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908 2019 玉米新单 68夏播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9 - 30发布 2019 - 12 - 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908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 新乡市 农业科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东升、张学舜、洪德峰、魏锋、马利明、刘广亮、郭文婵、李付立、张建华、 张大明、王伟莉、李好中、张永君、高世宇、许东宾、赵武艳。 DB41/T
2、1908 2019 1 玉米新单 68夏播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 米新单 68夏播生产的 术语和 定义、 基本 要求、栽培技术、收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河南省 夏播玉米区 玉米新单 68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种子禾谷类 GB 5084 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23349 肥料中砷、镉、铅
3、、铬、汞生态指标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新单 68玉米 新单 68玉米 品种 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培育, 是 以新美 026作母本 、 新 69作父本杂交 育成 的玉 米单交种。该品种是首批通过河南省 机收组审定的玉米品种(审定 编 号:豫审玉 2017023) , 2018年通 过国家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 (审定 编 号:国审玉 20180297) 。 3.2 种肥 异位 同播 指 播种 玉米种子时 ,同时按 安全 间隔距离 施入化肥 的一种播种模
4、式, 要求 种子 与 肥料 水平距离 间隔 8 cm以上、 入土 垂直距离 10 cm。 4 基本要求 4.1 土壤环境 4.1.1 环境质量 适宜种植土壤 应符合 GB 15618、 NY/T 5010的要求。 4.1.2 土壤肥力 DB41/T 1908 2019 2 土壤耕层 0 cm 20 cm以内有机质含量 10 g/kg,全氮( N)含量 0.8 g/kg,有效磷( P2O5)含量 10 mg/kg,速效钾( K2O)含量 80 mg/kg。 4.2 肥料使用原则 4.2.1 应 用 测土 配方施肥技术。根据 NY/T 496的要求,按以地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 施 磷 、 钾 、
5、 微 的原则进行科学施肥。所用肥料,不 应 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等)产生不良后果 , 符合 GB/T 23349要求 。 4.2.2 推广麦秸覆盖还田技术。将秸秆覆盖于玉米行间,加入 速效 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加快秸秆分 解。 4.2.3 提倡 使用 缓控释肥 。 4.3 有害生物控制及农药使用原则 4.3.1 按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等措施 ,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4.3.2 使用的农药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 的要求 。 4.3.3 农药的使用 按 GB
6、/T 8321执行。 4.3.4 合理混用、轮换 或 交替使用不同作用 机制的 药剂。改进施药器械和施药方式,减少施药过程中 漏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适时用药,保护天敌。 5 栽培技术 5.1 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4404.1的 规定。 单粒播种时,选用种子包装 袋 上 标 明 发芽 率 90%以上的 产品。 5.2 种子处理 宜 使用包衣种子, 采用经过国家登记的 玉米 专用种衣剂包衣。 对于未包衣种子 、所用种衣剂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种 子以及 在 玉米 病虫害严重发生 的地区,需要进行 拌种。 播种前一天, 每 667 用种量按 2 kg计算,每 667 种子 用 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
7、衣剂 10 mL, 或 60%吡虫啉 10 g+2.5%咯菌腈 10 mL,加种子量 1/60的水溶解后拌种,拌后摊开晾干。 5.3 播种 5.3.1 播期 足墒播种 , 应在 6月 15日前播种结束。墒情不足 及持续干旱 时,要 在 播后 3 d 5 d内 浇水,实现一 播全苗。 5.3.2 播种方式 麦后直播 : 在麦收后铁茬播种, 先 用破茬机粉碎秸秆后 再 播种, 或 使用灭茬、施肥、播种多功能一 体化播种机进行 种肥 异位 同播 ,也可用其它精量播种 机械进行播种 。播种时播种机要匀速行进,做到下 种均匀,深浅一致。 5.3.2.1 播种行距 DB41/T 1908 2019 3 宜
