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7292012 塔筒升降机 Hoist of tower 2012 - 06 - 01 发布 2012 - 08 - 01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7292012 I 目 次 前言 . .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型号及主要参数 . . 2 4.1 主要参数及系列. . 2 4.2 型号及命名规则. . 2 4.3 标记示例. . 2 5 要求 . . 2 5.1 一般要求. . 2 5.2 安全技术要求. . 3 5.3 主要部件要求. . 4 5.4 可靠性要求
2、. . 7 6 试验 . . 7 6.1 试验条件. . 7 6.2 试验准备. . 8 6.3 试验内容和方法. . 8 7 检验规则 . . 12 7.1 出厂检验. . 12 7.2 型式检验. . 12 7.3 检验项 目和合格判据. . 12 8 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 . 14 9 检查、操 作和维护 . . 14 9.1 检查. . 14 9.2 操作. . 14 9.3 维护. . 1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塔筒升降机试验记录表. .16 DB41/T 729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3、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春喜、刘爱国、邱文君、刘跃新、陶烈、刘晓晖。 DB41/T 7292012 1 塔筒升降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塔筒升降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检查、维护和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型风力发电机组管型塔架以及类似建(构)筑物内安装的升降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梯、矿井提升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44-2006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T
4、5972-2009 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T 8918-2006 钢丝绳 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塔筒升降机 hoist of tower 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组管型塔架内,用于承载风电机组维保人员的固定悬挂式垂直输运设备。 3.2 应急门 emergen cy door 用于塔筒升降机乘坐人员由轿厢向塔架爬梯撤离的门。 3.3 柔性引导装置 flexible guide 利用张紧的钢丝绳抑制轿厢横向位移引导塔筒升降机运行的机械组件。 3.4 安全
5、触板 safe cont act plate 保护范围覆盖塔筒升降机轿厢底面的、 在升降机下行碰触障碍时, 控制升降机停止运行的防护装置。 DB41/T 7292012 2 4 型号及主要参数 4.1 型号 TS XX / XX 额定速度 m/min 额定载重量 kg 类别代号:塔筒升降机 示例 : TS240/9 表示为:额定载重量 240 kg、额定速度 9 m/min 的塔筒升降机。 4.2 主要参数 塔筒升降机的主要参数见表 1。 表 1 主要参数 名 称 主要参数 额定载重量, kg 240、 320、 400 额定速度, m/min 8.3、 9、 11、 15、 18 5 要求
6、5.1 一般要求 5.1.1 塔筒升降机应按设计图样制造和检验。允许使用较高等级的材料和配件,否则需经原设计单位 或用户同意。 5.1.2 主要承载构件使用的材料,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重要联结件(如高强度螺栓等)和钢 丝绳,应有检验合格证明。无相关质量证明的材料和重要零配件不应使用。 5.1.3 重要的联接件(铆钉、螺栓和焊缝)应进行强度校核。计算采用的材料性能数据按相关国家标 准和行业标准选取。 5.1.4 各部件均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各润滑点均应加注润滑剂。 5.1.5 塔筒升降机应具有以下试验载荷承载能力。但用户使用时,不允许超载运行。 a) 动载试验时, 125% 的额定载重量
