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22 B 41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109 2015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que guideline 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bovine ephemeral fever (报批稿) 2015 - 10 - 30 发布 2015 - 12 - 20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1092015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诊断 . 1 3.1 诊断指标 . 1 3.2 结果
2、判定 . 2 4 综合防治 . 2 4.1 免疫 . 2 4.2 治疗 . 3 4.3 疫情处置 . 3 4.4 生物安全措施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牛流行热病毒 RT-PCR 检测方法 . 4 DB42/T 1109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华中农业大学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本标准协作起草单位: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松滋市春珍肉牛养殖场。 本标准起草人: 郭爱珍 、 晁金 、 邓
3、明亮 、 彭清洁 、 胡长敏 、 陈颖钰 、曹永强、周春、 陈焕春 。 DB42/T 11092015 III 引 言 牛流行热( Bovine ephemeral fever, BEF) , 又称牛暂时热、三日热 , 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 一种急性 、 热性 、 蚊媒传播 性 传染病 , 其特征为 :发病 突然, 迅速波及全群,病牛 高热 , 呼吸 急促 , 流 透明或带泡沫状涎水 ,流泪,运动障碍 , 妊娠牛 可发生 流产。 该病在 炎热、多雨、蚊 蠓滋 生季节流行 ,是危害湖北省养牛业的重要疫病。由于发病急、传播快, 治疗难度大。 为 有效 预防和控制牛流行热, 特 制定本技术规范,供
4、 湖北省养殖企业 和 养殖户 参照使用。 DB42/T 11092015 1 牛流行热诊断和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牛流行热疫情 的诊断 和 综合 防 治 技术 。 本规范适用于 湖北省 牛 养殖企业 和 养殖户对 牛流行热 的诊断和 防治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3 诊断 3.1 诊断指标 3.1.1 流行病学调查 对发病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地区、发病对
5、象、发病季节、传播方式、主要症状等,进行 初步诊断。 该病 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如下: a) 主要侵害牛 , 黄牛、 奶牛 、水牛均可感染发 病 ,奶 牛、黄牛易感性最大 , 水牛 易感性较低 ; b) 以 3 岁 5 岁壮年牛 发病最多, 犊牛 和老龄牛 发病 少 ; c) 传染源主要为临床发病牛 , 发热期病牛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都带有病毒 ; d) 蚊、蝇、蠓 等 吸血昆虫 经 叮咬传播该病 ; e) 呈 明显季节性,多发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 6 月 9 月 ; f) 传播迅速。 3.1.2 临床观察 对发病牛进行临床症状观察,获得进一步的诊断依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主要如下: a)
6、潜伏期为 3 天 7 天, 发病突然, 迅速 传播 至全 群 ; b) 体温升高到 40 以上,稽留 2 天 3 天 , 之 后 恢复正常 ; c) 显著流 涎 ,口角有泡沫 ; d) 鼻镜干而热,流鼻液 ; e) 流泪,有水样眼屎,眼睑肿胀,结膜充血 ; f) 呼吸促迫,呼 吸次数可达 80 次 /分 以上, 甚至 因窒息死亡 ; g) 病牛呆立,步态僵硬 (故名 “僵直病 ”),跛行,严重者后肢麻痹、 站 立困难 、 瘫痪 ; h) 食欲 废绝,反刍停止 ; i) 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 ; j) 泌乳量 下降或泌乳停止。 DB42/T 11092015 2 3.1.3 病理剖检 对病死
7、牛进行病理剖检,重点观察呼吸系统病变,对临床初步诊断进行验证。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a) 肺气肿明显, 有 时 伴有肺水肿和充血,气管积有多量泡沫状黏液 ; b) 真胃、小肠和盲肠 可见黏 液增多、 出血 、 黏膜 脱落 等变化 ; c) 肝、脾、肾轻度肿胀 ,有局灶性坏死病变 。 3.1.4 病原学 诊断 病原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 关键 依据 ,主要有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 3.1.4.1 临床样本的 RT-PCR 检测 a) 模板提取:取病牛发热期肝素钠抗凝血,反复冻融 3次,用病毒 RNA提取试剂盒提取 RNA。 b) RT-PCR: 针对牛流行热病毒 G基因 计设引物,进行 RT-PCR
8、扩增,扩增产物送商业公司测序和分 析。操作方法见附录 A。 3.1.4.2 病毒分离 鉴定 a) 细胞培养:取病牛发热期 肝素钠抗凝血 5 mL 10 mL,反复冻融 3次后, 4离心( 1000 g) 5 min 后取上清,接种于在 DMEM培养基中(含 10%胎牛血清)长成单层的乳仓鼠肾细胞或非细胞或绿猴肾细胞, 让上清液 铺满细胞单层, 37吸附 1h(其间轻 轻振荡数次),加入含 2%胎牛血清的 DMEM细胞维持液中, 置 37培养 2天 3天,连续观察是否出现细胞病变。若出现病变,则待细胞出现 80%细胞病变时终止培 养,将培养物冻融 3次后,经无菌检验合格后,小管分装( 1 mL/
