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 T 1761-2019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6390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 T 1761-2019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

    1、ICS 93.160 P5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761 2019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2019-02-13发布 2019-05-13实施 河南省 市场监督管理 局 发布 DB41/T 1761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蚁情检查 . 3 6 危害程度判定 . 4 7 预防措施 . 4 8 灭治措施 . 5 9 白蚁监测站 . 6 10 堤坝工程建设白蚁防治 . 7 11 药物管理 . 8 12 应急处理 .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堤坝工程白蚁

    2、危害检查用表 .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堤坝工程白蚁危害检查报告编写要求 . 1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堤坝白蚁蚁巢真菌指示物特征表 . 1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堤坝工程白蚁监测站检查维护用表 . 14 DB41/T 1761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科华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省科达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省水利厅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任强、 申季维 、 冯林松 、何芳婵、 张保中 、吕正勋、 郝超 、 茹新宇 、 李世伟 、 杜磊磊 、 祝林彦、卢红卫 、

    3、 史新伟 、 张保卫 、 张志军 、 高贝贝 、 郭延峰 、 范平 、 封德宏 、 熊朝儒 、 李洁 、 翟宇 、 王长生 、 朱关震 、 曲 燕 、 吴鹏、王地 、 晁阳 、 任浩宇 、 毛艳萍、吴晓燕 、 赵隆 、 刘子畅 、 付小培 、 吴永杰 、 韦玉芬 、 王莉莉 、 张改青、闫 伟 、 魏焕雷、李书国 、 曲 静 、 王松山、张文山 、 郑飞 、 刘新建、 云鹏飞、孟陆军、韩红宾、王利娟。 DB41/T 17612019 III 引 言 白蚁属较为古老的社群性昆虫,距今已有 2 3亿年的历史。对水利工程的危害由来已久,主要是土 质堤坝提供了 适宜 白蚁生存的食物和温湿度。历史上,我

    4、国白蚁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地区,近年 来,受全球 气候变暖和白蚁繁殖周期规律的影响,河南 白蚁危害日趋严重。白蚁在水利工程内部掘土建 巢,修筑四通八达的蚁道,破坏了工程主体的结构完整性,导致工程挡水功能降低或失效, 引发 散 浸 、 渗漏、跌窝等险情,严重时导致溃堤垮坝,是水利工程安全的 重大隐患。 为规范管理我省 堤坝 白蚁防治工作,保障工程安全,结合河南 水利基本情况 ,特制定本 标准 。 DB41/T 17612019 1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堤坝 白蚁防治中的 术语 和定义 、 总则、蚁情检查、危害程度判定、预防措施、灭治措 施、白蚁监测站、堤坝工程

    5、建设白蚁防治、药物管理 和 应急处理 。 本 标准 适用于 堤坝 白蚁的防治 ,其 他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 可 也 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86 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768 2012 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 标准 SL 62 201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 210 2015 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 SL 274 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6、件。 3.1 蚁患区 受 白蚁 危害的堤坝 主体 工程 及其周边区域 。 其区域范围水库大坝一般为坝体及 保护范围 , 堤防一般 为堤身及护堤地。 3.2 蚁源区 在一定范围内有白蚁发生且可能转移危害到 堤坝 工程主体的区域。其范围一 般为水库大坝蚁患区向 外延伸 500 m1000 m, 河湖堤防蚁患区向外延伸 100 m500 m。 3.3 蚁巢 白蚁居住的场所 。 由主巢和若干副巢组成。成年主巢有菌圃、泥隔膜、泥骨架和蚁王、蚁后居住的 王室。 3.4 蚁路 白蚁外出觅食、取水,或者为连接各巢腔而修筑的通路 。 是白蚁活动时避光、避敌害的系统。小蚁 路经过几次汇合后,路孔径逐渐变大,直到变

    7、成拱形的主蚁路, 主蚁路是菌圃联系主巢及由巢腔外出采 食的主干道,其断面形状为马蹄形,拱高大于底宽。采食道是主蚁道通向采食点的通道,其断面形状为 扁平形,形似韭菜叶 。 DB41/T 17612019 2 3.5 泥 被 、泥线 白蚁在外出活动时 , 工蚁从 巢 内搬出均匀小土粒加上它的唾液制成厚度 1 mm左右的薄层泥皮,覆盖 在 所 取食物上或 蚁路上 的遮蔽物 。 片状 蚁路 称 为 泥被 , 线条状蚁路 称 为泥线 。 3.6 分群孔 工蚁在主巢附近为有翅成虫修筑的空穴 。 是 在白蚁分群季节里,巢内发育成熟的长翅繁殖蚁从巢内 爬出地面,进行移殖分飞专用的孔道。其形状因蚁种而别。黑翅土

    8、白蚁的分群孔 呈半圆形,未分群前呈 圆锥形凸出地面的小土堆 。 3.7 侯飞室 分群孔与主道之间的通道 , 是 有翅成虫 分飞前暂时停留的场所 。 3.8 菌圃 堤坝 白蚁蚁 巢的主体 。 是培养白蚁 “ 粮食 ”( 白球菌 )的基质 ,蚁巢内温度、湿度的调节器 , 为质轻、 多孔海棉状的疏松组织。 3.9 饵料 投放在白蚁引诱坑 (堆 )中,用于诱集或监测白蚁、供白蚁取食的物质 。 不含 灭杀 白蚁药物的有效成 分 。 为增引诱效果 , 常添加 引诱剂、取食刺激剂或标记信息素 等 。 3.10 饵剂 供白蚁取食并含有灭杀白蚁药物有效成分的物质 。 3.11 白蚁 监测站 装有饵料,用于监测白

