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1042-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梅子贡茶.pdf

    • 资源ID:1486619       资源大小:975.3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1042-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梅子贡茶.pdf

    1、ICS 67.140.10 X55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042 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梅子贡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Meizigong Tea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 2014-11-11) 2015 - 01 - 13发布 2015 - 05 - 10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042 2015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 1 4 术语和定义 . 2 5 质量技术要求 . 2 5

    2、.1 茶品种 . 2 5.2 立地条件 . 2 5.3 自然环境 . 2 5.3.1 地理与气候特点 . 2 5.3.2 植被 . 2 5.4 栽培管理 . 2 5.4.1 茶园规划 . 2 5.4.2 园地开垦 . 2 5.4.3 栽植 . 3 5.4.4 茶园耕作 . 3 5.4.5 施肥 . 3 5.4.6 农药的使用 . 3 5.4.7 茶树的修剪 . 3 5.4.8 病虫害防治 . 3 5.5 鲜叶采摘 . 3 5.5.1 鲜叶采摘时间 . 3 5.5.2 鲜叶采摘方法 . 3 5.5.3 鲜叶管理 . 4 5.5.4 鲜叶分级 . 4 5.6 加工工艺流程 . 4 5.7 成品茶分

    3、级 . 4 5.7.1 分级 . 4 5.7.2 感官品质分级 . 4 5.8 理化指标 . 4 5.9 安全卫生指标 . 5 5.10 生产加工场所要求 . 5 5.11 净含量 偏差 . 5 6 试验方法 . 5 DB42/T 1042 2015 II 6.1 取样 . 5 6.2 感官品质检验 . 5 6.3 理化指标检验 . 5 6.3.1 水分检验 . 5 6.3.2 总灰分检验 . 5 6.3.3 碎末茶检验 . 5 6.3.4 水浸出物检验 . 5 6.3.5 茶多酚检验 . 5 6.3.6 游离氨基酸检验 . 6 6.4 净含量检验 . 6 7 检 验规则 . 6 7.1 组批

    4、 . 6 7.2 抽样 . 6 7.3 出厂检验 . 6 7.4 型式检验 . 6 7.5 判定规则 . 6 7.6 复检 . 6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 . 6 8.1 标志、标签 . 6 8.2 包装 . 7 8.3 运输 . 7 8.4 储存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梅子贡茶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图 . 8 DB42/T 1042 2015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和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制订。 本标准由十堰市梅子贡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 湖北省质量

    5、技术监督局 归口 管理 。 本标准起草单位:竹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十堰市梅子贡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成群、喻镇刚、叶艳、陈昌维、罗祥、谈国顺 。 DB42/T 1042 2015 IV 引 言 梅子贡茶起源于 唐朝,有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唐中宗李显被废谪流放庐陵时途径竹溪县梅子 垭,百姓奉上茶汤。此茶汤闻之清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李显饮之而解暑疫。遂敬献给母后武则天, 被武则天钦定为贡品 ,因产自梅子垭,故名梅子贡茶 。 此后竹溪茶风 盛行,时至今日在竹溪梅子垭仍留 有一片北宋时期的古茶园, 梅子 茶香流传千年。 为了保证梅子贡茶的产品质量,引导梅子贡茶种植技术 和 加

    6、工工艺的规范化,推动竹溪县梅子贡茶 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和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批准对红 花峪桑葚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2014年第 39号 )的 要求,特制订本标 准 。 DB42/T 1042 2015 1 地理标志产品 梅子贡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梅 子贡茶的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 标志、 标签、包装、运输 和储存 。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主管部门 2014年 第 39号公告中 批准实施 保护的 地理标志产品 梅子贡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7、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

    8、定 GB/T 8313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8314 茶 游离氨基酸测定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7924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第 75号 定量包装产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地理标

    9、志产品保护范围 DB42/T 1042 2015 2 梅子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 准的范围,即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中 峰镇、鄂坪乡、汇湾乡、泉溪镇、梅子垭茶场、杨家扒综合农 场、双竹林场共 8个乡镇农林特场现辖行政区域,详见附录 A“ 梅子贡茶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图” 。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梅子贡茶 Meizigong Tea 在梅子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摘 幼嫩 单芽、一芽一叶 初展 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精制而成, 具有“细秀显毫,匀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鲜绿明亮,叶底嫩匀

