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080.99 A 20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215 2016 村级安全饮水 运行 维护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village level safe drinking water (报批稿) 2016 - 09 - 28发布 2016 - 11 - 28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215 2016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1 5 运行维
2、护要求 . 2 5.1 基本要求 . 2 5.2 运行维护组织 . 2 5.3 运行维护 制度 . 2 5.4 水资源保护 . 2 5.5 水污染防治 . 3 5.6 水质、水量 . 3 5.7 设施、设备 . 3 5.8 水质检测 . 3 6 突发事件处理 . 4 7 评价与改进 . 4 7.1 评价 . 4 7.2 改进 . 4 DB42/T 1215 2016 II DB42/T 1215 2016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湖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提出。 本标准由 湖北省农村
3、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市信息 与标准化 所 、襄阳市农村综合改革 领导小组 公 办 室、宜城市人民政府、 枣阳市人民政府、保康县人民政府 。 本标准起草人:宋世先、赵虎、杨红武、邓圣进、孟宪胜、丁爱明、张鹏。 DB42/T 1215 2016 IV DB42/T 1215 2016 V 引 言 农村安 全饮水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安全饮水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为 落实全国农村饮水 提质增效 “ 十三五 ” 规划提出的 “ 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营 ” 原则, 非 常 有必要建立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的方 式。 由于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目
4、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规范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使运 行维护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必要制定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规范。 为建立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水质保障,解决村级安全饮水问题, 实现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的良性运行,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健康水平,本标准在起草 过程中重点参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 “ 十二五 ” 规划、湖北水利厅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意见、 农村饮水 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北 农村供水管理办法、
5、SL 310 2004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SL 689 2013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 规程 、 CJ 3020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 标准侧重农村安全饮水,合理用水需要,考虑水资源、人口、地理环境和村发展规划需要,优先采 取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和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实现供水到户的长效有序发展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 重点围绕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强化提质增效,注重水质水量,保障村民安 全饮水,标准充分尊重民 意,尊重村民主体地位,提高村民满意度。 DB42/T 1215 2016 VI DB42/T 1215 2016 1 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级安全
6、饮水 运行 维护 的 基本原则 、运行维护要求、突发事件处理、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村级安全饮水 运行 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1730 农 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 GB/T 14848 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CJ 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SL 308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SL 3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689 村镇
7、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HJ 203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 5749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村级安全饮水 village level safe drinking water 村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 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 3.2 分质供水 dual water supply 以自来水为原水,把自来 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饮用水分开,另设管网,直通住户,实现饮用水和生 活用水分质、分流,达到直饮的目的,并满足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要求。 4 基本原则 村级安全饮水运行维护 应遵循: DB42/T 1215 2016 2 a) 以
8、人为本 , 保障民生。以村民安全饮水 需求 为导向, 把 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 水作为首要任务; b)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各级 公共服务财力 和经费支出能力, 以及 不同自然地理、水源状况、 经济发展等条件,选择相适应的村级饮水设施和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c)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安全 饮水运 行维护应符合村级发展规划,鼓 励统筹区域城乡供 水,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及管网资源,优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d) 政府主导,村民 参与 。政府主导,鼓励和引导 社会 资金投入;吸收其他组织和村 民参与, 尊重 村民主体地位,提高村民满意度 。 5 运行维护要求
9、 5.1 基本要求 5.1.1 运行维护应满足村 民饮水安全的生活需要,应考虑水资源、人口、地理环境和村庄发展 规划需 要,水源可靠性和运行维护可持续性。 5.1.2 优先采取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和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 式 供水 模式 ,实现供水到户,不具备条件 的地方,可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 模式 。 5.1.3 建立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 实、水价合理、村民满意 、 长效有序发展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 5.2 运行维护组织 5.2.1 跨村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组建专业运行维护法人组织进行管理,独立核算,规范产权所有者 与经营主体关系 。 5.2.2 单村供水工程,通过 确权 落实工程管护责
