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olithic precast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s (报批稿 )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管 理 监 督 局 2018-11-05 发布 2018-12-19 实施 ICS 91.080.40 P 25 备案号: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483 2018 联合发布 DB42 I DB42/T 1483 2018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2 4 符号 . 3 5 总则 . 4 6 基本规定 . 4 7 材料 . 5 7.1 混凝土 . 5 7.2 钢筋、型钢和连接材料 . 5 7.3 保温、密封材料 . 6 7.4 其他材料 . 6 8 建筑设计 . 6 8.1 一般规定 . 6 8.2 建筑模数 . 7 8.3 标准化和集成化 . 7 8.4 平面、立面设计 . 7 8.5 预制构配件 . 8 8.6 接缝及防水构造 . 8 8.7 全装修 . 9 9 设备管线设计 . 10 9.1 结构与管线分离 . 10 9.2 结构与管线不分离 . 11 10 结构设计 . 12 10.1 一般规定 . 12 10.2 作用及作用组
3、合 . 13 10.3 叠合剪力墙设计 . 13 10.4 双面叠合剪力墙连接设计 . 15 10.5 单面叠合剪力墙连接设计 . 19 10.6 楼盖设计 . 24 10.7 地下室设计 . 28 11 非承重预制构件及其连接 . 29 11.1 一般规定 . 29 11.2 预制 外墙板、内墙板及其连接 . 29 12 构件制作 . 30 12.1 一般规定 . 30 12.2 模具 . 30 12.3 生产制作 . 32 DB42/T 1483 2018 II 12.4 质量验收 . 35 12.5 存放和运输 . 38 13 结构施工 . 39 13.1 一般规定 . 39 13.2
4、安装准备 . 40 13.3 安装施工 . 41 13.4 施工安 全与环境保护 . 43 13.5 成品保护 . 44 14 工程验收 . 44 14.1 一般规定 . 45 14.2 主控项目 . 46 14.3 一般项目 . 48 本规程用词说明 . 50 条文说明 . 51 III DB42/T 1483 2018 前 言 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7年度湖北省地方 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 批)的通知(鄂质监标函 2017 203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实践经验,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 标准按照 GB
5、/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理工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武汉理工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武汉理工大学(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 122 号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邮政编 码: 430070,邮箱: ,电 话: 027-87160269)。 本标准主编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 限公司、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
6、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 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 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三 局绿色产业 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宇辉中工建筑产业化有限 公司、武汉三木和森建设有限公司、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谷倩、温四清、孟凡中、陈定球、王朝晖、徐厚军、田水、柯杨 武身军、李 辉、王红军、王爱勋、姜洪斌、闫红缨、戴绍斌、程自立、朱宏平、卢亦焱、 胡丹、刘士清、杨晓臻、彭德柱、陈荣亮、陈骏、秦炜炜、陶志雄、傅礼铭、刘献伟、葛起 宏、黄俊、
7、彭林立、谭园、宋星见、刘斌、田胜、桂官、杨宜、董格、余东燕。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华建民、彭少民、童明德、范士凯、郑祥斌、王平、 姜燕平、 许成祥、李上宾。 1 DB42/T 1483 2018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基本规定、建筑设计、设备管线设计、 结构设计、非承重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构件制作、结构施工及工程验收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 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和 7度地区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 构民用建筑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
8、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规程。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T 14683 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 17431.1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 1部分 -轻集料 GB/T 5000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66 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9、范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 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0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10、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3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7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 DB42/T 1483 2018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47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502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981 建筑 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T 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JC/T 48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C/T 483 聚硫建筑密封胶 JC/T 881 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 JC/T 984 聚
11、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JGJ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51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80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10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 1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6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146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T 235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
