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报批稿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3+5” farming mode of Chinese mitten crab ( Eriocheir sinensis) in pond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 2018-09-11 DB42/T 1419 2018 河蟹池塘“ 3+5”养殖模式技术规程 2018-12-10 DB42/T 14192018 I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池塘条件 1 5 养殖前准备 2 6 苗种放养 3 7 养殖管理 4 8 病害防治 5 9 捕捞及运输
2、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水草种植方法 6 DB42/T 141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归口 管理 。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仙桃市国营排湖渔场、仙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洪 湖市六合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洪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长江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亚斌、马达文、张翔、易翀、程咸立、阮国良、曾玲、朱向阳、刘东洲、 王英雄、陈锦文、丁仁祥、杨兰松、王勋伟、李赛城。 DB42/T 14192018 3 河蟹池
3、塘“ 3+5”养殖模式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河蟹池塘 “ 3+5”养殖模式的 池塘条件、养殖前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 治 和 捕捞及 运输。 本 标准 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的河蟹池塘“ 3+5”养殖模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26435 中华绒螯蟹 亲蟹苗种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4、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河蟹 Eriocheir sinensis 是指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 ( Chinese mitten carb) ,俗称为大闸蟹、河蟹。 3.2 蟹种 crabs of one year old 是指蟹苗(大眼幼体)通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培育 ,到当年底或翌年春出池的用于继续养殖的性腺未 成熟的幼蟹。 3.3 河蟹池塘“ 3+5”养殖模式 “ 3+5” farming mode of Chinese mitten crab(
5、Eriocheir sinensis) in pond 是指在蟹种养成成蟹过程中,分别在蟹种养殖池塘和成蟹养殖池塘养殖 3个月和 5个月的一种养殖模 式,具体为:第一阶段于 2月中旬至 5月中旬这 3个月在蟹种养殖池塘对蟹种进行强化培育,第二阶段于 5 月中旬至 10月中旬在成蟹养殖池塘对在蟹种养殖池塘已完成两 次蜕壳且规格达到 20 g/只 以上 的大规格 蟹种进行成蟹养殖。 4 池塘条件 4.1 位置、朝向 DB42/T 14192018 4 池塘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符合 NY 5361 的要求。池塘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池周无高大建筑物。 4.2 水源与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 应符合 NY
6、 5051的要求。 4.3 土质、淤泥 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塘淤泥厚度控制在 10cm左右。 4.4 面积 池塘分为蟹种养殖池塘、成蟹养殖池塘两种池塘,其中,成蟹养殖池塘 适宜面积为 1hm2 4hm2, 蟹 种养殖池塘 适宜面积为 0.3hm2 1.2hm2,成蟹养殖池塘、蟹种养殖池塘面积比约为 3:1。 4.5 深度 池塘的 深度以能蓄水 150 cm为宜,成蟹养殖池塘内周宜开挖蟹沟,蟹沟外沿距池塘底脚 200 cm 300cm。 蟹沟宽 300cm、深 50cm 70cm。 4.6 埂宽、坡比 池埂面宽达到 200cm 以上,池埂内边坡坡比 1:2.5 左右。 4.7 进排水 进、排水口应
