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42/T 1389 2018 代替 DB 马铃薯、玉米、甘薯 三熟套种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triple harvest intercropping of potato, corn and sweet potato (报批稿) 2018 - 09 - 04 发布 2018 - 11 - 24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389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茬
2、口安排 . 1 5 品种选择 . 2 5.1 马铃薯 . 2 5.2 玉米 . 2 5.3 甘薯 . 2 6 播种 . 2 6.1 播幅 . 2 6.2 密度 . 2 7 栽培管理 . 3 7.1 施肥 . 3 7.1.1 原则 . 3 7.1.2 马铃薯 . 3 7.1.3 玉米 . 3 7.1.4 甘薯 . 3 7.2 促控管理 . 3 7.2.1 马铃薯 . 3 7.2.2 玉米 . 3 7.2.3 甘薯 . 4 7.3 防治病虫草害 . 4 7.3.1 原 则 . 4 7.3.2 马铃薯 . 4 7.3.3 玉米 . 4 7.3.4 甘薯 . 4 8 收获 . 4 8.1 马铃薯 .
3、4 8.2 玉米 . 4 8.3 甘薯 . 4 DB42/T 1389 2018 II DB42/T 1389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宜都市农业技术
4、推广中心、秭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兴山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巴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宜昌市信息与标准化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守贵、曹鹏、王孝平。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朱德平、邓红军、雷昌云、羿国香、刘克荣、刘云发、刘晓娜、尚静、曹珺珺、 王前涛、李劲松、彭绪冰、彭绪伟、丁祖政、杨邦贵、李勋远、李辉、黄学顺、谭建国、易礼美、王业 红、赵红、张执少、陈兴恒、席承龙、刘姝、艾诗林、 杨开枝、 王尚荣、韩庆忠、王功 明、谭帮兴 、 马 尚万、易继平、杨大海、甘发林、秦炎、董朝辉、李新、张本俊、陈江城、王良军、丁心慧、郑纯林、 吴太淑、周献民、秦春林、黄虎城、胡显军、谭晓军、
5、苏成武、艾刚华、曹昌明、李叙斌、毛玉珍、曹 光新、刘启梅、何文芬、李明亮、徐元春、李建军、帅明、李正钱、李红丽、张文胜、何官静、杨家祥、 赵黎立、 朱祚亮、 孙红燕、杨青、李青山、郑明川。 DB42/T 1389 2018 1 马铃薯、玉米、甘薯 三熟套种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玉米、甘薯三熟套种栽培技术的 茬口安排 、品种选择、播种、栽培管理及收 获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鄂西丘陵山区玉米生 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 GB/T 4404.1 粮 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42/T 1142 甘薯“两段法”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马 铃 薯 、 玉 米 、 甘 薯 三 熟 套 种 栽 培 技 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triple harvest intercropping of potato, corn and sweet potato 该技术是 鄂西丘陵山区 一种耕地利用率较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种植模式,较合理的利用冬种 马铃薯、春玉米和甘薯间作套种, 一年三熟制栽培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4 茬口安排 DB42/T 1389 2018 2 表 1 马铃薯、玉米、甘薯 三熟套种茬口安排 作物 播种期 移栽期 收获期
8、 马铃薯 11 月下旬 翌年 1 月中旬 5 月上旬 6 月中旬 玉米 3 月中旬 4 月中旬 3 月下旬 4 月中旬 7 月下旬 8 月下旬 甘薯 1 月下旬 2 月中旬 5 月上旬 7 月上旬 10 月中旬 11 月中旬 5 品种选择 5.1 马铃薯 低山平原要根据种植季节、生育期、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选择早中熟马铃薯品种, 以提早上市。山区主要选择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脱毒种薯。 5.2 玉米 选用株型紧凑、生育期合适的中大穗型普通玉米品种 。 玉米种子质量符合 GB/T 4404.1的规定。 5.3 甘薯 应根据生产实际、用途、市场需求选择优质、高产、抗
9、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甘薯 种苗生产符合 DB42/T 1142的规定。 6 播种 6.1 播幅 马铃薯、玉米和甘 薯间作套种的 种植带幅为 0.9 m 1.5 m。 马铃薯、玉米间作套种见图 1。 图 1 马铃薯、玉米间作套种示意图 DB42/T 1389 2018 3 玉米、甘薯间作套种见图 2。 图 2 玉米、甘薯间作套种示意图 6.2 密度 马铃薯 穴播 ,种植 密度为 ( 4000 4500) 株 /667 m2。 玉米 实行营养钵或塑料软盘育苗移栽。或者采用地膜覆盖方法直播,塑料软盘育苗每穴 1粒种子, 大田直播 每穴 2 粒 3 粒种子。 种植 密度为 ( 3300
