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414 2018 旱 茬小麦耕作播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wheat sowing under no irrigation (报批稿) 2018-09-11 发布 2018-12-1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414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品种要求 . 1 4.1 品种选择 . 1 4.2 种子质量 . 2 5 种子处理 . 2 5.1 晒种
2、. 2 5.2 药剂拌种 . 2 6 耕作整地 . 2 6.1 整地要求 . 2 6.2 整地方法 . 2 6.3 造墒与开沟 . 3 6.4 秸秆还田 . 3 7 施肥 . 3 7.1 施肥量 . 3 7.2 肥料施用方法 . 3 8 播种 . 3 8.1 播种期 . 3 8.2 播种量 . 4 8.3 播种方式 . 4 8.3.1 机械条播 . 4 8.3.2 人工撒播 . 4 8.4 播后镇压 . 4 DB42/T 1414 2018 II DB42/T 1414 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 和 编写给出的规
3、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 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归口 管理 。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高春保、邹娟、刘易科、朱展望、羿国香、汤颢军、佟汉文、张宇庆、鲍文杰、 陈泠 。 DB42/T 1414 2018 1 旱 茬小麦耕作播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旱 茬小麦生产的品 种 要求 、 种子处理、 耕作整 地、施肥和播种技术 。 本标准 适用于湖北省小麦产区 。 其他相似地区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 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九)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十 )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5、于本 文件。 3.1 旱茬小麦 wheat planted under no irrigation 旱茬小麦是 非水稻田种植的小麦,主要指前茬为玉米、棉花、芝麻、大豆等作物 的小麦。 4 品种要求 4.1 品种 选择 DB42/T 1414 2018 2 选用已通过湖北省审定或通过全国审定且适宜种植范围包括湖北省、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鄂 北地区 一般选择 抗 (耐) 条锈病 和赤霉病 的半冬性 中、早熟品种 或 弱 春性品种;鄂中南地区选择抗 (耐) 赤霉病 、 穗发芽 和条锈病的 弱 春性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中的相关要求, 即种子纯度不低于 99
6、%,发芽率不低于 85%,净度不 低于 98%,水分不高于 13%。 5 种子处理 5.1 晒种 播前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将麦种均匀地摊晒 在干净地面或凉席上,切忌直接摊放在水泥晒场、铁板 和沥青路面上,以防高温烫伤种子,摊放厚度以 10 cm 15 cm 为宜,白天多次翻晒,夜晚收起,连续 晒 2 d 3 d。 5.2 药剂拌种 选用包衣种子,所用药剂质量应符合 GB/T 15671 中的 要求 ,并于播前适当晾晒。未经包衣的种子, 播前晒种后,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 按下列要求进行 。 在病害多发的地区,可用 3%苯醚甲环唑 悬浮种衣剂(每 1 kg 药剂拌种 300 kg)进行拌种;对全蚀
7、病发病地区,可用 12.5%全蚀净悬浮种衣剂(每 20 mL 30 mL 药剂拌种 15 kg)进行拌种。 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区,每 50 kg 麦种用 50%辛硫磷乳油 50 mL 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50 mL 加 20%三唑酮乳油 50 mL 或 2%戊唑醇湿拌剂 75 g 放入喷雾器内,加水 3 kg 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 3 h 4 h,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在地下害虫危害不严重地区,可以单独使用三唑酮拌种,每千克麦种用药量为 2 g 15%三唑酮,但 必须干拌,随拌随用 。 种子处理过程中农药使用 , 符合 GB/T 8321.1、 GB/T 8321.7、 GB/T
