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945 2020 鸟巢蕨设施繁育技术规程 2020 - 01 - 21发布 2020 - 04 - 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945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书才、冯建、王俊、赵玉安、蒋拴丽、杨录军、王瑞华。 DB41/T 1945 2020 1 鸟巢蕨设施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鸟巢蕨设施繁育的术语和定义、设施选择、孢子繁殖
2、、幼苗管理、成品苗培育、有害 生物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鸟巢蕨的设施繁殖和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 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混肥料 (复合肥料 )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鸟巢蕨 鸟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L.) J.
3、 Sm.), 又称巢蕨、山苏花,中型附生蕨 ,铁角蕨科巢蕨属多年生草 本植物。根状茎短而直立,柄粗壮 、基部 密生大团 海绵 状须根 、 能吸收大量水分 , 叶簇生 、厚纸质或薄 革质。 孢子囊群线 形, 着 生于 叶片背面的侧脉上。在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也分布于大洋洲 热带地区及非洲。野生状态下成 大丛附生于雨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 喜高温湿润,不耐强光 。 4 设施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 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捷 的场地,建造能控温调湿、调节光照、 通风性能良好的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 5 孢子繁殖 5.1 基质准备 宜使用粒径 5 mm以下的泥炭土, pH 值 5.5
4、 6.5、 Ec 值 0.3 ms/cm 0.5 ms/cm。使用前高温蒸汽 灭菌( 121 ,保持 20 min),冷却后备用。 DB41/T 1945 2020 2 5.2 容器准备 选用底部多孔育苗盘 , 规格为 40 cm 25 cm。 将育苗盘清洗干净后用 0.5%的高锰酸钾溶液 浸泡 30 min,晾干备用。 5.3 繁殖方法 5.3.1 孢子采集 鸟巢蕨的孢子着生于叶片背面的褐色孢子囊群中。选择孢子囊盖尚未打开的孢子囊群,用钝刀片轻 轻刮取孢子囊群至洁净的硫酸纸上,置于干燥处静置 1天后,孢子囊盖自然打开,散出孢子,备用。 如不能立即使用,可将采集的孢子用硫酸纸包好,置于冰箱冷藏
5、室中( 4 )保存。 5.3.2 播种 将 基质平铺在育苗盘上,厚度为 1 cm 1.5 cm,用纯净水浇透。孢子与干燥基质按 1: 500的比例 拌匀,均匀撒播在基质上,轻压表面。 播种后将育苗盘置于阴凉潮湿处,保持表面湿润并进行遮光处理。 5.3.3 播后管理 5.3.3.1 孢子萌发期管理 播后 10 d 15 d为孢子萌发期,温度控制在 20 25 ,及时喷雾,保持基质表面湿润。 5.3.3.2 原叶体(配子体)期管理 孢子萌发后,基质表面出现绿色斑点,原叶体开始形成, 60 d左右成熟。温度控制在 20 25 , 空气湿度控制在 80% 85%,光照强度控制在 3000 lm/m2
6、4000 lm/m2,保持通风良好,每 3 d 5 d用 1000目雨洒浇水一次,保持基质湿润,忌基质过湿。每半月配合浇水,施用 N: P: K=20: 20: 20 复合 肥 3000 4000倍液一次。 用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肥料的施用应符合 GB/T 15063、 NY/T 496的规定。 5.3.3.3 受精期管理 原叶体成熟后,进入受精期。每天 4 6 次向原叶体表面喷水,促进精子移动,一般经 5 d 7 d 完成受精。 5.3.3.4 孢子体期管理 受精完成后,孢子体叶片开始发育。基质应干湿交替,避免长期过湿滋生苔藓。 6 幼苗管理 6.1 移栽 孢子体长出两片叶,长
7、 度 0.5 cm以上,移栽。 容器选用 128孔黑色穴盘,用播种基质填充穴盘,轻压平整,浇透水。用镊子轻轻夹取鸟巢蕨孢子 体,将根系置于每穴中央,轻压覆基质,保证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 DB41/T 1945 2020 3 6.2 栽后管理 移栽一周内保持室温 20 28 ,湿度 80% 85%,光照 2800 lm/m2 3200 lm/m2,每天向幼苗 叶片喷雾 3 5次,喷雾量以叶片表面湿润而不结水滴为宜。 移栽 1周后,提高温度至 23 30 ,空气湿度控制在 80% 85%,光照 5000 lm/m2 6000 lm/m2, 保持环境通风良好。苗期每 5 d 7 d浇 1次水,每半月
8、配合浇水施用一次 N: P: K=20: 20: 20复合肥 3000倍液。 7 成品苗培育 7.1 基质 基质选用根据生产成品苗的盆具规格决定,盆径 90 mm 130 mm 时,选用粒径 10 mm 30 mm 的泥 炭土;盆径大于 130 mm时,选用粒径 20 mm 40 mm的泥炭土。 7.2 栽植 成熟穴盘苗根系旺盛,宜移栽至盆径为 90 mm 的盆中栽培;如果进行更大规格苗栽培,在 90 mm 盆径苗长至 21 24片叶时,移栽至盆径大于 130 mm的盆中继续栽培。 7.3 管理 环境温度控制在 18 30 ,湿度 80% 85%,光照 8000 lm/m2 10000 lm/