7、设在池塘对角或对边, 进水口宜稍高于排水口,并 用 60目 80目密眼 网围 住。 4.8 电力、交通 池塘配套电力充足,交通方便。 5 养殖前准备 5.1 池塘的准备 5.1.1 池塘清整 蟹种养殖池塘宜在前一年的 10月底前进行池塘清整,成蟹养殖池塘宜在前一年的 12月底前进行池塘 清整。池塘清整时,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和进排水口。 5.1.2 池底曝晒 蟹种养殖池塘清整后曝晒至 11月中下旬,成蟹养殖池塘清整后曝晒至 2月底。 5.1.3 清塘 蟹种养殖池塘在 11月中下旬开始进水,成蟹养殖池塘 2月底开始进水,进水深度以 覆盖全部池底 为 宜。进水后用生石灰 1
8、000kg/hm2 1 500kg/hm2或强氯精 10kg/hm2 20kg/hm2进行消毒。 5.2 水草种 植 蟹种养殖池塘宜种伊乐藻,成蟹养殖池塘种植的 水草品种宜以轮叶黑藻为主,辅以少量苦草。伊乐 藻的种植时间应在 12月之前,轮叶黑藻种植时间为 3月至 4月,苦草的种植时间 在清明前后水温回升到 15 以上时。 水草种植方法见附录 A 。新开挖的池塘在种草前 施 经 发 酵 腐 熟 后 的 有 机 肥 450kg/hm2 750kg/hm2,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的要求 。 5.3 加注新水 DB42/T 14192018 5 蟹种养殖池塘在蟹种放养前一周加注新水,平均水
9、深达到 30cm左右;成蟹养殖池塘在 5月上旬加注 新水,平均水深达到 50cm 70cm。 5.4 螺蛳投放 清明节前,成蟹养殖池塘 投放螺蛳 1 500kg/hm2以上 ,投放时应均匀遍洒于池内 。 5.5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宜采用钙塑板结合聚乙烯网片。钙塑板 埋入土中 10cm 20cm, 高出地面 50cm左右 , 在池角 处应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聚乙烯网片设在钙塑板外侧, 高 150 cm左右。防逃设施安装 应在蟹种放养之前。 6 苗种放养 6.1 蟹种放养 6.1.1 规格及质量 蟹种养殖池塘放养的蟹种规格以 5g/只 10g/只为宜 ,成蟹养殖池塘放养的蟹种为在蟹种
10、养殖池塘 内经过强化培育后捕捞起的蟹种,规格 20g/只以上为宜 ,来源和质量应符合 GB/T 26435的规定。 6.1.2 放养时间 蟹种养殖池塘宜在 2月中旬之前,选择晴朗天气放养。成蟹养殖池塘宜在 5月中旬 ,选择晴天的早晚 放养。 6.1.3 放养密度 蟹种养殖池塘放养密度以 60 000只 /hm2 90 000只 /hm2为宜,成蟹养殖池塘以 12 000只 /hm2 18000只 /hm2为宜 。 6.1.4 放养方法 蟹种养殖池塘在放养前应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 1min左右,提起搁置 2 min 3 min,再 浸泡 1min,再搁置 2min 3min,如此反复
11、2次 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 其自行进入池塘。蟹种养殖池塘养殖周期结束后,捕捞蟹种养殖池塘内经过强化培育的蟹种并挑选出规 格超过 20g/只的大规格蟹种,将挑选所获的蟹种轻放到成蟹养殖池塘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 行进入池塘。 6.2 混养品种的放养 蟹种养殖池塘 1hm2宜混养鳙鱼种 450尾 750尾,规格 150g/尾 200g/尾。成蟹养殖池塘 1hm2宜混养 鲢鳙鱼种( 2:1) 450尾 600尾,规格 50g/尾 200g/尾;鳜 200尾 300尾,规格 5cm左右;细鳞斜颌鲴 750尾 1 500尾,规格 10cm 20cm。 7 养殖管理
12、7.1 饲料 7.1.1 饲料种类 DB42/T 14192018 6 包括小杂鱼、螺蛳等动物性饵料和河蟹专用配合饲料等。饲料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13078,饲料安全 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 7.1.2 投饲原则 采用“ 两头精中间粗 ”的投喂原则。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各有侧重 :前期采用高蛋白河蟹全价颗 粒饲料搭配少量动物性饵料;中期投喂低蛋白河蟹全价颗粒饲料;后期投喂高蛋白河蟹育肥料搭配少量 动物性饵料。 7.1.3 投饲方法及投饲量 饲料应定点 均匀投在浅水 无草 区 , 每 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 1次 ,傍晚的投喂量可占当天投喂量的 70%。 蟹种养殖池塘在水温达到 5以上
13、时应开始投喂,成蟹养殖池塘蟹种放养后即开始投喂。整个饲养过程 中的投食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投饲量见表 1。 表 1 养殖阶段不同月份的投饲量 时间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至 8 月中旬 8 月下旬至 9 月 10 月 投饲量 (%) 1 1 2 2 4 5 8 5 10 10 12 6 10 注 :投饲量为所投饲料量占养殖水体中河蟹总重量的百分比。 7.1.4 补投螺蛳 8 月中旬,成蟹养殖池塘补 投螺蛳 4 500kg/hm2左右 ,投放时应均匀遍洒于池内 。 7.2 水质管理 7.2.1 水位调控 蟹种放养初期 ,平均水深控制在 30cm
