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62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004 2014 湿地松 针叶束水培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hydroponic seedling of needle fascicles of Pinus elliottii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 2014-04-15) 2014 - 07 - 08 发布 2014 - 10 - 28 实施 湖北省质 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004 2014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1 3.1 母树林 seed production stand . 1 3.2 优良林分 superior stand, superior plantation . 1 3.3 优树 superior, plus tree . 1 3.4 种子园 seed orchard . 2 3.5 优良家系 superior families . 2 3.6 针叶束 needle fascicles . 2 3.7 母株 ortet . 2 3.8 初生叶 primary leaf . 2 3.9 超级苗 super seedling . 2 3.10 级苗 A seedling . 2 4 母株培育
3、. 2 4.1 种子选择 . 2 4.2 定植密度 . 3 4.3 培育方式 . 3 5 针叶束采集及沙藏 . 3 5.1 采集时间 . 3 5.2 母株选择 . 3 5.3 采叶方法 . 3 5.4 沙藏处理 . 3 6 针叶束水培 . 4 6.1 温棚搭建 . 4 6.2 培养架 . 4 6.3 水培容器 . 4 6.4 水培液配制 . 4 6.5 水培上架 . 5 6.6 环境控制 . 5 6.7 日常管理 . 6 7 生根苗移栽 . 6 7.1 移栽时间 . 6 7.2 大田移栽 . 6 DB42/T 1004 2014 II 7.3 轻基质容器袋移栽 . 7 7.4 移栽苗管理 .
4、7 8 苗木调查和出圃 . 7 8.1 苗木调查 . 7 8.2 苗木质量 . 8 8.3 苗木出圃 . 8 DB42/T 1004 2014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并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国营荆门市彭场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业洲、杜超群、张亚东、许秀环、陈华超、刘星、黄国伟、涂俊杰、陈慧玲、 马林江。 DB42/T 1004 2014 1 湿地松 针叶束水培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松 (
5、 Pinus elliottii) 针叶束 水培育苗技术的母株培育、针叶束 采集 及沙藏 、针叶 束水培、生根苗移栽 及 苗木调查 和 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 湖北省境内 湿地松针叶束水培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16620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DB42/T 612 湿地松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620确立的 以 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6、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16620 中 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母树林 seed production stand 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 , 通过留优去劣疏伐 , 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 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GB/T 16620, 术语 5.1 3.2 优良林分 superior stand, superior plantation 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速生、优质、结实、抗性等方面优于同龄林分,通过自然稀疏或疏伐后优良木 占林内绝对优势,能完全排除不良木和绝大部分中等木的林分。 GB/T 16620, 术语 5.6 3.3 优树 supe
7、rior, plus tree 在相似环境条件、相同林龄和营林措施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表现特别优良的 个体。 DB42/T 1004 2014 2 GB/T 16620, 术语 6.2 3.4 种子园 seed orchard 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 的特种人工林。 GB/T 16620, 术语 8.1 3.5 优良家系 superior families 根据子代测定结果 , 按家系平均值选出的各方面性状表现优异的家系。 3.6 针叶束 needle fascicles 针叶及其着生的短茎。 3.7 母株 or
8、tet 提供针叶束的原始植株。 3.8 初生叶 primary leaf 先于次生叶萌发形成行使叶的功能的单片针形叶。 3.9 超级苗 super seedling 苗高大于 总体平均值 2倍标准差的苗木。 3.10 级苗 A seedling 符合 DB42/T 612 附录 B.2中 级苗指标 的苗木。 4 母株培育 4.1 种子 选择 培育母株的种子 应 符合 GB 7908的 要求。 利用 采自种子园、母树林、优良林分并经检验的良种 进行 混系培育母株 ,也可 用经过子代林测定的 优良家系或优树的种子,或人工控制授粉杂种,分不同家系培育母株。 DB42/T 1004 2014 3 4.