12、/T 275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83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09 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DB 42/T 559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经可靠连接构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 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 3.2 叠合剪力墙 superposed shear wall 两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通过钢筋桁
13、架或连接件连接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经现 场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填充中间空腔形成的剪力墙。分单面叠合剪力墙和双 面叠合剪力墙。 3.3 单面叠合剪力墙 single-side superposed shear wall 3 DB42/T 1483 2018 两侧预制板中,仅一侧预制板参与叠合,与中间空腔的后浇混凝土共同受力而形成的叠 合剪力墙;另一侧的预制板不参与结构受力,仅作为施工时的一侧模板或保温层的外保护板。 3.4 双面叠合剪力墙 double-side superposed shear wall 两侧预制板均参与叠合,与中间空腔的后浇混凝土共同受力形成的叠合剪力墙。 3.5 叠合受弯
14、构件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下部预制混凝土梁、 板与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包括叠合梁、叠合 板。 3.6 陶粒混凝土叠合板 ceramsite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下部预制混凝土梁、板与上部后浇陶粒混凝土叠合形成的叠合板。 3.7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JGJ 1-2014,定义 2.1.1 3.8 接缝 joint 预制构件之间的拼接或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缝,也称拼缝。 3.9 连接节点 connection 预制
15、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 3.10 叠合面 laminated interface 预制混凝土梁、板和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 3.11 钢筋桁架 steel-bar truss 由上、下弦两根或三根钢筋与连系的斜腹筋焊接而成,设置在叠合剪力墙中连接两侧预 制板,或叠合板中连接预制混凝土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3.12 连接件 connector 用于连接预制夹芯保温墙体中内、外叶预制混凝土板,使其形成整体的连接器件。 3.13 全装修 decorated 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全部安装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性能的 状态。 GB/T 51231-2016,定义 2.1.12 4 符号
16、 4.1 材料性能 fy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4 DB42/T 1483 2018 4.2 作用与作用效应 N 轴向拉力设计值 ; Vwj 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剪力设计值。 4.3 几何参数 H0 单片墙高度; b 梁、柱、墙板截面宽度; bw 剪力墙截面厚度; d 纵向受力钢筋或附加钢筋直径; la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b 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aE 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c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t1 内叶板厚度; t2 后浇混凝土厚度; t3 保温层厚度; t4 外叶板厚度; 水平接缝高度。 4.4 计算系数及
17、其他 RE 承载力 抗震 调整系数。 5 总则 5.1.1 为在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结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 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节能减排、保证质量,制定本规 程。 5.1.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结构建筑应遵循建筑全寿命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并应标 准 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 5.1.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结构应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 统集成,实现建筑功能完整、性能优良。 5.1.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 及 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 合国家
18、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基本规定 5 DB42/T 1483 2018 6.1.1 在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方案设计 至专项深化 阶段,应协调建设、设计、制 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6.1.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的基本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2 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和接缝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 和耐久性等要求; 3 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且传力
19、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6.1.3 抗震设计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标准 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的规定。 6.1.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的预制构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原则; 2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 3 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安装部位、制作方法、施工精度及质量控制等要求,确定合 理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徐变等非荷载作用效应 的不利影响; 4 满足制作、运输、堆放和安装要求。 7 材料 7.1 混凝土 7.1.
20、1 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 的规定。 7.1.2 叠合剪力墙的后浇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 的规定;当采用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粗 集 料最 大粒径不宜大于 20mm。 7.1.3 叠合楼板的后浇层采用陶粒混凝土时,陶粒混凝土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轻骨料混 凝土技术规程 JGJ51 的规定,陶粒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 1 部分 -轻集料 GB/T 17431.1 的规定。 7.2
