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140.10 X 55 备案号: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458 2018 鄂茶 10 号优质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 for famous green tea processing of E Cha No. 10 (报批稿) 2018 - 09 - 11 发布 2018 - 12 - 10 实施 湖北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458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鲜叶采摘 . 1 5 鲜叶等级 . 2 6
2、鲜叶运输 . 2 7 贮青 . 2 8 加工茶类要求 . 2 9 加工技术 . 2 10 拣选 . 5 11 产品包装、贮藏及废弃物处理 . 5 12 质量控制 . 6 DB42/T 1458 2018 II DB42/T 1458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 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恩施州农业局,宣恩伍家台贡茶研究院,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 限公
3、司,湖北万全寨龙福缘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倪德江、陈玉琼、胡兴明、余志、曾维超、郑时兵、廖光伦、文先旺。 DB42/T 1458 2018 1 鄂茶 10 号优质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鄂茶 10号优质绿茶的术 语和定义、鲜叶采摘、等级、运输、贮青、加工茶类要求、加 工技术、产品包装、贮藏及废弃物处理和质量控制 。 本标准适用于鄂茶 10号优质绿茶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20
4、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 GB 480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H/T 1070-2011 茶叶包装通则 GH/T 1071-2011 茶叶贮存通则 NY/T 5019-2001 无公 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T 5337-2006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 标准 。 3.1 鄂茶 10 号 ECha No. 10 “鄂茶 10号”(原名宣苔 27号
5、)是指从恩施苔子茶群体茶园中经单株选育,并由湖北省农作物品种 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的茶树无性系品种。 4 鲜叶采摘 4.1 鲜叶采摘应根据所加工茶类要求进行 标准 采摘 。 4.2 不采病虫叶、雨水叶 , 不夹带鳞片、鱼片、茶果等杂物 。 4.3 盛叶用具采用竹制篾篮等透气性好的清洁器具。 4.4 采摘过程保持鲜叶不损伤。 DB42/T 1458 2018 2 5 鲜叶等级 鲜叶的卫生 指标应符合 GB 2762-2016、 GB 2763-2016的规定, 鲜叶等级见表 1。 表 1 鄂茶 10号优质绿茶鲜叶等级标准 鲜叶分级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芽叶组成 单芽 85%,一芽一
6、叶 初展 15% 一芽一叶 85%,一芽 二叶初展 15% 一芽二叶初展 85%,一 芽二叶及同等 嫩度对夹 叶 15% 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 对夹叶 60%,一芽三 叶初展 40% 6 鲜叶运输 6.1 盛叶用具采用竹制篾筐等透气性好的清洁器具。 6.2 特级原料盛叶厚度小于 30cm。 6.3 运输车上设置框架,盛叶篾筐置于框架上,避免挤压,确保透气。 6.4 运输时间小于 2h,长途运输 宜 采用冷藏车。 7 贮青 7.1 鲜叶进厂验收后按级别摊放。 7.2 鲜叶量少时 摊放在干净的盛茶用具上,厚度不超过 5cm。鲜叶量多时摊放在 专用摊青槽上,厚度 不超过 10cm。 7.3 控制贮青环
7、境温度小于 25。 7.4 贮青场所 要 求 清洁卫生、阴凉通风 。 7.5 贮青时间不超过 5h。 8 加工茶类要求 鄂茶 10号优质鲜叶适宜于加工条形茶、针形茶和扁形茶。 9 加工技术 9.1 条形茶加工 9.1.1 杀青 杀青应满足: DB42/T 1458 2018 3 a) 设备: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特级原料选用 6CST-50、 6CST-60 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其余 级别 原料选用 6CST-60、 6CST-70、 6CST-80 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 b) 方法: 6CST-50、 6CST-60 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温度 270 320, 6CST-70、 6CST-80 型滚
8、筒连 续杀青机温度 300 380 ; c) 程度: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 58%左右,手捏叶成团,松手后弹散,清香或花果香显露 ; d) 杀青叶应迅速摊凉,去 除焦片和黄片,回潮时间 30min 以上。 9.1.2 揉捻 揉捻 应满足: a) 设备: 采用 6CR-35、 6CR-40、 6CR-55型揉捻机。 一般特级原料选用 35、 40型揉捻机,其余原料 选用 55型揉捻机 ; b) 方法:见表 2; 表 2 鄂茶 10 号优质绿茶揉捻方法 鲜叶分级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设备 6CR-35、 6CR-40 型揉捻 机 6CR-55 型揉捻机 6CR-55 型揉捻机 6CR-55