9、2 定植 密度 株距 5cm 8cm, 行距 20cm, 每平方米 60株 100株。 4.3 培育方式 培育 1年生母株按 DB42/T 612中大田育苗的相关内容和标准执行。 5 针叶束采集及沙藏 5.1 采集时间 12月中下旬, 母株 停止生长后。 5.2 母株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针叶粗壮的超级苗 或 级苗 作 为母株。 5.3 采叶方法 5.3.1 针叶束选择 选择母株主干上生长健壮、发育健康、无病虫害的当年夏季生长的针叶 束 。 5.3.2 采集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叶束基部,连同初生叶一起取下针叶束,避免针叶束散开。 5.3.3 捆扎成束 剔除分散、卷曲的针叶束,分家系
10、或单株按 30根 50根一 把 ,将基部整理整齐,松紧适度 捆扎成束, 并挂牌标记。 5.4 沙藏 处理 5.4.1 沙床选址 选择室内通风透气、无 阳光 直 射 的地方。 5.4.2 沙床规格 用砖或木板做成宽 100cm,深 20cm 30cm的沙床,长度可根据针叶束 数量而 定。 5.4.3 沙床基质 选用 冲洗 干净 、 中 等粗细的 河砂。 5.4.4 沙床消毒 用 0.5% KMnO4溶液喷 透沙床, 2h后 用净水 再 浇 一次透水。 5.4.5 沙藏方法 将针叶束直立放入湿沙中,埋入深度 为 针叶束 长度 的 1/2。同一行内可将针叶束成捆相连埋放,行 距 8cm 10cm。埋
11、完后立即浇一次透水,并盖上薄膜保湿。 DB42/T 1004 2014 4 5.4.6 沙床管理 沙藏时间 25d 35d, 保持室内温度 5 8 ,平时 勤查 沙 床湿度, 以 表层 湿沙手握成团、指缝不渗 水,手松沙散为宜 。 6 针叶束水培 6.1 温棚搭建 6.1.1 温棚选址 选择交通方便、光照充足、通风透气、接近水源的平坦地,忌设在风口处。 6.1.2 温棚规格 高度 2m 3m,边长 10m 25m,棚顶 为 拱形 或斜面 。 6.1.3 温棚搭建 框架为镀锌 管、金属角铁或混凝土柱;框架外覆盖 厚度 0.15mm的 PVC薄膜,四周设置可调节的门窗。 6.1.4 温棚遮光 高出
12、棚顶 50cm搭建遮光架,覆盖 透光率为 10% 25%的遮 荫 网,遮 荫 网可收卷或展开。 6.1.5 加热系统 安装加热系统或辅助加热设施调控温棚内空气 温 度。 6.1.6 增湿系统 安装喷雾系统或雾化设施调控温棚内空气湿度。 6.2 培养架 用组培架调制成两层,底层高度 50cm,两层之间高度 80cm 100cm。 若 用电热板辅助加热则将玻璃 换成其它耐热材料。 6.3 水培容器 6.3.1 容器规格 选用 6cm 8cm8cm 10cm的组培瓶等玻璃瓶,要求容器透光性好,耐高温 高湿 ,容易清洗。 6.3.2 容器消毒与清洗 水培前用 0.5%KMnO4溶液浸泡 30min消毒
13、,清水冲洗干净后干燥备用。 6.4 水培液配制 6.4.1 成分及浓度 硼酸 75mg/L、维生素 B120mg/L、硝酸铵 20mg/L。 6.4.2 原液配制 DB42/T 1004 2014 5 先将各药品配成 1%原 液,即称取药品 10g,少量水充分溶解后,加水定容至 1L,贴好标签,标明药 品名称、浓度和配制时间。 6.4.3 培养 液配制 在容器中加入 10L水,用量筒分别加入 1%硼酸原液 75ml、 1%硝酸铵原液 20ml、 1%维生素 B1原液 20ml, 加完后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6.4.4 培养 液酸碱度 pH值 6.0 6.5,微酸性。 6.5 水培上架 6.5.1
14、 消毒 将沙藏针叶束清水洗净后沥干水分, 用 500倍 50%多菌灵或 800倍 70%百菌清浸泡针叶束基部 30min, 浸泡深度 1cm 2cm。 6.5.2 激素处理 将针叶束 基部 理齐,放入预先配制好的 50mg/LNAA、 IBA或 911生根素溶液中,浸泡深度为针叶束基 部 1cm 2cm,浸泡时间 12h 16h,处理完成后取出针叶束并用清水将残留药液清洗干净。 6.5.3 装瓶 将配制好的 培养 液加入玻璃瓶中,液面高度 1.0cm 1.5cm,再将针叶束按捆解散后插入瓶内,使每 根针叶束基部都浸泡在 培养 液中, 每瓶 30根 50根 ,摆放均匀 。装瓶后挂牌编号,标注针叶
15、束来源。 6.5.4 上架 将装好针叶束和 培养 液的玻璃瓶整齐 、均匀 地摆放在 培养 架上,以针叶束的叶尖不相互接触为 度。 6.5.5 记录 记录不同培养架上的玻璃瓶数量、编号,以及每瓶针叶束的编号、数量等。 6.6 环境控制 6.6.1 室 温 控制室 内温度,白天 25 28 ,夜间 15 18 ,最低温度不低于 12 ,最高温度不超过 35 。 6.6.2 培养 液温度 用电热板辅助加热,设定并控制 培养 液的温度 18 29 。 6.6.3 湿度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 60% 80%。天气晴好,针叶明显干燥时 采用 叶面喷雾 增加 湿度。 6.6.4 光照 白天为全 自然 光照,如遇
