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369 2018 中药材 独活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seedling of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报批稿) 2018 - 07 - 20 发布 2018 - 09 - 2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369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
2、地环境 . 1 4.1 空气质量 . 1 4.2 气候条件 . 1 4.3 土壤质量 . 2 4.4 灌溉水质量 . 2 5 种苗生产 . 2 5.1 苗床选择 . 2 5.2 整地与施肥 . 2 5.3 种子 . 2 5.4 播种 . 2 5.5 苗床管理 . 2 5.6 病虫害防治 . 3 6 起苗 . 3 7 分级与检验 . 3 7.1 种苗分级 . 3 7.2 检验与判定 . 4 8 包装、标识、运输 . 4 8.1 包装 . 4 8.2 标识 . 4 8.3 运输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独活育苗田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独活育苗田主要虫害
3、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 6 DB42/T 1369 2018 II DB42/T 1369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恩施九州通中药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晓亮、穆 森、林先明、游景茂、郭 杰、钟淑梅、张 宇村、覃冬玖 、陈胡萍 。 DB42/T 1369 2018 IV DB42/T 1369 2018 V 引 言 独活具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被收载于
4、中国药典。 湖北 省是独活的主要产区,人工种植 独活已有 300多年历史 。 湖北产区以恩施州巴东县、宜昌市五峰县为核心,辐射十堰市竹溪、竹山,宜 昌秭归、长阳,恩施鹤峰等地,属于湖北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独活种植是当地农民赖以脱贫致富 的主要产业。 2014年以来,湖北省独活留存面积年均 5万亩,平均年产量 1.3万吨,年药材产值达 1.4亿 元。 随着应用范围扩大到保健、美 容、植保等领域,独活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也随之不断 的扩大,急需建立从种子、育苗到药材覆盖生产全程的标准体系,来指导生产实际,为深度贫困地区精 准扶贫工作做好科技支撑,推动湖北省独活产业健康发展。在深入研究
5、的基础上, 2016年发布实施了省 级地方标准 中药材 独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现在制定 中药材 独活种 苗 生产技术规程 则是对种 子生产进而育苗的补充完善。 DB42/T 1369 2018 1 中药材 独活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独活种苗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生产、起苗、分级与检验、 及 包装、标识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独活种植的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
6、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42/T 1149-2016 中药材 独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独活种苗 seedling of Angelica pubescens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种子育苗生 长一年后起挖的带芽肉质根。 4 产地环境 4.1 空气质量 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 4.2
7、气候条件 DB42/T 1369 2018 2 适宜海拔高度 1200 m 2000 m,年平均气温 10 左右,年有效积温 2300 左右,无霜期 200 d 天左右,年降水量 1200 mm。 4.3 土壤质量 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较多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砂壤土。土壤质量符 合 GB 15618 的规定的要求。 4.4 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5 种苗生产 5.1 苗床选择 选择坡度 15,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壤土、砂壤土的地块作为苗床。 5.2 整地与施肥 初冬季节,先清除地上杂物,耙出树根和草根,后进行深翻和暴晒,连作地需撒生石灰
8、 50 kg/667 75 kg/667 。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1000 kg/667 1500 kg/667 、钙镁磷肥 10 kg/667 , 肥料的使用方法按 NY/T 496 执行。施入基肥后,深耕细耙一次。按厢宽 130cm、沟深 10cm、沟宽 20cm 的规格开沟作厢,四周开好排水沟,厢面平整。 5.3 种子 种子采收方法与质量标准按 DB42/T 1149-2016 的相关规定执行。将种子装袋后置于 -10 4 储存备用。 5.4 播种 5.4.1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每年 3 月中下旬 5 cm 地温稳定通过 15 时播种 ,每 667 播种 1 kg 1.5 kg。 5.4
