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22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856 2019 豫 谷 18栽培技术规程 2019 - 06 - 17发布 2019 - 09 - 17实施 河南省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DB41/T 1856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 本标准主 要起草人: 宋慧、王淑君、 付楠、 邢璐、张扬、 解 慧芳、魏萌涵、王秀平、闫宏山 、 刘海 萍 、 宋中强 、 谢明杰 、 秦永兵 、 王 素英 、 刘金荣 、 张海波、勾
2、慧娟 。 DB41/T 1856 2019 1 豫谷 18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豫谷 18栽培 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 控制 、 收获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 豫谷 18的生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3、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豫谷 18 豫谷 18幼苗绿色, 夏播 生育期 88 d,株高 119 cm, 穗长 18 cm,单穗重 19 g,穗粒重 16 g, 千粒重 2.5 g, 出谷率 81.7%,穗呈 纺锤型,穗子较紧 , 黄谷黄米 , 米质优 。 抗倒性 、 抗锈 病 强 , 中抗 谷瘟病、 纹枯病,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 发病轻 。 该品种 2012年 9月 2014年 8月, 先后 通过国家华北夏谷区组 、 东北春谷区 组、 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 、 早熟 组 谷子新品种鉴定。 4 产地环境
4、 易涝低洼地块除外, 其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5 播前准备 5.1 整地 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 尽早灭茬 , 粉碎长度 5cm,均匀覆盖地表。 犁地前, 每 667 m撒施 商品 有机肥 ( N/P2O5/K2O 5%,有机质 45%) 300 kg 500 kg或 复合肥( NPK) 20 kg 30 kg,折合 纯 N 10 kg 12 kg、 P2O5 6 kg 7 kg、 K2O 5 kg 6 kg。 结合整地 深耕,耙耢保墒, 应达到基肥足、根茬净、耕翻透、地平 整的要求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 5.2 种子 DB41/T 1856 2
5、019 2 5.2.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要求。 5.2.2 精选 未经包衣的谷种, 在播前 一周以内 , 用 10% 15%浓度 的盐水,搅拌 1 min 2 min, 清除 秕谷、草 籽和杂质,用清水清洗 谷种 2 3遍,晾干备用。 5.2.3 拌种 地下害虫、种子 和 土壤传播病害重发区,选用有效药剂拌种。参见附录 A。 6 播种 6.1 播期 6.1.1 夏播区 麦收后适墒 播种 ,最晚不晚于 7月 10日 。 6.1.2 春播区 适宜播期 4月 20日 以后,适墒 播种 。 6.2 播量 6.2.1 贴茬播种 麦茬地贴茬地块播种量 每 667 m播量 0.4
6、 kg 0.6 kg。 6.2.2 灭茬播种 麦茬地灭 茬地块播种量 每 667 m播量 0.3 kg 0.5 kg。 6.2.3 旱地播种 春播旱地播种量 每 667 m播量 0.3 kg 0.4 kg。 6.3 播种方法 宜 精量机播 , 播种深度 3 cm 5 cm,墒情好时浅播,墒情差时深播,播种后根据墒情镇压 1 2遍。 行距 35 cm 40 cm,机械除草的地块行距 50 cm或根据机械定制。 6.4 种肥异位同播 贴茬 和 灭 茬播种的田块选用种肥异位同播机播种、施肥。 7 田间管理 7.1 前 期管理 7.1.1 查苗补种 DB41/T 1856 2019 3 出苗后,对缺苗
7、断垄明显的地块,在间苗前及时移栽补苗或提前进行种子催芽补种。 7.1.2 间苗、定苗 6叶期 前完成间、 定苗 。 春播 每 667 m留苗 3 4万株; 夏播 每 667 m留苗 4 5万株 , 晚播夏谷适当 增加留苗数量,每 667 m留苗 6 7万株。 7.1.3 中耕 结合间 、 定苗,浅锄、细锄,去除杂草、促苗早发。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除草。 7.2 中期管理 7.2.1 清垅 谷子拔节后,应拔除病弱苗、杂草,及时中耕清垅。 7.2.2 中耕追肥 10叶期时,顺垄每 667 m追施尿素 8 kg 10 kg,随后深中耕培土,深锄 7 cm 8 cm。 7.2.3 浇水 遇到干旱及时 灌
