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59.060.01 W 4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277 2017 棉花 染色色差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differential dyeing behavior of cotton (报批稿) 2017 - 07 - 03发布 2017 - 12-01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277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理 . 1 5 试剂和材料 . 1 6 仪器和器具 . 2 7 试验方法 . 2 7.1 试样
2、制备 . 2 7.2 试验步骤 . 2 7.3 色差 检验 . 3 8 试验报告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棉纤维染色性能评定方法 . 4 DB42/T 1277 2017 II DB42/T 1277 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纤维检验 局 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纤维检验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刁永辉、何力、戴志芳 、 陈春梅、宋丛珊、李娟 。 本标准由湖北省 纤维检验 局 负责解释。
3、 DB42/T 1277 2017 IV DB42/T 1277 2017 V 引 言 原棉在其生产过程中受到产地、季节、环境等因素影响,会产生纤维品质如成熟度等指标的差异, 从而导致其染色性能的不稳定,出现色泽明亮程度不一、得色率不高,染色不均匀等问题。本标准根据 棉纤维成熟度与染色色差的关联性,确立了染色色差的分档级别,适用于纺织业配棉染色和色差分析, 对纺织企业选购棉花原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DB42/T 1277 2017 1 棉花 染色色差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试棉花染色性能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棉纤维 (彩棉除外 )染色性能 及 棉纤维为材料的本色纱线和坯布。 2
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 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979 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6099 棉纤维成熟系数试验方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6688 染料 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 仪器法 GB/T 29887 染色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准。 3.1 染色色差 differential dyeing behavior 棉纤维因产地、品种、成熟程度等条件不同
5、,在染色后形成的表面颜色差异和变化。 3.2 成熟度 系数 maturity coefficient 表示棉纤维成熟度的一种指标, 是指棉纤维中段截面恢复成圆形后相应于双层壁厚与外径之比的标 定值 ,成熟度系数愈大,表示纤维愈成熟。 4 原理 将试样置于一定浴比的红、绿混和染料溶液中,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待冲洗晾干后观察棉纤 维颜色分布状态,并与已知染色性能的棉样进行比较,评定棉花染色色差。 5 试剂和材料 DB42/T 1277 2017 2 5.1 C.I.直接红 81( CAS号: 2610-11-9),红色染料储备液( 0.5g/100mL)。 5.2 C.I.直接绿 26( CA
6、S号: 6388-26-7 ),绿色染料储备液( 1g/100mL)。 5.3 助剂,配制浓度为 1g/100mL的氯化钠溶液。 5.4 蒸馏水或三级水 ,符合 GB/T 6682。 5.5 本色纱布 , 如粗棉布或每 10cm经纬纱密度为 112 96 的纱布 (按 GB/T 4668执行 ) 。 6 仪器和器具 6.1 电子天平:量程大于等于 100g,分度值 0.01 g。 6.2 测色仪器 :应符合 GB/T 3979的规定。 6.3 离心机等脱水装置。 6.4 计时器或秒表。 6.5 缝纫 设备或者针线。 6.6 纤维混和器及附件。 6.7 量筒: 50 mL 、 100 mL、 5
7、00mL。 6.8 容量瓶: 100mL、 250 mL、 500 mL 、 1000 mL。 6.9 烧杯: 250 mL 、 500 mL、 1000 mL、 2000 mL。 6.10 移液枪: 1000 L -5000 L。 7 试验方法 7.1 试样制备 7.1.1 成包棉花按照 GB/T 29887中的相关 方法抽取实验室样品。 7.1.2 对于含杂率大于 2.5%的棉花,需要进行梳棉去除杂质影响后进行试验。 7.1.3 从实验室样品中均匀地抽取 3g-4g松散纤维均匀地夹于上下两块纱布之间,沿四边缝合形成 10cm 10cm的组合试样,并用号码标记样品。 7.2 试验步骤 7.2
8、.1 称取所有组合试样的重量(包括纤维和纱布)。 7.2.2 配比染色浴液,每克组合试样加入 2.4mL红色染料储备液和 2.8mL绿色染料储备液,用水稀释 到 40mL,根据上一步称取的组合试验的重量配比所需的染色浴液,浴比为 1:40。 7.2.3 用 60以上热水将组合试样浸湿,并挤去多余的水份。 DB42/T 1277 2017 3 7.2.4 加热染色浴液至沸腾状态( 95以上),放入组合试样使其完全浸入浴液中,持续加热 15min, 每隔 3min搅动一次。 7.2.5 从染色浴液中提出组合试样,按每克组合试样配 2.5ml的比例添加助剂( 5.3),加入适量的 水 保持 1:40
9、的浴液浓度,在沸腾状态下续染 15 min。 7.2.6 重复 7.2.5的操作步骤。 7.2.7 将染色后的组合试样取出、挤压、放凉,在浴比为 1:50( 1g组合试样加入 50mL水)的水中冲 洗两次,并挤去多余的水分。 7.2.8 扯散纱布内缠结的纤维,把组合试样放入沸腾的水中 30s(浴比为 1:50),不断地搅动,提取 后迅速地用离心机等脱水装置去除多余的水分,再反复冲洗两次后脱水,在自然环境下晾干,拆分纱布 与试样。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每一个组合试样。 7.2.9 将干燥后的试样在纤维混合器中进行充分混匀。 7.3 色差检验 7.3.1 在 D65光源下,手持并握紧试样与对 照样,使其
10、密度相近,并排放置,观察并记录试样表面色 彩倾向、红绿颜色变化和差异。当试样与对照样表面色彩倾向一致时,再以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作为标 准,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染色差异程度。 7.3.2 或者按照附录 A的方法,用感官、测色仪器的方法对红绿色彩倾向进行评定,得出染色色差级 别。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试样样品描述,包括棉花生产年度、产地、品种等; b) 使用仪器型号; c) 试验标准编号; d) 染料种类及名称; e) 试样与已知特性棉样的染色一致性程度(或染色色差级别),并注明染色后的色彩倾向、表面 颜色差异和变化; f) 试验日期; g) 偏离本程序的细节。 DB42
11、/T 1277 2017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棉纤维染色性能评定方法 A.1 制作染色色差标准棉样 A.1.1 在国际校准棉样 ICC 校准水平下,按照成熟度指标,选取 5个不同的标准棉样,具体见表 A.1: 表 A.1 成熟度分档 成熟度评价 不成熟 成熟较差 成熟一般 成熟正常 过成熟 成熟度系数 1.00 1.01 1.19 1.20 1.39 1.40 1.59 1.60 色差级别 5 4 3 2 1 A.1.2 按照 GB/T 6099中的相关方法对不同成熟程度的棉花进行成熟度测试。 A.1.3 选取 5个不同成熟度的标准棉样与测试棉样按照标准的 方法和条件在同浴中进行染色。 A.1.4 染色后,将标准棉样按成熟度从高至低的顺序,设定标样的染色色差 1-5级。 A.2 感官检验 在 D65光源下,手持并握紧试样棉样与标准棉样,使其密度相近,目光观测试验棉样与哪个标准棉 样相一致或接近,依次来评定试样的染色色差级别。 A.3 仪器检验 或者按照 GB/T 6688的方法使用测色仪器对试验棉样与标准棉样的色差值进行测定。检验时,将棉 样均匀平整放置,盖满仪器的测试窗口,其厚度足以不透过可见光。在棉样的不同部位随机选 4个点进 行测试,取平均值。以试验棉样与标准棉样色差值的大小作为 评判试样染色色差级别的依据。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