7、; b) 静载试验时, 150% 的额定载重量; c) 压载试验时, 200% 的额定载重量。 5.1.6 塔筒升降机出厂应进行空载、额定载荷试运行。运行中应升降平稳,起、制动正常。应顺利通 过模拟安全平台(有条件时)上的升降机通道口,无卡滞和异常阻力。限位装置、安全锁、安全触板等 工作正常,无卡碰、异常声响。 5.1.7 在额定载重量下稳定运行时,轿厢内应无异常震动和声响,噪音值不应大于 75 dB。 5.1.8 对塔筒升降机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不应低于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应要求。对不同环境类别的风电 机组配装的塔筒升降机在下列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DB41/T 7292012 3 a)
8、 对低温型风电机组: 外界环境温度: -30 +40 ; 相对湿度: 95%( 25); 盐雾浓度: 2 mg/m 3 。 b) 对常温型风电机组: 外界环境温度: -10 +40 ; 相对湿度: 95%( 25); 盐雾浓度: 2 mg/m 3 。 c) 对近海型风电机组: 外界环境温度: -20 +45 ; 相对湿度: 95%( 28 ); 盐雾浓度: 5 mg/m 3 。 5.1.9 外观质量要求: a) 零件加工表面不得有磕碰、划伤等缺陷,已加工外露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b) 采用非不锈钢材料时应按规定涂底漆和面漆。漆层应均匀、平滑、色泽一致,附着力强,无皱 皮、脱皮、漏漆、流痕、气泡
9、等缺陷; c) 可见外表面及轿厢内表面应平整、洁净。罩壳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突起和凹坑。 5.1.10 对塔架相关设施的要求: a) 塔架内各层安全平台的升降机通道口周边应设置安全护栏,护栏门只能向防护区域的外侧开 启。升降机通道口周边与升降机轮廓间的设计距离应为 50 mm 80 mm; b) 塔架底部升降机停靠处周边宜设置安全护栏。不设置安全护栏时,应设置危险区域警戒标线; c) 塔架爬梯作为升降机引导装置时,爬梯两立柱应平直,各段、节连接处应平滑过渡且不能阻碍 升降机导轮通过; d) 塔筒升降机使用柔性引导时,塔架底部应制作基础并预置地脚螺栓,基础和地脚螺栓应能够承 受设计要求的钢丝绳张紧
10、力; e) 悬挂升降机的吊点横梁应能承载不小于升降机自重与额定载重之和 6 倍的载荷。 横梁上的悬挂 吊点应与升降机安装位置相适应。 5.2 安全技术要求 5.2.1 结构安全系数 5.2.1.1 结构安全系数应按公式(1)计算: 2121 )/( ffS += . (1) 式中: S 结构安全系数; 材料屈服点(塑性材料)或材料强度极限(非塑性材料) , MPa; 1 结构自重产生的应力, MPa; 2 额定载重量产生的应力, MPa; 1 f 应力集中系数, 10.1 1 f ; 2 f 动载试验载荷系数, 25.1 2 f 。 5.2.1.2 塔筒升降机的承载结构件以塑性材料制作时,按材
11、料的屈服点计算,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 5.2.1.3 塔筒升降机的承载结构件以非塑性材料制作时,按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5。 DB41/T 7292012 4 5.2.2 安全装置要求 5.2.2.1 塔筒升降机应设置能使升降机在上、下端站处自动停靠的端站控制装置。 5.2.2.2 越程控制装置: a) 塔筒升降机应设置上端站越程控制装置。当升降机运行超越上端站时被强制断电停机。越程控 制装置的控制回路应独立于上端站控制装置; b) 越程控制装置触发后不应能自动复位。当升降机手动滑降至上端站控制装置作用范围以下、且 人工复位越程控制装置后才能恢复正常操作。 5.2.2.3 塔
12、筒升降机应设置下行防撞装置或安全触板装置。 5.2.2.4 塔筒升降机宜设置超载控制装置。超载时该装置应发出声光报警,并阻止升降机启动或提升, 直至超载状况解除。 5.2.2.5 塔筒升降机应设置制动器装置。制动器应是摩擦型的,制动作用应由压簧产生。在正常工况 下,应由连续的电流供应维持制动器的打开。主电源断电时,自动进入制动状态。 5.2.2.6 应设置独立于工作绳系统的配置有防坠安全锁的安全绳系统。正常运行时安全钢丝绳应无阻 滞通过安全锁,且不产生误锁绳动作。 5.2.2.7 应设置在断电时使升降机平稳下降的手动滑降装置。 5.2.2.8 轿厢底部应设置提醒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的报警装置。在升