8、溉 。 7.3 后期管理 7.3.1 防旱排涝 后期干旱时,应小水浇灌,避开大风天,以防倒伏。 7.3.2 喷施叶面肥 灌浆中期 前 ,每 667 m用磷酸二氢钾 500倍液 50 kg 60 kg或其它适宜叶面肥 进行叶面喷洒。 8 病虫草害控制 8.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病虫草害 预防 。 农药使用按照 GB/T 8321和 NY/T 1276 的规定。 8.2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增施 有 机 肥 ,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 。 8.3 物理 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性诱剂、色板 等物理 防治。 8.4 生物防治 自然天敌和生物防治虫害。 8.5 化学 防治
9、 DB41/T 1856 2019 4 8.5.1 病害防治 苗期重点防治叶瘟病,灌浆期重点防治穗瘟病。 灌浆期至成熟期 发现线虫病、白发病应将病株带出 田外深埋。参见附录 A。 8.5.2 草害 防治 防 治 谷子出苗后杂草,在 7 8叶时喷施二甲四氯钠 和 噻吩磺隆 复配药剂 防治莎草、牵牛花、铁苋菜、 刺儿菜野麻、马泡蛋等 阔叶 杂草。 8.5.3 虫害防治 在谷子 7 9片叶时,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治蚜虫 , 灰飞虱,螟虫,兼防红叶病。参见附 录 A。 9 收获与贮藏 9.1 收获 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籽粒变硬时,适时收获。 9.2 晾晒、贮藏 谷子脱粒后及时清选、晾晒,含水量
10、 13%时,选择通风、防潮、隔热、密闭的仓库保存,严防霉 变、虫蛀和污染。 机收谷子,烘干后入库储藏。 DB41/T 1856 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谷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谷子主要病虫害及防 治方法 见表 A.1。 表 A.1 谷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锈病 发病初期叶片两面,特别是背面产生红褐色的夏孢 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布满叶片,造成叶片枯死, 茎秆柔软,籽粒秕瘦,易倒伏,甚至造成绝收。 1) 选用抗、耐病品种 。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 20%三唑酮乳油 1000 1500 倍液喷雾,间隔 7 d 10 d 再防治 1 次
11、。 谷瘟病 有叶瘟、穗颈瘟、穗瘟等不同症状。苗期叶片病斑 中央灰白色,边缘紫褐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背面 密生灰色霉层,称为叶瘟;穗颈病斑严重时可环绕 穗颈,全穗枯死;穗瘟是指穗主轴、小穗梗上发病、 变褐,造成半穗枯死和 “ 死码子 ” 。 1) 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实行 2 3 年轮作。 2) 化学防治:在田间初见 叶瘟 病斑时,可选用 75%三环唑乳油 1000 1500 倍液,或用 6%春雷霉 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视病情轻重,间隔 5 d 7 d 可再喷 1 次。为防治 穗瘟 在齐穗期最好 针对穗部再防治 1 次。 谷子线虫病 谷子线虫极小,肉眼看不 到,潜伏在谷粒、秕粒
12、壳 内。种子萌发侵入幼芽,在生长点外活动、繁殖, 主要危害花器、子房,只在穗部表现症状,病粒颖 片多张开,籽粒秕瘦、尖削,病穗瘦小,直立不下 垂,病株叶片比正常更绿。发病晚或轻的植株症状 不明显。开花灌浆期多风多雨会造成扩大再侵染。 典型症状是病穗一撮一撮,有 3 5 穗、有 20 30 穗,严重时整块地绝收。 1) 建立无病留种田;轮作倒茬;清理田间病株, 不可秸秆还田。 2) 药剂拌种: 50%辛硫磷 1 g加水 50 g,拌 500 g 种子,避光闷种 4 h,晾干后 及时 播种。 红叶病 蚜虫传播的病毒病。紫苗品 种感病后,叶片、叶鞘 及穗部,包括穗芒均变为红,有时叶片上形成红色 条斑
13、;青秆品种感病后叶片黄 化 ,形成黄色条纹。 病株根系稀疏, 穗短小或畸形,重量轻,不结实或 种子芽率低。 1) 种植抗(耐)病品种,适期晚播。 2) 化学防治:谷子出苗后,蚜虫迁入谷田之前,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00 5000 倍液喷雾、 4.5%高效氯青菊酯乳油 1500 倍液体,连同周边杂 草全田喷雾。 谷子白发病 谷子在萌发至出土前最易被侵染,播种深、气温低, 谷子出苗慢,易发病、发病重。从发芽到成熟陆续 显症,且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症状:芽死、灰背 、 白尖、枪杆、白发、刺猬头。 1)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适期晚播、浅播, 促使幼苗早出土。初见白尖和刺猬头等病株,及 时
