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40.30 P48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 42/T 1332 2018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etting up outdoor unit of split air conditioner (报批稿) 2018 - 01 - 24发布 2018 - 05 - 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42/T 1332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置要求 . 2 4.1 基本要求 .
2、2 4.2 通风要求 . 2 4.3 机械强度与安全要求 . 2 5 搁板及支架 . 3 5.1 一般规定 . 3 5.2 搁板 . 3 5.3 支架 . 4 5.4 百叶 . 4 6 减振及降噪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减振及降噪 . 5 7 冷凝水 及冷媒管道 . 5 7.1 一般规定 . 5 7.2 冷凝水管 . 5 7.3 冷媒管 . 5 8 电气设计 . 6 8.1 一般规定 . 6 8.2 电气配置 . 6 8.3 计量与控制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室外机空间方位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不同制冷量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搁板尺寸 . 10 条文说明
3、. 13 DB42/T 1332 2018 II DB42/T 1332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 主要起草 单位: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盛世欣兴格力 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制 冷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陈焰华 、 於仲义 、 张春枝 、 邹松 、 何国庚 、 李强 、 王保旺
4、、 徐秋生 、 张再鹏 、 李辉 、 李玉云 、 陈向峰 、 李金 、 许爱民 、 雷建平 、 周敏锐 、 蔡德华 。 DB42/T 1332 2018 1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与安装,对搁板及支架设置、减震及降噪处理、冷凝水及冷 媒管道布置和电气设计提出了基本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及安装。工业建筑分体式空调 器的设置及安装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5、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06.32 家 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T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7790 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GB 21455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 50096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52 民 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设计规范 QB/T 4677 空调器室内外机电源连接线技术要求 SB/T 11139 家用空调器室外
6、机安装架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分体式空调器 split air conditioner 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室内和室外,中间通过管路和电源线连接起来的空气调节器。 3.2 室外机 outdoor unit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外机主要由空调制冷(热)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组成。 3.3 搁板 shelf board 用于搁置 室外机的建筑物预留平台。 3.4 搁板进深 shelf spatial depth 搁板外边线至外墙面的垂直距离。 3.5 DB42/T 1332 2018 2 支架 mounting bracket 用于支撑室外机的金属构架。 3.6 安装面 i