9、 型揉捻机 叶量 6CR-35: 8 kg 10kg 6CR-40: 12kg 20kg 30kg 50kg 30kg 50kg 30kg 50kg 加压方式 空压 8min 10min 轻压 0min 8min 松压 2min 空压 8min 15min 轻压 2min 10min 松压 5 min 空压 8min 15min 轻压 2min 10min 松压 5 min 空压 8min 15min 轻压 2min 10min 松压 5 min 时间 10min 20min 15min 30min 15min 30min 15min 30min c) 揉捻程度:芽叶卷紧成条,成条率在 90%
10、以上。 9.1.3 初干 初干应满足: a) 设备:用 6CH-4、 6CH-10、 6CH-20型烘干机,特级原料选用 4、或 10型烘干机,其余 级别 原料选 用 20型烘干机 ; b) 方法: 6CH-4、 6CH-10、 6CH-20型烘干机温度分别为 90、 100、 110左右 ; c) 程度:初干叶含水量 35% 40%; d) 初干叶下机后须摊凉,并回潮 1h以上。 DB42/T 1458 2018 4 9.1.4 足干 足干应满足: a) 设备:用 6CH-4、 6CH-10、 6CH-20型烘干机,特级原料选用 4、或 10型烘干机,其余原料选用 20 型烘干机 ; b)
11、方法: 6CH-4、 6CH-10、 6CH-20型烘干机温度分别为 90、 100、 110左右 ; c) 程度:茶叶含水量控制在 7%以内 ; d) 足干叶下机后须摊凉,并回潮 1h以上。 9.1.5 增香 增香应满足: a) 设备: 采用 6CHP整形台、 6CH-4、 6CH-10型烘干机 ; b) 方法: 在 6CHP整形台上增香,摊叶厚度小于 2cm,温度 100 110,时间 10min 20min;在 6CH-4、 6CH-10型烘干机 上 增香 , 温度 100 120,时间 10min 15min; c) 程度: 茶叶香气显露,含水量在 6%以内 。 9.2 针形茶加工 9
12、.2.1 原料 特级、一级、二级鲜叶。 9.2.2 杀青 同 9.1.1。 9.2.3 揉捻 同 9.1.2。 9.2.4 初干 方法同 9.1.3,初干叶含水量控制在 50%左右,初干叶下机后摊凉,并回潮 1h以上。 9.2.5 做形 做形应满足: a) 设备: 采用 6CL-600型理条机 ; b) 方法: 做形 温度 120 150,每锅槽叶量 100g 150g,做形机电机转速 0min 5min内 600 610r/min, 5min后 510 520r/min,做形时间 20min左右 ; c) 程度: 做形叶含水量控制在 15%左右。 9.2.6 固形 固形应满足: a) 设备:
13、 采用 6CZG-80型固形机 ; b) 方法: 叶量 5kg左右,温度 200 220,时间 15min 30min; c) 固形叶下 机后摊凉至室温,并回潮 1h以上。 9.2.7 足干 DB42/T 1458 2018 5 同 9.1.4。 9.2.8 增香 同 9.1.5。 9.3 扁形茶加工 9.3.1 原料 特级、一级鲜叶 。 9.3.2 杀青 杀青应满足: a) 设备:选用 6CST-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 b) 方法:温度 270 300,时间 60s 90s; c) 程度: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 62% 65%,手捏叶基本能成团,清香显露 ; d) 杀青叶应迅速摊凉,去除焦片和
14、黄片, 回潮时间 30min以上。 9.3.3 理条 理条应满足: a) 设备: 采用 6CL-600型理条机 ; b) 第一次理条方法: 温度 160 180,每锅槽叶量 100g 130g,做形机电机转速 600r/min左右, 茶叶含水量 23% 25%,理条叶下机摊凉,回潮 1h; c) 第二次理条方法:温 130 150,每锅槽叶量 100g 130g,做形机电机转速 600r/min左右, 茶叶含水量 15% 17%,理条叶下机摊凉,回潮 1h。 9.3.4 固形与干燥 固形与干燥应满足: a) 设备: 采用 6CBG-100型 固形机 ; b) 方法: 叶量 15kg 20kg,
15、不加温固形 3h 6h。待色泽变油润光亮后升温至 210左右,时间 20min 40min; c) 固形叶下机摊凉,回潮 1h。 9.3.5 增香 同 9.1.5。 10 拣选 增香后的茶叶经冷却后,用圆筛机、风选机或色选机进行精选,除去片、末、梗等及其它夹杂物。 11 产品包装、贮藏及废弃物处理 11.1 包装材料符合 GB 4806.8-2016、 GH/T 1070-2011 要求。 DB42/T 1458 2018 6 11.2 经包装的优质绿茶按品类、等级、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在冷藏库,贮存应符合 GH/T 1071-2011 的 规定,并 建 立包装档案记录 。 11.3 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12 质量控制 12.1 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关键工艺应有操作要求和检验方法,并记录执行情况。卫生管理、操 作规程等关键内容长期公示,并记录执行情况。 12.2 建立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入库、出库、销售的完整档案记录。 12.3 每批加工的产品应编制加工批号或序列号,并一直延用到产品终端销售。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