10、任,由专人负责运行维护,管护人员由以下形式产生, 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a) 村民委员会或组建 的 用水合作组织选派; b) 村民委员会或组建的用水合作组织采取竞标方式确定 ; c) 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工程,建立股份制企业进行管理,明晰工程产权,按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 份,组建 具 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公司负责运行维护,用水代表 参与管理; d) 分散式供水工程,归受益村民所有,通过 确权 ,实行用水户自有、自管、自用。 5.3 运行维护制度 5.3.1 运行维护组织应按照供水服务合同,对 用水户 进行整体管理,给村民提供水质水量符合标准要 求的安全饮水,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对服
11、务提供的全部过程和活动进行控制。 5.3.2 建立健全供 水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 水平和服务质量。合理确定管理岗位和人员,选用 有水利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 应 主动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建立向水行政主 管部门报告制度,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 5.4 水资源保护 5.4.1 运行维护组织应保障水源符合 HJ 2032中 的要 求 , 地表水 水质符合 GB 3838 中 的要求,地下水 水质符合 GB/T 14848 1993中类水质 中 的要求 ,若无净化措施,则应符合 GB 5749中 的要求。水量 不低于近、中期需水量的 95 、小型供水工程或严重缺水地区不低
12、于 90 ,并应符合 SL 689和 SL 310 中规定 的要求。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5.4.2 水源保护 应与供水工程设计及建设同步开展。主要措施包括: DB42/T 1215 2016 3 a) 划定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 1 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根据不同水源类型,综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气 象、地质、 水动力特征、水污染类型、污染源分布、水源地规模以及水量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定水源 保护区,利用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设置保护标志; 2 规模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水源保护范围。 b) 水源防护: 1 以地表水为水源时,要有
13、防洪、防冰凌等措施; 2 以地下水为水源时,封闭不良含水层;水井设有井台、井栏和井盖,并进行封闭,防止 污染物进入;大口井井口 应 保证地面排水畅通; 3 以泉水为水源时,设立隔离防护设施和简易导流沟,避免污染物直接进入泉水;引泉池 应设顶盖封闭,池壁应 密封不透水。 c) 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传播相关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水源意识,逐步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 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工作。 5.5 水污染防治 5.5.1 水源保护区域内应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流入,宜采取改水、 改厨、改圈、 改厕、 农村垃圾和污 水处理等措施。 5.5.2 防治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控制地下水超采,强化企
14、业排污监管,清理排污口、集约化养殖 厂 、 垃圾 处理场所 等点源污染。 5.6 水质、水量 5.6.1 集中式供水 集中式供水水质、水量和运行维 护应符合 GB 5749、 SL 689和 SL 310的 要求,水量应符合 GB 11730 的要求 。 5.6.2 分散式 供水 可选择建造雨水集蓄供水、引蓄供水和水井或引泉供水,消毒可采用电灭菌和臭氧发生器等消毒设 备,或采用氯消毒片、漂白粉和漂粉精等消毒剂, 供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的要求 。 人均综合用水参考 量为 ( 70 100)升 /人 天 。 5.6.3 分质供水 缺乏淡水水源、高氟、高砷和苦咸水等水处理成本较高的区域,宜实
15、行分质供水。 水量不低于 40 升 /人天 , 处理后的优质水 水质应符合 CJ 94的要求。 5.7 设施 、设备 设施 、设备 运行维护 应符合 SL 689的要求。 5.8 水质检测 5.8.1 集中 式 供水按 GB 5749、 SL 689、 SL 310和 SL 308的 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 行检测。 5.8.2 规模小的 供水工程 可配 备自动检测设备(或简易检验设备) ,也可委托具有生活饮用水化验资质 的单位进行检测。 DB42/T 1215 2016 4 5.8.3 分散 式 供水可利用县级水质检测机构,统筹优化 水质检测资源配置,也可利用卫生、水利、环 保
16、等有水质检测能力 的 机构 检测 。 6 突发事件处理 6.1 运行维护组织应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落实重大事件 的值班、报告、处理制度。 6.2 发生供水突发事件时, 应立即 通告用 水 户 , 并 及时逐级上报,启动应急预案。 6.3 运行维护组织应制定紧急情况下的水源储备、供水设施抢险、物 资储备和调配方案,报区县水行 政主管部门备案。 6.4 供水突发事件处理后,恢复正常供水应遵循“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进行应急终止程序,并公 告于众。 7 评价与改进 7.1 评价 7.1.1 基本要求 运行维护评价应注重考虑持续改进的能力,达到运行维护服务质量的各
17、项要求 。 应建立用水意见回馈制度,收集 用水户 对 水量、水质、水压、水价、设施、 服务 的意见 , 满意度 信 息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 a) 与用水户直接沟通; b) 问卷调查; c) 运行维护服务 记录 ; d) 用户求助、投诉、建议等。 7.1.2 评价方法 运行维护组织宜采用适当的统计 分析方法, 确定用水户的满意程度,并将结果提供 给 用水户讨论评 价。评价可以用 走访、 书面 和 网络 等 方式进行。 7.1.3 评价要素 用水满意度的评价要素包括: a) 水资源保护; b) 运行维护设施; c) 应急机制; d) 水质、水量、水压 ; e) 服务商 或服务提供者 ; f) 用水
18、户投诉、意见等。 7.2 改进 7.2.1 改进效果评估验证基本要求 7.2.1.1 改进效果评估验证基本原则: DB42/T 1215 2016 5 a) 服务质量的改进重点在顾客满意度、过程、效果和效率上; b) 服务质量的改进的同时应注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c) 服务质量的改进应考虑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d) 应鼓励和奖励参与和提出服务质量改进的有关人员。 7.2.1.2 改进效果评估验证重点关注: a) 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b) 服务对象反馈意见、建议和投诉; c) 各种记录、报告、报表中反映的数据; d) 社会调查问卷和用水户合理化建议。 7.2.2 改进措施 7.2.2.1 改进的方式方法 改进的方式方法如下: a) 日常改进; b) 持续改进; c) 评价后改进; d) 改进后的跟踪评价等。 7.2.2.2 改进 的管理 改进 的管理包括对改进 的策划、实施、测量。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