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42/T 1390 2018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ith seedling-throwing of dry rasied seedling in plastic trays (报批稿) 2018 - 09 - 04 发布 2018 - 11 - 24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390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水稻塑盘 . 1 3.2 水稻抛秧栽
2、培技术 . 1 4 育秧 . 2 4.1 苗床准备 . 2 4.1.1 苗床选择 . 2 4.1.2 苗床面积 . 2 4.2 塑盘准备 . 2 4.3 盘土制备 . 2 4.3.1 盘土选择 . 2 4.3.2 盘土处理 . 2 4.3.3 盘土保存 . 2 4.3.4 苗床制备 . 2 4.4 种子处理 . 2 4.4.1 选用品种 . 3 4.4.2 种子准备 . 3 4.4.3 晒种 . 3 4.4.4 浸种催芽 . 3 4.5 播种 . 3 4.5.1 播种期 . 3 4.5.2 播种量 . 3 4.5.3 播种方式 . 3 4.6 整理苗床 . 3 4.6.1 苗床整理 . 3 4
3、.6.2 苗床浇水 . 3 4.6.3 摆放塑盘 . 3 4.6.4 装盘土 . 4 4.6.5 盖土 . 4 4.6.6 浇水 . 4 4.6.7 盖膜 . 4 4.6.8 清理围沟 . 4 4.7 苗床管理 . 4 4.7.1 及时揭 膜 . 4 DB42/T 13902018 II 4.7.2 水份管理 . 4 4.7.3 苗床施肥 . 4 4.7.4 防治病虫害 . 4 5 大田抛栽 . 4 5.1 大田耕整 . 5 5.2 塑盘干燥 . 5 5.3 抛秧 . 5 5.4 移密补稀 . 5 6 大田管理 . 5 6.1 水份管理 . 5 6.2 合理施肥 . 5 6.2.1 基肥 .
4、5 6.2.2 分蘖肥 . 5 6.2.3 穗肥 . 5 6.2.4 叶面喷肥 . 6 6.3 病虫草防治 . 6 6.3.1 防治原则 . 6 6.3.2 病虫防治措施 . 6 6.3.3 杂草防治措施 . 6 7 适时收获和储藏 . 6 7.1 收获 . 6 7.2 储藏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草害防治方法 . 8 DB42/T 1390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5、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当阳市粮油作物栽培站、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良军、张建设、郑守贵、田进山、王孝平、张 钧寿、邓红军、王艳、周林、 汪成荣、阮永胜、赵军、赵发清、李国敬、刘刚、王建文、丁心慧、郑纯林、袁迎春、梁建华、朱祚亮、 易行荣、杨中军、王前涛、尚静、曹珺珺。 DB42/T 13902018 1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 (Oryza Sativa L.)塑盘旱育
6、抛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育秧、大田抛栽、田间管 理、收获与储藏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
7、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八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 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水稻塑盘 rice seedling thrower 水稻塑盘是以聚乙烯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吸塑而成,用于水稻抛秧育苗的一种容器。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 ( -20 45 )不易软化变形,不脆裂,具有重量轻、易搬运、便于贮藏保管、使用成本 低的特点。塑盘规格为 580mm330mm25mm, 孔钵
