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 DB42/T 1409 2018 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rice factory seedling raising matrixes nursing (报批稿 ) 2018-09-04 发布 2018-11-24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409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育秧准备 . 1 5 育秧技术 . 2 6 育秧标准 .
2、4 DB42/T 1409 2018 II DB42/T 1409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 长江大学 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 厅 归口 管理 。 本标准起草单位: 长江大学、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 总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卢碧林、 张运波、田小海、程建平、许凤英、许炜、张建设、孙志贵 。 DB42/T 1409 2018 IV DB42/T 1409 2018
3、V 引 言 水稻工厂化基 质育秧是利用育秧基质,配套现代农机装备进行集约化、规模化育秧的农业生产方式, 是集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为一体的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技术。其主要技术是通过配置专用基质营养底 土后,利用自控发芽箱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采用专用水稻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装盘、播种、 洒水、盖土、喷药,在专用大棚内铺盘育秧 的先进工艺。通过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 健壮、整齐, 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标准化秧苗 。在湖北及南方单、双季水稻生产地区,水稻机插是生 产的主要方式之一,规范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对早稻、再生稻和中稻育秧能有效减轻“倒春寒” 及烂秧的影响,有利于下茬作物正
4、常按季耕种。水稻基质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减少田间 取土,减轻劳动作 业强度,推广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实施水稻工厂化 基质 育秧,对 于推进粮食生产增产高效具有积极意义。 DB42/T 1409 2018 1 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工厂 化基质育秧技术 的术语 和 定义、 育秧准备 、育秧技术 及 育秧标准 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湖 北省早稻、再生稻和中稻工厂 化基质育秧 。 其他相似地区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5、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 : 禾谷类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1534-2007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NY/T 1635-2008 水稻工厂化( 标准化)育秧设备 试验方法 DB42/T 847-2012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水稻 育秧基质 rice seedling raising matrixes 为水稻秧苗提供养分和适宜酸碱度 ,由腐熟的作物秸秆、腐熟的畜禽粪便、蛭石、珍珠岩、菌渣和 草炭等组成,具备良好保水、保肥、通气和根系固着力的混
6、合物料。 3.2 水稻全基质育秧 rice seedling by pure raising matrixes 采用水稻育苗基质作为秧盘底土 ,营养土为盖籽土的育秧方式。 3.3 水稻混合 基质育 秧 rice seedling by matched raising matrixes 采用一定配比的水稻育苗基质和营养土作为秧盘底土 ,营养土为盖籽土的育秧方式。 3.4 营养土 nutritional soil 为了满足幼苗生长 发育 而配制的含有多种矿质营养 , 具有 疏松通气 、 保水保肥能力 、 无病虫害的床 土。 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与腐熟厩肥混合配制而成。 4 育秧准备 DB42/T 1