    10、绿亮” 品质 特征 的 条形 绿茶。 5 质量技术要求 5.1 茶品种 以福鼎大白茶为主要品种,或 产地范围内适制梅子贡茶的其他品种。 采用无 性繁殖 技术 ,种苗质量 应符合 GB 11767的规定。 5.2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 400 m 1200 m,土壤黄棕壤, PH值 4.5 6.5 ,有机质 1.5 %,土层厚度 0.6 m。 5.3 自然环境 5.3.1 地理与气候特点 梅子贡茶产区地处秦岭南麓,大巴山脉东段北坡的秦巴山区,属北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 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 16 左右,无霜期 200 d 240 d,年降水量 800 mm 12

    11、00 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 60 %,茶树主要分布在森林环绕的山坡中。 5.3.2 植被 茶园周围森林茂密,多以 杉木、松树、冬青、铁匝木、花栗树、泡桐、花果树为主。 5.4 栽培管理 5.4.1 茶园规划 建园时根据地形、地貌、水源和原有植被情况,按照 NY/T 391规定要求,合理规划茶树种植带、防 护林、园区道路和水利系统等。 5.4.2 园地开垦 5.4.2.1 平坡、缓坡地(坡度 15o)按 行距 150 cm等高开槽换土 ; 坡度在 15o 25o的 地块按行距 170 cm进行开槽换土 。 DB42/T 1042 2015 3 5.4.2.2 开槽 要求 深 50 以上 ,

    12、宽 70 以上 ,水平线,绕山转;表土 回填,增施有机肥料与土拌 匀后再覆土 。 5.4.3 栽植 5.4.3.1 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 为 每年 3月上旬至中旬或 10月中旬至下旬。 5.4.3.2 栽植方法 采用 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的方式种植。 双行每 667 (亩)栽植 2400丛至 3000丛、 7500株至 8000株; 单行每 667 (亩)栽植 1300丛至 1400丛、 4000株至 4500株。 5.4.3.3 栽植要求 要求 茶苗的根茎部入土深 2 cm 3 cm; 栽植完毕后沿茶苗两边 20 cm 30 cm实行草覆盖。 5.4.4 茶园耕作 a) 深耕:每年一次,在秋茶结

    13、束后进行 ,幼龄深度 15 cm,成龄深度 20 cm; b) 浅耕: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深度在 5 cm 10 cm。 5.4.5 施肥 茶园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适量使用生物钾肥、矿物磷肥和测土配方 茶叶专用复合肥。肥料种类按照 NY/T 5018-2001中附录 A推荐的相关规定执行 。 5.4.6 农药的使用 使用 农药 应严格遵守 GB 4285、 GB/T 8321的相关规定 。 5.4.7 茶树 的 修剪 茶树修剪宜在茶树地上部分休眠期间进行,修剪后应加强肥培管理。幼龄茶树应进行三次定型修建; 投产茶园应根据茶树树龄、长势等适时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建和台

    14、 刈 等,不断复壮树势,塑造高 产优质树冠。 5.4.8 病虫害防治 遵循重防于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和 生物防治 , 严格按照 GB 4285和 NY/T 393的规定控制化学农药用量。 5.5 鲜叶采摘 5.5.1 鲜叶采摘时间 采摘时间在 4月上旬至 9月下 旬,当茶树有 10 % 15 %的饱满芽萌发时即可开园采摘。 5.5.2 鲜叶采摘方法 应遵循采留结合,质量兼顾和因地制宜的采摘原则。人工采摘,要求提手采单芽,一芽一叶,保持 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严禁抓采、雨天及露水未干采摘,不得采摘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和 受 病虫 害 的芽 叶。 DB42

    15、/T 1042 2015 4 5.5.3 鲜叶管理 5.5.3.1 采摘鲜叶时, 应 用干净、整洁、无异味的竹筐、竹篓盛装、采摘后应随手放入篓、筐中, 不 得 在手中紧握、不 可 紧压 。 5.5.3.2 鲜叶采摘后应及 时运输到加工车间,运输 过程中 不得紧压、 严防 暴晒、雨淋等 。 5.5.3.3 鲜叶进厂后 应 按标准及时分级验收,分级摊放。 5.5.4 鲜叶分级 鲜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鲜叶等级划分 项 目 分 级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芽叶组成 单芽匀整,色泽嫩绿,长度 22 2 mm 单芽匀整,色泽鲜绿,长度 24 2 mm 一芽一叶初展,色泽鲜绿,长度 3

