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61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245 2017 对节白蜡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s propagation of Fraxinus hupehensis (报批稿) 2017 - 04 - 12发布 2017 - 04 - 12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245 2017 I 目 次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种子调制 .1 3.2 翅果 .1 3.3层积催芽 .1 4 播种育
2、苗 .2 4.1 种子采集 .2 4.2 种子调制 .2 4.3 种子贮藏 .2 4.4 种子催芽 .2 4.5 苗床准备 .2 4.6 播种 .2 4.7 田间管理 .3 5 扦插育苗 .3 5.1 扦插时间 .3 5.2 插池准备 .3 5.3 插条采集与制作 .3 5.4 插穗处理 .4 5.5 插池消毒 .4 5.6 扦插 .4 5.7 插床管理 .4 5.8 移植 .4 5.9 抹芽 .4 6 病虫害防治 .4 6.1 防治原则 .4 6.2 主要病虫害防治 .4 7 苗木调查 .4 7.1 起苗 .4 7.2 苗木分级 .4 8 档案管理 .5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对节白蜡播
3、种育苗密度控制表 .6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对节白蜡主要病虫害防治 .7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 对节白蜡苗木质量标准表 .8 DB42/T 1245 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 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京山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京山县虎爪山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必成、王 刚、王 生、祝晓东、管兰华、秦义龙、李飚、刘晓武、王少斌、 张中华、董秋
4、燕。 DB42/T 1245 2017 1 对节白蜡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节白蜡 (Fraxinus hupehensis Chu, Shang et Su)育苗的术语和定义、播种育苗、 扦插育苗、主要病虫害防治、苗木调查 及 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对节白蜡苗木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 2289
5、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42/T 609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子调制 seed modulation 种实采集后 ,为了获得纯净而质优的种实并使其达到适于贮藏或播种的程度所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措 施 。 3.2 翅果 samara 翅果,又称翼果,是 果实 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果实,在子房壁上长出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薄翅状 附属物。 3.3 层积催芽 stratification 是将精选种子与湿润物如河沙、泥炭、锯末等混合或分层放置,解除种子休眠 , 促进种子萌发的一 种催芽方法。 DB42/T 1245 2017 2 4 播
6、种育苗 4.1 种子采集 9月下旬,当对节白蜡翅果由灰色变为灰褐色时 ,选取生长健壮、几无病虫害的 20 a 30 a生采种树, 将翅果连果枝一同剪下。 4.2 种子调制 将采集的翅果及时置于通风干燥处及时晾干,并清除果翅、枯枝等杂物,经风选、筛选后取得净种。 4.3 种子贮藏 4.3.1 种子干藏 对于短期放置,拟当年随采随播的种子,选择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袋装贮藏。 4.3.2 种子湿藏 如果翌年春季育苗,采用湿沙贮藏种子,期间要经常观察种子健康状况,防止霉变、生虫、鼠咬等 危害。 4.4 种子催芽 4.4.1 催芽时间 对节白蜡种子催芽沙藏时间一般从 9月份开始至次年的 2月底结束。播
7、种催芽从播种前 90d开始。 4.4.2 催芽方法 新采集的种子在催芽 前用 清水 浸种 1 d 2 d;干藏 1 a以上的种子,用始温 30 40水浸种 3 d 5 d,中途换水 1次 2次。将浸种后的对节白蜡种子捞起沥干后放入沙池,与湿沙按体积比为 1: 3进 行低温层积催芽。沙子的湿度控制在饱和含水量的 45 % 55 %,每 3 cm 4 cm黄沙撒一层种子,催芽 沙床高度控制在 5层 8层。当发芽及裂嘴的粒数达 1/3时,用筛子筛出沙藏的对节白蜡种子进行田 间 播种。 4.5 苗床准备 4.5.1 圃地选择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圃地。 4.5.2 整