8、 采用 60 cm等行距种植,以利于机械收获。 玉米 不采用 机收 方式 的高产田,可采用宽 行 80 cm、 窄 行 40 cm的 宽窄行 相间的 种植方式 。 5.3.2.2 播种 密度 土壤肥力、水利条件较差,每 667 产量水平 400 kg 500 kg的中产田,每 667 4000 4500株为 宜 ; 土壤肥力、水利条件较好,每 667 产量水平 500 kg 700 kg的高产地块,每 667 4500 5000 株为宜。 5.3.3.3 播种深度 土壤墒情充足时,播种深度 3 cm 5 cm;土壤墒情较差时,播种深度 5 cm 6 cm,播后及时覆土踏 实。 5.4 田间管理
9、 5.4.1 查苗补 栽 播后 10 d左右,及时查苗。 缺苗较多处,用比大田苗多 1 2片叶的大玉米苗带泥土移栽,浇水封土; 缺苗 20% 30%的地块,要及早快速催芽补种,施肥浇水。 5.4.2 施肥 5.4.2.1 施肥数量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 需肥规律 , 确定需肥量。 每 667 生产玉米 600 kg50 kg水平, 一般施氮肥( N): 14 kg 16 kg,磷肥( P2O5): 4 kg 6 kg,钾肥( K2O): 3 kg 5 kg。 缺锌田块 , 一般 每 667 增施硫酸锌肥 0.5 kg 1.0 kg。 5.4.2.2 施肥时期与方法 5.4.2.2.1
10、底 肥 种肥 异位 同播时, 磷肥、钾肥、锌肥作 底 肥一次性施入 。 宜选 用 释放期为 50 d 60 d的缓控释氮素 复合肥, 每 667 用量 50 kg,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 种肥 异位 同播 用普通 氮肥 时, 施入 总需氮量的 40%。 5.4.2.2.2 追肥 对于采 用 三元素普通复合肥作 种肥 异位 同播地块, 大 喇叭口期时 (一般播后 45 d左右) 追施 氮肥 。 单产水平 600 kg左右的高产田,追 施尿素 12 15公斤 ; 单产水平 500 kg左右的 中 高产地块, 追施尿素 10 kg左右。 对于没施底肥的 地块, 追肥可分成 1次或两次进行。 一般单产水
11、平 500 kg左右的 中 高产地块, 小喇 叭口期时(播后 25 d左右), 氮肥 和磷肥、钾肥、锌肥 采用 一次性全部施入。单产水平 600 kg以上的高 产地块, 采用分期追肥:小喇叭口期时,追施总需氮量的 40%及全部磷肥、钾肥、锌肥;大喇叭口期时, 再追施总需氮量的 60%。 追肥要深施 10 cm左右, 施后 覆土。 对于种肥异位同播时用缓控释肥的地块,可以免追肥, 有脱肥地块 抽雄期追施 10 kg左右尿素。 5.4.3 灌溉与排水 灌溉 水质符合 GB 5084 2005要求 。 5.4.3.1 播种出苗期 DB41/T 1908 2019 4 播种时土壤水分 保持田间最大持水
12、量的 65% 70%,低于 65%时, 及时 浇水。 5.4.3.2 拔节孕穗期 土 壤水分 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 80%,低于 70%及时进行灌溉, 以免影响雄雌穗发育 。 5.4.3.3 抽穗开花期 土壤水分 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 此期遇 3 d以上 35 以上高温或土壤墒情持续下降低于 70 %, 应立即灌水。 5.4.3.4 灌浆成熟期 灌浆前期 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 低于 70%时进行灌溉; 授粉 30 d以后,土壤水分保持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5% 70%,低于 60%时进行灌溉 。 5.4.3.5 灌溉 方法 除严格执行灌溉指标和控 制灌溉水量
13、外,推广沟灌、畦灌、喷灌,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滴灌、浸灌。 5.4.3.6 防洪排涝 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 及时排除。 6 病虫 草 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 采用种子处理、清除田间杂草、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农艺措施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控制病虫害发生危害。 6.2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发挥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 6.3 物理防治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 、食诱剂、性诱剂 等杀灭害虫。 6.4 化学 防治 针对玉米新单 68生育期间病虫草害发生种类、程度, 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农药的选用应符合 GB/T 8321的规定。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见 表 1。 表 1 主要病虫草害防