13、降机下降至离底层平台 10 m 范围 内持续发出声光报警,直至在下端站处安全停靠。 5.2.2.9 应设置使塔筒升降机顺利通过各层安全平台的升降机通道口的引导装置。使用柔性引导装置 时,应配置引导轿厢通过升降机通道口的滑块引导器;使用爬梯作引导装置的导轨时,应配置防脱轨导 向轮。 5.2.2.10 轿厢应设置应急门或相同作用的安全出口。 5.2.2.11 外露传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 5.2.2.12 安全装置手动操作方向应有明显箭头指示。 5.2.2.13 所有安全装置均不应妨碍紧急撤离的操作。 5.2.3 结构件报废处理 结构件按下列条件之一报废处理: a) 由于腐蚀、磨损等原因,主要受力构
14、件的应力超过原计算应力的 10% 时应予以报废;对无计 算条件的结构件,当腐蚀深度达到原构件厚度的 10% 时,应予以报废; b)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永久变形影响升降机正常运行,而又不能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c) 当结构件及其焊缝出现裂纹时,可根据受力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措施,当达到原设计要求时才 能继续使用,否则应予以报废。 5.3 主要部件要求 5.3.1 轿厢 5.3.1.1 承受压载试验载荷时,轿厢骨架不得出现焊缝裂纹、螺栓铆钉松动和结构件破坏等现象。 5.3.1.2 承受动载试验载荷时,骨架各横、纵、竖梁最大挠度值不应大于自身长度的 0.3%。 5.3.1.3 承受额定载重量工况下,在模
15、拟工作绳断开,安全锁锁住钢丝绳时,骨架危险断面处应力值 不应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5.3.1.4 轿厢门(包括进入门和应急门)应推拉灵活、无卡滞,应设有锁紧和防松脱装置。 5.3.1.5 应设置门禁联锁装置。门锁闭后应可靠触发门禁开关,且在运行中始终保持触发状态;门开 启时塔筒升降机不应能启动或立即停止运行。 DB41/T 7292012 5 5.3.1.6 应在轿厢内设置操控装置,且应在轿箱内、外设置上升、下降、急停开关。 5.3.1.7 应在轿厢外醒目位置设置警示牌,内容包括: a) 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并完全理解使用维护说明书; b) 如果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 5.3.1.
16、8 轿厢内应醒目地标示塔筒升降机简要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内容包括: a) 额定载重量及最多承载人数; b) 操控装置的使用及信息显示的说明; c) 发生故障或出现意外时应采取的措施和紧急撤离的指南; d) 手动滑降和安全锁操纵手柄的操作指示。 5.3.2 安全锁 5.3.2.1 安全锁或具有相同作用的安全装置应满足: a) 对离心触发式安全锁,当塔筒升降机运动速度达到锁绳速度时,即能自动锁住安全钢丝绳并使 升降机在 200 mm 范围内停止运行; b) 对摆臂式安全锁,当摆臂相对于初始位置向下偏转不大于 8 时,即能自动锁住安全钢丝绳并 停止升降机运行; c) 安全锁或具有相同作用的安全装置,
17、在锁绳状态下不应能自动复位。 5.3.2.2 离心触发式安全锁锁绳速度不应大于 30 m/min。 5.3.2.3 在承受静载试验载荷时,安全锁锁住钢丝绳静置 10 min,不应有任何滑移现象。 5.3.2.4 允许冲击力按公式( 2)计算: fKF = .(2) 式中: F 允许冲击力, kN; f 冲击系数,一般取值为 2 3; K 塔筒升降机自重与额定载重量之和, kN。 5.3.2.5 安全锁与轿厢骨架连接强度不应小于 2 倍允许冲击力。 5.3.2.6 安全锁应在有效标定期限内使用,有效标定期为 1 年。 5.3.2.7 在安全锁附近醒目位置应设置操作警示牌,内容包括: a) 必须确
18、认工作钢丝绳未发生断裂、且确认不会因操作而发生危险时,方可操作安全锁手柄; b) 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表示安全锁手柄的操作方法。 5.3.3 提升机 5.3.3.1 提升机传动系统在绳轮之前禁止采用离合器和摩擦传动。 5.3.3.2 提升机绳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值不应小于 20。 5.3.3.3 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大于额定提升力矩的 1.5 倍,手动释放装置应操作灵活、无卡滞。 5.3.3.4 提升机应能承受 125%额定提升力,电动机堵转转矩不低于 180% 额定转矩。 5.3.3.5 提升机应具有良好的穿绳性能,不卡绳和堵绳。 5.3.3.6 减速器不得滴油( 10 min 内有