16、强烈日照可在 11 00 15 00打开遮荫网 进行适度遮光。夜间用日光灯补 充光照 ,补充 光照时间为 18 00至 次日 7 00,光照强度为 2000lx。 DB42/T 1004 2014 6 6.7 日常管理 6.7.1 及时补充 培养 液 及时补充玻璃瓶内 培养 液,保持 培养 液深度 1.0cm 1.5cm, 并 确保 针叶束基部浸泡在 培养 液中,防 止失水。 6.7.2 定期 消毒 每 7d 10d对针叶束和玻璃瓶进行一次消毒。消毒时先将针叶束从容器中取出,清洗针叶束基部和 玻璃瓶,再分别用 0.5%KMnO4消毒,并用清水将残留 药液 冲洗干净。如发现玻璃瓶内染菌应及时进行
17、消 毒处理,并清除感染针叶束。 6.7.3 更换 培养 液 结合消毒,更换新鲜 培养 液 ,并确保 针叶束基部浸泡在 培养 液中。 6.7.4 叶面施肥 每 7d喷施一次叶面肥 。肥料按 培养 液配制方法配制。 6.7.5 通风透气 遇晴好天气,室内气温升至或超过 35 时,及时打开可调节门窗通风降温,并加以适度遮光和喷雾。 6.7.6 清洁卫 生 保持温棚内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感染源。 6.7.7 观测记录 作好日常工作观测记录,包括环境参数、操作过程、针叶束 生理反应及形态特征 等。 7 生根苗移栽 7.1 移栽时间 3月底至 4月中旬 ,当根长度达到 1cm 2cm时 开始 移栽。 7.2
18、 大田移栽 7.2.1 苗田选择 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灌溉方便、不易渍水的苗田, 微酸性的 沙 壤土为宜。 7.2.2 整地与施肥 参照 DB42/T612的相关内容和标准执行。 7.2.3 开沟铺沙 在床面按 18cm 20cm的行距开挖 2cm 3cm深的 沟,在沟内铺 2cm厚的纯净细河沙,移栽前 1d 2d淋 透 河沙 。 DB42/T 1004 2014 7 7.2.4 移栽方法 移植时注意生根苗的保湿遮光 ,用小铲或木棍在细沙上开一小孔,将生根苗放入孔内,保证根系舒 展 并与沙土紧密结合 。 栽植深度为 苗根颈略低于土面,栽完后随即 浇透水。根 长 超过 5 cm时截短 后 栽植,
19、株距 3cm 5cm。 7.3 轻基质容器袋移栽 7.3.1 基质 泥炭土、珍珠岩和菌根 土 按比例 4 4 2均匀混合,微酸性。 7.3.2 容器袋规格 轻型网袋容器,规格为直径 4.5cm,长 12cm 15cm。 7.3.3 喷雾设施 主要由时(自)控仪、喷雾臂杆和抽水机械组成(如有自来水或水塔可不用抽水机具)。 7.3.4 移栽方法 移栽前 1d 2d将容器袋浇一次透水,半干后 在容器袋中央插孔,深度 5cm左右,将生 根苗插入孔内, 保持根系 舒展并与基质紧密接触 ,随即喷浇透水。 7.4 移栽苗 管理 7.4.1 浇水保墒 大田移植后的 20d内,每天雾状浇水 1次 2次。 旱情较
20、重时 侧方灌溉,保持水面低于床面 3cm 5cm。 轻基质容器袋移栽后利用喷雾设施适时浇水,晴天间隔 30min喷雾一次,每次喷雾量以臂杆旋转 1圈 2 圈 为宜。 7.4.2 叶面施肥 在移植后的 40d内,每周进行一次叶面施肥(同水培叶面肥)。 7.4.3 松土扶苗 芽出土时勤查勤看, 每次下雨或多次浇水后及时松土,保持苗木根际表层土壤疏松,清除淹埋过深 的土层,扶正倒伏、歪斜或针叶被 粘附 在床面的苗木。 7.4.4 苗期管理 芽出土后的除草施肥、水份管理、病虫害防治参照 DB42/T 612的相关内容和标准进行。 8 苗木调查和出圃 8.1 苗木调查 8.1.1 调查时间 苗木地上部分
21、生长停止后进行调查。 DB42/T 1004 2014 8 8.1.2 调查内容 按不同来源分别调查各类苗木高径生长,计算方法按 GB/T 6001执行。 8.2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按 DB42/T 612 附录 B.2规定的标准 执行 。 8.3 苗木出圃 8.3.1 起苗时间 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春季苗木发芽萌动前起苗。 8.3.2 起苗要求 大田起苗前一天应浇透水,起苗 时 少伤侧根、须根,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不伤顶芽。容器 苗不要划破容器袋 。 8.3.3 包装运输 根据 苗木大小 和 运输距离,采用相应的包装方法,包装 后 挂标签,注明树种、系号、苗龄 、苗木 等 级和数量。采用沾泥浆、吸湿剂等措施保持根部 湿润 。苗木包装后要及时运输,途中 防止 风吹、日晒, 注意 通风 、保湿 。 8.3.4 临时假植 若苗不能及时运出,需在蔽荫背风处临时妥善假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