21、 钢筋、型钢和连接材料 7.2.1 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 宜采用强度等级 400MPa 及以上钢筋 ;抗震设计的结构受力钢筋尚应符合 现行 国 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的规定。 7.2.2 型钢 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 的规定。 7.2.3 预制墙板和预制楼板中宜采用钢筋焊接网,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 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 的规定。 6 DB42/T 1483 2018 7.2.4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 HPB 300 级钢筋
22、制作 或 Q235B 级钢材制作。 预 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及临时支撑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吊具应符合国家现行 相关标准的规定。 7.2.5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 型钢 、螺栓、钢筋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 结构设 计标准 GB 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 以及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 的规定。 7.2.6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中连接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内、外叶墙板间应设置专用连接件将内、外叶墙板可靠连接; 2 当采用非金属连接件时,应为耐碱材料;当采用金属连接件时,应有可靠的阻断热 桥措施
23、; 3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连接件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 验证; 4 连接件应满足夹芯保温墙体的节能设计要求。 7.3 保温、密封材料 7.3.1 保温 系统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7.3.2 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 密封材料应与混凝土、填充材料、背衬材料等具有相容性,密封材料尚应具有防水、 防火、耐候、防霉变及附着能力等性能。 7.4 其他材料 7.4.1 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 控制规范 GB 50325 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24、50222 的相关规定。 7.4.2 装配式建筑所用砂浆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 中的相关规定, 预制构件接缝处宜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填缝,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 相关 规定 。 8 建筑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应符合适用、经济、 绿色、 美观的设计原则,满足建筑 节能 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 并应按模数协调的原则实现构配件及设备产品的标准化、定型化、 通用化。 8.1.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应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统筹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 实现全过程的协同。 8.1.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应实现全装
25、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 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建造。 8.1.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宜采用 BIM 技术,实现全专业、 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7 DB42/T 1483 2018 8.1.5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应满足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宜采用管线分离 的方式。 8.1.6 叠合剪力墙采取的保温措施 应 保证其 满足 K 值和 D 值的热工性能 要求。 8.2 建筑模数 8.2.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2 的有关规定。设计宜按照建筑模数制要求,采用基本模数 M 或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实 现尺寸
26、协调。 8.2.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的开间与柱距、进深与跨度、门窗洞口宽度等宜采用水 平扩大模数数列 2nM、 3nM( n 为自然数 ) 。 8.2.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的层高 、 门窗洞口高 度等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 nM。 8.2.4 梁、柱、墙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 nM。 8.2.5 构造节点和部件的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数列 nM/2、 nM/5、 nM/10。 8.2.6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的开间、进深、层高、洞口等尺寸应根据建筑类型、使 用功能、部品部件生产与装配要求等确定。 8.2.7 部品部件尺寸及安装位置的公差协调应根据生产装配
27、要求、主体结构层间变形、密 封材料变形能力、材料干缩、温差变形、施工误差等确定。 8.3 标准化和集成化 8.3.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应采用模块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少规格、多组 合的原则。 8.3.2 公共建筑应 采用楼电梯、公共卫生间、公共管井、基本单元等模块进行组合设计。 8.3.3 住宅建筑应采用楼电梯、公共管井、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等模块进行组合设 计。 8.3.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的部品部件应采用标准化接口。 8.3.5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 均应进行集成设计, 以 提高集成度、施工精度和效率。各系统
28、设计应统筹考虑材料性能、加 工工艺、运输限制 和 吊装能力等要求。 8.4 平面、立面设计 8.4.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平面设计 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空间灵活可变的布置方式; 2 平面 布置应规则,承重构件布置应上下对齐贯通,外墙洞口宜规整有序; 3 平面几何形状宜规则、均匀、对称,其凹凸变化及长宽比应满足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4 厨房和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其平面尺寸宜满足标准化整体橱柜及整体卫浴的 要求。 8.4.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立面设计 应 符合下列规定: 8 DB42/T 1483 2018 1 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