9、.2 播种 将独活种子均匀撒播在厢面,再掩盖少许细腐殖土,以不见种子为度。 5.5 苗床管理 5.5.1 除草 DB42/T 1369 2018 3 独活苗床杂草容易滋生,应及时人工除草。 5.5.2 追肥提苗 结合除草追肥 2 次。第一次追肥,在 5 月,苗高 10cm 时,每 667 追施尿素 3 kg。第二次追肥, 在 6 月 7 月,每 667 追施尿素 5 kg。每 667 施用的尿素应充分溶解于 30 kg 50 kg 水中均匀淋 施。 5.5.3 间苗 间苗 2 次,第一次在 2 3 叶期,以叶不搭叶为宜。第 二次在苗高 8 cm 10 cm 时,去小留大、去 弱留壮,以每 8
10、cm 10 cm 保留 1 株大苗为宜。 5.6 病虫害防治 5.6.1 综合防治 原则 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挖好沟渠排涝,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用生石灰消毒病穴,控制传 染。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1276-2007 的规定,并按农业部最新农药施用相关标准执行,对所使用的农 药应进行记录。 5.6.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详见附录 A。 5.6.3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详见附录 B。 6 起苗 次年春季 2 月 3 月土地解冻之后及时起苗。 7 分级与检验 7.1 种苗分级 起苗后,剔除损伤、有病害的种苗,按照“表 1 独活种苗等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 DB42/T 1369 201
11、8 4 表 1 独活种苗等级分级标准 分 级 根 长( cm) 根 粗 (cm) 1 级 24 2 2 级 20, 24 1.2, 2 3 级 10, 20 0.7, 1.2 7.2 检验与判定 测量主根最大直径和长度,求出标准合格率。标准合格率达 90%以上为合格,低于 90%为不合格。 标准合格率 (%)=达标样品枝数 /总样品枝数 100% 8 包装、标识 和 运输 8.1 包装 用透气性好的容器包装。 8.2 标识 每批种苗应挂有标签,标注种苗品种名、批号、生产单位产地、采挖时间及质量等级标志。 8.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晒、防污染,避免堆放挤
12、压、发热。 DB42/T 1369 2018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独活育苗田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表 A.1 给出了独活 育苗田 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 表 A.1 独活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病 害名称 根腐病 褐斑病 病原名称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链格孢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循环条件 带菌种根和染病杂草为初侵染源。依靠种子、和土壤传播。 病原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依靠空气传播。 有利发生条 件 土温 30 -35发病迅速,伤口有利于病 原菌侵入。 土温 22 -25发病迅速,种植过 密易爆发。 危害症
13、状 根部发育不良,易出现腐烂症状,根部 可见。 叶片染病初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病 斑,中央褐色,四周略隆起,暗褐 色,后病斑扩展或破裂。 防治方法 及早拔除病株烧毁或深埋,病穴用石灰 消毒以避免病原蔓延;清除枯枝落叶及 杂草,消灭越冬病原; 发病初期用 5%石灰水或 1: 1: 120波尔多 液或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 液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灌根,每隔 7 d 10 d,连续 3 次 4次,每次每株灌根 20 ml 30 ml 水 溶液。 发病初期喷施 1:1:150波尔多液或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或 25%三唑酮可湿性
14、粉剂 1500倍液 喷雾,每次每 667 喷施 30 L 50 L水溶液。 DB42/T 1369 2018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独活育苗田主要虫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表 B.1 给出了独活育苗田主要虫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 表 B.1 独活主要虫害及发生条件防治措施 虫害名称 胡萝卜微管蚜 红蜘蛛 虫原名称 同翅目,蚜科 Semiaphis heraclei 蜱螨目, 叶螨科 Tetranychus cinnbarinus 循环途径 有翅蚜短距离迁飞。 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以及根际周围 浅土层土缝等处越冬。 有利发生条件 温度 20 -30。 温度 22 -28。 危害症状 成、若蚜刺吸茎、叶、花的汁液,致叶片 卷缩,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或枯萎死亡。 越冬雌成螨开始活动危害。展叶以后 转到叶片上为害,先在叶片背面主脉 两侧为害 ,从若干个小群逐渐遍布整 个叶片。发生量大时,在植株表面拉 丝爬行,借风传播。 防治方法 喷施 40%乐果乳油 1 000 倍液 1 500 倍液 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防治 ,每 次每 667 喷施 30 L 50 L水溶液 。 喷 施 18%阿维菌素 2000倍液或 20%哒 螨灵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 ,每次每 667 喷施 30 L 50 L水溶液。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