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7483       资源大小:4.27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pdf

    1、 ICS 93.020 P 10 备案号 :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safty of rotary drilled and bored pile 2019 - 12-19 发布 2020- 03-19 实施 湖北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 合 发 布 DB42/T 15322019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2、5 施工准备 . 4 5.1 场地准备 . 4 5.2 技术准备 . 5 5.3 人员要求 . 5 5.4 设备准备 . 6 5.5 材料与应急物资准备 . 7 6 旋挖钻机转运、安装、调试与行走 . 7 6.1 旋挖钻机装卸与转运 . 7 6.2 旋挖钻机拆卸与安装 . 8 6.3 旋挖钻机调试 . 9 6.4 旋挖钻机行走 . 10 7 旋挖钻进成孔 . 11 7.1 一般规定 . 11 7.2 护筒制作和埋设 . 11 7.3 钻进成孔 . 12 7.4 稳定液配制与净化处理 . 14 7.5 一次清孔 . 16 8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 16 8.1 钢筋笼制作 . 16 8.2 钢筋

    3、笼的运输与吊装 . 17 9 导管吊装与二次清孔 . 18 9.1 导管吊装 . 18 9.2 二次清孔 . 18 10 混凝土灌注 . 19 10.1 桩孔灌注前准备 . 19 10.2 混凝土制备、场内运输及吊卸 . 19 10.3 混凝土灌注 . 19 11 施工故障处理 . 20 DB42/T 15322019 II 11.1 一般规定 . 20 11.2 技术措施 . 20 12 安全检查与验收 . 22 12.1 检查 . 22 12.2 验收 . 23 13 环境保护 . 2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开工安全条件验收表 . 2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安全技术交底表 . 26

    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旋挖钻机主要技术性能 参数 . 2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旋挖钻机运行检查记录表 . 2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旋挖钻机设备检查记录表 . 30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旋挖钻机安装验收表 . 31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2 条文说明 . 33 DB42/T 1532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鄂质监标函【 2015】 224号文关于下达 2015年第一批湖北省地方标准 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的要求,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武汉

    5、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 司会同有关单位 编制而成 。 本 标准 共分 13章 :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旋挖钻机转运、安装、调 试与行走;旋挖钻进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吊装;导管吊装与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施工故障处理;安 全检查与验收;环境保护。 本 标准 由湖北省住房 和 城乡建设厅 提出 。 本 标准 由湖北省住房 和 城乡建设厅 归口 。 本 标准 由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工程责 任主体单位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 解释单位 (地址:湖北省 武汉市青山区 冶金大道 17号;邮政编码: 4300

    6、80;电话: 027-86850178;电子邮箱: ),以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 本 标准 主编单位: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本 标准 参编单位:十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中 机 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湖北建艺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岩土公司 、 北京中车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本 标准 主要起草人:刘耀峰 、 杨彩虎 、 王超雄 、 李 华 、 钟 明 、 许 鹏 、 牛 力 、 罗 伟 、 温国炫 、 蔡记华 、 王泽希 、 张长平

    7、、 徐永刚 、 李 军 、 李事业 、 陈 斌 、 赵宏伟 、 任国业 、 张 涛 、 胡长友 。 本 标准 主要审查人: 袁内镇 、 周开国 、 周 伟 、 姜燕平 、 胡春林 、 唐传政 、 王 平 。 DB42/T 15322019 1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 范围 1.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旋挖 成孔灌注桩施工 安全、技术管理和环境保护行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国家和施 工单位的财产不受损失,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行政 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其他建设工程可

    8、参照 使用。 1.3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以及湖北省 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规程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规程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规程 。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50502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7

    9、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4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 160 施工现场机械 设备 检查 技术规范 JGJ 276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CJJ/T 275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旋挖钻机 rotary drilling rig DB42/T 15322019 2 旋挖 钻机 是 利用伸缩钻杆传递扭矩并带动回转短螺旋钻头 、钻斗 或其他作业装 置进行干、湿钻进、 逐次取土(岩屑 ) 、反复循环作业成孔 的一种专用机械设备 。 3.2 摩阻式钻杆 friction drilling rode 利用钻杆内

