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21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875 2019 白菜类蔬菜杂交种子生产 检验 技术规程 2019 - 09 - 30发布 2019 - 12 - 30实施 河南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875 2019 I 前 言 本 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河南省 农业农村厅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尚光贞、晋四清、李建东、吴明、吴荣平、卢随卷、汪醒平、成翠霞、 牛景景、 郑霞娟、武清粉、葛慧利、 苗亚波 、 商艳 萍 、 宋金中 。 DB41/
2、T 1875 2019 1 白菜类蔬菜杂交种子生产 检验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白菜类蔬菜杂交种子生产 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检验人员、检验项目 、 检验 报告 。 本 标准 适用于白菜类蔬菜杂交种子生产过程 的 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2 1995 农 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 1995 农 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1995 农 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
3、芽试验 GB/T 3543.5 1995 农 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T 3543.6 1995 农 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菜类蔬菜 本标准中主要指 不结球白菜和结球白菜 。 3.2 隔离区 制种田周围一定范围内 不得有与本品种易授粉结实的异作物、异品种花粉传入的区域 。 3.3 杂 株 一个或多个性状与原品种应具备的性状明显不同的植株。 3.4 品种纯度 品种 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植株数占供检本作物样品植株数的百分率 表示 。 3.5 亲本种子 用 品种育种者种子繁殖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按原
4、种生产技术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用于配制 杂交种子的父本或母本的种子。 4 检验人员 DB41/T 1875 2019 2 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专业知识,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种子检验程序,具有一定田间和室内检验工作 经验,了解被检白菜品种特征特性,根据检验结果能对种子田和种子做出正确评 价。 5 检验项目 5.1 基本情况调查 5.1.1 生产 主体 调查记录生产企业及制种户姓名 、地址、苗圃位置、种子田位置、地块编号、面积、 前茬作物 、田 间管理、种子加工、仓储等基本情况。 5.1.2 品种 调查 作物种类、品种名称、品种审定或备案情况; 亲本来源 、制种方式 ; 了解根、茎、 叶 、 花
5、和 荚 等 典型性状 。 5.2 亲本种子检验 播种前 14 d内进行。 扦样 按 GB/T 3543.2 1995进行、 净度分析 按 GB/T 3543.3 1995进行、 发芽试 验 按 GB/T 3543.4 1995进行、 水分 测定 按 GB/T 3543.6 1995进行 、 品种纯度按 GB/T 3543.5 1995进 行。 亲本种子质量 符合国家标准 : 纯度 99.0%,净度 98%,发芽率 85%,水分 7.0%(种子质量检 验记录见附录 A) 。 5.3 隔离 区 检验 播种前了解生产主体品种种植规划,检查隔离区设置是否安全合理。定植后 至抽薹期 、始花至结荚 期分两
6、次进行 检验 , 现场踏查每个隔离区种子田四周情况 , 2000 m以内不得有 其它 白菜 类及其 串粉作物 (隔 检验记录见附录 B)。 5.4 苗圃检验 移栽前 7 d进行去杂检验。 根据叶色、叶形 、叶的聚合状态 等 品种典型 性状进行检验,杂株率不得 超过 0.2%。 5.5 田 间 检验 分苗期、蕾期、花期、 收获期 四 个时期, 进行检验检疫。每 期杂株率 不得超过 0.2%, 花期杂株 散粉 率不得超 过 0.2%, 不得有检疫对象 (田间检验记录见附录 C) 。 5.5.1 检验单 元 一个隔离区不超过 6.67 hm2的制种田作为一个检验 单元 ,超过 6.67 hm2可划分
7、为 多 个检验单 元 。 5.5.2 定点取样 根据检验区域内作物品种、生长情况、地块大小等采取行 列式、对角线式、棋盘式等方式进行定点。 每个检验单元取 3个 5个 样 点。 5.5.3 定植比例 检验 移栽 10 d 15 d缓苗后进行。每个检验单元选 5个检查点,统计父母本株数,计算父母本比例。 DB41/T 1875 2019 3 5.5.4 苗期检验 种株团棵进行。每点父 母本各取 100株, 根据叶色、叶面、叶柄等 性状确定杂株数,计算 杂株率。 5.5.5 蕾期检验 每点父母本各取 100株,根据 品种 薹 高、 蕾色 、叶柄、叶形 等 性状确定杂株数,计算 杂株率 。 5.5.