7、nstallation surface 支撑和固定室外机的受力面,多指建筑物的墙面、搁板和顶面。 3.7 百叶间距 louver spacing 百叶构件的相邻百叶之间的距离。 4 设置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室外机的制冷(热)量应与服务房间面积、功能、高度、保温隔热效果以及使用环境要求相适 应。 4.1.2 各空调使用房间均应设置一个室外机 机位,可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分开或合并设置。 4.1.3 分体式空调器能效比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GB12021.3)中规定的第 2级。每日连续运行 4小时以上时宜采用变频产品,其能效比不应低于现行
8、 国家标准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5)中规定的第 2级。制 热时,分体式空调器运行性能系数不应低于 2.1。 4.1.4 室外机机位和搁板的设置形式应考虑建筑的美观,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统一考虑室外 机机位的设置,使室外机机位与建筑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4.1.5 室外 机机位应便于安装及维修,距离本层或上一层可开启外窗或阳台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0.5m。严禁设置在无窗墙面。 4.1.6 室外机布置应远离强烈电磁场干扰源。 4.1.7 室外机不得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的过道、楼梯间、出入口等公用部位。不宜设在车库里,确须安 装时,不应设置在人员主要活动
9、区域,并应妥善考虑室外机的通风和冷凝水排放。 4.1.8 室外机应布置在室外搁板上,改扩建建筑设置搁板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专用耐腐蚀金属支架, 支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使用期限不应超过 10年。 4.2 通风要求 4.2.1 室外机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其前面、上面、两侧面、背面都要与墙体等障碍 物保持足够 的距离,以利于室外机的换热,并不得污染周边环境。 4.2.2 室外机出风口不得互相对吹,当不可避免时,室外机的水平间距应大于 4m。室外机的出风口不 应面对窗洞口和阳台,当不可避免时,出风口与前方窗洞口、阳台、绿色植物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20倍 出风口直径。 4.2.3 美化建筑立面的装饰百
10、叶,不得导致室外机排风不畅或进、排风短路。 4.3 机械强度与安全要求 4.3.1 放置室外机的搁板或支架的承载能力不应低于机组自重的 4倍,且不应低于 2kN。 4.3.2 室外机安装面与搁板(支架)、搁板(支架)与机组之间的连接应牢固、稳定、可靠,确保室 外机不倾斜、滑脱、翻倒 或跌落。固定室外机的锚栓紧固后的外露螺栓长度应为 23个丝或 1/2锚栓 直径,固定在墙体内的膨胀螺栓不应向下倾斜。 4.3.3 支架和紧固件应进行防锈处理,经过防锈处理后的安装件应符合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7725 的耐候性和可靠性要求。 4.3.4 室外机布置在低位搁板或支架上时,应增加栏杆等防护构件,防止损
11、坏和攀爬。对于长期风刮 日晒、雨水腐蚀的室外机设置方式,需要定期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DB42/T 1332 2018 3 5 搁板及支架 5.1 一般规定 5.1.1 室外机搁板和支架的设置位置和形式,应考虑提高分体式空调器的运行效率,尽量缩短室内机 与室外机的连接管线长度。 5.1.2 搁板设 置与建筑立面协调较好时,可不设排风百叶;需要设排风百叶时,应满足本规范第 5.4 节的设置要求。 5.1.3 搁板设置应满足室外机通风要求,不应有遮挡物,确因建筑布局所限存在障碍物时,障碍物的 遮挡角度不应大于 45。 5.1.4 当建筑布局不能保证各空调使用房间室外机机位时,可上、下层布置室外
12、机搁板。在满足本层 室外机设置要求且有室外机余位时,宜就近放置下一层的室外机。 5.1.5 搁板上方应设置安装人员使用的施工安全吊钩。 5.2 搁板 5.2.1 搁板进深尺寸宜为 600mm800mm。 5.2.2 室外机应考虑设备安装及检修空间。搁板最小长度应根据以下条件综合确定: a) 左右两 侧有障碍物遮挡时,左侧面应预留 150mm,右侧面应预留 500mm的安装 检修空间 间距 见 图 1; 图 1 室外机侧出风安装及检修 空间 间距图 图 2 室外机尺寸图示 b) 左右两侧无障碍物遮挡时,左侧面应预留 100mm,右侧面应预留 150mm的安装检修空间; c) 室外机出风口一侧应预