8、数为 353孔 、 434孔 、 561孔 。 单片塑盘重量 45g 50g。 3.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the cultural techniques for seedling throw (broadcasting) transplanting DB42/T 13902018 2 它是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 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 定植的一种栽培法。 抛秧方式有人工抛秧或者机械抛秧等 。 4 育秧 4.1 苗床准备 4.1.1 苗床选择 中稻塑盘旱育秧应选择背风向
9、阳,排灌方便,地 势平坦、土层深厚、杂草少、无畜禽危害的地方作 苗床。苗床周围要挖好排水沟,建好排水系统。 4.1.2 苗床面积 按照中稻高产对基本苗数量的要求,塑盘旱育秧,每 667m2大田需备育秧苗床净面积 10m2 15m2,净 苗床与大田比为 1: 46 69。 4.2 塑盘准备 353孔塑盘备 70个 75个 /667m2。净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 1: 46。 434孔塑盘备 55个 60个 /667m2。净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 1: 58。 561孔塑盘备 45个 50个 /667m2。净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 1: 69。 4.3 盘土制备 4.3.1 盘土选择 盘土应选用肥沃、粘
10、性 适中的中壤土或未种植农作物的壤土。 以偏酸性的土壤为宜。苗床土处理前 应晒干、捣碎、过筛, 确保抛秧时秧苗根系与营养土不分离。 4.3.2 盘土处理 肥沃土壤处理。苗床土在年前每 m3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 g兑水 30 kg均匀喷洒,然后用薄膜 密封 7 d以上,杀灭土壤中的病菌。播种前 5 d 7 d每 m3土加水稻壮秧剂或者水稻旱育保姆 1 kg。 未种植农作物土壤处理。苗床土在年前按每 m3土加沼液 150 kg或腐熟的人畜粪尿 100 kg拌和均匀堆 制,用塑料薄膜覆盖发酵,让土肥充分融合。播种前 5 d 7 d每 m3土加 水稻壮秧剂或者水稻旱育保姆 1 kg。 使
11、苗床土成为营养土,满足水稻苗期生长所需的营养。 有关 农药 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3、 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6、 GB/T 8321.7、 GB/T 8321.8、 GB/T 8321.9和 GB/T 8321.10的规定 。 4.3.3 盘土保存 盘土在播种前要保持干燥,便于装盘。 4.3.4 苗床制备 摆盘播种前 1 d,将苗床整理成 1.5 m宽的厢面(不含沟宽 30 cm),厢面长度依大田面积而定,但 不宜超过 10 m。 4.4 种子处理 DB42/T 13902018
12、 3 4.4.1 选用品种 选用通过湖北省审定或国家审定适应湖北 种植的水稻品种。 水稻种子质量应当符合 GB/T 4404.1 的规定。 4.4.2 种子准备 按照塑盘每孔不少于 2粒种子的要求备种子,每 667m2备杂交稻种子 1.5 kg左右,或者备常规稻种子 2.5 kg左右 。 4.4.3 晒种 浸种 前 1 d 2 d将种子在非水泥场地摊薄晾晒 3 h 5 h。 4.4.4 浸种催芽 采用 “日浸夜露 ”的方法,即白天浸种、夜晚捞出摊开 。 浸种时将种子放入 10 %浸种灵 1:2000倍药液 中 , 第 1次浸种时间杂交稻浸种 8 h 12 h,常规稻浸种 20 h 24 h,洗