10、3800) 株 /667 m2。 甘 薯栽插 大田前,按照面积比例 1:(20 30)确定 育苗 田,选择无病田块进行 薯苗第二阶段繁殖育苗 , 培育壮苗,当苗高达到 30 cm时,即可剪苗 栽插 。 马铃薯收获后栽插 。 甘薯 种植 密度为 ( 3500-4000) 株 /667 m2。 7 栽培管理 7.1 施肥 7.1.1 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提高肥料利用率, 底肥宜 用 腐熟农家肥,配合施用化学 肥料 ,应增施硫酸锌 。 肥料使用符合 NY/T 496的规定。 7.1.2 马铃薯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施肥水平。底肥按照每 667 m2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35 kg
11、、尿素 10 kg、硫酸锌 1 kg。在播种前开 沟深施起垄。 马铃薯 早施提苗结薯肥。 进入齐苗期,及时追施一次速效提苗肥, 每 667 m2用 尿素 10 kg加硫酸钾 5 kg 8 kg,在两穴之间打孔深施;在现蕾期施一次结薯肥, 每 667 m2用 硫酸钾型复合肥 10 kg 15 kg施 于两穴周围,切忌将化肥沾到叶片和直接接触到根部,以防伤苗。 7.1.3 玉米 DB42/T 1389 2018 4 重施底肥、看苗追施穗肥。在播种前开沟深施起垄。底肥按照每 667 m2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50 kg、 缺锌土壤施硫酸锌 1.5 kg。 玉米 4 叶 5 叶期行间开沟追施苗肥,每 66
12、7 m2施尿素 7 kg 8 kg; 实行地膜覆盖 栽培的,在两穴 之间打孔深施。 玉米全展叶 11片 13片施穗肥,每 667 m2追施尿素 15 kg、硫酸钾 15 kg,并除草、培土盖肥。实行 地膜覆盖栽培的,先清除地膜,再施肥除草、培土盖肥。 7.1.4 甘薯 底肥每 667 m2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30 kg、尿素 10 kg。在播种前开沟深施起垄。 根据苗情追肥,苗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注意补充钾肥。一般分 3次追肥,第 1次攻苗肥,移栽后 10 d, 每 667 m2施尿素 1.5 kg 2.5 kg兑水穴施。第 2次在移栽后 60 d,每 667 m2施尿素 10 kg、过磷酸钙 1
13、0 kg 15 kg、硫酸钾 7.5 kg;第 3次在薯块膨大阶段,用 1%磷酸二氢钾溶液在下午 3时以后喷施,每 667 m2喷 液 75 kg 100 kg,每隔 15 d喷 1次,共喷 2次。 7.2 促控管理 7.2.1 马铃薯 植株徒长或封行较早的田块,采取少施追肥、或延迟追肥等措施,促进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化调措 施抑制徒长宜在现蕾期至初花期选择晴天上午露水消失或者下午 2点钟以后, 每 667 m2用 15%多效唑 可湿 性粉剂 35 g兑水 60 kg均匀喷雾 1次。 7.2.2 玉米 植株徒长的田块,宜在植株拔节期 7 叶 9 叶采用含氨基酸叶面肥料兑水喷雾。 7.2.3 甘薯
14、 甘薯封垄期, 根据田间长势,叶面积指数超过 4时,每 667 m2使用浓度 15%多效唑 可湿性粉剂 0.02 % 0.025 %液 50 kg喷施。对生长旺盛的田块间隔 7 d 10 d,喷施 2 次 3 次。 7.3 防治病虫草害 7.3.1 防治 原则 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为主,统防统治,减少农药用量为原则。农药使用应 符合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3、 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6、 GB/T 8321.7、 GB/T 8321.8、 GB/T 8321.9和 GB/T 832
15、1.10的规定。 7.3.2 马铃薯 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 采取 诱杀 方法。 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拌 入草堆,在行间按一定距离摆放。 马铃 薯 植株生长期注意防治晚疫病。如气候有利晚疫病发病时,喷施保护性药剂。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 株时,立即施用治疗性药剂,并根据天气和病害流行情况重复施药。在整个植株生育期间,每 7 d 10 d 对田间检查一次,及时拔除病株。拔除的植株要用不漏泥土的容器或塑料袋运出薯田 外 销毁,不 要 随地 倾倒或直接掩埋。 7.3.3 玉米 玉米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蚜虫等。 DB42/T 1389 2018 5 7.3.4 甘薯 甘薯活棵后到
16、封垄前进行 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做到浅锄垄深锄沟,防旱灭草保墒情。 甘 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虫害有 甘 薯天蛾、叶甲、龟甲、潜叶蛾。 综合防控措施包括: 结合每次采收,人工摘除幼虫、卵块等。安装杀虫灯等除虫。用肥皂、植物源农药制剂、醋等物质防治 真菌性病害。还可以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防治虫害。 8 收获 8.1 马铃薯 在田间植株下部约 三分之二 叶片变黄时抢晴收获。收获前 7 d,使用机械、人工或除草剂灭秧。 马 铃薯 收获后,应放在通风干燥处 5 d 7 d,使薯块表皮干爽。 30 d 60 d的短期贮藏宜选用避光、冷 凉、 通风的仓库; 60 d以上的贮藏宜选用具有通风的冷库,温度 4 5 ,湿度 80 %左右。 8.2 玉米 适时晚收提高粒重增产增收。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即达到完熟期,此时收获千粒 重最高。 8.3 甘薯 块根收获宜在 5 cm 10 cm地温 18 左右时开始收获,地温降至 12 时收获完毕。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