13、留 100mm可拆卸百叶(或栏杆)的安装检修空间; d) 多台室外机并排安装时,室外机间距不应小于 600mm; e) 室外机尺寸按表 1确定。 DB42/T 1332 2018 4 表 1 室外机尺寸 室外机尺寸 长 ( mm) 宽 ( mm) 高 ( mm) 30m2房间 1000 450 810 30m2房间 850 350 550 5.2.3 室外机上下层布置时,搁板垂直方向的间距应保证上部室外机底部与下部室外机顶部之间的垂 直间距不小于 650mm。 5.2.4 当搁板在建筑外立面的竖向凹槽内布置时,搁板应错位布置。凹槽的净宽不宜小于 2.5m,凹槽 的深度不宜大于 4.2 m。 5
14、.2.5 搁板应充分考虑安装面的承重能力,确保机组安装牢固、安全。按下列两种荷载组合分别计算, 并取最大内力进行结构设计 : a) 室外机运行荷载状态:取室外机自重的 4 倍作为集中荷载设计值,作用在距板端 300mm 处(计 算板长取 1m)。 b) 室外机安装、检修荷载状 态:室外机自重按恒荷载考虑,作用在距板端 300mm 处(计算板长取 1m);沿板长每隔 1m考虑一个 1.0kN的安装、检修集中荷载,作用在板端。 5.2.6 搁板与外墙相连的部位应设不小于 200mm高的防水反槛,雨水应采用洗衣机式地漏有组织排放 至雨水立管或冷凝水立管。 5.3 支架 5.3.1 临街设置室外机支架
15、时,支架的底部距地面不得低于 2.5m。 5.3.2 支架材料的厚度应根据室外机重量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采用角钢时,材料厚度不应小于 3mm; b) 采用镀铝锌钢板时,材料厚度不应小于 2.5mm; c) 采用不锈钢板时,材料厚度不应小于 2mm。 5.3.3 支架表面和紧 固件必须经防锈处理,并达到以下要求: a) 电镀件和紧固件表面应光滑细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斑点、针孔、气泡、镀层脱落等缺 陷; b) 涂装件涂层牢固、外观良好,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留痕、漏涂、底漆外漏以及其他不应有 的皱纹和损伤。涂层按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7725中的相关条文试验后,脱落不大于 2级
16、。 5.3.4 用螺栓组装支架的结构件时,应加防松垫片,防止因振动产生松动。 5.4 百叶 5.4.1 室外机布置时不宜采用装饰物或植物遮挡。当为了美观需要采用装饰遮挡物时,装饰遮挡物宜 采用金属网格或百叶,不应采用孔板、防雨百叶。 5.4.2 百叶应采用易于安 装及拆卸的活动百叶,分段设置,每段高度不宜超过 1.5m;百叶的材料应采 用铝合金,其表面采用氟碳涂层饰面。 5.4.3 百叶的开口率不应小于 80%,水平倾斜角不宜大于 15,百叶厚度宜为 3mm5mm,百叶宽度宜为 80mm,百叶间距不宜小于 80mm。 DB42/T 1332 2018 5 图 3 百叶倾斜角 图 4 百叶厚度与
17、间距 5.4.4 分体式空调器制冷量不大于 5100W时,局部百叶高度宜为 600mm;分体式空调器制冷量大于 5100W 时,局部百叶高度宜为 900mm。室外机上下布置时,应统一设计百叶的尺寸。 6 减振及降噪 6.1 一般规定 6.1.1 室外机设置位置,不宜靠近声环境要求较高 的房间。 6.1.2 为防止室外机噪声通过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采取可靠的减振与降噪措施。 6.2 减振及降噪 6.2.1 室外机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标时,应设置橡胶隔振垫或采取其他减振措施。 6.2.2 使用房间声环境要求较高时,可在室外机周围设置隔声装置,减轻室外机运行时传播的噪声。 7 冷凝
18、水及冷媒管道 7.1 一般规定 7.1.1 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不得排放到墙面上和路面上,应集中设置冷凝水管。 7.1.2 室外布置的冷媒管和冷凝水管应利用装饰百叶、金属网格或成品的防护套管等进行美观装饰。 7.1.3 室外机管线穿过外墙时应预埋防护套管,并应采取可靠的绝缘和支撑措施,以防 止因振动、应 力或腐蚀带来的松动和脱落。 7.2 冷凝水管 7.2.1 冷凝水立管应采用硬质 U-PVC管,立管管径对于多层一般可按 32mm 40mm考虑,高层按 40mm 50mm考虑,每层预留支管 25mm 32mm。 DB42/T 1332 2018 6 7.2.2 冷凝水支管接口可设置在搁板上面或
19、下面。如设置在搁板上宜离地 30mm50mm高;如设置在搁 板下,可采用洗衣机式地漏代替预留支管。 7.2.3 冷凝水管支管应采用 PVC管明装,并同冷媒管包裹在一起,避免管道外壁结露。严禁将冷凝水 直接散排至卫生间地漏。 7.2.4 冷凝水管立管设置在阳台、露台门后面时,不应影响门的开启。 7.2.5 室外机底 部应自带接水盘,接水盘的排水口应接入冷凝水管或搁板地漏。 7.3 冷媒管 7.3.1 冷媒管应连接正确、牢固,走向与弯曲度合理。弯管处应留有不大于 90的弯曲半径,避免管 路弯瘪。室内机与室外机高度差、连接管长度、制冷剂补充等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7.3.2 冷媒(冷凝)管穿外墙