8、地、做床 秋(冬)翻地深度要达到 30 cm 以上,浇足冬水,翌年早春耙地;春季翻地深度要达到 20cm 以 上,随耕随耙,结合翻整土壤时,每 666.7 m2施入 500 kg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撒施 25 kg 50 kg 硫酸亚铁、白僵菌( 100亿孢子 /g) 50 g 100 g与细土混合 ( 30kg 50kg) ,一起翻入土中。平整后 作床,苗床宽 100 cm、床面高 20 cm,厢沟宽 25 cm。 4.6 播种 3月上旬,按播种量 10 kg/666.7 m2 条播,用细土均匀覆盖,厚度为 lcm 2 cm。播后用稻草或薄 膜进行覆盖。 DB42/T 1245 2017 3
9、 4.7 田间管理 4.7.1 揭膜 当对节白蜡种子出芽 1.0 cm 1.5 cm时,选择在阴天或者傍晚揭去全部覆盖物,揭膜后根据苗圃 地干湿情况做好保湿。 4.7.2 间苗与定苗 幼苗木质化后及时间苗,对于苗床稀缺地块用间出的壮苗进行移栽补植,并按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 数比计划产苗量多 10 % 15 %定苗。 间苗 一般进行 2次 3 次 。 育苗密度见附录 A。 4.7.3 除草 种子发芽成苗后及时人工细致除草。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4.7.4 施肥 5月 6月,每隔 20 d, 选在小雨天按每 666.7 m2追施尿素 5 kg 6 kg; 6月 8月份每 666.7 m2 配
10、施 40 %的复合肥 2 kg 3 kg。全年追施肥 3次 4次。 4.7.5 整形修剪 4.7.5.1 幼苗期修剪 幼苗要控制少生侧枝,及时抹芽。生长过程中,发生竞争枝及时剪除,保证主梢正常生长。新萌梢 弯曲,细弱,应在苗干通直,有饱满芽处短截,使新萌梢延续主干生长。 4.7.5.2 移栽苗修剪 移植苗培育要保留合理的冠高比,第 1 a 注意适时清除基部萌芽。二次移植苗木截干后,在目标 干高以上不同方位保留 3个 5个生长均匀、健壮的主枝,剪除 细弱枝、粗大枝、竞争枝、交叉枝;次 年修剪主枝,长度保留 50 cm 80 cm,每个主枝上留 2个 3个侧枝,形成匀称丰满的苗冠。 5 扦插育苗
11、5.1 扦插时间 一般春、夏、秋均可进行扦插,但以春季 3月份和夏季 7月份扦插为佳。 5.2 插池准备 插池一般宽 2.5 m,中间留 30 cm宽的步道,四周用砖砌 20 cm左右宽,边沿各留 10 cm。插池底 部先铺一层砖,其上再放一层 20 cm左右厚的粗沙,并加入少量经消毒后的营养土。上支小拱架,架上 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中间留 30 cm宽的步道,四周用砖砌 20 cm左右宽,边沿各留 10 cm。插池内放 一层 20 cm左右厚的粗沙,并加入少量经消毒后的营养土。上支小拱架,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5.3 插条采集与制作 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的 1 a 生枝条
12、作插条,粗度 0.6 cm 1.2 cm,插穗长度为 12 cm 16 cm。插穗上切口为平口,下切口为斜口。上切口距芽 1cm 2 cm,下切口距芽 0.5 cm左右。 插穗按粗度分级,每 50根 100根捆成 1捆,上下端不能颠倒。 DB42/T 1245 2017 4 5.4 插穗处理 扦插前将插穗用浓度为 200 mg/L的吲哚丁酸浸泡 12 h 24 h ,下切口基部浸药深度 3 cm 5 cm。 5.5 插池消毒 扦插前 1d将插池浇透水,同时用 70 %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喷雾消毒。 5.6 扦插 将处理好的插穗取出用清水清洗后直插于插床上,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 2/3,株行距
13、 ( 15 20) cm ( 25 30) cm。 5.7 插床管理 扦插后立即喷 1 次透水,加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夏季扦插要及时加盖遮阳网遮阳降温。扦插 2 个月后检查插穗生根成活情况。 5.8 移植 将生根后的插穗取出,移植于大田或容器中,移植后立即喷 1次透水,加盖遮阳网。 5.9 抹芽 插穗萌芽 6 cm 8 cm时,保留 1个生长健壮的芽,及时摘除其它蘖芽。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6.1.1 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办法,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 好预防,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及时除治。 6.1.2 预防为主,加强管理措施。出圃的苗木和调进的种(
14、条、根)苗进行检疫,发现病虫害感染严 重和属于检疫对象的,立即烧毁;搞好苗圃环境卫生,做到圃内无杂草;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增强抗性。 6.2 主要病虫害防治 对节白蜡苗木抗性较强,幼苗期主要病害是根腐病,主要虫害是花蓟马、吹绵蚧和地老虎。具体防 治方法见附录 B。 7 苗木调查 苗木生长停止后,按苗龄和苗木类型调查 苗木质量和产量。 7.1 起苗 容器苗根据用苗时间起苗。裸根苗在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要做到:少 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完整和植株主干不折损。 7.2 苗木分级 DB42/T 1245 2017 5 结合苗木调查进行苗木分级,分级方法和要求按 DB4