    10、、外伸缩节间的摩擦键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钻进压力的一种钻杆。 3.3 机锁式钻杆 lock drill rode 利用钻杆上的机锁点和机锁键之间的咬合来传递钻进压力的一种钻杆。 3.4 护筒 pile casing 为保护孔口、孔壁稳定,埋设孔内的筒式护具。 3.5 干作业旋挖成孔 dry rotary drilling 不使用 稳定液护壁 ,直接采用旋挖钻具成孔的一种工法。 3.6 湿作业旋挖成 孔 wet rotary drilling 采用旋挖钻具 成孔、稳定液护壁 的一种工法。 3.7 套管护壁作业旋挖成孔 retaining casing pipes rotary drilling 开

    11、孔钻进后,使用套 管跟进 保护孔壁稳定的 一种工法。 3.8 稳定液 stabilizing fluid 在钻孔施工过程中,维持孔壁稳定的不循环泥浆或聚合物水溶液。 3.9 钻进参数 drilling paprameters 影响钻进速度的可控因素。是钻进速度、成孔安全质量的控制指标 。 3.10 堵漏 shut-off of loss 封堵孔内 稳定液漏失通道的作业 。 3.11 塌孔 borehole collapse 孔壁土与原生土脱离掉入 孔内的现象。 4 基本规定 4.1 施工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规模,建立健全符合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满 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各类规章制

    12、度。 4.2 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特点、环境条件,结合设计选择旋挖成孔工艺,应包括设备安装、 钻具配置、钻头选型、护筒埋设、稳定液配制、循环和净化、成孔技术措施与成孔检验、清孔技术等。 DB42/T 15322019 3 4.3 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其数量可根据工程规模和现场地质条件确定。 4.4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应在空间相对开阔,地面坚实 平整,满足旋挖钻机安全行走和作业要求的场 地进行。 4.5 施工场地的坑、洞应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避免人员坠落。作业区域宜分区设置分隔设施。 4.6 施工现场应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作业范围应设置警戒区域,作 业人员不得

    13、随意进入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 夜间施工还应设立警示灯光。 4.7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防护装置不得随意变动、拆除;若生产作业需要将其移位或拆除,应向项目 施工技术人员报告,经批准后,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方可进行。 4.8 机械设备应进行进场查验,设备出厂合格证明和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应齐全。 4.9 起重吊装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276 的有关规定;吊 装过程中应对吊具、索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安全可靠状态。起重吊装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4.10 旋挖钻机应配备消防器材,周边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油品存放应按规定设置隔离区域。 4.11 施

    14、工单位应对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或作业场所,采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措施,并 应定期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施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 事故和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4.12 施工单位应坚持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逐级进行交 底;交底内容应有书面材料,并应进行详细讲解 后,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双方签字确认。 4.13 施工单位应对旋挖成孔作业过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开钻前,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开工安全条件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内容可按本规程附录 A 进行。 4.14 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

    15、制措施,组织现场作业及管理人员共同编 制现场处置方案;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37 号危险性较大的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15 当 遇雷电、大雨、大雾、大雪和六级及 以上强风等恶劣气候时,应停止作业;当风力达到七级及 以上时,应将旋挖钻机桅杆倒下放平。应 采取 防雷措施,遇雷电时,人员应远离钻机。 4.16 施工单位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湖北省环境保 护条例的规定。应建立安全标志、作业环境、职业卫生健康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4.17 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文件以及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踏勘

    16、施工现场,收集以 下资料,并对周边重要建(构)筑物采取保护措施: DB42/T 15322019 4 a) 场地施工条件与周边环境条件资料; b) 测量控制网资料; c) 邻近场地桩基施工经验资料; d) 主要施工机械 及其配套设施的资料; e) 地上和空中障碍物、地下管线管网、防空洞及障碍物等分布情况。 5 施工准备 5.1 场地准备 5.1.1 进场 前应查明施工场地及毗邻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专用地下管线的 种类、规格、位置及附属设施、相邻建(构)筑物、地下工程等有关资料;应了解施工场地内及周边架 空输电导线的种类及位置;旋挖钻机、起重机等施工机械与架空输电导线的最小