14、拔除带出田外深埋。 2) 药剂拌种: 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 0.3%干拌或湿拌。湿拌:是先将种子用水湿润种 皮( 1000 g 种子: 5 g 水),再加药粉拌匀,即可 播种。 3)化学防治: 在田间初见 白发病株 时, 可选用 35%甲霜灵 0.2% 0.3%浓度喷雾。 DB41/T 1856 2019 6 表 A.1 谷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续 ) 防治对象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谷子粒黑穗病 谷子粒黑穗病为害穗部,抽穗前基本不表现症状 。 部分高感植株苗期表现 “ 绿矮 ” 症状,植株矮化, 节间缩短,叶片浓绿,后期不能抽穗。抽穗稍晚, 病穗短,直立,刚抽出时与正常穗无明显
15、差异,后 随病情发展,变为灰绿色,颖片和子房壁呈青灰色, 后期变为白色。通常全穗发病,有时穗上有部分健 粒。病粒比正常籽粒稍大,子房肿大为圆形,内部 全部为褐色或深褐色病原菌冬孢子。当孢子堆成熟 后,颖片和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状病原孢子。 1) 选留无病种子;田间穗选,单打单 收 。 2)药剂拌种: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2%戊唑醇 湿拌种剂按种子 量 2% 3%拌种。 谷子轴黑穗病 为害穗部。病粒子 房被侵染,肿大为圆形,长期包 于颖壳中,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呈青灰 色。后期,冬孢子堆外的被膜破裂,外颖张开,散 出冬孢子。 1) 种植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实行 2 3 年轮作。
16、2) 化学防治: 发病后用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 倍液或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200 倍 液在抽穗开花前针对穗部喷雾防治。 谷子纹枯病 危害谷子叶鞘和茎秆,也侵染叶片。多在拔节期发 病,叶鞘上产生外缘界限不明显的暗绿色病斑,中 间浅褐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 交汇,茎秆呈“花杆”状,后期由病部倒折,严重 时整株 枯死。 1) 合理密植,适期晚播,轮作倒茬 。 2) 药剂拌种 : 用 2.5%咯菌睛悬浮剂按种子量的 0.2%拌种;用 6%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子量 0.3% 拌种 3) 药剂防治:病株率达到 5%时,用 12.5%烯唑醇 可湿性粉剂 800
17、 1000倍液、 5%井冈霉素水剂 600 倍液、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40%菌核 净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0 倍液针对谷子茎基部 喷雾, 7 d 10 d 再防治 1 次。 粟芒蝇 以幼虫在谷子苗期至抽穗前蛀茎为害,破坏植株生 长点,造成枯心苗、畸形穗和白穗等症状,严重发 生时可导致毁种。 苗期发 现枯心苗时后,可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 油 1500 2000 倍液全田喷雾;拔节后可亩用 25% 氰戊菊酯乳油 20 ml 兑水 500 ml,以手持喷雾机 进行行间超低喷雾。 粟灰螟 幼虫危害谷子茎秆、心叶及幼茎髓部,受害后造成 谷子枯心苗;穗期茎秆被蛀,遇到风
18、雨容易倒折, 没有倒折的则形成白穗和秕粒。 重点防治 2、 3 代幼虫,在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盛 期,可选用 2.5%溴氰菊酯乳油或 50%杀螟松乳油 1000 1500倍液在幼虫钻蛀茎秆前对谷子茎基部 喷雾防治。卵盛期时可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 粘虫 主要以幼虫取食危害谷子叶片, 咬食成不规则缺刻, 危害严重时可将叶肉吃光,只剩主脉造成减产,甚 至绝收。 在幼虫 3 龄盛期以前可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 剂 3000 倍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 治。 地下害虫 主要指蝼蛄、金针虫、蛴螬等。 播种前用 50%辛硫磷乳油 1 g,兑水 25 mL,拌种 500 g, 避光闷种 4 h,晾干后播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