19、油珠滴落为滴油,有油渍无滴油为渗油),渗油不得超过 1 处。 5.3.3.7 手动滑降速度不应大于 1.5 倍的额定速度。 5.3.3.8 动载试验时,制动器能使升降机在不大于 100 mm 的距离内制动。 5.3.3.9 静载试验时,在制动器作用下, 15 min 内滑移距离不应大于 10 mm。 5.3.3.10 提升机与轿厢骨架连接强度不应小于 2 倍允许冲击力。 DB41/T 7292012 6 5.3.3.11 在提升机附近醒目位置应设置操作警示牌,内容包括: a) 只有在断电停机且确认不会因操作而发生危险时,方可使用手动滑降装置; b) 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表示手动滑降装置
20、的操作方法。 5.3.4 安全触板 5.3.4.1 安全触板应运动灵活、无卡滞,应采用无死点、无盲区结构设计。 5.3.4.2 安全触板向上受力不大于 80 N 时应产生相对上移,在相对上移距离不大于 30 mm 之前,触 板传感器应有效触发。 5.3.5 钢丝绳及其附件 5.3.5.1 塔筒升降机应选用高强度、镀锌、柔度好的钢丝绳,其性能应符合 GB/T 8918 2006 的规定。 5.3.5.2 直径不应小于 6 mm。 5.3.5.3 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9。其值按公式( 3)计算: WaSn / 1 = . ( 3) 式中: n 安全系数; 1 S 单根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 kN; a
21、 工作钢丝绳根数; W 额定载重量、升降机自重和钢丝绳自重之和, kN。 5.3.5.4 上端应固牢于悬挂横梁,与悬挂横梁的连接强度不应小于 2 倍允许冲击力。 5.3.5.5 安全钢丝绳应独立于工作钢丝绳另行悬挂。 5.3.5.6 上端固定应符合 GB 5144-2006 中 5.2.3 的规定。钢丝绳的检查和报废应符合 GB/T 5972-2009 中 3.4、 3.5 的有关规定。 5.3.5.7 当塔筒升降机在上端站停靠时,悬挂的倾斜度不应大于 4 。 5.3.5.8 转向或导向滑轮的凹槽半径应为钢丝绳直径的 0.52 到 0.65 倍。 5.3.5.9 应能正确穿行于路经的所有装置,
22、下端应悬挂抑制钢丝绳摆动的重锤,重锤质量不应小于 10 kg。 5.3.6 电气控制系统 5.3.6.1 电气控制系统供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接零、接地应始终分开。接地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线。 5.3.6.2 轿厢本体和电气系统的壳体应可靠地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接地处应设有接地标志。 5.3.6.3 带电零件与机体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1 M。 5.3.6.4 电气系统应设置过热、短路、漏电、缺错相等保护装置。 5.3.6.5 操控系统应分别在轿厢内、外设置切断主电源控制回路的急停按钮。该控制回路应独立于其 它各控制电路,且不能自动复位。急停按钮为红色带蘑菇头的按钮,并有明显的“急停”标记
23、。 5.3.6.6 操控装置应在轿厢内设置随时在任意位置处停靠的停止按钮。 5.3.6.7 控制按钮开关外露部分应由绝缘材料制成, 应能承受 50 Hz 正弦波形、 1250 V 电压为时 1 min 的耐压试验。 5.3.6.8 控制系统应设置自动和检修两种工作模式。自动模式应能在轿厢内、外完成上、下端站间的 运行控制和自动停靠;检修模式应能以点动方式控制升降机运行。 5.3.6.9 进入电控柜的电缆应采用电连接器连接,并采取防止电连接器错误插接的设计。 DB41/T 7292012 7 5.3.6.10 电控柜内元器件应排列整齐、连接牢固、绝缘可靠。电控柜门应装锁。 5.4 可靠性要求 可
24、靠性要求如下: a) 塔筒升降机承受额定载重量时,应能正常工作 3,000 个循环次数; b)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不少于 0.5 0 t ( = 0 t 可靠性试验的累计工作时间, h); c)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 0.3 0 t ; d) 可靠度按公式(7)计算不应低于 92%。 6 试验 6.1 试验条件 6.1.1 试验样机 试验样机应配备设计所规定的全部装置及附件。 试验样机的安装和调整状态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 规定。除易损件外,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更换零、部件。 6.1.2 试验设施 试验设施应能模拟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内部相关结构及其空间布局, 在塔筒升降机运行试验时能正确 反映升
