0kg对水1 500kg均匀喷施。在2.5叶期每公顷追施1次稀粪水7.5t,或用1%2%的尿素液进行叶面追肥1次2 次。移栽前施1次“送嫁药”。 6.2 施肥整田 整
9、田前每公顷大田施腐熟农家肥30t45t,尿素120kg150kg,过磷酸钙450kg600kg,氯化钾 150kg225kg,或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kg。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标准。施基肥后,将田土 深耕25cm30cm,土肥充分混匀,土壤整细、整溶、整平,高差控制在2cm3cm。 6.3 适时移栽 DB43/T 16822019 3 6.3.1 适期 机插秧秧龄18d以内、苗高8cm12cm,抛秧秧龄25d27d、苗高10cm15cm,手插秧秧龄30d 以内,苗高15cm20cm时移栽,移栽深度1.8cm2.6cm。 6.3.2 密度 株行距20.0 cm26.7 cm,每
10、穴插2粒谷秧,插植18万穴/hm220万穴/hm2,基本苗120万株/hm2 以上。 6.4 肥水管理 6.4.1 管水 1.5cm2.0cm浅水移栽,4cm5cm水深返青,1.5cm1.8cm薄水促蘖,够苗晒田,晒田后复水, 保持足水抽穗、干湿壮籽,收获前5d7d断水为宜。 6.4.2 追肥 移栽后5d7d施分蘖肥,施尿素75kg/hm290kg/hm2、氯化钾75kg/hm2;晒田复水后施穗肥,施 尿素90kg/hm2105kg/hm2、氯化钾80kg/hm290kg/hm2,齐穗期喷施“谷粒饱”750g/hm2。 6.5 病虫草害防治 6.5.1 防治原则 实行以预防为主及农业、物理、生
11、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等禁用农药,注意农药间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合使用。农药防治应符合GB/T 8321 (所有部分)及NY/T 1276的规定。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6.5.2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采取壮秧培育,田间培管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根据病害预报和田间实际发病情况及时防治,以减少病害损失。稻瘟病在苗期、孕穗期、破口期应以预 防为主,大发生期及时用药防治。多雨天气应注意防治稻曲病。 6.5.3 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按说明安装诱虫灯,对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
12、 等成虫有良好的防控作用。 6.5.4 草害防治 在适宜时期进行化学除草,整个稻田均要喷施到除草剂,药液喷施均匀。 6.6 适时收割 在谷粒充分饱满、并95%左右的谷粒变黄、枝梗80%85%枯黄时进行收割。收割以后及时烘干或晒 干,清除杂草杂质,放入仓库中贮藏,保持阴凉通风。栽培技术应按NY/T 5117的规定执行。 DB43/T 16822019 4 7 档案管理 7.1 生产操作档案 对主要农事活动应逐项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录B.1。 7.2 投入品使用档案 对主要投入品的品名、种类、来源,使用日期、用量、方法、效果等应逐项如实登记。记载内容见 附录B.2。 7.3 物候期记载档案 对主
13、要物候期应如实记载。记载内容见附录B.3。 DB43/T 16822019 5 附录A (资料性目录) 病虫草害化学防治 表A.1 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 治 对 象 农 药 名 称 使 用 方 法 使用 次数 安全间 隔期(d) 40%稻瘟灵乳油或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1 500倍液喷雾 2 28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2 500倍液喷雾 2 21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5 000倍液6 000倍液喷雾 2 21 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800倍液喷雾 1 21 稻瘟病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2 000倍液2 500倍液喷雾 2 15 30%苯醚甲丙环唑
14、悬浮剂 2 000倍液3 000倍液喷雾 2 15 43%戊唑醇悬浮剂 3 000倍液5 000倍液喷雾 2 28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5 000倍液6 000倍液喷雾 2 21 24%噻呋酰胺悬浮剂 2 000倍液3 000倍液喷雾 2 15 纹枯病 稻曲病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800倍液喷雾 1 14 20%氯虫苯甲酰胺可湿性粉剂 3 000倍液5 000倍液喷雾 2 15 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3 000倍液喷雾 2 12 二化螟 BT乳剂 3 000倍液5 000倍液喷雾 1 12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3 000倍液5 000倍液喷雾
15、2 15 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3 000倍液喷雾 2 7 稻纵卷叶螟 3%甲维盐乳剂 1 500倍液2 000倍液喷雾 2 14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2 500倍液喷雾 1 14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2 500倍液喷雾 1 14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3 000倍液喷雾 1 14 白背飞虱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 000倍液1 500倍液喷雾 1 14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2 500倍液喷雾 1 14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2 500倍液喷雾 2 14 褐飞虱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6、 1 000倍液1 500倍液喷雾 2 14 秧田草害 36%水旱灵乳油 350倍液450倍液喷雾 1 无 35%丁苄可湿性粉剂 1 200g/hm2拌250倍细土撒施 12 35 大田草害 2.5%稻杰油悬浮剂 600mL/hm2900mL/hm2喷雾防治 1 30 DB43/T 16822019 6 附录B (规范性目录) 生产操作档案 表B.1 农事活动记载表 丘块名称 面积(hm2) 品 种 序号 土壤种类、肥力、前茬作物 操作日期 (月、日) 操作内容与方法 完成情况及效果 记载人 1 2 表B.2 投入品使用记载表 丘块名称 面积(hm2) 品种 序号 品名 种类 来源 使用日期 (月、日) 用量 方法 效果 记载人 1 2 表B.3 物候期记载表 面积(hm2) 品种 育苗期 (月、日) 移栽期 (月、日) 始穗期 (月、日) 收割期 (月、日) 记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