14、左右; 4月 5月平均水深为 50 cm 80 cm; 6月保持在 100cm 130 cm; 7月 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 150cm; 9月 10月保持水深 120cm左右。 7.2.2 水质、底质调节 4月中旬后,全池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环境改良剂调节水质、底质。其中微生态制剂一般水温 18 28时每 15d 20d使用 1次,水温超过 28时,每 7d 10d使用 1次;环境改良剂一般在 4月 5月 时每 20d 30d使用 1次, 6月 8月时每 10d 15d使用 1次, 9月后随时根据河蟹底板状况灵活使用。 7.3 水草管理 4 月下旬前后将蟹种养殖池塘内伊乐藻的上层割去 ,留下
15、30 cm 左右短茬; 6 月初将成蟹养殖池塘内 轮叶黑藻的上层割去 1/3 长度,根据水草生长情况 7 月和 8 月可再割 3 次左右水草,要求水草顶端始终 不露出水面 。水草过密时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过少时应及时补栽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 7 月和 8 月水草应低于水面 30cm 以上,池塘内水草覆盖率保持在池底面积的 60%左右为宜。水草浮起或 腐烂应及时捞起。 7.4 蜕壳期管理 DB42/T 14192018 7 蜕壳前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并及时泼洒生石灰补充钙质,生石灰用量为 15g/m3 30g/m3。蜕壳 期间, 每天可少量 换水 , 保持池塘水位稳定,环境安静,不使用
16、药物 。 蜕壳 高峰期 投饵量应减少到 平时的 50% 左右,高峰期 后投喂量 较 平时 增加 50%左右 。 7.5 日常管理 勤巡塘,勤记录。坚持“五查”,一查水位水质变化情况;二查河蟹生长摄食活动情况;三查防逃 设施完好程度;四查塘埂、涵闸有无破损、渗漏情况;五查病害、敌害情况。 8 病害防治 8.1 蟹病的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以治疗为辅。通过 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康的蟹种、 种植水草、投放活螺蛳、 水质 调节 、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 、底质调控 等 综合 技术措施 ,人工营造适合河蟹栖息和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 与饵料资源条件, 预防病害的发生。 8.2 蟹病的主要种类 河蟹常见疾病主要
17、有纤毛虫病、 上岸不下水症 等 。 8.3 蟹病的治疗措施 发生病害 时 , 治疗药物的使用应执行 NY 5071中的规定。纤毛虫病 用 3mg/L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上 岸不下水症应加强增氧并使用微生态制剂、环境改良剂调节水质和底质。 9 捕捞及运输 9.1 捕捞时间 蟹种养殖池塘捕捞时间宜在 5月 10日至 20日完成;成蟹养殖池塘捕捞宜在 9月下旬至 11月底完成。 9.2 捕捞方法 前期在池塘中设置地笼进行捕捞,后期排干池水进行捕捉。蟹种捕捞期间宜减少投喂量并适当冲水。 9.3 成蟹暂养 成蟹捕起后应放入暂养箱中 用清水暂养 3d 5d,期间可适量投喂玉米 。洗净河蟹身上泥污,提高外
18、观品质。 9.4 成蟹运输 暂养后的成蟹按不同规格、雌雄分袋进行包装,温度控制在 5 10中保湿 运输至市场销售。 DB42/T 14192018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草种植方法 A.1 基本要求 池塘中的水草应均匀分布。蟹种养殖池塘内只种伊乐藻;成蟹养殖池塘种植的 水草品种以轮叶黑藻 为主,辅以少量苦草。 A.2 伊乐藻种植方法 清塘消毒 7d 10d后,将草茎切成 15cm左右, 10株左右为一束,按行株距 80cm 50cm插入泥中,草 种用量 600kg/hm2 900kg/hm2。待草成活后,逐渐加水,以浸没水草末端 10cm即可。 A.3 轮叶黑藻种植方法 A
19、.3.1 芽苞种植 3月中下旬进行,按行株距 50cm 50cm,每穴 3 5粒芽苞埋入泥中。芽苞用量 15kg/hm2左右。 A.3.2 营养体繁殖 在 4月,将轮叶黑藻草茎切成长 10cm左右的茎节,每 10根左右为一束,插入泥中,行株距为 100cm 50cm。草种用量 450kg/hm2 750kg/hm2。 A.3.3 原塘留种 在 9月如果池塘内还有大量的轮叶黑藻,第二年 3 4月会有大量的水草自然生长,根据水草生长情 况决定是否需要补充种植。 A.4 苦草种植方法: 在清明前后水温回升到 15以上时,开始晒苦草的果荚 1d 2d,然后浸泡 12h左右,捞出后搓出果 荚内的 种子,再用细土或细沙拌种后,播种在池塘中水位不超过 30cm的浅水区。种子用量 2kg/hm2 3kg/hm2。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