15、2/T 609执行。质量合格的苗木出圃造林,不 合格苗木移植再培育。对节白蜡苗木质量标准见附录 C。 8 档案管理 苗圃档案包括生产档案和经营档案。苗木档案按 LY/T 2289建档和 管理。 DB42/T 1245 2017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对节白蜡播种育苗密度控制表 表 A.1 给出了对 节白蜡播种育苗密度控制的内容 。 表 A.1 对节白蜡播种育苗密度控制表 序 号 苗木 种类 繁殖 材料 培育 年限 培育目标规格 株行距( cm) 密度(株/666.7m2) 备注 1 播种苗 种子 1 地径 0.80cm 15cm 20cm 25cm 30cm 6000 10667 2
16、 种子 2 地径 1.5cm 40cm 40cm 60cm 1667 2500 留床苗 3 移植苗 1-0 苗 3 4 地径 8cm 10cm 200cm 300cm 110 4 2-0 苗 3 6 地径 10cm 15cm 300cm 300cm 400cm 75 56 DB42/T 1245 2017 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对节白蜡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 B.1 给出了对节白蜡主要病虫害防治的要求。 表 B.1 对节白蜡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 病虫害 种类 主要危害症状及特点 防治方法 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危害对节白蜡幼苗地下的 主侧根,病部为暗褐色,使皮层腐烂, 叶片变黄,最终导致整株
17、枯死。 植苗前对圃地和植株进行消毒;幼苗期 3月 5月用 25%的多菌灵 500倍 600 倍液喷施或浇灌苗木根部。 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 一年发生 10多代,露地以成虫越冬。成 虫有趋花性,卵一般产在花瓣上。卵期、 若虫期均约 10天, 2龄后期或 3龄期落土 化蛹,蛹期 2 3天。温度高,雨量少, 发生重。 主要危害对节白蜡嫩叶,使叶 片边沿外卷,使新发的芽缩成一团,伸 展不开,使新叶枯萎。 及时铲除田边地头杂草 ; 天气干旱时, 及时 灌溉 ;在幼苗期 3月 5月使用 2.5% 敌杀死乳油 20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 性粉剂 200
18、0倍液、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等喷雾 灭杀 。 地老虎( Euxoasegetum Schiffer-muller) 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 面的茎部咬断 ,使整株死亡 ,造成缺苗 断垄。 白僵菌( 100 亿孢子 /g) 50g 100g 与细土混合( 30kg 50kg)翻入土中, 实行毒饵诱杀。 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Maskell) 一般 1年发生 2-3代。初孵化的若虫从雌 成虫的卵束中爬出,行动活泼,多寄生 在嫩枝叶及叶背的主脉两侧危害,二龄 以后多转移到到枝干上危害。一、二龄 若虫吸食汁液时分泌大量蜜露,这是诱 发煤污病的主要原因。雌成
19、虫老熟后常 固定危害,不再转移 ,主要危害对节白 蜡 嫩枝,刺吸树汁。 1、营林措施:清除田间虫害株和修剪 有虫枝条,及时带出田外进行烧毁。 2、生物防治: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 小红瓢虫。 3、药物防治:休眠期喷施波普 1-3度 石硫合剂;若虫孵化期可用 40%氧化乐 果乳油 1000 倍加 10%吡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成虫发生时使用狂杀蚧 800 1000倍液或 40%速扑杀乳油 1500 倍液均匀喷雾 。 DB42/T 1245 2017 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对节白蜡苗木质量标准表 表 C.1 给出了对节白蜡苗木质量标准的要求。 表 C.1 对节白蜡苗木质量标准 序号 苗木种类 苗龄 苗木等级 综合控制条件 、级苗百分率 级苗 级苗 地径( cm) 苗高( cm) 地径( cm) 苗高( cm) 1 播种苗 1-0 0.6 60 0.4-0.6 40-60 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 80 2 容器苗 1-0 0.4 40 0.35-0.40 30-40 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 90 3 扦插苗 0.2-0.8 0.8 80 0.6-0.8 60-80 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 85 4 移植苗 1-1 3.0 350 2.0-3.0 250-350 色泽正常,充分木质 化 8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