13、净捞起滤干 6 h 8 h;第 2次浸 种杂交稻浸种 4 h 6 h,常规稻浸种 8 h 10 h,洗净 捞起滤干 4 h 5 h;第 3次浸种浸湿即滤直到种子 胚芽破胸露白待播。 有关 农药 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3、 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6、 GB/T 8321.7、 GB/T 8321.8、 GB/T 8321.9和 GB/T 8321.10的规定 。 4.5 播种 4.5.1 播种期 中稻塑盘育秧的播种期应根据前茬作 物的收割时间和品种抽穗扬花期对高温的耐受力而定。播种时
14、 间为 4月上中旬 5月中旬。水稻品种的抽穗扬花期应避免 7月中下旬 35以上的极端天气影响。 4.5.2 播种量 353孔塑盘每盘播种杂交稻种子 20 g 21 g,或者播种常规稻种子 41 g 45 g。 434孔塑盘每盘播种杂交稻种子 25 g 28 g,或者常规稻种子 50 g 55 g。 561孔塑盘每盘播种杂交稻种子 30 g 32 g,或者常规稻种子 33 g 35 g。 4.5.3 播种方式 将已破胸露白的水稻种子播入已装三分之二盘土的盘孔中,每孔落杂交稻种子 2粒 3粒、常规稻种 子 4粒 5粒。用手工播种或塑盘专用播种器播种。 4.6 整理苗床 4.6.1 苗床整理 将床土
15、整翻均匀、平整,使床土疏松。 4.6.2 苗床浇水 浇足底水。摆盘前 1 d傍晚,将床土浇水呈饱和状态,摆盘前适当补水,再将床面刮平,然后摆盘。 播种前将制备的苗床土喷水湿透, 0 cm 20 cm的苗床土水份达到饱和状态,使塑盘钵体充分接触土壤。 4.6.3 摆放塑盘 DB42/T 13902018 4 根据苗床的宽度与苗床同向每行摆 4个 5个塑盘,每段连续摆放的长度不超过 10 m,过长在高温时 易造成烧苗。摆盘时要将塑盘用力压入苗床土中,使盘土融合;盘与盘边缘重合。 4.6.4 装盘土 塑盘摆好后,先向盘孔 撒干盘土,以装满盘孔 2/3为宜;如在室内装土播种,先将盘土撒入盘孔内, 以装
16、满盘孔 2/3为宜,待苗床整好后直接摆盘。 4.6.5 盖土 播种后盖细土至孔满,盖土与塑盘面平齐,将多余的土移至塑盘外,使孔与孔之间的土不相互联结。 盖籽土不能加入壮秧剂;盖土厚度以不露籽为宜。 4.6.6 浇水 播种盖土后苗床要一次浇足水,使塑盘孔中土壤的水份含量达到饱和。 4.6.7 盖膜 塑盘播种浇足水后要及时盖膜。早春低温时播种先盖平铺地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再盖支架膜;高 温时播种只盖支架膜,四周用土压严实,在支架膜的上面盖一层薄稻草或遮阳网,防止高温烧(芽)苗。 4.6.8 清理围沟 播种结束后要清理好床边围沟,做到排水畅通,苗床不积水。 4.7 苗床管理 4.7.1 及时揭膜 浇
17、足水的育苗床在出苗前不揭膜浇水。苗床现青后,下午 4时后揭膜(低温时只揭地膜,支架膜根 据温度情况揭两头通风降温或保温)。床面干旱时喷少量清水增墒。 4.7.2 水份管理 秧苗中午不出现卷叶,当天不浇水。当晴天中午秧苗出现萎蔫或卷叶时,于当天下午 4时以后浇水。 4.7.3 苗床施肥 当苗床秧苗叶龄达到 2叶 1心时,结合浇水施肥,每 10 m2苗床用 100 g尿素兑水 10 kg充分溶解,均 匀地浇在苗床上。 4.7.4 防治病虫害 苗床秧苗现青揭膜后,用 25 %脒鲜胺 乳油 10 g兑水 3 kg喷雾 50 m2 70 m2苗床,预防苗期立枯病等 病害;或 1叶 1心 2叶 1心期,每
18、 10 m2苗床用壮秧灵 l0 g兑水 0.75 kg均匀喷于秧苗上,间隔 8 d 10 d 再喷 1次。 有关 农药 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3、 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6、 GB/T 8321.7、 GB/T 8321.8、 GB/T 8321.9和 GB/T 8321.10的规定 5 大田抛栽 DB42/T 13902018 5 5.1 大田耕整 抛秧田整田要 达到 “ 浅、平 、净 ” 的标准 , 做到田平泥活,无泥块,无残茬;以水衡田,薄水抛秧。 土质粘重的田块,须提前几天
19、整地,待泥浆下沉后再抛秧,以免泥浆过浠而出现秧苗入泥过深或立苗不 稳。 5.2 塑盘干燥 抛秧前,苗床保持干燥,不淋雨,不浇水,以防钵穴内泥土膨胀,不易起秧,伤害秧苗。 5.3 抛秧 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杂交稻 3.5 叶 4 叶 ,常规稻 4 叶 4.5 叶,秧龄 18 d 22 d要及时抛栽; 4 月底至 5月中旬育苗,杂交稻 3.5 叶 4 叶,常规稻 4 叶 4.5 叶,秧龄 15 d 18 d时要及时抛栽。 抛秧时,大田耕耘平整后,粘土田水层下 落至露泥状,沙壤土趁浑水时,进行抛秧。 先抛总秧盘量的 80 %,留 20 %补抛;每 667 m2抛栽穴数为 1.5万 1.8万穴,杂交稻