20、时,应预埋 80mm的硬质 PVC防护套管(穿梁及混凝土墙时应采用钢制 套管),均向外倾斜不小于 5,套管周边孔隙采用防火、防水密封处理。 7.3.3 根据空调使用房间需求和选用的室内机形式,预留相应的防护连接套管。当室内机为壁挂机和 风管机时,外墙预埋防护套管中心距楼层面不应小 于 2300mm。当室内机为柜机时,外墙预埋防护套管 中心距楼地面建筑完成面不应小于 150mm,但不应高于柜机的冷凝水排水口。 8 电气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室外机的电源线、连机信号线和电气控制线应符合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 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4706.32的有关要求,电源线、信
21、号线与控制线相互间不应交叉、缠绕。 8.1.2 有条件时可进行机组运行监测和控制,有效控制分体式空调器合理使用和分项能耗计量。 8.2 电气配置 8.2.1 室外机所用电源应为频率 50Hz、电压在额定电压值 90%110%范围以内的单相 220V或三相 380V 交流电源。 8.2.2 分体式空调器的电气连接应采用专用分支电路,其容量应大于空调器最大电流值的 1.5倍,其 接户电线和进户电线的线径(或横截面积)应按用户使用电量的最大值选取。 8.2.3 电源线路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和空气开关等保护装置,电气布线应可靠接地,不得随意更改电源 线及其末端。动力电源线不应随意调整电源相序。 8.3 计
22、量与控制 8.3.1 有控制需求时,可根据运行状态做出不同管控动作,实施档位切换和启停控制,实现分体式空 调器的智能节能管理。 8.3.2 有计量需求时,可分时段、分项记录分体式空调器运行时间和逐时能耗,计量各房间累计和实 时能耗量,实现“互 联网 +空调”云数据分析。 DB42/T 1332 2018 7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室外机空间方位 A.1 室外机的背面、侧面、进风口、出风口 a) 背面。与室外机风机正面相反的一面称为背面,一般布置室外机空气进风口。 b) 侧面。室外机两侧称为侧面,面向室外机正面,一般右侧布置冷媒管接口及电源接线柱,左侧 布置进风口。 c) 进风面。室外机进
23、风通道,称为进风口。 d) 出风面。室外机排风通道,称为出风口。 图 A.1 室外机四周方位示意图 A.2 室外机临空面 a) 一面临空。室外机前、后、左、右、上部五个方向,只有出风口一个方向无遮挡物或有百叶, 主要有凸窗式和凹槽式,如图 A.2所示。 图 A.2 一面临 空 b) 二面临空。室外机前、后、左、右、上部五个方向,左侧和前方或者右侧和前方两个方向无遮 挡物或百叶,如图 A.3所示。 图 A.3 二面临空 c) 三面临空。室外机前、后、左、右、上部五个方向,只有后方和上部为墙体或实物,另三个方 向无遮挡物或百叶,如图 A.4所示。 DB42/T 1332 2018 8 图 A.4
24、三面临空 d) 四面临空。室外机前、后、左、右、上部五个方向,只有后方有墙体,其它四个方向均无遮挡 物或百叶,如图 A.5所示。 图 A.5 四面临空 A.3 多台室外机布置 a) 左右排列(横向) 图 A.6 室外机水平布置 b) 上下排列(纵向) DB42/T 1332 2018 9 图 A.7 室外机上下布置 DB42/T 1332 2018 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不同制冷量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搁板尺寸 B.1 单台制冷量 3500W以下的室外机搁板尺寸确定如下: a) 三面临空时,左侧距离不应小于 100mm,右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150mm,搁板尺寸不应小于 1100mm
25、(宽) 600mm(深)。 b) 二面临空时,左侧与前侧临空时,左侧距离不应小于 100mm,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150mm,右侧 距离不应小于 200mm;右侧与前侧临空时,左侧距离不应小于 100mm,右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150mm; 搁板尺寸不应小于 1150mm(宽) 600mm(深)。 c) 一面临空(凸窗式)时,左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150mm,右侧距离不应小于 200mm,搁板尺 寸不应小于 1200mm(宽) 600mm(深)。 图 B.1 凸窗式一面临空搁板 d) 一面临空(凹槽式)时,左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200mm,右侧距离不应小于 250mm,搁板尺 寸不应小于
