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60 B 21 备案号: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 DB42/T 1411 2018 水稻 热害田间调查及耐高温性 大田鉴定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survey of heat damage and field test of variety heat tolerance evaluation in rice (报批稿) 2018-09-04 发布 2018-11-24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411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V 水稻热害田间调查及耐高温性大田鉴定规程
2、.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水稻热害田间调查 . 1 4.1 热害天气发生判定 . 1 4.2 水稻热害典型受害特征判定 . 2 4.3 田间调查内容 . 2 4.4 热害评判标准 . 2 4.5 提交水稻热害现场调查鉴定结果 . 3 5 水稻品种耐 高温性大田鉴定 . 3 5.1 鉴定地域 . 3 5.2 鉴定圃 . 3 5.3 气象观测 . 3 5.4 品种及其播种期调整 . 3 5.5 栽培条件设置 . 3 5.6 田间观测记载 . 3 5.7 取样及受精率测定 . 3 5.8 高温遭遇与否与受害与否的判定 . 3 5.9 品种耐热性
3、判定标准 . 3 DB42/T 1411 2018 II DB42/T 1411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 长江大学 提出 。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长江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荆楚种业有 限公司,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田小海,游艾青,黄见良,张文英,张运波,熊勤学,段洪波,黄永平 DB42/T 1411 2018 IV DB42/T 1411 2018 V 引 言 随着
4、全球气候变暖 的趋势日益明显,我省水稻的高温热害发生概率和程度日渐加剧,已经成为水稻 主要灾害之一。灾害发生后,农业保险、种子企业、农业实体经营者和农业主管部门常需对受灾损失程 度和原因做出科学鉴定,本标准统一和规范水稻热害田间调查程序和技术指标。此外,育种上和种质资 源研究上,常需在 典型高温易发地区,利用常年自然发生的高温条件对水稻品种耐高温性能进行大田筛 选鉴定,本标准也规范了相关程序和技术判定标准。 DB42/T 1411 2018 1 水稻热害田间调查及耐高温性大田鉴定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水稻热害田间调查 及耐高温性大田鉴 定 的 水稻热害田间调查、水稻 品种耐高温性大田
5、鉴定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中稻类型水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915-2016 水稻 高温 热害鉴定与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热害 heat stress (HS) 水稻抽穗期连续发生 3d以上日平均气温 30或最高气温 35的天气,造成水稻授粉和结实异 常,并形成明 显的结实障碍和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 3.2 受精率 fertility rate 成熟稍前收获高温处理水稻植株
6、,对其穗部小穗进行受精与否统计。凡小穗有结实感者直接计入受 精粒;对余下无法确定受精与否的小穗, 用 染色 法确定种子是否受精,凡小穗的颖内 被 I-KI溶液染色者 , 计入受精粒, 无染色者 计入 未受精粒 。受精率 (%)=穗 受精粒数 /穗总粒数 100 。 3.3 品种耐热指数 heat tolerance index by variety 品种耐 热 指数( %) =高温下 品种 受精率 /常温下 品种 受精率 100 4 水稻热害田间调查 4.1 热害天气发生判定 调取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家气象站近期主要气象数据,对照水稻关键生育期,对热害发生的可能性做 出判断。 参考 NY/T 29
