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1193-2016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6752       资源大小:819.2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1193-2016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pdf

    1、ICS 65.150 B 52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方标准 DB 42/T 1193 2016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 for crayfish cultivation in crayfish-rice synchronous farming system (报批稿 ) 2016-09-01发布 2016-09-01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1 DB42/T 1193 2016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小龙虾 . 1 3.2 虾稻共作 . 1 4 虾稻田条件 .

    2、 1 4.1 环境条件 . 1 4.2 水源水质 . 1 4.3 稻田面积 . 1 4.4 稻田改造 . 1 5 养殖模式 . 2 5.1 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 2 5.2 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 3 6 清除敌害 . 4 6.1 茶粕消毒 . 4 6.2 鱼藤酮消毒 . 4 7 病害防治 . 4 8 成虾捕捞 . 5 8.1 捕捞时间 . 5 8.2 捕捞工具 . 5 8.3 捕捞方法 . 5 DB42/T 1193 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

    3、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潜江市信息与标准 化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忠虎 、 邹圣碧、张华、周浠 、 周多勇 、 王淑娟、舒娜娜、方筱筱、杨淑芳、 张涵、谢林、杨青华、姚述坤。 DB42/T 1193 2016 1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虾稻共作养殖技术的虾稻田条件、养殖模式、消除敌害、病害防治及成虾捕捞 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虾稻共作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4、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 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小龙虾 ( procambarus clarkii) 学名克氏原螯虾。 3.2 虾稻共作 crayfish-rice synchronous 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4 虾稻田条件 4.1 环境条件 养虾稻田应是环境良好,

    5、远离污染源;底质自然结构,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有 毒有害物质限量 应符合 GB/T 18407.4的稻田。 4.2 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 NY 5051的要求。 4.3 稻田面积 面积大小不限,一个单元以 13340 m2 33350 m2 (20亩 50亩 )为宜。 4.4 稻田改造 4.4.1 挖沟 沿稻田田埂内缘向稻田内 7 m 8 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环沟外缘留 2 m平台,沟宽 4 m,沟深 DB42/T 1193 2016 2 1.5 m,坡比 1: 1,相连两个单元的共梗按 6 m开挖环形沟。稻田面积超过 33350 m2 (50 亩)以上的, 可在田中间

    6、开 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 1 m 2 m,沟深 0.8 m。 4.4.2 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 应高于田面 0.6 m 0.8 m,顶部宽 2 m 3 m, 坡比 1: 1.5。 4.4.3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田埂上应设防逃墙,可用水泥瓦、塑料膜制作。防逃墙埋入地下 20 cm,露出地上部分 40 cm。排水口应设防逃网,为 8 孔 / cm(相当于 20 目)的聚乙烯网片。 4.4.4 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 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 40 目的长型 聚乙烯 网 袋过滤,

    7、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4.4.5 机耕道 在稻田一角建设机耕道。机耕道宽 4 m,下埋直径 200 mm PVC 管连通两侧水体。 4.4.6 水草移植 在稻田和虾沟 移植 伊乐藻。在 10 月至 12 月,每亩用 20 kg 的伊乐藻种株,将伊乐藻草茎切成 15 cm 的段进行人工插栽, 20 株为一束按 3 m 6 m 插入泥中,待草成活,逐渐加水,以浸没水草末端 20 cm 即可。也可移植菹草。 5 养殖模式 5.1 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8 月底、 9 月初,中稻收割前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 667 m2 投放 20 kg 30 kg。

    8、投放亲虾养殖模式经亲虾繁殖、幼虾培育、成虾养殖三个阶段养成成虾。 5.1.1 投放亲虾标准 达到性成熟的成虾,雌雄个体大小在 35 g 以上,性成熟的雌雄虾性别特征见表 1。 表 1 性成熟的雌雄虾性别特征表 判 别 雌 虾 雄 虾 同龄亲虾 个 体 小,同规格个体螯足小于雄虾 大,同规格个体螯足大于雌虾 腹 肢 第一对腹足退化,第二对腹足为分节的羽状附肢,无交 接器 第一、第二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 倒 钩 第三、第四对胸足基部无倒钩 第三、第四对胸足基部有倒钩 倒 刺 成熟的 雌 虾背上无倒刺 成熟的雄虾背上有倒刺,倒刺随季节而变化,春夏交配季节倒刺长出,而秋冬季节倒刺消失。 生

    9、殖孔 开口于第三对胸足基部,为一对暗色的小圆孔,胸部腹面有储精囊 开口于第五对胸足基部,为一对肉色、圆锥状的小突起 DB42/T 1193 2016 3 5.1.2 亲虾投放 亲虾投放按以下要求进行: a)亲虾来源:亲虾从省级以上良种场或天然水域挑选,遵循就近选购原则; b)亲虾运输:挑选好的亲虾用 塑料筐装运,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阳光直晒,运 输时间应不超过 10 h,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c)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 40 60 面积的沉水植物; d)亲虾投放: 亲虾按雌、雄性比 3: l 投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 2 次 3 次,每次 l min 2 min, 然后

    10、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 e) 亲虾留存 : 第二茬捕捞,将环沟内的成虾或亲虾捕捞干净。稻田洞穴中的亲虾留作种虾,存田 量每 667 m2不少于 15 kg。 5.1.3 饲养管理 投放的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 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 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 1。 12 月前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 100 kg/667 m2 150 kg/667 m2 。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虾总重量的 2 % 5 %。当水温低于 12 时,可不投喂。翌年 3 月份,当水温上升到 16 以上,每日傍晚投喂 1 次人