25、降机与周边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试验设施应具备以下结构和设备并满足相应的试验要求: a) 模拟安全平台。该平台预留的升降机通道口尺寸及相关局部结构应能反映塔架实际情况; b) 模拟爬梯。该爬梯的结构、尺寸、与试验设施的连接方式及与升降机通道口间的相对位置等均 应能反映塔架实际情况; c) 悬挂升降机的吊点横梁。吊点位置与升降机通道口、爬梯等相协调,并与升降机结构相适应, 吊点横梁能提供的有效提升高度不应小于 15 m; d) 模拟断绳试验架。配置模拟断绳机构,有效提升高度不应小于 1.5 m; e) 吊点横梁及其支撑结构、模拟爬梯、模拟断绳试验架等的强度和刚度应能满足与之相应的各项 试验要求;
26、f) 电源配电箱。提供 380 V、 10 kW 三相五线制电源和 220 V 电源及插座。 6.1.3 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要求如下: a) 试验场地应平整,有足够的试验空间,采光良好; b) 试验环境温度: -20 +40 ; c) 试验时电网输入电压应正常,电压值波动范围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6.2 试验准备 6.2.1 试验用仪器 试验用仪器应在计量单位校验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应按表 2 准备试验用仪器。 DB41/T 7292012 8 表 2 试验用仪器 序号 名称 量程 精度 1 数字兆欧表 0 2000 M 0.1 M 2 精密声级计 25 dB 140 dB 1 级 3 电子
27、秒表 0 60 min 0.01 s 4 耐压试验仪 0 10 kV 5% 5 钢卷尺 0 25 m 1 mm 6 钢板尺 0 1000 mm 1 mm 7 动态应变测量系统 10000 0.5 8 电子测力计 0 500 N 1 N 6.2.2 试验用配重 应按以下要求准备试验用配重: a) 额定载重量; b) 5.1.5 要求的试验载荷; c) 试验载荷应准确标定,其偏差为 1%。配重块宜采用积木式结构,便于在轿厢内摆放,单块 重量为 20 kg 或 25 kg。 6.2.3 试验前的检查 试验前应进行以下检查: a) 吊点及钢丝绳锁扣应牢固可靠; b) 安全锁应打开,安全绳应能无阻滞通过
28、; c) 钢丝绳、随行拖缆状态无异常; d) 安全触板应运动灵活,检测开关应能可靠触发; e) 门禁、端站、警示、急停等传感器应工作正常; f) 进行一个周期的上下行空载运行,工作状态应正常。 6.3 试验内容和方法 6.3.1 绝缘性能试验 6.3.1.1 测量时应断开有关半导体模块、敏感器件、接地线等。 6.3.1.2 使用 500 V 兆欧表,在常温、常湿环境下,测量带电零件与升降机本体间的绝缘电阻,将试 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 6.3.2 安全控制性能试验 6.3.2.1 门禁联锁 6.3.2.1.1 塔筒升降机在准备运行状态时,打开轿厢门,按上升或下降按钮,观察升降机对控制
29、操作 的响应。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2。 6.3.2.1.2 塔筒升降机在运行状态时,打开轿厢门(开启不大于 50 mm),观察升降机对控制操作的 响应。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2。 6.3.2.2 安全触板 DB41/T 7292012 9 在安全触板下方中心附近(避开警示灯等)、边的中部、顶角部位设置阻力和位移测试装置,当安 全触板碰触测试装置时,测量和观察升降机的响应,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3。 6.3.2.3 安全警示 塔筒升降机由下端站启动至提升高度不小于 11 m 时转为向下运行,观察声光警示装置的响应。试 验 3 次,将试验
30、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4。 6.3.2.4 端站控制 塔筒升降机在上、下端站间循环运行,观察升降机对端站控制装置的响应。试验 3次,将试验结果 记入附录 A 表 A5。 6.3.2.5 越程控制 人为设置上端站传感器失效,当升降机上行越过上端站控制装置并碰触越程控制传感器时,观察升 降机对越程控制装置的响应。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6。 6.3.2.6 急停控制 在塔筒升降机正常运行时,按下急停按钮。停机后,按动上升或下降按钮,观察升降机对控制操作 的响应。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7。 6.3.3 锁绳静置滑移量试验 将试验样机提升至离开下端站约