26、1250mm(宽) 650mm(深)。 图 B.2 凹槽式一面临空搁板 DB42/T 1332 2018 11 B.2 单台制冷量在 5100W7200W范围内的室外机搁板尺寸如下: a) 三面临空时,左侧距离不应小于 100mm,右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200mm,搁板尺寸不应小于 1150mm(宽) 650mm(深); b) 二面临空时,左侧与前侧临空时,左侧距离不应小于 100mm,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200mm,右侧 距离不应小于 250mm;右侧与前侧临空时,左侧距离不应小于 150mm,右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200mm; 搁板尺寸不应小于 1200mm(宽) 650mm(深); c
27、) 一面临空(凹槽式)时,左侧与后侧距离不应小于 250mm,右侧距离不应小于 300mm,搁板尺 寸不应小于 1400mm(宽) 700mm(深)。 B.3 当多台室外机平行布置时,单台制冷量小于等于 5100W时,每增加一台室外机,搁板长度应增加 8 50mm;单台制冷量大于 5100W时,每增加一台室外机,搁板长度应增加 950mm。两台室外机安装在同一搁 板上时,散热最不利情况下搁板推荐尺寸应如表 B.1所示。 表 B.1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搁板推荐尺寸表(散热最不利情况下) 房间面积 m2 双室外机安装搁板尺寸 备注 室外机组合类型 宽深 mm mm 10-15 壁挂 2300W(
28、1P)壁挂 2300W( 1P) 2100 650 11-17 14-21 壁挂 2350W( 1P)壁挂 3350W( 1.5P) 2150 650 15-23 壁挂 3350W( 1.5P)壁挂 3350W( 1.5P) 2200 650 21-34 壁挂 2350W( 1P)壁挂 5000W( 2P) 2250 650 壁挂 3350W( 1.5P)壁挂 5000W( 2P) 2300 650 壁挂 5000W( 2P)壁挂 5000W( 2P) 2350 650 壁挂 2350W( 1P)立柜 5200W( 2P) 2350 700 不适宜设计为 凸窗或凹槽式 壁挂 3350W( 1.
29、5P)立柜 5200W( 2P) 2400 700 壁挂 5000W( 2P)立柜 5200W( 2P) 2450 700 立柜 5200W( 2P)立柜 5200W( 2P) 2450 750 32-50 壁挂 2350W( 1P)壁挂 7200W( 3P) 2300 750 壁挂 3350W( 1.5P)壁挂 7200W( 3P) 2350 750 壁挂 5000W( 2P)壁挂 7200W( 3P) 2400 750 立柜 5200W( 2P)壁挂 7200W( 3P) 2450 750 壁挂 2350W( 1P)立柜 7200W( 3P) 2300 800 壁挂 3350W( 1.5P
30、)立柜 7200W( 3P) 2350 800 壁挂 5000W( 2P)立柜 7200W( 3P) 2400 800 立柜 5200W( 2P)立柜 7200W( 3P) 2450 800 立柜 7200W( 3P)立柜 7200W( 3P) 2500 800 注 1: 室外机组合类型中,对应面积是各机型对应的使用房间面积之和。 B.4 当分体式空调器冷凝水立管位于室外机搁板范围内时,宜适当加大搁板长度,避免立管影响室外 机安装。 DB42/T 1332 2018 12 DB42/T 1332 2018 13 湖北省地方标准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技术标准 DB42/T 1332-2018
31、条文说明 DB42/T 1332 2018 14 目 次 1 范围 . 15 4 设置要求 . 15 4.1 基本要求 . 15 4.2 通风要求 . 15 4.3 机械强度与安全要求 . 15 5 搁板及支架 . 16 5.1 一般规定 . 16 5.2 搁板 . 16 5.3 支架 . 16 5.4 百叶 . 16 6 减振及降噪 . 17 6.1 一般规定 . 17 6.2 减振及降噪 . 17 7 冷凝水及冷媒管道 . 17 7.1 一般规定 . 17 7.2 冷凝水管 . 17 7.3 冷媒管 . 18 8 电气设计 . 18 8.1 一般规定 . 18 8.2 电气配置 . 18
32、8.3 计量与控制 . 18 DB42/T 1332 2018 15 1 范围 在民用建筑中,应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统一考虑室外机机位的设置,同时兼顾室外机的运 行效率、安装及维护、减振降噪、防坠落等问题。 室外机设置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建筑、 结构、产品生产、设备安装、消声减振、运行维 护等多专业的综合性技术问题,需要以建筑设计为龙头进行多专业的协调和综合,本规范重在从综合角 度对涉及到室外机机位设置和施工安装的相关环节提出技术要求,以保证分体式空调器的高效安全运行 和使用。 本标准主要是针对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的设置及安装提出控制指标和技 术要求。既有建