20、抛足基本苗 4万 5万苗,常规稻抛足基本苗 8万 10万苗。抛完后每间隔 3 m 4 m捡苗留出一条 40 cm宽的作业行。 5.4 移密补稀 把作业行内捡出的秧苗移植到稀而不匀的空地方;把漂秧,基部没入泥的秧苗扶正、入泥,达到每 m2有秧苗 23 穴 27 穴。 6 大田管理 6.1 水份管理 抛秧当天 田内保持 1 2cm水 层,抛栽后 3 d内不灌水,并要在田四周开好平水口;抛栽 3 d后,薄水 勤灌,促分蘖;抛栽 后 15 d 20 d,当每 667m2总茎蘖数达到预定成穗数 80 %时开始放水搁田,实施控 灌栽培。杂交稻预定成穗 18万 /667m2,晴好天气,搁田 5 d 7 d,
21、当田面开丝裂后灌一次跑马水,以后 逐次延长灌水间隔期,把土壤含水量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 70 % 80 %,一直保持至施穗肥。控水期间不 保持水层,遇阴雨天气,可延长灌水间隔期;施用穗肥至灌浆中期,灌浅水;灌浆后期,每 5 d 7 d 灌 1次跑马水,收获前 10 d停止灌水。 6.2 合理施肥 6.2.1 基肥 耕地前施农家肥 1000 kg 1500 kg/667m2,水稻专用肥 30 kg 40 kg/667m2或高含量复合肥 20 kg 25 kg/667m2加碳酸氢铵 15 kg 20 kg/667m2。 有关肥料的使用应当符合 NY/T 496的规定要求。 6.2.2 分蘖肥 抛栽后
22、 5 d左右,结合化学除草追施尿素 8 kg 10 kg/667m2或 0.101 %苄 丁 药肥颗粒剂(金稻龙) 10 kg/667m2,兼顾化学除草。 6.2.3 穗肥 当叶龄余数 2.5 叶 2 叶时,追施高浓度复合肥 5 kg 10 kg/667 m2或水稻专用肥 10 kg 15 kg/667 m2或氯化钾 5 kg加尿素 5 kg/667m2。 DB42/T 13902018 6 6.2.4 叶面喷肥 孕穗末期至破口期,用 0.5 %芸苔素内酯或 0.2 %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灌浆初期,再喷一次。 6.3 病虫草防治 6.3.1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为主,统
23、防统治,减少农药用量为原则。 有关 农药 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1、 GB/T 8321.2、 GB/T 8321.3、 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6、 GB/T 8321.7、 GB/T 8321.8、 GB/T 8321.9和 GB/T 8321.10的规定。 6.3.2 病虫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能 力强、熟期适中、品质优良的品种;适时翻耕,减少虫源基数;适 时播种,避开虫害高发期;加强田间管理,营造不利病虫发生的环境。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设置频振灯、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减少稻株上的落卵量,减轻为害。 生物防治措
24、施包括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在水稻生长前期要避免使 用高毒杀伤天敌的化学农药,创造适宜寄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螯蜂、线虫、赤眼蜂)、捕食性天敌 (蜘蛛、隐翅甲、蝽类、青蛙)以及中性昆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用井冈霉素、 BT、 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喷撒农药时,选择下午 4时后喷药;若喷药后 8 h内降雨,等雨后天晴补施,确保防治效果。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 ,参照附录 A。 6.3.3 杂草防治措施 中稻抛秧田杂草 以稗草、牛毛草、千金子、三棱草、眼子菜、水莎草等为主。 抛栽后 5 d 7 d,秧苗扎根返青后每 667 m2