31、 0.5m,使安全锁锁紧钢丝绳,轿厢内施加静载试验载荷,静置 10 min,测定安全锁相对钢丝绳的滑移量。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8。 6.3.4 自由坠落锁绳距离试验 自由坠落锁绳距离试验应在断绳试验架上进行,将试验样机提升至离开下端站约 0.5 m,按表 A9 载荷情况进行模拟断绳试验,测定自由坠落锁绳距离。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9。 6.3.5 运行试验 6.3.5.1 空载运行试验 空载试验样机在不小于 10 m 的行程中升降,测试升降速度。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0。 6.3.5.2 额定载重量运行试验 将额定载荷
32、置于轿厢内,按 6.3.5.1 要求试验,将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0。 6.3.5.3 超载运行试验 将动载试验载荷置于轿厢内,按 6.3.5.1要求试验,将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0。 6.3.6 噪声测定 6.3.6.1 噪声测定按表 A11 的工况进行。噪声测定点位于距离轿厢底板高 1.6 m 处水平面中心位置, 试验样机稳定运行至离开下端站高度 1.5 m 处。试验 3 次,将测定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1。 DB41/T 7292012 10 6.3.6.2 背景噪声比实测的噪声低(610)dB(A)时,其测试值应减去表 3 中的背景噪声修正值,背 景噪声低于实测噪声
33、6 dB(A)以下时,测量无效。 表 3 背景噪 声修正值 dB(A) 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的差值 6 8 9 10 10 修正值 1.0 0.5 0 6.3.7 制动性能试验 6.3.7.1 制动滑移距离测定 将试验样机提升至离开下端站约 0.5 m,轿厢内施加静载试验载荷,制动器作用 15 min,测定试验 样机的滑移距离,将测定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2。 6.3.7.2 制动距离测定 试验样机轿厢内承载动载试验载荷稳定下降时,切断电机的电源使其停止下降,测量试验样机从切 断供电至完全静止时的下滑位移(制动距离)。试验 3 次,将测定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2。 6.3.8 手动滑
34、降速度试验 在额定载重量下,手动释放制动器,测量试验样机下降的位移(不小于 2 m)及其所需时间。试验 3 次,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2。 6.3.9 试验样机强度和刚度试验 6.3.9.1 试验样机离开地面静置,按附录 A 表 A.13 载荷进行试验,测量危险断面最大应力及挠度。 试验 3 次,将结试验果记入附录 A 表 A.13。 6.3.9.2 试验样机承受压载试验载荷,离开地面静置 10 min,检查升降机的焊缝、连接件和结构件。 将试验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4。 6.3.10 可靠性试验 6.3.10.1 试验工况及其要求 按下列工况进行可靠性试验: a) 塔筒升降
35、机应在额定载荷条件下进行可靠性试验; b) 进行反复升降试验,提升高度不应小于 5 m,可靠性试验循环次数不应少于 3000 次; c) 按 6.3.4 方法 , 自由坠落锁绳试验次数不应少于 30 次; d) 按 6.3.8 方法,手动滑降试验不应少于 50 次,每次滑降距离不应小于 2 m。 6.3.10.2 试验要求 可靠性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完成每台班保养; b) 试验期间,设备不允许带故障工作; c) 试验期间易损件允许更换。 DB41/T 7292012 11 6.3.10.3 可靠性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按公式( 4) 、 ( 5) 、 ( 7)计算: a)
36、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 MTTFF MTTFF t= . (4) 式中: t首次故障前的工作时间, h 。 b)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MTBF b rt / 0 = . (5) 式中: 0 t 累计工作时间, h; b r 在规定的可靠性试验时间内出现的当量故障数,其值按公式( 6)计算。 iib Kr = 4 1 .(6) 式中: i 第 i 类故障的危害度系数; i K 出现第 i 类故障的次数。 c) 可靠度 R %100)/( 100 += tttR .(7) 式中: 1 t 修复故障的时间总和, h。 注: 0 t 、 1 t 均不含规定的保养时间。 6.3.10.4 故障分