33、筑改造不具备设置搁板的条件时,可采用专用耐腐蚀金属支架,但不得损坏建筑原有保 温结构体系,并且必须在本规范要求的安全时限内进行必需的维护保养,以确保使用安全。工业建筑分 体式空调器的设 置及安装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4 设置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室外机制冷(热)量的确定应与空调使用房间室内机的负荷需求相一致,考虑服务房间面积、 高度、保温隔热效果以及使用环境要求,避免出现设备配置过大或过小的现象,避免投资增加、能耗增 加或达不到要求的使用效果。 4.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2021.3)、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 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2145
34、5)中规定 2级为节能评价值。每日运行时间较长时采用变频产品其节能 性和经济性会更好。 4.1.4 本条强调在 建筑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室外机机位的设置形式和位置。 4.1.5 因室外机设置位置不合理,每年会发生大量的安全事故,因此室外机布置时,应考虑其安装、 清洗和维护问题。室外机的安装和维护,主要是通过本层或上一层房间的窗户、阳台进行运输和操作, 因此规定其最小安全距离。窗户可开启部分最小净高不应低于 1200mm,净宽不应低于 400mm,应能保证 室外机和成年人通过窗户。 4.1.7 建筑物内部的过道、楼梯间、出入口等专用部位因人员经常通过,不得安装室外机。一般来说, 室外机不宜安装在
35、车库内,但在具体工程项目中有时因 各种需要又不得不安装一些室外机,此时应注意 室外机不得安装在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并妥善考虑好室外机的通风和冷凝水排放。 4.1.8 新建建筑的室外机应全部布置在搁板上,改建建筑有条件时,也应布置在搁板上。改建、扩建 建筑设置搁板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专用耐腐蚀金属支架,但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且使用期限不应超 过 10年。支架施工应避免对外墙外保温体系造成破坏,可采取措施将支架固定在混凝土梁上或构造柱上, 不宜固定在墙体砌块上。 4.2 通风要求 4.2.1 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的布置和安装会直接影响到室外机实际运行的能效比和使 用效果。室外机 的布置应避免长时间处于
36、强烈的日照之中,导致机组冷凝放热恶化。室外机的前面、上面、两侧面、背 面等部位应与周边障碍物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便于与周围空气换热。 4.2.2 对吹现象都是发生在建筑紧邻凹槽的空调使用房间,多为卧室、书房等,制冷量 2350W( 1P)分 体式空调器,室外机风量约为 2160m3/h,依据自由等温圆射流计算,射流长度为 1.88m,射流核心速度 为 0.5m/s,考虑到热射流有向上弯曲的特征,室外机出风口对吹时,水平距离应大于 4m。当室外机布置 有水平高差时,水平距离可以小于 4m。 4.3 机械 强度与安全要求 4.3.1 常用品牌室外机重量如表 1所示。 2350W( 1P)制冷量的分体
37、式空调器室外机平均重量基本在 0. 31kN,如果按搁板或支架承载能力不应低于机组自重的 4倍计算只有 1.24kN,依据成年人平均体重 0.66 kN和室外机自重 0.31kN,加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安装人员在搁板或支架上进行操作存在安全危 DB42/T 1332 2018 16 险,因此要求搁板或支架承载能力不应低于 2kN。 表 1 各品牌室外机重量 品牌 型号 制冷功率 W 室外机重量 kN 格力 KFR-23GW/K 2350( 1P) 0.31 KFR-32GW/K 5000( 2P) 0.515 KFR-70LW/E 7200( 3P) 0.61 大金 RX25LVIC 2350W( 1P) 0.35 RX35LVIC 3350( 1.5P) 0.37 FX45HAVILC 5000( 2P) 0.48 RY71BSVIL 7200( 3P) 0.89 海信 KFR-2626GW/BP 2350( 1P) 0.3 KFR-5008GW 5000( 2P) 0.42 KFR-7001LW/BP 7200( 3P) 0.5 海尔 KF-25GW 2350( 1P) 0.315 KF-35GW 3350( 1.5P) 0.36 KF-50GW 5000( 2P) 0.58 KF-70GW 7200( 3P) 0.71 美的 KFR-23G/Y.Q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