29、等部品部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肌理、色彩等变化,形成丰富多 样的立面效果; 3 外墙装饰面层宜采用清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免抹灰涂料和 反打面砖等耐久性强 的建筑材料; 4 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门窗框宜采用预装法;当采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宜采 用预留附框的方法。 8.4.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 建筑应根据建筑功能、结构 形式 、设备管线及装修等要求, 确定合理的层高 与 净高。 8.5 预制构配件 8.5.1 阳台板、空调外机搁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装饰构件等外挑构件宜采用工厂化加工 的标准预制件,也可采用部分预制、部分后浇的叠合构件。外挑构
30、件宜减少规格和类型,外 挑尺寸不宜过大 ,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8.5.2 阳台板、空调室外机搁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装饰构件等外挑构件应预留滴水线, 与后浇混凝 土的结合面应 采取防渗构造措施 。 8.5.3 预制构配件应 根据 构件制作、养护、运输、存放、吊装等技术 要求 ,合理确定构件 尺寸、类型及拼装方式。 8.6 接缝及防水构造 8.6.1 接口及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系统部件、内装部品部件和设备管线之间的连接方式应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 求; 2 外围护系统与结构系统宜采用干式工法连接,其拼缝宽度应满足结构变形要求; 3 部品部件的构造连接应安全可靠,接口及构造设计应满足
31、施工安装与使用维护的要 求; 4 应确定适宜的制作公差和安装公差设计值; 5 设备管线接口宜避开预制构件受力较大部位 和节点连接区域。 8.6.2 外墙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处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设计; 2 外墙板的接缝构造应安全可靠,接口及构造设计应满足施工安装与使用维护的要求; 3 接缝宽度及接缝材料应根据外墙板材料、立面分格、结构层间位移、温度变形等因 素综合确定;所选用的接缝材料及构造应满足防水、防渗、抗裂、耐久等要求;接 缝材料应与外墙板具有相容性;外墙板在正常使用下,接缝处的弹性密封材料不应 失效; 4 接缝位置宜与建筑立面分格相对应,
32、外墙板立面拼缝不宜形成倒 T形缝; 5 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密封构造; 6 宜避免接缝跨越防火分区;当接缝跨越防火分区时,接缝室内侧应采用耐火材料封 堵; 7 外墙板接缝采用的材料防水性能应符合本规程(材料章节)相关要求。 9 DB42/T 1483 2018 8.6.3 外墙 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并宜采用 企口 、预留副框或预埋件等方法与墙体可靠 连接。 8.6.4 女儿墙板内侧在泛水高度处应设凹槽、挑檐或其他泛水收头等构造。 8.7 全装修 8.7.1 装配 式建筑全 装修设计应 包含 以下内容: 1 采用材料、部品部件的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性能指标; 2 平面布
33、局方案; 3 给排水系统设计; 4 电气 系统设计; 5 采暖系统设计; 6 细部构造节点设计。 8.7.2 装修 材料、 部品部件 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拉结锚固措施,在装修阶段不宜在建筑 主体结构上二次开凿孔洞、沟槽,不应损坏主体结构。 8.7.3 厨、卫设计 应包含 以下内容: 1 厨房、卫生间采用标准化内装部品,选型和安装应与建筑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和施 工; 2 设计应考虑家电、洁具维修更新方便性和管线接口的匹配性; 3 厨、卫主体结构净尺寸需满足整体安装的最小平面及安装最小高度; 4 整体卫生间宜采用一体成型底盘,避免渗水漏水。 8.7.4 装饰材料选择 应包含 以下内容: 1 装饰材
34、料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燃烧性能以及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设计 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装饰材料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 3 装饰材料选择应考虑与建筑模数、家具尺寸等协调。 8.7.5 户内隔墙 设计 应包含 以下内容: 1 轻质隔墙材料可为混凝土、蒸压砂加气砌块、预制条板、轻钢龙骨、木龙骨、玻璃 等; 2 隔墙需满足功能房间对隔声的要求; 3 隔墙内水电管路铺设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并进行验收; 4 隔墙周边与天花板、地面或墙面连接部位应密封严实,有整体防水、防潮要求的部 位应采取相 应的施工措施; 5 隔墙在壁挂空调、电视等安装位置应做加固处理。 8.7.6 集
35、成 地面的设计与安装 应包含 以下内容: 1 集成地面材料铺设前应确保楼面、架空层内管线铺设完成,并进行隐蔽工程项目验 收; 2 地面材质根据设计选择,架空地面材料与支撑体系的地脚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 3 采暖地面在地暖加热管铺设完成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项目验收。 10 DB42/T 1483 2018 9 设备管线设计 9.1 结构与管线分离 9.1.1 一般规定 1 设备管线宜采用集成化、标准化设计,管线与系统连接时宜少设接头或无接头; 2 设备管线宜在装修内敷设并合理选型、准确定位; 3 设备 管线设计的预留预埋应不影响结构功能;不应在预制构件上剔凿沟槽、打孔开 洞;穿越楼板管线较多且集中
36、的区域可采用现浇楼板; 4 楼板管线交叉较多的区域宜基于 BIM 技术 进行管网综合设计优化; 5 强弱电井、水暖井、风井及相应设备应统一集中设置于公共区域; 6 设备管线穿越叠合楼板、墙体时,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密封等措施;防火封 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的有关规定; 7 设备管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 的有关规定。 9.1.2 给排水 1 给水管道可敷设在吊顶、楼地面架空层内,设计应考虑防腐蚀、隔声减噪和防结露 等要求; 2 采用给水分水器时,应考虑检修要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其支管应与用水器具一 一对应,
37、中间不留接口; 3 需设置喷淋系统时,叠合墙板应预留套管,且水平管线宜在吊顶内布置; 4 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 5 管材、管件应满足防火、防腐、降噪等要求,同时便于安装与维修。 9.1.3 电气与智能化 1 强电、弱电及智能化系统的竖向主干线应在公共区域的电气竖井内设置;配电、照 明套管及智能化、火灾报警联动系统套管可在吊顶、楼地面架空层内 敷设 ; 2 配电箱、智能化配线箱不宜在预制构件内布置; 3 当吊灯、空调、锅炉等需在预制构件上 安装 时,应考虑采用预埋件固定; 4 设置在预制构件上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应考虑预埋预留,出线口和接线盒应准确定 位; 5 预制构件重要受力部位和节点连接区域
38、不 宜设置孔洞及接线; 6 预制构件内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应在构件接缝处作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设置明 显标记; 7 外墙金属管道、栏杆、门窗等金属物与防雷装置应有效连接。 9.1.4 暖通、空调与燃气 1 通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376 和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JGJ/T 309 的有关规定; 2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应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维持良好的热舒适性,降低建 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3 暖通空调等设备均宜选用能效比高的节能型产品,管线系统应协同设计,管线需穿 墙时应预留套管; 11 DB42/T 1483 2018 4 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