25、用 35 %丁苄 60 g 80 g拌细土均匀撒施,并保持水层 3 d 4 d。 稗草用 50 %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 40 g 60 g兑水 50 kg喷雾。千金子用 10%氰氟草酯乳油 100 ml 兑水 50 kg,在拔节前施用。 7 适时收获和储藏 7.1 收获 水稻适宜收获期为的完熟前期,全穗谷粒失去绿色,颖壳 90%基本变黄,手压谷粒不变形。 收获方法采用机械联合收获。 7.2 储藏 及时晾晒或烘干,堆放稻谷的仓库要注意消毒、除虫、灭鼠等。 DB42/T 139020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 A.1所示了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
26、培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表 A.1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 防治时期 防治药剂及用量 g、 ml(有效成份) /hm2 用药方法 稻蓟马 秧田卷叶株率 15%,百株虫量 200 头;大田卷叶株率 30%, 百株虫量 300 头 吡虫啉 6 8 喷雾 褐飞虱 卵孵高峰至 1 2 龄若虫期 噻嗪酮 75 187.5;毒死蜱 300 600、 600 1000(大发生时);噻虫嗪 7.5 15;异丙威 450 600;吡蚜酮 60 90 喷雾 稻纵卷叶螟 卵孵盛期至 2 龄幼虫期 毒死蜱 600 720;氯虫苯甲酰胺 15-30;丙溴磷 600 720;杀虫单 810 1080;苏云
27、金杆菌( 8000IU/mg) 3750-4500 喷雾 二化螟 卵孵高峰期 三唑磷 300 450;氯虫苯甲酰胺 30;毒死蜱 450 600;杀虫单675 945 喷雾 三化螟 卵孵盛期 三唑磷 300 450;氯虫苯甲酰胺 30;氟虫双酰胺 30;杀螟丹 600 750;杀虫单 675 945 喷雾 秧苗立枯病 水稻秧苗 2 3 叶期 噁霉灵 22.5 33.7;敌磺钠 625 875 喷雾 稻瘟病 发病初期 三环唑 225 300;稻瘟灵 600 800;春雷霉素 30 45;肟菌戊唑醇 168.75 225 喷雾 纹枯病 发病初期 井岗霉素 75 125;苯醚甲环唑丙环唑 67.5
28、90;噻呋酰胺 45.3 81.5;肟菌戊唑醇 112.5 168.75;已唑醇 45 75 喷雾 稻曲病 破口前 3d-5d 苯醚甲 环唑丙环唑 67.5 90;戊唑醇 77.4 90.3;肟菌戊 唑醇 112.5 168.75;已唑醇 52.5 75;琥胶肥酸铜 375 450; 络氨铜 525 750;碱式硫酸铜 254 339;腈苯唑 54 72 喷雾 白叶枯病 发病前期 叶枯唑 300 375;噻森铜 300 375 喷雾 DB42/T 13902018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 B.1所示了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表 B.1 中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 杂草 防治时期 防治药剂及用量 g、 ml(有效成份) /hm2 用药 方法 稗草 2 叶前 丁草胺 750-1275;二氯喹啉酸 225-375 喷雾 牛毛草 2 叶前 丁草胺 750-1275 喷雾 千金子 2 叶前 氰氟草酯 150 喷雾 三棱草 2 叶前 2 甲 4 氯纳 450-900 喷雾 眼子菜 2 叶前 2 甲 4 氯纳 450-900 喷雾 莎草 2 叶前 吡嘧磺隆 18-30 毒土 鸭舌草 2 叶前 丁草胺 750-1275 毒土 异型莎草 2 叶前 丁草胺 750-1275 毒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