37、类及危害度系数 危害性系数见表 4。 表 4 故障分类及危害度系数 类别 名称 故 障 描 述 危害度系数 1 致命故障 安全锁锁绳失效,钢丝绳破断,骨架或提升机支架断裂,吊点或横梁断裂 等。 2 严重故障 电动机烧毁,传动齿轮损坏,减速箱破裂,骨架或提升机支架开裂,制动 器失灵,绳轮破裂、打滑,提升机卡绳等。 3.0 3 一般故障 轴承损坏,骨架或提升机支架永久变形,钢丝绳超量磨损或断丝,安全触 板、端站控制、越程控制、急停控制失效,调速器失效等。 1.0 4 轻度故障 穿绳性能不良,橡胶密封损坏,电器元件接触不良,门禁联锁、声光报警 失效等。 0.2 6.3.10.5 可靠性试验结果 可靠
38、性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15、表 A.16。 6.3.11 外观检查 按 5.1.9 用手感和目测检查相关各项。 DB41/T 7292012 12 6.3.12 电气控制系统检查 按 5.3.6 检查电气控制系统相关各项。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塔筒升降机出厂前应由制造厂检验部门按表 5出厂检验项目进行逐台检验。产品经检验合格,并签 发产品出厂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2 型式检验 7.2.1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停产 1 年后,恢复生产时
39、; d) 正常生产时,每 2 年进行 1 次;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2.2 型式检验时,被抽检的同型号塔筒升降机不应少于 2 台,随机抽检其中 1 台。 7.3 检验项目和合格判据 7.3.1 塔筒升降机的检验项目和合格判据见表 5。 7.3.2 性能试验中的重要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其它一般项目有不合格项时允许调整, 再重新检验,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判为不合格。 表 5 塔筒升降机检验项目及合格判据 序号 检 验 项 目 要求及试验方法 合 格 判 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 绝缘性能试验 5.3.6.3 6.3.1 b) 1 M 2 门及门禁联锁
40、5.3.1.5 6.3.2.1 门推拉灵活、无卡滞 门闭锁后可正常操控升降机 门开启时停机或不能启动 3 * 安全触板 5.3.4.2 6.3.2.2 阻力峰值 80 N 着力点上移 30 mm 停机 复位前不能下降,可以上升 4 安全 控制 试验 声光警示 5.2.2.8 6.3.2.3 下行时离下端站 5 m 区间报警 5 * 端站控制 5.2.2.1 6.3.2.4 端站正常停机 6 * 越程控制 5.2.2.2 6.3.2.5 断电停机,不能自动复位 - 7 安全 控制 试验 * 急停控制 5.3.6.5 6.3.2.6 断电停机,不能自动复位 DB41/T 7292012 13 表
41、5 塔筒升降机检验项目及合格判据( 续) 序号 检 验 项 目 要求及试验方法 合 格 判 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8 * 锁绳滑移量 5.3.2.3 6.3.3 无滑移 9 * 坠落锁绳试验 5.3.2.1 6.3.4 锁绳距离 200 mm 锁绳后不能自动复位 - 10 空载 11 * 额定载重量 12 运行 试验 * 动载试验载荷 5.1.6 6.3.5 升降平稳,起、制动正常 安全绳顺利通过安全锁 - 13 噪声 测定 轿厢内 5.1.7 6.3.6 75 dB - 14 * 制动滑移距离 5.3.3.9 6.3.7.1 10 mm 15 * 制动距离 5.3.3.8 6.3.7.2
42、100 mm - 16 手动滑降 5.3.3.7 6.3.8 手动滑降平稳 滑降速度 1.5 倍额定速度 17 * 动载试验载荷 5.3.1.2 6.3.9.1 梁挠度与自身长度之比 0.3% - 18 结构 刚度 和 强度 * 压载试验载荷 5.3.1.1 6.3.9.2 无铆钉、螺栓等松动,焊缝裂纹等 结构性破坏 - 19 * 工作循环次数 5.4 a) 6.3.10.1 b) 3000 - 20 * 锁绳试验次数 6.3.10.1 c) 30 - 21 * 手动滑降次数 6.3.10.1 d) 50 - 22 * 首次故障前 工作时间 5.4 b) 6.3.10.3 a) 0.5 0 t - 23 * 平均无故障 工作时间 5.4 c) 6.3.10.3 b) 0.3 0 t - 24 可 靠 性 试 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