8、6 花期检验 5.5.6.1 散粉 杂株率 开花后进行, 每点父母本各取 100株,根据品种株高、分枝、花器、花色等性状确定杂株,统计超 过 5朵花开放的杂株占样本总数的百分率计算 散粉 杂株率。 5.5.6.2 割除父本 父本谢花后检查,单收母本的制种田是否 100%割除父本。 5.5.7 收获期检验 种株成熟期进行, 每个田间检验单 元选 3个 5个样点 ,顺行数取 100株或双行各 50株,根据品种荚 形及夹色等性状确定杂株,分别统计杂株数,评估田间纯度。 5.6 收储 检验 5.6.1 扦样 收获、晾晒、清选结束的种子按 GB/T 3543.2 1995进行扦样。 5.6.2 发芽率、
9、水分、 净度 净度按 GB/T 3543.3 1995进行 、 发芽率按 GB/T 3543.4 1995进行、水分 按 GB/T 3543.6 1995进 行 。 种子质量符合 国家 标准 :品种纯度 96%,净度 98%,发芽率 85%,水分 7.0%。 5.6.3 纯度种植鉴定 有品种纯度 鉴定 要求的要进行品种纯度种植鉴定 。 品种纯度种植鉴定 按 GB/T 3543.5 1995要求 进 行 ,种子质量 符合 国家标准 (种子质量检验记录见附录 A) 。 6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见附录 D。 DB41/T 1875 2019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种子质量检验记录 种
10、子质量检验记录见表 A.1。 表 A.1 种子 质量 检验记录 生产主体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基地名称 扦(送)样单位 扦(送)样时间 扦(送)样数量( g) 代表数量( kg) 净度分析 依据 GB/T 3543.3 1995 检验时间 分析 方式 完全 有限 简化 结果 净种子 ( %) 其它作物种子 ( %) 杂质 ( %) 发芽试验 依据 GB/T 3543.4 1995 检验时间 试验条件 温度 试验持续时间 结果 正常幼苗 ( %) 不正常幼苗 ( %) 死种子 ( %) 纯度鉴定 依据 GB/T 3543.5 1995 检验时间 鉴定方式 种子鉴定 幼苗鉴别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结
11、果 品种纯度 ( %) 异品种 ( %) 水分测定 依据 GB/T 3543.4 1995 检验时间 测定 方法 烘干法 快速测定 结果 检验单位 检验人员 DB41/T 1875 2019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隔离检验记录 隔离检验记录见表 B.1。 表 B.1 隔离检验记录 生产主体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基地名称 面积( 667 m2) 种子田位置 前茬作物 隔离区范围 隔离区内情况 串粉作物描述 检验时期 定植后至抽薹 始花至结荚期 检验 时间 检验结论 检验单位 检验人员 注: 1、空间隔离距离 2000 m; 2、隔离区范围:产地规划界线; 3、隔离区内情况:易串
12、粉作物的数量及处理结 果; 4、串 粉作物描述:如有易串粉作物,进行品种特征描述; 5、结论:符合,不符合。 DB41/T 1875 2019 6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田间检验记录 田间检验记录见表 C.1。 表 C.1 田间检验记录 生产主体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基地名称 面积( 667 m2) 检验单元编号 面积( 667 m2) 检验时期 苗期 蕾期 花期 收获期 检验日期 取样方式 取样点编号 样点株数 母本杂株 数 父本杂株数 散粉 杂株 数 检疫对象 统计 取样点数 样区总株数 杂株数 杂株率 ( %) 散粉杂株 数 散粉杂株率 ( %) 检验结论 检验单位 检验人员
13、DB41/T 1875 2019 7 C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见表 D.1。 表 D.1 检验报告 生产主体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基地名称 面积( 667 m2) 隔离检验结果 定植 比例检验 结果 苗圃检验结果 杂株率: % 苗期检验结果 杂株率: % 蕾期检验结果 杂株率: % 花期检验结果 杂株率: % 杂株散粉率 % 收获期检验结果 田间纯度: % 检疫结果 亲本检验结果 母 本 净度 ( %) 发芽率 ( %) 水分 % 纯度 ( %) 父 本 净度 ( %) 发芽率 ( %) 水分 % 纯度 ( %) 收储检验结果 净度 ( %) 发芽率 ( %) 水分 % 纯度 ( %) 检验结论 检验单位 检验人员 注: 杂株率 0.2%,杂株散粉率 0.2%,田间纯度 99.8%。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