8、8321.8、 GB/T 8321.9、 GB/T 8321.10 的要求 。 6 耕作整地 6.1 整地 要求 整地应达到土壤细碎,耕层松软,上虚下实, 沟直厢平。“三沟”配套,沟沟想通,可排可灌。鄂 北地区厢宽 2.5 m 4.0 m,鄂中南地区厢宽以 2 m 为宜 。 6.2 整地方法 DB42/T 1414 2018 3 以机械耕翻为主,也可选用旋耕、浅耕或少免耕 ,机械翻耕深度不少于 25 cm,旋耕深度不少于 15 cm;对旋耕后的麦田, 需 进行一次耙地或镇压作业;多年采取 少免耕或旋耕播种的麦田,每 隔 三 年 机 械 深松耕 一次。早秋作物(如芝麻、绿豆、烟草、早熟玉米等)收
9、获后,抢墒揭板晒垡, 适时 耙地破垡, 及时耙耖,结合整地施好底肥,抢墒播种。晚秋作物(如红薯、大豆、 晚熟玉米、 棉花等)及时腾茬、 边耕、边耙、边播种 或一次性旋耕播种 。 6.3 造墒与开沟 茬口较早的前作如玉米、大豆等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秸秆粉碎、耕翻或深旋、耙地镇压等作业,蓄 墒待播。 宜使用机械开沟器进行田间开沟作业。厢沟宽度和深度均为 20 cm,腰沟的宽度和深度均为 25 cm, 围沟的宽度和深度 30 cm。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岗 坡地,应随地势开好地形沟。 6.4 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 为玉米的田块,宜 选用能同时完成玉米收获和秸秆粉碎作业的机具,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应 在 10 cm
10、以下,粉碎合格率 90%以上。在墒情适宜时采用带镇压器的旋耕机旋耕 一 次,将秸秆均匀地翻 入土壤。 7 施肥 7.1 施肥量 根据湖北省旱茬麦田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小麦产量水平,一般情况下,小麦全生育期总施肥量分别为 氮( N) 12 14 kg/667m2、磷( P2O5) 6 8 kg/667m2和钾( K2O) 6 8 kg/667m2。对微量元素缺乏的土 壤,应补施微肥。 7.2 肥料施用方法 鄂北旱茬小麦氮肥的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为 7: 3,鄂中南旱茬小麦氮肥的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为 6: 4。 高产麦田可采用氮肥后移技术,适当减少底肥氮肥用量。在产量水平 400 kg/667m2左右的中高
11、产地区, 一般播种前每 667m2施 40 50 kg的复合肥( N、 P2O5、 K2O总有效含量为 45%)或同等氮量的其它复合 肥作底肥;每 667 m2施 用 5 kg尿素作腊肥,看苗施肥,根据苗情追施以防苗期过旺; 施用 5 kg 10 kg尿 素作拔节肥和孕穗肥。磷钾肥可作为底肥在播前一次性施用。 在有条件地区,播种前每 667m2可施 2000 kg 3000 kg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肥料 的 使用 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 8 播种 8.1 播种期 DB42/T 1414 2018 4 10月 15日 11月 5日为鄂北地区 旱茬 麦的适宜播期, 10月
12、 25日 11月 10日 为鄂 中南 地区旱茬 麦的适 宜播期为 。 在适期内,半冬性品种适当早播, 弱 春性品种适当晚播。 无灌溉条件的农田, 在适宜播种期前后,遇土壤墒情合适时,可抢墒播种;在土壤墒情特别不足的 情况下也可提早播种等雨(干播等雨) 。 抢墒播种 和 提早播种等雨 播期都不宜早于 10月 10日。 8.2 播种量 在适播期内,根据千粒重大 小,每 667 m2适宜的播种量为 10 kg,干旱或连阴雨天气应酌情加大 10% 20%播种量。 8.3 播种方式 8.3.1 机械条播 选用能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施肥、播种、开沟作业的 2BYM-8型或同类型播种机,示范推广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行距以 18 20 cm为宜;播种深度 3 cm左右。 8.3.2 人工撒播 人工撒播要少量多次均匀撒播,播后浅耙覆籽,做到不露籽 。 8.4 播后镇压 选用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随播随镇压;没有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