    16、0 2 mm 5.6 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干紧条足干精选 包装 。 5.7 成品茶 分级 5.7.1 分级 按 品质 分为特级( 又称 贡茶王),一级,二级。 5.7.2 感官品质 分级 各级梅子 贡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 感官品质分级 项 目 分 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外形 形状 细秀显毫 紧细显毫 紧结显毫 整碎 匀整 匀整 尚匀整 色泽 翠绿光润 翠绿油润 翠绿 净度 匀净 匀净 尚匀净 内质 香气 鲜嫩清高 鲜嫩清香 清香 滋味 鲜爽 鲜醇 鲜醇 汤色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清绿明亮 叶底 嫩绿明亮 嫩匀绿亮 黄绿明亮 5.8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3的

    17、规定 。 DB42/T 1042 2015 5 表 3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水分 / % 6.5 总灰分 / % 6.0 碎末茶 / % 2.0 水浸出物(以干基计) / % 36.0 茶多酚 / % 28.5 游离氨基酸 / % 3.0 5.9 安全 卫生指标 5.9.1 污染物 限量 应符合 GB 2762的规定。 5.9.2 农药 最大 残留 限量 应符合 GB 2763的规定。 5.10 生产 加工 场所要求 生产 加工 环境 应符合 GB 14881的规定。 5.11 净含量 偏差 产品单件净含量偏差 按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的相关 规定 执行 。 6 试验方法 6.

    18、1 取样 按 GB/T 8302规定执行。 6.2 感官品质检验 按 NY/T 787-2004和 GB/T 14487-2008规定执行 。 6.3 理化指标检验 6.3.1 水分检验 按 GB/T 8304的规定执行。 6.3.2 总灰分检验 按 GB/T 8306的规定执行。 6.3.3 碎末茶检验 按 GB/T 8311的规定执行。 6.3.4 水浸出物检验 按 GB/T 8305的规定执行。 6.3.5 茶多酚检验 DB42/T 1042 2015 6 按 GB/T 8313的规定执行。 6.3.6 游离氨基酸检验 按 GB/T 8314的规定执行。 6.4 净含量检验 按 JJF

    19、1070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同一工艺、同一 天 生产 加工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批,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应相同。 7.2 抽样 按 GB/T 8302的规定执行。 7.3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 总灰分、碎末茶、标签、净含量 偏差 。 7.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 面考核,为全项目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 检验: a) 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 原料、 生产 工艺、设备有较大改变时;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

    20、果有较大出入时; d) 国家 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时。 7.5 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 5.7规定质量技术要求的产品,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其中有一项不符合 技术要求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7.6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 GB/T8302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 复检,并以复检 结果为准 。 8 标志 、 标签、包装、运输和 储存 8.1 标志 、 标签 8.1.1 标志 DB42/T 1042 2015 7 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 方可在其预包装产品标签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并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1、令 2005第 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的规定。 8.1.2 标签 产品 包装 标签 应符合 GB 7718的规定 。 8.2 包装 8.2.1 包装材料、包装容器材料应符合 SB/T 10035的规定,且应符合食品 包装 用 相关 材料的安全卫生 标准 。 8.2.2 包装应 无异味,无锈斑, 封口严密 , 防潮、防氧化、防阳光直射和辐射,清洁卫生,牢固美观。 8.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曝晒措施,装卸时轻放。同 时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 储存 8.4.1 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仓 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严禁与有毒、有 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 8.4.2 在 高温 季节,产品应进冷藏保鲜库,冷藏温度应控制在 5 左右 。 8.4.3 保质期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标签或标志上标明。 DB42/T 1042 2015 8 A A 附 录 A ( 规范 性附录) 梅子贡茶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图 图 A.1给出了 梅子贡茶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范围。 图 A.1 梅子贡茶 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 范围 图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1042-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梅子贡茶.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