    17、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1 规定,当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停电、绝缘隔离、迁移导线等安全防护措施。 表 1 架空输电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 输电导线电压( kV) 1 1 15 20 40 60 110 220 允许沿输电导线垂直方向最近距离 (m) 1.5 3.0 4.0 5.0 6.0 允许沿输电导线 水平 方向最近距离 (m) 1.5 2.0 2.5 4.0 6.0 5.1.2 施工前 应查明施工现场周边道路等级、路面与路基结构形式、车流量、道路与施工场地距离等, 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和处理措施。 5.1.3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应综合考虑项目特点、工期要求、场地面积大小,合理安排生产设备数量

    18、及走向、临时设施、场内道路和 排水系统 。 5.1.4 施工现场稳定液循环系统应符合下列 规定 : a) 循环系统由稳定液池、沉淀池、循环槽(沟)、废 液池、稳定液输送管道与钻渣分离装置组成, 并应 设 有排水、排废液和外运通道。稳定液宜集中搅拌、储藏和向钻孔内输送; b) 稳定液池应修筑在方便清理和不影响施工的场地内,确保足够的容积,宜为单孔总容积的 2.0 倍以上且不小于 30.0m3; c) 循环槽(沟)应有足够的长度和断面尺寸,纵向坡度不宜小于 3%,槽的断面应能保持稳定液 正常循环而不外溢; d) 稳定液循环系统范围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5.1.5 水域旋挖成孔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9、a) 当采用水上施工筑岛平台时,应考虑筑岛后对河道过水断面的缩小和对泄洪能力的影响,并采 DB42/T 15322019 5 取相应措施;平台应填筑密实、 平整,临水面边坡应有防水流冲刷措施;应充分考虑筑岛的拆除和环保 要求; b) 当采用水上作业平台施工时,除应充分考虑材料供应和旋挖钻机等设备的进、退场方式外,尚 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平台尺寸 应 满足旋挖 钻 机成孔作业半径、移动和混凝土 灌注 要求,平台顶高程根据施工期 水位和钻孔工艺等因素确定; 2) 平台结构 应 满足施工荷载和施工船舶系、靠泊力等要求; 3) 平台顶面的位移和沉降 应 满足安全使用和成孔、成桩质量要求; 4) 平

    20、台上 应 设 置 防洪和保障人员、设备等安全设施,并设立航行标志和其他必要的警示标志。 c) 施工栈桥的设置除应满足水上筑岛平台和水上作业 平台施工外,栈桥结 构尚应符合在其上通行 的设备和人群荷载、水 面漂浮物的撞击力、挤压力等要求。 5.2 技术准备 5.2.1 应熟悉施工图和图纸会审资料,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施工工艺;结合工程项目现场 状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50502 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 计应包含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5.2.2 应根据项目工程特点,组织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专项方案的内容应符合住

    21、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37 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的相关条款; b) 专项方案(措施)应按规定 进行审核审批。编制、审批应在施工前完成。 5.2.3 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灌注桩检测验收项目及方法,并应准备检测设备及预埋装置。 5.2.4 生产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主要内 容。施工单位应适时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5.3 人员要求 5.3.1 应根据项目规模、风险等级和施工人员数量等情况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5.3.2 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教育、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特种作业、安全工器具的使用、

    22、岗位安全 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现场作业安全等管理制度。 5.3.3 施工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岗位相 适应的资格证书;旋挖钻机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应取得相应 的岗位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DB42/T 15322019 6 5.3.4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编制人员应参加安全技术交底,应 按本规程附录 B 进行。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环境保护交底。 5.4 设备准备 5.4.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定期巡视检查、定期检测和检验、定期维护维修、安全操作”等设备安全管 理制度。 5.4.2 旋挖设备选型

    23、应根据灌注桩设计参数、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和施工要求进行, 钻杆和钻头选配 应 根据地质条件和主机功能 确定 ,选用宜符 合下列要求: a) 旋挖 钻机 可参照附录 C 表 选用; b) 机锁加压式或摩擦加压式钻杆 宜 根据地层情况选配; c) 钻头类型可参照表 2 选用。 表 2 表钻头的类型及适用地层 钻头形式 地 层 一般黏性土 及其填土 淤 泥 和 淤泥质土 粉土、砂土 硬黏性土 密实砂土 碎石土、 砂砾卵石层 软质岩石 和风化岩石 硬质 岩石 螺旋钻 扁齿钻 截齿钻 筒式截齿钻 筒式牙轮钻 注 :为该类地层所对应的主要钻头形式 ,某些地层适应几种钻头形式,可单独或综合使用。 5.4.3