7、409 2018 2 4.1 种子 水稻 种子 质量应 符合 GB 4404.1中规定的良种级标准。 4.2 秧盘 工厂化育秧中秧盘应符合 NY/T 1534-2007 的要求 。 4.3 水稻 育苗基质 工厂化育秧中水稻育苗基质 总养分在 26.629 32.770gkg-1 之间, 其中 总氮( N) 在 10 20 g/kg, 有效磷 (P) 100 250 mg/kg, 速效钾 (K) 200 500 mg/kg。 重金属限量指标应符合 NY 525 中 4.3 的规 定。 4.4 播种机 选用 的 育秧 播种机应 符合 NY/T 1635-2008 的要求, 可以连续完成秧盘输送、铺
8、土、喷水、播种、 覆土等作业。 4.5 秧棚 秧棚 的 结构 应密封 保温,同时便于通风降温,有利于 管理。 根据环境和经济状况选用适宜的加温设 备 ,并 配合使用 排风扇以适时调节温度 。 供暖设备工作 4h 后,温室内温度升高到 30 35。 喷灌 方式可以采用人工或微喷。采用微喷时, 微喷设备工作 10.0min 15.0min 后,整个 大棚内湿度 应 达到 90.0以上。雾粒直径达到 70.0 m 100.0 m。喷洒半径 应 达到 0.4m 0.8m。 4.6 床土准备 4.6.1 采 土 晒土碎土 采集质地疏松、无硬杂质、无杂草(籽)、病菌少的 肥沃菜园土或 稻田表土 。床土适时
9、 翻晒 、粉碎 并过筛;用土颗粒直径 3.0mm。床土的绝对含水率 15.0 ,水分适宜,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4.6.2 消毒 播种前 7d每 1000床土用 40g 60g 敌克松 100倍溶液 对 床 土进行消毒、堆闷, 杀灭病菌 。早稻 、 再生稻 育秧 床土 应 消毒。 4.6.3 混合基质配置 采用混合基质育苗时,将水稻育苗基质与营养土进行混配。水稻育苗基质占总量体积的 40%-60%。 4.7 秧床 按照秧田本田 面积 比 1 80 1 100 准备秧床。秧床表面平整 , 每厢横向摆放 硬 盘两排, 盘与盘紧 密排列 ,盘底与床面紧贴。整个床面呈南北向排列 。 5 育秧 技术 5
10、.1 作业流程 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 作业流程 见图 1。 DB42/T 1409 2018 3 图 1 水稻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 作业流程 图 5.2 种子 处理 5.2.1 品种选择 选择 审定的 、 适合 当地种植 的 品种 。 5.2.2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 行晒种 1d-2d, 种子包衣或 药剂浸种,杂交种浸 15h-18h、常规种浸 22-24后催芽。 5.2.3 摊晾 破胸后种子摊开炼芽 6h-12h,干爽后待播 。 5.3 播种 5.3.1 播种期 按照当地农艺 要求、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特性、秧龄、插秧机效率等因素推算播种期。 早籼稻 播种 期 3 月 15 日 25 日, 秧
11、龄 22d 25d。 再生稻 播种期 3 月 25 日 31 日, 秧龄 22d 25d.。 中稻 4 月 20 日 5 月 25 日播种,秧龄 15d 22d。 5.3.2 播种量 早籼稻: 杂交稻 每盘播干谷 80g 100g, 常规稻 120g 150g; 再生稻和 中稻 : 杂交稻 每盘播干谷 70g 80g, 常规稻 90g 120g。 5.3.3 覆土 使用未加壮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盖种厚度以不见 芽谷 为宜 。 5.3.4 播种质量 DB42/T 1409 2018 4 操控好 播种机 的速度,均匀 传输 , 使 每盘播量 均匀 一致,播种均匀度合格率 90.0;漏播率 5.0
12、;伤种率 0.5。秧盘底土厚度为 20.0mm 22.0mm;播种后覆土厚度为 3.0mm 5.0mm,以盖没芽 谷为准。 5.4 育秧 管理 5.4.1 叠盘暗化 从播种流水线上下来的秧盘,进入 育秧棚或暗化室暗化 。 暗化叠盘高度不超过 10个,采用 薄膜及遮 阳物覆盖 ,早稻暗化时间一般在 72h,中稻暗花时间一般在 48h。每 24h交换上下秧盘位置,保证暗化后 秧盘发芽效果一致。 5.4.2 摆放秧盘 暗化 齐苗后送入 温室秧架或育秧棚 。在 育 秧棚内, 秧 盘按照平、实、直、紧有序摆放 。 5.4.3 苗期管理 苗期应控制温度 ,及时通风炼苗 ,适时防病 、补水。幼芽顶出土面后,
13、棚内地表温度控制在 35以 下,超过 35时,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如床土发白、秧苗卷叶,喷水淋湿 。 在秧苗二叶一心或三叶 一心 可采用 调控剂在下午 4点进行叶面均匀喷洒 , 进行化学调控 。 5.4.4 苗期病害防治 苗期 病害 参照 DB42/T 847-2012, 及时 防治 。立 枯病 、青枯病 采用 500 倍敌克松溶液喷洒 。 5.4.5 起秧 起秧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尽量减少搬动次数,保证秧块不变形、不断裂、不伤苗 。 6 育秧标准 秧苗整齐均匀, 秧龄 15d 25d, 苗高 14cm 20cm, 根系盘结力 3.5 kg/cm2, 根数 8 15, 假茎宽 2.0mm 2.2mm。 秧块提起不散,可整体放入秧箱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