9、管), -70冻存备用,进行 RT-PCR检 测确诊;若未发生细胞病变,盲传 3代,至出现细胞病变;若盲传 3代后仍未出现细胞病变 ,且用 3.1.4.1 方法( RT-PCR)鉴定为 阴性者,视为阴性;若盲传 3代后仍未出现细胞病变但 RT-PCR鉴定为阳性者视为 阳性,继续传代,直 至出现细胞病变。 b) 动物接种试验:取病牛发 热初期 肝素钠抗凝 血液 5 mL 10 mL, 分离白细胞,取 30 L对 出生 1 日龄 内乳鼠或乳仓鼠脑内接种 (接种 1代), 每日观察 2次,一般 5天 6天发病,不久死亡。取死鼠脑 制 备 乳剂 (用生理盐水冲洗 3-4次脑组织,然后研磨,用 4层纱布
10、对研磨液进行过滤,滤液即为乳剂),按 以上方法接种乳鼠(接种 2代),连续 3次传 代后 , 可 100%致死接种乳鼠,然后 取脑组织乳剂 进行 3.1.4.1 描述的 RT-PCR检测,进行确诊 。 3.2 结果判定 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如下判断: a) 疑似牛流行热病例 : 符合该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参见 3.1.1) 和临床 观察(参见 3.1.2) 或 病理 剖检(参见 3.1.3)之一 ,即可定为疑似牛流行热病例。 b) 确诊牛流行热病例 : 疑似牛流行热病例, 病原学诊断(参见 3.1.4.1和 3.1.4.2) 任何一项阳性, 均 可确诊 为 牛流行热。 4 综合防治 4.1 免疫
11、 每年在蚊蝇 蠓 滋生季节到来前 1.5月 2月, 给牛接种牛流行热疫苗,间隔 3周再以同样剂量加强免 疫 1次 ,接种途径和剂量参照产品说明书。 免疫保护期 6个月。 DB42/T 11092015 3 4.2 治疗 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包括退热、缓解呼吸困难、强心、 消炎镇痛、抗菌 措施。 4.3 疫情处置 任 何人如发现 疑似疫情, 应及时向企 业主管 领导和当地 兽医 部门 报告, 并采取隔离、消毒等生物安 全措施 防 止 疫情扩散。 同时, 采样送 相关实验室 进行病原学检测 确诊。 4.4 生物安全措施 4.4.1 消毒 a) 杀 灭 传播媒介 : 取 2.5%溴氰菊酯( 敌王 )
12、乳 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 稀释 , 喷洒牛舍 、运动场 和 排粪沟 等环境设施 ,每周两次 , 杀灭蚊 、 蝇 、蠓等节肢动物 。 b) 环境设施消毒 : 用商业化消毒剂( 二氧化氯 、 过氧乙酸 、甲醛等) ,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浓 度, 对牛舍地面 、 食槽 、 车辆 、对发病或病死动物的排泄物和污染物进行消毒, 以杀灭病毒,减少传染 源。 c) 人员 出入 消毒:对于进 、出 场的人员 ,进行 消毒。 d) 车辆 、工具出入消毒:用商业化消毒剂( 二氧化氯 、 过氧乙酸 、甲醛等),对出入 车辆 、工具 进行消毒。 4.4.2 无害化处理 病死牛、污染的垫料和饲草等,按 GB 1654
13、8进行无害化处理。 4.4.3 产品处理 a) 发病动物禁止急宰销售。 b) 治疗期间的牛奶和牛肉等牛产品,禁止上市销售。 c) 对于治疗痊愈牛生产的牛奶和牛肉等牛产品,其上市须符合国家对有关药物的休药期规定。 DB42/T 11092015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牛流行热病毒 RT-PCR 检测方法 A.1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牛流行热病毒( Bovine ephemeral fever, BEFV)主要免疫保护性糖蛋白 G( BEFV-G)的保守 核苷酸序列( GenBank登录号 AF058321)设计引物,序列为: BEFV F( 5ATTTACAATGTTCCGGT
14、GAA3)( nt 19 38) BEFV R( 5GGTATCCATGTTCCGGTTAT3) ( nt 523 542) 引物由商业公司合成。扩增片段大小为 523bp。 A.2 方法 A.2.1 RNA的提取与 反转录合成 cDNA 采集高热期病牛全血 5 mL 10 mL,肝素钠抗凝。 采用病毒 RNA提取试剂盒( TIANGEN)提取血液的 总 RNA。用反转录试剂盒( Takara, Japan)进行反转录 ( reverse transcription, RT)成 cDNA。 体系 为: 5 gDNA Eraser buffer 2 L, gDNA Eraser 2 L, RNA
15、 7 L;室温放置 5min;然后加 primeScript RT Enzyme mix 1 L, RT primer mix 1 L, 5 primeScript buffer 21 L, Rnase free H2O 4 L, 总体积 20 L,混合均匀。反 应条件: 37 15 min, 85 5 s, 4 5 min。 A.2.2 PCR PCR反应体系为: cDNA 2 L, LA taq 聚合酶 0.25L, 10 LA buffer 2.5 L, dNTP mixture 2 L, 上下游引物( F、 R)各 0.5 l,加至 H2O 25 L。 PCR 反应条件为: 95 预变性 4min; 95 变性 1 min, 50 退火 45 s, 72延伸 53 s, 35个循环; 72 延伸 10 min, 16 20 min。 PCR产物 4 保存。 A.3 结果 判断 将 RT-PCR产物在 1%琼脂糖凝胶 上进行 电泳检测,预期 产物 大小 为 523bp,在凝集染色后出现 特 异 性 目的条带。 序列测定后,将获得的产物序列与 GenBank( GenBank登录号 AF058321) 发表序列比对,相似 性在 99%以上时,确定为 牛流行热病毒。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