    24、 土方转运、钢筋加工与吊装、混凝土灌注等设备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工程量进行选用。 5.4.4 稳定液制备设备、测试仪器、净化装置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稳定液的种类选择。 5.4.5 选用的主要机械、配套设备应有技术性能资料和操作规程,并 具备 良好的使用状况及安全性能; 进场后,应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 设备 检查 技术规范 JGJ 160 的规定 。 5.4.6 对进场钻具应严格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钻具。 5.4.7 安装、使用机械设备除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33 规定执行外, 尚应符合以下 规定 : a) 机械的安装 、 拆卸、调试应按

    25、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前应经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合 格; DB42/T 15322019 7 b) 机械应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进行使用; c) 机械的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信息装置应齐全有效; d) 钻机的主卷扬钢丝绳及其接头应定期检查;机械设备不 得 带病运转; e) 机械在冬期使用时,应 采取 冬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5 材料与应急物资准备 5.5.1 钢材和混凝土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5.5.2 应根据 施工 地 层 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设计桩径与孔深,结合工程进度与质量要求、施工成本 等 选配膨润土 、植物胶 、钠 羧甲基 纤维素 、 纯碱、烧碱等

    26、稳定液 材料。 5.5.3 施工现场应针对工程特点,准备水泥 、黏土 、 沙袋、钢板 等应急物资,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并应有固定地点存放,存放地点应有明显标识, 明确管理责任人 。应急物资在运输和存放过程 中应采取防止损坏措施。 5.5.4 各种施工材料应合理存放并设置标牌。 6 旋挖钻机转运、安装、调试与行走 6.1 旋挖钻机装卸与转运 6.1.1 平板 运输 车 进入施工 场地 后应停在坚实平整的地面,并 处于 稳定 状态 。 6.1.2 旋挖钻机装车前 ,应 拆卸钻头及钻杆,桅杆折叠平放或拆除。 6.1.3 旋挖钻机上平板运输车 应符合下列 规定 : a) 平板运输车 停稳后,

    27、 应锁住 车轮 ,并放下 跳板,跳板与地面夹角不宜超过 15; b) 上车过程应有专人指挥; c) 钻机和平板运输车 应调至同一轴线位置, 驱动轮应放在钻机后部, 将钻机 倒行 缓慢的爬上平板 运输车(如图 1、图 2) 。 爬车过程应随时调整桅杆高度,以免动力头触地损坏机件; d) 钻机上车后应停在 平板运输 车中心, 停稳后,应 将所有的制动 装置处 于制动位置, 并 用合适的 钢丝 绳 对钻机张紧 固定 ; e) 应按相关安全规定,将其它随车零部件用人工或者运用机械设备装车; f) 如钻机制造商有特殊安全要求,应执行各制造商要求。 DB42/T 15322019 8 图 1 平行四边形机

    28、构钻机 图 2 大三角机构钻机 6.1.4 旋挖钻机 运输 应符合下列 规定 : a) 采用平板运输车 ,其 拖运能力 应 满足所 载 钻机的重量及外形 尺寸 要求 ; b) 运输旋挖钻机通过桥涵、便道时,应详细了解桥涵、便道的承载能力、通行高度、宽度 、道路 平整情况, 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通过 ; c) 特殊情况下, 可 将 旋挖钻机主要部件拆解运输 ; d) 旋挖钻机不得在公路上 自我 行走。 6.1.5 旋挖钻机下平板运输车 应符合下列 规定 : a) 平板运输车进入工地后,应选择坚实平整的位置,将平板运输车车轮可靠锁住并放下跳板,跳 板与地面的夹角不宜超过 15 ,保持 本规程第 6.

