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64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202 2016 枫香造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of Liquidambar formosana (报批稿 ) 2016-09-28发布 2016-12-28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202 2016 I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造林原则 . 2 5 造林 . 2 6 抚育管理 . 3 7 病虫害防治 . 3
2、 8 检查验收 . 4 9 档案管理 . 4 附 录 A(资料性附 录) 枫香不同培育目标造林密度 . 5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枫香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 6 DB42/T 1202 2016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 。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 归口管理。 本标准 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襄阳市林业科学研究 所、黄冈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红安 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 本标准起草人: 胡兴宜、王晓荣、庞宏东、赵天宇、余警、胡文杰、付甜、 万志文、 郑庆星。 DB42/T
3、 1202 2016 I1 枫香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枫香 (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造林原则、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 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的枫香人工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 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42/T 609 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分级 3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适地适树 favored tree for suitable land 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 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3.2 林分结构 stand structure 森林群落在树种组成、空间配置、年龄构成等方面所固有的特征。 3.3 混交 mixed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木 交错地生长在一起 。 3.4 混交林 mixed stand DB42/T 1202 2016 I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
5、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 总蓄积量的 80 %(含)以下。 4 造林原则 因地制宜 , 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明确培育目标,科学规划设计 , 保持林地生产力 ; 经济 效益与 社会 效益、 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实现林业 可持续发展。 5 造林 5.1 造林地选择 年均气温 12 18 ,年降水量 700 mm以上, 海拔 1400 m的山 地 、丘陵、岗地 及 平原地带 , 微 酸性或中性土壤,土层厚度 40 cm以上 。 5.2 造林设计 造林前应进行作业设计, 具体 内容 按 LY/T 1607 的要 求 进行。 5.3 整地 5.3.1 整地时间 造林前一个月或
6、 上年秋冬季节进行。 5.3.2 整地方式 全面考虑地形、土壤、植被等条件和水土保持要求, 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 。 5.3.2.1 全 垦整地 适宜于坡度小于 10 ,地势较平坦的商品林地,整地深度 30 cm以上。 5.3.2.2 带状整地 适宜于坡度 10 25 ,山地缓坡和丘陵,沿等高线进行,带宽 60 cm 以上,深度 40 cm以上,带 长根据地形确 定。 5.3.2.3 穴状整地 适宜于坡度大于 25 ,特别是陡坡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带,穴规格 50 cm 50 cm 40 cm,表土与心 土分别放置。 5.3.3 基肥 可结合整地施入基肥, 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如饼肥每穴 50
7、g 100 g。 5.4 苗木 选择 造林苗木选用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 、级苗, 苗木规格应符合 DB42/T 609的 规定 。 5.5 造林季节 DB42/T 1202 2016 I3 枫香 苗 落叶后 至萌芽前,选择下雨前或阴雨天 造林 最佳 。 5.6 造林密度 根据 培育目标确定合适 造林密度,具体见附录 A。 5.7 混交 枫香可 与 杉木、马尾 松 、湿地松、日本落叶松、柳杉 、 马褂木 、毛竹 等树种 混交,混交 方式 主要为 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 。 混交比例 枫香占 50 % 80 %。 5.8 栽植 提倡容器苗造林。 裸根苗 造林 ,栽植前 修根和蘸 伴有生根剂的
8、 泥浆, 具体栽植 要求 参照 GB/T 15776。 6 抚育管理 6.1 补植 造林成活率 低于 85%的造林地,应在造林季节及时进行补植。 6.2 松土除草 造林后 头 三年 及时松土除草, 每年 5 6月、 7 8月、 9 10月各 1次。松土 不伤害苗木根系, 深度一 般为 10 cm 15 cm, 还可结合开展 扩穴培土, 增加 枫香生长营养面积。 6.3 间作 宜 间 作固氮植物和 矮秆作物 ,以耕代抚,增加地表覆盖和维护地力,促进苗 木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不宜间作高 秆 作物、藤本等不利于林木生长的植物。 6.4 修枝除萌 及时去除主干 1/3 1/2高度以下侧枝,以及 双叉
9、枝、竞争枝和根部萌蘖 ,使主干通直生长。 6.5 间伐 及时 开展透光伐、 疏伐 、生长伐、卫生伐等间伐措施 , 具体要求按 GB/T 15781规定执行。 6.6 防火 造林时预留防火线或防火带,及时清除林内可燃物 和 清理防火带。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无公害防治为主导,综合运用防治 技术,实现可持续控制。 7.2 病虫害种类 病害主要有 漆斑病、黑斑病、 白粉病等 , 虫 害 主要 有 枫 蚕、 天幕毛虫、 银杏大蚕蛾等 。 DB42/T 1202 2016 I4 7.3 防治方法 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清除病
10、虫木,破坏病虫栖息环境 ; 及时 清除林地 有 病 枝叶,消除 病虫源;科学施肥,合理间伐。 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 B。 8 检查验收 参照 GB/T 15776的规定执行 。 9 档案管理 造林设计书、造林地自然状况、生产情况、调查观测数据及相关检查验收评估资料等应建立造林档 案,具体 参照 GB/T 15776规定执行。 DB42/T 1202 2016 I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枫香不同培育目标造林密度 表 A.1给出了枫香不同培育 目标 的 造林密度和株行距。 表 A.1 枫香 不同培育 目标 造林 密度 林分 类型 培育目标 株行距 造林密度 用材林 培养大径级用材 3
11、.0m ( 3.0m 4.0m) 833株 /hm2 1110株 /hm2 培养大径材和一般用材相 结合的类型 2.5m ( 2.5m 3.0m) 1335株 /hm 2 1600株 /hm2 饵料林 主要以培养食用菌段木为 经营目的 1.5m ( 1.5m 2.0m) 3330株 /hm2 4440株 /hm2 生态林 主要培养发挥生态防护功 能的林分 2.0m ( 2.0m 3.0m) 1650株 /hm2 2475株 /hm2 DB42/T 1202 2016 I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枫香 主要 病虫害防治方法 B.1 枫香 病害 B.1.1 漆斑病 加强林间管理,增加
12、林分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有病枝叶,集中烧毁。 春季喷施 100 200倍波尔多液,以防发病。 B.1.2 黑斑病 加强林间管理,增加林分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有病枝叶,集中烧毁。 交替喷施 70 %甲基硫菌灵 1000 1500倍液,或 80 %代森锰锌 500倍液防治。 B.1.3 白粉病 交替喷施 70 %甲基硫菌灵 1000 1500倍液,或 50 %硫磺 200 400倍液,或 29%石硫合剂 50倍液防治。 B.2 枫香 虫害 B.2.1 枫蚕 成虫羽化盛期,用杀虫灯诱杀。 秋、冬季在树干基部人工刮除卵块,或用石硫合剂 涂干,消灭卵块。 用白僵菌粉炮防治,或喷施 8 000IU/微升苏云金
13、杆菌 100 200倍液,或 2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 盐灭幼脲 1 500 2 000倍液进行防治。 B.2.2 天幕毛虫 人工摘茧。 成虫羽化盛期,用杀虫灯诱杀。 用 25%灭幼脲号 1 500 2 000倍液或喷施 8 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 100 200倍液,或 25 %甲氨基 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幼脲 1 500 2 000倍液进行防治。 B.2.3 银杏大蚕蛾 人工摘除卵块, 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 成虫羽化盛期,用杀虫灯诱杀。 产卵期,释放赤 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喷施 2.5 %溴氰菊酯 1 500倍 2 500倍液,或者 8 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 100-200倍液,或 25 %甲氨 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幼脲 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