7、15-2016, 当水稻抽穗期发生连续 3d以上日平均气温 30或最高气温 35的天 气,且该天气发生与水稻抽穗期期吻合,则可初步判定发生高温危害天气。由于高温和低温致害在水稻 DB42/T 1411 2018 2 受害外观上不易区分,需排除水稻孕穗期低温(抽穗前 12d左右,出现连续 3d以上日平均气温 20-22) 致害后,最后确定高温致害。 4.2 水稻热害典型受害特征判定 对水稻穗部的结实 粒和空粒分布进行近距离观测,如 空粒在穗部的 某段 呈连续分布且不依据颖花强 或 弱势 类型 出现,空粒颖壳呈正常绿色 ,即为水稻热害典型受害特征。 4.3 田间调查内容 4.3.1 农情调查 包括
8、户主信息;品种及其来源;面积及种植方式;播种及抽穗期;田间长势长相;是否受旱、是否 多肥或缺肥等。 4.3.2 田间 观测 对相同品种在当地不同农户 /田块的受害程度进行差异调查,以确定高温受害是否主要原因;对当 地同生育期的不同品种受害程度进行差异调查,以确定是否品种之间存在耐热性的差异。 4.3.3 田间 取样 如 初步确立 为典型 热害 受害 ,在田间每品种 选定 3-5个点,每点 抽 取水稻 3-5穴,带回室内考种。 4.3.4 室内 调查 对从田间 取回的 水稻植株样分 穗 统计 每穗总粒数和 受精 粒数,计算受精率。 鉴定结果填入表 1。 表 1 水稻热害田间调查样表 业主姓名 业
9、主地址 田间长相描述 品种 播期 抽穗期 面积 同组同品种面积 受精率 穗号 总粒数 受精率数 受精率 1 2 3 4 5 4.4 热害评判标准 正常生产上使用的水稻品种,受精率(结实率)一般在 85%以上。对热害的评判采用如下 4级标准。 受精率 75% , 未明显受害( 0级) ; 60% 受精率 75%, 明显受害( 1级) ; 45% 受精率 60%, 较严重受害( 2级) ; 受精率 45%, 严重受害( 3级) 。 DB42/T 1411 2018 3 4.5 提交水稻热害现场调查鉴定结果 通过调查形成 XX地区 XX年水稻热害现场调查鉴定结果,其内容包括调查案件原委和调查经过、
10、遵循的调查规范、主要调查结果和结论性意见 等。 5 水稻品种耐高温性大田鉴定 5.1 鉴定地域 鉴定地域选常年高温危害的易发地带, 如湖北省的荆州市或黄冈市等 低湿平原地区 。 5.2 鉴定圃 鉴定圃选远离城市和城郊, 基本没有热岛效应的地区,具体田块所处地 自然开阔、无大型建筑物遮 挡 ,地形平坦 。 5.3 气象观测 可以直接利用 鉴定圃周围 2km范围内县级 国家 气象观测站,或在附近开阔地 建立 符合国内 观测规范 标准的自动气象站。 5.4 品种及其 播种期 调整 采用分期播种法进行大田鉴定。将已分组的品种按 4 个播期进行规划,且根据品种生育期及前期栽 培资料,将品种的 1-4 播
11、 期 主体 安排在 7 月下 -8 月上中旬抽穗。每播期相隔时间为 10d,并设置至少 2 次重复。 设置对照品种,对照品种为已知其耐高温性能的品种。 5.5 栽培条件设置 鉴定圃施肥水平 控制 为中等。栽培规格为四行圃,小区面积为 0.6m2.4m ,株行距为 16cm20cm , 株数 416 株,各小区间距离为 30cm。叶龄 5-6叶时移栽,单本插(杂交稻)或多本插 (常规稻) 。开花 期前后 绝对 避免田间缺水情况的发生。加强 对主要 病虫防治, 严格防止倒伏 。 5.6 田间观测记载 记载 播种期、移栽期、分蘖盛期(估测)、分蘖末期(估测)、始 穗 期和 齐 穗 期、成熟期等 ,特
12、别 强调始穗期的记载。 记载施肥和农药施用时期 与用量。 成熟时,观测记载倒伏、病害等情况。 5.7 取样及受精率测定 于 成熟前 1周左右 ,在每品种每播期的每重复中,取中间 2行生长整齐一致的稻株 4株,作为测定受 精率的样本植株。取样时,仔细观测和确定样本对小区内整体材料代表性,剔除异样穗和病穗 。 取样后 标记好标牌,带回室内放到干燥通风和安全处存放 ,随后测定 受精率 ,测定方法同 4.3.4。 5.8 高温遭遇与否 与受害与否 的判定 同 4.1和 4.2。 5.9 品种耐热性 判定标准 在确立品种是否遭遇危害天气基础上 ,通过水稻品种 受精率设置 如下 品种耐性等级 。 受精率 85% ,为结实正常,对应品种耐热 ( 1级) ; 75% 受精率 85% ,为结实偏低,对应品种中等耐热 ( 2级) ; DB42/T 1411 2018 4 60 受精率 75%,为结实严重偏低,对应品种感热 ( 3级) ; 受精率 60%,为结实极低,对应品种敏热 ( 4级) 。 对部分大穗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其各相应的指标可在此基础上下调 5%。 该等级为该年度特定环境条 件下取得的耐性等级,可用于当批次品种之间的相互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