    29、1.3 条规定的 钻机定位 状态 ,履带正对跳板,将钻机缓 慢的开下平板运输车(如图 1、图 2) ; b) 下车时,应平稳最低档速直线行走,旋挖钻机应处于平板拖车的中位; c) 下车时,应注意动力头不能碰撞地面, 并 应随时调整变幅机构; d) 转运应符合本规程第 6.1.3 条第 b 款、 e 款、 f 款的要求。 6.2 旋挖钻机拆卸与安装 6.2.1 旋挖钻机应在坚实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拆卸和安装操作。 6.2.2 拆卸与安装宜在白天进行, 当 晚上进行 时, 应设置充分照明设施。 6.2.3 开始操作前,应在 钻 机周围设置警戒线。 6.2.4 驾驶员进出驾驶室时,应利用阶梯和扶手上下,

    30、不得将操纵杆当扶手使用。 DB42/T 15322019 9 6.2.5 当两人以上进行操作时,应确定沟通信号,并遵守。 6.2.6 使用副卷扬吊装作业前,应确保钻机的卷扬系统满 足安全要求。 6.2.7 起落桅杆时,操作 应 平稳、准确。桅杆油缸应低速运转,以保持桅杆升降平稳, 钢丝绳、油管 等附件应防止碰、挂。 6.2.8 钻机跨区域运输到达场地后,应重新标定桅杆垂直度。 6.2.9 拆卸、安装和使用应按生产厂商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当 人员离地面 2.0m 以上作业,必须按规 定系挂安全带。 6.2.10 安装钻杆时应 符合下列规定 : a) 吊装钻 杆时, 应 采用两点起吊;运输和放置

    31、 钻杆 时, 应采取固定措施,其 下面 应平 行 等距铺垫 枕木,枕木数量不少于 三块, 其顶面 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 b) 动力头应 放置 于桅杆的最低处,桅杆宜前 倾 3 4; c) 当 钻杆方头刚进入动力头托盘时,应由相关施工人员辅助 控制 并转动钻杆,使钻杆传动键 对准 动力头驱动 槽 后 , 方 能将钻杆下放至动力头键套内 ; d) 提升钻杆时,应注意桅杆上端限位开关对钻杆的限制。 6.2.11 当安装附件时,应 根据 钻机回转半径与重心的变化情况,采取 适当措施 保持钻机平衡稳定。 6.2.12 当拆卸比较重的部件时,应在拆卸前支撑住部件,防止部件脱落产生机器摆动或跌落造成伤害。

    32、 6.2.13 当放置拆下的部件或安装部件时,应确保部件处于可靠 的 稳定状态。 6.3 旋挖钻机调试 6.3.1 钻机在使用前,应按照安装 使用说明书 的 要求 ,对其各项性能进行调试,确保其使用功能满足 施工要求,安全装置应有效、可靠。 6.3.2 调试场地应坚实平整、无障碍物,并远离高压线,其最小空间应大于钻机起、落桅杆状态所需 场地,并应满足钻机回转的需要,坡度不宜大于 2 。调试应在无雨雪天气进行,试验时的风速不得超 过 5.0m/s,气温宜在 0 35 之间。 6.3.3 所用仪器、仪表、量具应经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核准、检定,且在有效期内。 6.3.4 钻机调试前的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33、: a) 调试前应通过视窗观察油位尺和仪表盘显示情况,检查燃油、机油、润滑油及冷却液等是否在 最低警戒线以上; b) 应检查液压油的清洁度; DB42/T 15322019 10 c) 应检查各滑轮转动是否灵活,各润滑点的 注油情况,按钢丝绳报废标准检查钢丝绳及润滑情况; d) 应对桅杆、钻杆表面裂纹以及钢丝绳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并应检查各部分连接螺栓,确保无松 动现象; e) 应检测钻机传动系统各部件的机油、液压油、冷却液、润滑油的油位、有无渗漏等,同时应检 查机油、润滑油是否有乳化现象; f) 应检查钻机电 气 系统的元器件及线组是否牢靠、破损; g) 应对钻机的行走系统进行检查。 6.3.