9、m2,通风良好。基质 湿度小于 20%时,需浇水。宜结合浇水施用 N: P: K=20: 20: 20 的复合肥 2000倍液,施肥频率以两次 水一次肥为宜。保持合理的密度,以两盆间叶片互不遮盖为宜;及时清除病、残叶。 8 有害生物防治 鸟巢蕨的防治对象有炭疽病、软腐病,蜗牛、蛞蝓、红蜘蛛、蓟马、介壳虫,苔藓和地衣。 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条件、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NY/T 1276、 GB/T 8321的规定。 DB41/T 1945 2020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鸟巢蕨主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鸟巢蕨主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见表 A.1。 表 A.1 鸟巢蕨
10、主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防治 对象 发生条件 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炭疽病 由炭疽真菌 引起,一般在 髙湿条件下 发生。 常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初期为圆形 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 病斑边缘黑褐色,病斑最后扩大到 整叶,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1、环境控制:控制栽培场地内的空气湿度。 2、化学防治: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7d 一次,交替 使用,连续用药 3 次。 软腐病 由病原细菌 引起,一般在 低 温高湿和 通风不良的 条件下发生。 叶片从基部软化发黑腐烂, 植物组 织粘稠湿腐 、 成烂泥状 、 有恶臭味, 可 造成 整
11、株腐烂。 1、环境控制:控制栽培环境湿度,严格水肥管理,避 免施肥过量,及时疏盆,降低植株密度,保证通风良好。 2、化学防治: 25%甲霜灵水剂 750 倍液或 72%霜霉威水 剂 750倍液喷雾或 72%霜霉威水剂 800 1000倍液灌根。 蜗牛、 蛞蝓 栽培场地温 暖潮湿时容 易发生。 主要咬食植株幼嫩叶片,造成叶片 损伤,影响叶光合功能和观赏效果。 1、环境控制:控制栽培环境湿度,及时清理杂草及枯 枝败叶,保持环境卫生。 2、化学防治:使用有效成分为四聚乙醛的诱杀剂,栽 培场地及苗床均匀撒施。 红蜘蛛 栽培场地高 温干燥的环 境条件下易 发生。 主要着生于叶片背面,刺吸叶片汁 液,导致
12、植株生长停滞,叶片发黄, 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1、环境控制:加强栽培场地温湿度等环境的控制。 2、化学防治:宜选用 15%哒螨灵乳油 1200倍液或 24%阿 维螺螨酯乳油 3000倍液喷雾防治。 蓟马 温暖、干旱 的环境条件 下易发生。 成虫、幼虫刺吸茎、叶汁液,成虫 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 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 间到叶面上活动为害。其活动范围 较 大,易传播病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室内杂草、残叶,集中烧毁或 深埋;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温室内悬挂 蓝色粘虫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植株持平。 3、化学防治:
13、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5000 倍液喷雾防治。 蚧壳虫 高温、高湿环 境条件下易 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成虫、若虫刺吸茎、 叶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 死亡,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 若虫期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 倍液、杀扑磷 40%乳 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苔藓、 地衣 在基质表面 长期过湿条 件下易滋生 影响鸟巢蕨原叶体和幼小植株的光 照,阻止水分和养分向基质的渗透; 大量繁殖导致基质的通气性降低, 影响鸟巢蕨的生长。 1、在孢子播种前对基质和育苗盘进行消毒处理。 2、浇水宜使用纯净水,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基质长期 过湿。 3、及时补充养分,保证原叶体和小苗快速健康生长。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