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1319-2017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

    • 资源ID:1486989       资源大小:6.80MB        全文页数:14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1319-2017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

    1、 ICS 91.040.30 P33 备案号 :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 T 1319 2017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Design and acceptance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2017-11-19 发布 2018-03-01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联合发布 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DB42 / T 1319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 2 4 基本规定 . 3 5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 . 4

    2、 5.1 一般规定 . 4 5.2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 4 5.3 设计文件要求 . 6 6 总图设计 . 6 6.1 一般规定 . 6 6.2 节地 . 7 6.3 室外环境 . 8 7 建筑设计 . 9 7.1 一般规定 . 9 7.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13 7.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15 7.4 室内环境质量 . 15 7.5 提高与创新 . 17 8 结构设计 . 20 8.1 一般规定 . 20 8.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20 8.3 提高与创新 . 21 9 暖通空调设计 . 21 9.1 一般规定 . 21 9.2 节能与能源利用 . 23 9.3 节水与水资源

    3、利用 . 30 9.4 室内环境质量 . 30 9.5 提高与创新 . 31 10 给排水设计 . 31 10.1 一般规定 . 31 10.2 节地与室外环境 . 32 10.3 节能与能源利用 . 32 10.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33 10.5 室内环境质量 . 34 10.6 提高与创新 . 34 11 电气设计 . 34 11.1 一般规定 . 34 11.2 室外环境 . 35 11.3 节能与能源利用 . 35 DB42 / T 1319 2017 II 11.4 室内环境质量 . 35 11.5 提高与创新 . 35 12 景观环境设计 . 36 12.1 一般规定 . 3

    4、6 12.2 节地与室外环境 . 36 1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37 13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 37 13.1 一般规定 . 37 13.2 工程验收 . 3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绿色设计策划方案表 . 4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示例(建筑设计专业) . 5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室外风环境模拟技术要求 . 59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空调或供暖系统能耗降低幅度计算方法 . 62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表 . 69 条文 说明 . 83 DB42 / T 1319 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5、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 室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 请寄送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 室 (地址:武汉市武昌中南路 12 号建设大厦 15 楼,邮政编码: 430071)。 本标准主编单位: 湖北省建设科技 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理工大设计研

    6、究院、 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办公室、北京绿建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肖伟、杨允立、刘士清、彭德柱、陈宏、张铭、唐小虎、肖冰、刘炳清、胡华 莹、袁志宇、李传志、陈维安、王爱勋、李钫、邓斌、彭艳琴、阮帆、余虹、杨雷、罗克佐、唐雷、周盼、 周军、朱峰磊。 本标 准审查人员:符永正、 曾捷 、 金山 、 程世丹 、 武永炎 、 彭波 、 甘文霞 、 刘友荣 、 董文斌 。 DB42 / T 1319 2017 1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术语、基本规定、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总 图设计 、建 筑设

    7、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和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2021 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8091 玻

    8、璃幕墙光学性能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18485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T 18920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 19761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233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21455 转速可控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T 25181 预拌砂浆 GB 25501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25502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28

    9、377 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28378 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 水效率等级 GB 28379 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DB42 / T 1319 2017 2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336 建筑

    10、中水设计规范 GB 5036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88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JGJ/T 163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223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JGJ 237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CJJ 47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5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DB42/T 559 低 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 术语 3.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

    11、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 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 应的表征参数。 3.3 可再生能源 reus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 海洋能 等非化石 能源的统称。 3.4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green storm infrastructure 一种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 的网络。能够以

    12、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 3.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通过自然或人工强化采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 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3.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3.7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utilization ratio of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非传统水源年用水量和年总用水量之比。非传统水源年用

    13、量是雨水、中水等各项用水的年用量 DB42 / T 1319 2017 3 之和,年总用水量根据节水用水定额计算,其中包括了传统水源水和非传统水源水。 3.8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功能要求的非饮用 水。 3.9 低影响开发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 效缓解不透水而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 基本规定 4.1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

    14、、节材、保护环境之间 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 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2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 点。 4.3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场地模式、建 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4.4 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电气、景观、经济等各专业应协同工作。 4.5 绿色建筑设计宜在综合分析适宜性的基础上,优先选用新技术、新产品

    15、、新工艺、新设备,促 进设计、建筑产品等的技术进步。 4.6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应在各 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 同对单位工程涉及的绿色建筑设计指标进行核验,并以书面形式对单位工程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要求 做出确认。 4.7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DB42 / T 1319 2017 4 5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绿色建筑应从项目立项时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制定绿色建筑总目标及相关指标,指导后续阶 段绿色设计,以保证项目每个阶段绿色设计的经济、合理和高效。绿色建