    34、5 应在 钻机的 动力传动系统、电路系统、行走系统检查 合格后, 方可进行试机运转 检查调试。 6.3.6 钻机启动后的 运行 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可 按本规程附录 D 填写: a) 应检查钻机的油压是否满足要求; b) 应 检查各种传感显示器及开关是否工作正常; c) 应检查动力装置的动力或压力能否满足要求; d) 应进行立桅杆、倒桅杆、回转、爬坡、空载运转的多次试运行检测,直到钻机的各项指标合格, 各项功能满足施工要求为准。 6.3.7 现场测试 应根据设计桩径、入岩程度和使用空间选择使用最大钻头进行。 6.3.8 在调试过程中,若出现钻机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应立即停机排除故障。 6.3

    35、.9 钻机应装备齐全、无污泥、油污、碰伤;显示仪、警告标牌等应字迹清晰。 6.3.10 钻机保养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不得任意调整或更换主要零部件。 6.4 旋挖钻机行走 6.4.1 行走的场地及道路应符合本规程 第 4.0.4 条 的规定。 6.4.2 行走时应由熟练的操作人员操作,并 设 有 专职人员指挥。 6.4.3 行走时,主动轮应在后面。场地行走距离不超过 100.0m 时,可不放下桅杆;上下坡时,桅杆必 须放平,且应将回转台制动,上下坡度不得超过 30 ;应用最低档速行驶,不得在坡上换挡变速及空 档滑行。 6.4.4 行走转弯每次不得超过 20 。 6.4.5 连续行走 1.0

    36、km 时,应停车使行走系统冷却,其冷却时间应符合生产厂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无要求时,每次冷却时间不宜少于 30 分钟。 DB42/T 15322019 11 7 旋挖钻进成孔 7.1 一般规定 7.1.1 旋挖机台人员应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并应严格执行已签 字的安全 技术交底具体内容,随时接受安全监督、检查。 7.1.2 旋挖钻机进场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熟悉现场行驶道路、架空线缆、地 下管线、坑洞、建(构)筑物等作业环境。 7.1.3 发动机应在无负荷状态下启动且启动后应按用户使用手册操作,怠速运转,使发动机充分预热; 运转过程中,应同时检查机油压

    37、力表指示状态,如机油压力不正常时,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 7.1.4 钻机就位时其履带底盘应尽可能远离桩孔,履带下方至孔口宜布设不应小于 20mm 厚的钢板。 7.1.5 每班开钻前,应无负荷运转,并应对发动机、传动机构、作业装置、制动部分、液压系统、各 种 仪表、警示灯及钢丝绳等装置进行检查,并对钻机各运转部位进行润滑保养。 7.1.6 对桅杆顶端滑轮和钢丝绳进行检修、保养或拆换时,桅杆必须平直后方可进行。 7.1.7 设备在运转时,严禁进行任何保养、润滑、调整和修理工作; 旋挖钻机回转 底盘处不得 存放任 何 工具、 杂物 。 7.1.8 设备、钻杆、钻头、稳定液类型和参数应依据地层条件、设

    38、计桩径、桩孔深度、施工技术与环 境进行选择,可按本规程第 5.4 节、 5.5 节的规定选用。 7.1.9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采用稳定液护壁,其液面不应低于护筒底口且宜高于地下水位 1.0m;相对稳 定地层其液面不应低于地下水位 0.5m;成孔过程中 应及时补充稳定液;必要时采用套管护壁作业穿越 不稳定地层。 7.1.10 应考虑相邻桩位施工的相互影响,群桩基础应采取跳打方式成孔;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最小 施工净间距不得小于钻机作业半径两倍 。 7.1.11 在 土洞 、 溶洞、其他 易 塌孔场地施工时,应制定专项成孔方案, 防止 坍塌或设备倾覆等事故发 生。 7.1.12 成孔后,应及时灌注混

    39、凝土;当暂不进行灌注时,孔口必须进行封盖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7.1.13 成孔过程应进行有害气体监测,并采取措施预防桩孔内沼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造成的中毒、 爆炸等伤害。 7.2 护筒制作和埋设 DB42/T 15322019 12 7.2.1 护筒制作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护筒制作应满足现场工况的使 用要求。宜采用不小于 10mm 厚的钢板卷制满焊制作;亦可采用 满足要求的其它材质制作,水中或其它特殊场地的护筒,可根据场地具体特点制作; b) 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 200mm 400mm,应根据场地地层特征选取,地层为砂性类和软岩类 地层选小值, 黏 性膨胀类的地层选大值。护筒长度不宜小于 2.0m,上部宜开 1 个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1532-2019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