14、治时间和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草害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杂草 播后苗前 每 667 宜用 58 %硝乙莠悬浮剂 150 g 200 g对水 40 kg 60 kg,地面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墒情差时要加大用水量。 DB41/T 1908 2019 5 表 1(续) 主要病虫草害 防治时间 防治方法 杂草 玉米苗后 5 7叶(拔节期前) 每 667 可用 28 %(安全型)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100 mL 150 mL;对于马塘草、马泡瓜较严重的地块用 26%(安全型)硝磺烟 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 150 mL 200 mL对水 30 kg定向喷雾。烟嘧 磺隆除草剂不能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下
15、午 17时后喷药,避开高温, 减少药害。 地下害虫 :蛴螬、金针虫、 蝼蛄、小地老虎、二点委 夜蛾等;丝黑穗病、瘤黑 粉病;蚜虫、蓟马。 播种 期拌种 每 667 用种量按 2 kg计算,每 667 种子用 25%噻虫咯霜灵悬 浮种衣剂 10 mL,或 60%吡虫啉 10 g+2.5%咯菌腈 10 mL,加种子量 1/60 的水溶解后拌种。 地下害虫 出苗期至拔节期 每 667用 4 kg 5 kg麦麸或碎豆饼炒香,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 g,对 水 2 kg 3 kg,用喷雾法拌入麦麸或碎豆饼中制成毒饵,傍晚时分毒 饵撒入垄间 ; 或每 667 用 0.7%噻虫胺 .氯氟氰菊酯颗粒剂
16、1.5 kg 3 kg,傍晚时分撒入垄间 ; 或每 667 用 3%甲维盐氟鈴脲 60 g500倍液 800倍液 对准玉米苗根部喷施防治 , 兼治粘虫。 蚜虫、蓟马、灰飞虱;病 毒病(矮花叶病、粗缩病) 出苗期至拔节期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 667 20 g 40 g对水 30 kg,或 2.5%溴氰 菊酯乳油 1500倍液或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000 3000倍 液 ,或 50%吡 蚜酮可湿性粉剂 2000 3000倍 液喷雾;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施 20%盐酸 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或 1.5%植病灵乳剂( O.1%三十烷醇、 O.4% 硫酸铜、 1%十二烷基硫酸钠组
17、成的混剂) 1000倍液。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 斑病、弯孢霉叶斑病 拔节期抽雄期 发病初期每 667 用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50%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喷雾防治, 每隔 7 d 10 d喷 1次,共喷 2 3次。 玉米锈病 灌浆期 发病初期每 667 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倍液或 12.5%烯 唑醇可湿性粉剂 3000倍液或 20%萎锈灵乳油 4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10 d喷洒一次,连续防治 2 3次。 玉米茎腐病(青枯病) 拔节前灌浆期 空气湿度大,雨后猛晴温度高易发生青枯病。玉米
18、细菌性茎腐病,发 病初期每 667 用 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喷雾,发病后期每 667 用 1.5%噻霉酮 4000倍液喷雾;玉米真菌性茎腐病,每 667 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600倍液或 40%氟硅唑乳油 6000倍液喷雾。 粘虫 拔节期灌浆期 一般年份发生三代,二、三代对玉米危害较重。 用 3%甲维氟铃脲 1000 倍液,或每 667 用 90%敌百虫晶体 1000 1500倍液 60 kg 70 kg喷雾, 也可每 667 用 25%灭幼脲 1号悬浮剂 30 mL或 Bt生物杀虫剂 300 mL 400 mL,加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兼治甜菜夜蛾、
19、棉铃虫 草地 贪夜蛾 等虫害。还可采用诱杀成虫、采收卵块等多种办法防治。 玉米螟 拔节期灌浆期 二代玉米螟危害植株心叶,三代玉米螟危害果穗籽粒,对产量影响较 大。大喇叭口期每 667用 3%辛硫磷颗粒剂 2 kg 2.5 kg丢心或 25%灭 幼脲 1号悬浮剂 30 mL加 1%甲氨基阿维菌素 50 g对水 30 kg喷雾。灌浆期 用 50%辛硫磷乳油 500倍液滴花丝,每穗 2 3滴。也可利用赤眼蜂以虫 治虫的方法防治,在玉米螟产卵初期人工放赤眼蜂 1万头 /667 , 4 d 放 1次,一般防玉米螟放 2次,兼治棉铃虫。 DB41/T 1908 2019 6 7 收获 玉米植株苞叶变黄松散,籽粒变硬有光泽,果穗中部籽粒灌浆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选 择晴天进行 机械摘穗方式 收获 ;水分降到 28%以下时,可以机收籽粒;作青贮玉米收获时,籽粒乳线到 1/2 2/3处。 新单 68单收、单脱粒, 籽粒 含水量 14%时 可入仓储藏。 A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