    16、筑设计策划应明确项目定 位,确定绿色建筑 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对应的技术策略、成本与效益分析。 5.1.2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分别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5.1.3 绿色建筑策划与设计的技术措施应按附录 A 选用,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通常情况下,附录 A 中的优选项技术措施应予以采用; 2 当附录 A 中的优选项技术措施不适用于所设计建筑项目时,可不采用; 3 当附录 A 中适用于所设计建筑项目的优选项技术措施未被选用时,可选用附录 A 中同专业、 同技术类别的备选项技术措施予以替换,且替换项的分值不得低于被替换项的分值; 4 当附录 A 中适用于所设计建筑项目的优选

    17、项技术措施未被选用,也未选用附录 A 中同专业、 同技术类别的备选项技术措施予以替换时,应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进行评价,并 应满足一星级要求。 5.2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5.2.1 绿色建筑设计宜由建筑专业统筹协调各 相关 专业(包括总 图设计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 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将策划与设计的内容任务进行分解、落 实。 5.2.2 绿色建筑设计 可 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BIM 技术)。 5.2.3 绿色建筑设 计策划宜包括前期调研、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设计策划方案及实施策略分析、 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2.4 前期调研

    18、宜包括以下内容 : 1 场地调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 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 2 市场调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 3 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公众意见与建 议、当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等。 5.2.5 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明确项目自身 特点和要求; DB42 / T 1319 2017 5 2 确定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 的相应等级; 3 确定实施目标,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目标、

    19、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等。 5.2.6 建筑专业绿色设计策划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 1 远离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室外声、光、热、风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2 公共交通、市政、文教、商业等各类公共配套设施的配置; 3 节地措施及指标; 4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及指标; 5 保证室内环境质 量措施及指标; 6 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措施; 7 地下空间利用; 8 绿色建材利用。 5.2.7 结构专业绿色设计策划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 1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2 结构选型及相适应的材料; 3 高强度结构材料应用的可行性; 4 耐久年限确定。 5.2.8 给排水专

    20、业绿色设计策划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 1 配合建筑、景观等专业合理规划场地雨水径流,通过雨水入渗和调蓄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 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2 制定包含雨水、河道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3 当 生活热水供应采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余热、废热时,应与建筑、暖通等相关专 业配合制定综合利用方案。 5.2.9 暖通空调专业绿色设计策划方案宜包括以下内容: 1 识别场地内是否有餐饮、锅炉房、室内垃圾收集站等污染源。若有,有确定相关通风系统的 处理措施及排放标准。 2 对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计量与控制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案和可供实施的策略; 3 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做可行

    21、性研究以及技术与经济分析。 4 对室内气流组织及空气质量提出控制方案。 5.2.10 电气专业绿色设计策划方案宜包括以下 内容: 1 确定合理的居住区供配电系统并合理选择配变电所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优先选择符合功能要 求的节能高效电气设备,合理应用电气节能技术; 2 合理选择照明标准值、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控制方式等; 3 对场地内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评估,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补充 电力能源; DB42 / T 1319 2017 6 4 居住区内利用太阳能提供路灯照明、庭院灯照明技术措施时,应进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研 究与分析。 5.2.11 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宜包括以下

    22、内容: 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分 析; 3 风险评估。 5.3 设计文件要求 5.3.1 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宜明确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和相应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5.3.2 初步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宜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方案报批文件中涉及绿色建筑 设计方面的审查意见进行 修改 、 补充和完善 ,并符合以下要求: 1 分专业阐述技术措施、材料选用和设备选型; 2 明确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 5.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的绿色建筑设计 专篇宜分总图 、 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景观环 境等专业分别编制,并包括以下 主要内容: 1 绿

    23、色建筑定位目标; 2 绿色建筑技术指标和技术措施; 3 选用材料的性能指标; 4 设备选型的技术指标; 5 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6 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5.3.4 各专业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宜参照附录 B 的示例编制。 6 总图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场地规划应符合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的法定要求,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 控制要求。 6.1.2 建筑场地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段; 2 应避开地震中可能产生滑坡、坍塌、地陷、地裂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工程抗 震危险的地段; DB42 / T 1319 2017

    24、 7 3 建筑场地内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及有毒有害物质危害; 4 建筑场周边应无电磁辐射危害、场地内土壤氡浓度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5 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及次生灾 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当场地曾受到过污染或曾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曾经是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 规定的二、三类工业用地),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进行无害化处理, 确保 符合有关安全标准。 6.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6.1.4 场地内日照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冬季日照、其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6.1.4-1 的规定; 2 其他相关类型建筑的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6.1.4-2 的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1319-2017 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