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22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937 2020 小麦农机农艺信息融合生产技术 规程 2020 - 01 - 21发布 2020 - 04 - 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937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 起草单位 :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省科技发展中心 、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熊淑萍 、 马新明 、王小纯、 张志勇 、 张娟娟、 王万章 、 郭建彪 、 崔鹏娟 、 孟自 力、 刘石 、 朱倩 、
2、 朱小涛 。 DB41/T 1937 2020 1 小麦农机农艺信息融合生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小麦 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信息融合技术术语与定义、 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 平原区 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的小麦 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2008 小麦 LS/T 1203 2002 粮情测控系统 DB41/T 871 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41/T 872 2013 豫中南
3、补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DB41/T 1061 2015 豫南稻麦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1062 2015 豫西平原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农机农艺信息融合技术 在 小麦生产 过程 中, 将 种植 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 融合 集成, 实现 小麦 生产全 程 规范 化、 机械化 、精准化管理。 3.2 产 前 指 小麦 播种之前 秸秆处理 、 品种选择 、 底肥施用、整地播种等 环节。 3.3 产中 指 小麦 播种 之后 ,收获之前 的苗情 诊断、水肥管理、病虫 草 害
4、防 控 等环节 。 3.4 产后 指 小麦成熟 后 收获前 产 量 和 质量监控 、 适时收获等 环节 。 4 产前农机农艺信息融合技术 4.1 品种选择 DB41/T 1937 2020 2 依据生产目标、土壤及生态条件,利用品种决策系统,选择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的 种子 ,质量 标准 符合。 4.2 种植方式 宜选择 小麦玉米一体化播种机 , 使用 4行小麦 1行玉米的宽窄行 种植方式, 每 4行小麦间留一个 24 cm 的宽行空档, 小麦 幅宽 36 cm(每 2行小麦的行距 12 cm)。或者采用 13 cm与 20 cm交替 的宽窄行小麦单 作的种植方式。 4.3 整
5、地与施肥 4.3.1 玉米秸秆处理 参照 DB41/T 871 2013和 DB41/T 872 2013标准执行。 4.3.2 平地 选用 2.0 m 2.5 m宽的激光平地机,采 用 100 HP 120 HP的拖拉机牵引,在拖拉机驾驶室安装 GPS (或北斗)导航设备和系统,调整激光平地机在麦田的高差不超过 5 cm。 4.3.3 施肥 根据产量目 标,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系统, 计算 地块 氮磷钾肥施用 量, 利 用施肥机 将 60%的 总氮肥 和 全部 磷钾肥 抛洒地表,采用铧式犁进行 深翻作业 , 深度 25 cm, 翻耕后耙地 。 4.4 播种 4.4.1 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应符
6、合 GB/T 15671 2009的要求;未包衣的种子,应选用安全高效杀虫、杀菌剂进行拌 种;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4.4.2 播期播量 依据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播期播量分别依据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或利用播期播量决策系统 确定 。 5 产中农机农艺信息融合技术 5.1 小麦长势监测 与管理 5.1.1 越冬期 在越冬期前 10 d左右 定制监测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 长势监测 模型, 反演 苗情长势 ,制定管理 措施,措施宜按照 D
7、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 执行 。 5.1.2 拔节期 在拔节期 前 10 d左右 定制监测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利用 长势监测 模型, 反演苗情长势 ,制定管理 措施,措施宜按照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 执行 。 DB41/T 1937 2020 3 5.1.3 孕穗 开花期 孕穗期前 3 d 5 d定制监测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 利用长势监测模型,反演苗情长势 ,制定管理措
8、 施,措施宜按照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执行 。 5.2 土壤墒情监测 与管理 小麦生育期间,利用物联网 技术 监测不同层次土壤 含水量,判断土壤墒情, 制定管理措施,措施宜 按照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执行 。 5.3 小麦 营养 诊断与管理 5.3.1 拔节期 在小麦拔节期前 5 d 10 d, 获取 监测区域的卫星遥感数据 , 利用小麦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判断 营
9、养状况 ,分类制定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参照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执行。 5.3.2 开花期 在小麦开花期前 5 d 10 d, 获取 监测区域的 卫星遥感数据 ,利用小麦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判断 营 养状况 ,分类制定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参照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执行 。 5.4 病虫害监测 与防控 利用设置在麦田的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 病虫害的发生状况, 根据病虫害危害
10、症状和危害程度,确 定病虫害发生等级 ,分类制定防控措施,防控办法参照 DB41/T 871 2013, DB41/T 872 2013, DB41/T 1062 2015, DB41/T 1061 2015执行。 5.5 产量预测 获取抽穗期的卫星遥感数据 , 利用 遥感估产模型, 进行产量预测。 6 产后农机农艺信息融合技术 6.1 收获期预测 利用小麦生长发育 模拟模型系统,预测小麦成熟时间。 6.2 产量测报 小麦收获时, 利用安装流量传感器 , 终端显示 , 控制平台和 GPS系统的 联合收割机收获,实时获取 产量 数据。 6.3 仓储 籽粒 入仓时应符合 GB 1351 2008的要求。利用粮情测控系统进行仓储监测, 监测规范应符合 LS/T 1203要求。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