    11、工饲料,投喂量为存虾重量的 1 %4 %,可用饲料有小麦、豆粕、麸皮、米糠、豆渣等,投喂的饲料应 符合 GB 13078 和 NY 5072 的要求。每周 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 0.5 kg /667 m2 1.0 kg /667 m2 。 5.1.4 水质管理及水位调控 10 月中稻收割后随即加水,淹没田面 10 cm 20 cm, 11 月至 12 月保持田面水深 30 cm 40 cm,随 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 40 cm 60 cm。翌年的 3 月份水温回升时,调节水位至 20 cm 30 cm, 4 月中旬至 5 月底,逐步加深水位至 40 cm 50 cm。坚持早晚巡

    12、池,观察水质变化。在成虾养殖期间水 体透明度应为 10 cm 20 cm。水体透明度用加注新 水或施肥的方法调控。 5.2 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每年 4 月至 5 月,水草移植后,稻田立即灌水 20 cm 30 cm,每 667 m2投放体长规格为 3 cm 4 cm 的幼虾 1 万尾 1.5 万尾。投放幼虾养殖模式,经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两个阶段养成成虾。 5.2.1 幼虾质量 规格整齐,活泼健壮,无病害。 5.2.2 幼虾投放 幼虾投放按以下要求进行: DB42/T 1193 2016 4 a)幼虾运输。虾苗采用塑料筐运输。每筐装重不超过 5 kg,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 免阳光直晒

    13、,运输时间 2 h 以内为宜; b)投放时间。幼虾投放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 c)幼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 40 60 面积的沉水植物; d)幼虾投放:幼虾投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 2 次 3 次,每次 l min2 min,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 稻田中; e)幼虾补投: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 667 m2 补放体长规格 3 cm 4 cm 幼 虾 1000 尾 3000 尾。 幼虾来源从周边养虾池塘或湖泊中采集。 5.2.3 饲养管理 虾苗投放第一天即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 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下简称“动物性饲 料”)。饲料应符合 GB

    14、 13078 和 NY 5072 的规定。每日投喂 3 次 4 次,除早上、下午和傍晚各投喂一 次外,有条件的宜在午夜增投一次。日投喂量以幼虾总重的 5 8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 质和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日投喂量的分配如下:早上 20 ,下午 20,傍晚 60;或早上 20, 下午 20,傍晚 30,午夜 30。 5.2.4 水质管理及水位调控 4 月幼虾投放后随即加水,淹没田面 20 cm30 cm, 4 月至 5 月保持田面水深 30 cm40 cm,捕捞成 虾期间,逐渐加深水位至 40 cm 50 cm。早晚巡池,观察水质变化。在幼虾培育期间水体透明度应为 10 cm20 cm

    15、。水体透明度用加注新水或施肥的方法调控。 5.2.5 选择亲虾的标准 a)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b)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雌性个体重应在 30 g 以上,雄性个体重应在 35 g 以上; c)雌、雄性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6 清除敌害 稻田饲养小龙虾,其敌害生物以蛙、水蛇、黄鳝、肉食性鱼类、水老鼠及水鸟为主。每年在中 稻收 割期间、稻田灌水前,环形沟内要清除敌害生物。清除敌害生物有茶粕消毒、鱼藤酮消毒两种方法。 6.1 茶粕消毒 30 kg /667 m2浸泡后遍洒。 6.2 鱼藤酮消毒 每 667 m2水深 1 米,用 2.5 %的

    16、鱼藤酮乳油 1300 ml 或 7.5 %鱼藤酮乳油 700 ml,用时将乳油加水 稀释 10 倍 15 倍遍洒。 7 病害防治 防治药剂的选择符合 NY 5071,小龙虾常见疾病及症状和防治方法见表 2。 DB42/T 1193 2016 5 表 2 常见疾病及防治 病 名 病 原 症 状 防 治 方 法 纤 毛 虫 病 纤毛虫 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 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形成 厚厚的一层“毛”。 1)用生石灰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 2)用 0.3 mg/L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 甲壳溃烂 烂病 细 菌 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 点,然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

    17、。 1)饲料要投足,防止争斗,避免损伤; 2)用 10 kg/667 m2 15 kg/667 m2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 洒,或用 2 g 3 g/m3的 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 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病毒性疾 疾病 病 毒 初期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 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后 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现肠 道内无食物、肝胰脏肿大、偶尔见有 出血症状(少数头胸甲外下缘有白色 斑块),病虾头胸甲内有淡黄色积水。 1) 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 0.3mg /L 0.5 mg/L; 2) 或者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 浓度

    18、达到 0.3 mg/L 0.5 mg/L; 3)也可以采用单元二氧化氯 100 g溶解在 15 kg水中 后,均匀泼洒在 667 m2(按平均水深 1 m计算)水体中; 4) 聚维酮碘和单元二氧化氯可以交替使用,每种药物 可连续使用 2次,每次用药间隔 2 d。 8 成虾捕捞 8.1 捕捞时间 第一茬捕捞时间从 4 月中旬开始,到 5 月底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 8 月上旬开始,到 9 月底结束。 8.2 捕捞工具 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条长 10 m 20 m,网 眼规格应为 2.5 cm3.0 cm, 捕捞时遵循捕大留 小的原则。 8.3 捕捞 方法 将地笼按每 667 m2一条布放于稻田及虾沟内,每隔 3 d10 d 转换地笼布放位置。捕捞尾期,缓慢 降低稻田水位,直至排干田面积水。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1193-2016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