    9、蚁活动的装置。 3.13 药物屏障 利用 防治药物 , 在保护区域内形成的防止白蚁侵入的屏障。 3.14 物理屏障 利用 碎石 、 金属网(套)、 PVC 护板等材料作为阻止白蚁进入保护对象危害的屏障或隔离沟。 4 总则 4.1 白蚁防治应认真贯彻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的方针,采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技术,减 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4.2 堤坝 工程管理单位应坚持白蚁危害普查。 黄河以南地区每 3 年、黄河以北地区 每 5年应进行一次 全面的白蚁危害排查。 4.3 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的 堤坝 工程,白蚁防治按照基建程序组织实施;未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的 堤坝 工 程,管理单位应制订年度白蚁

    10、防治计划,落实防治经费 。 4.4 堤坝 白蚁防治技术除符合本 标准 外,还应符合国 家 行业 有关标准的规定。 DB41/T 17612019 3 5 蚁情检查 5.1 检查时间 5.1.1 蚁情日 常检查:一般结合 堤坝 工程日常管养维护巡查工作进行。 5.1.2 蚁情定期普查: 普查时间宜选 为 每年的 4月至 6月间 、 9月至 l1月间。 5.1.3 蚁情专项检查:在 堤坝 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等项目主体工程设计阶段进行。 5.2 检查方式 5.2.1 蚁情日常检查:由 堤坝 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范围内进行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历史有蚁部位。 5.2.2 蚁情定期普查: 在

    11、 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工程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 。 5.2.3 蚁情专项检查:由 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和 勘察 单位 人员 共同承担,进行集中检查 。 5.3 检查范围 5.3.1 蚁患区的检查范围: 水库大坝 坝体、大坝两端及坝脚线以外 100 m 范围以内区域;堤防工程堤 身及护堤地 。 5.3.2 蚁源区的检查范围:水库 大坝两端及坝脚线以外 300 m 500 m范围区域;堤防工程堤身及护堤 地 以外 30 m 50 m范围区域。 5.3.3 在上述区域之外毗邻处有山体和树林的,应扩大检查范围至 1000 m,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实际 情况扩展检查范围。 5.4 检查内容 5.4

    12、.1 检查工程主体是否有湿坡、散浸、漏水、跌窝等现象,辨析是否因白蚁危害引起。 5.4.2 检查工程主体及周边地区白蚁活动痕迹,主要 观察泥 被 、泥 线 分布密度, 修筑 泥 被 、泥 线 土料 的粗细、厚薄、分群孔的数量、形状、工蚁和兵蚁的体形、体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危害 堤坝 的蚁种。 5.4.3 检查 堤坝工程 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物。 5.4.4 检查 堤坝 工程表面 有无 真菌指示物 及其 类别 、 数量、分布密度。 5.5 检查方法 5.5.1 直接查找法 : 在 堤坝 工程蚁患区及蚁源区查找 泥 被 、泥 线 、分群孔和真菌指示物,查找白蚁喜 食物里有无白蚁活动或活动时留下

    13、的痕迹,判断是否有白蚁危害及危害程度。 5.5.2 引诱法 : 引诱堆 : 以 3 m 5 m间距,将饵料直接放在 堤坝 工程背水坡表面,用草皮覆盖,或用土块或 石块压好 ; 引诱坑 : 以 3 m 5 m间距,在 堤坝工程 背水坡挖长、宽各 0.4 m、深 0.2 m 0.3 m的坑, 将 饵料放置在坑内 ; 引诱桩 : 以 2 m 3 m 间距,将白蚁喜食的带皮干木桩以长 0.5 m、直径 50 mm的尺寸,削尖 后插 入 工程土体内。 5.5.3 仪探法 : 可采用 探地雷达 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等 物探 仪器探测白蚁巢穴。 5.6 记录与标记 5.6.1 应及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现场检查

    14、记录表上,记录桩号、高程、痕迹类型,并将白蚁活动位置 标注在平面图上。 (参见附录 A) DB41/T 17612019 4 5.6.2 检查时应在有白蚁活动痕迹或仪器探测到有白蚁巢穴的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记或标 志。 6 危害程度判定 6.1 白蚁 蚁情检查结束后,应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危害程度判定,堤坝 白蚁 危害 程度 分为重度危害、 中 度危害、轻度危害三级。 6.2 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为重 度 危害 : 因白蚁活动造成漏洞、跌窝、 滑坡 等危害 堤坝 工程安全的险情 ; 工程主体有贯穿性蚁道 ; 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有成年巢,巢龄 15年以上 ; 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众多分群孔,每 10

    15、00 m2多于 1处 ; 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 泥 被 、泥 线 等白蚁活动迹象每 100 m2多于 1处。 6.3 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为中度危害 : 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分群孔 ; 工程主体坡面上发现 泥 被 、泥 线 等白蚁活动迹象,每 1000 m2多于 1处 ; 工程主体周边 100 m以内, 30%以上存在白蚁危害。 6.4 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白蚁危害为轻度危害 : 蚁患区发现 泥 被 、泥 线 、分群孔等白蚁活动迹象 ; 蚁源区发现成年白蚁巢 。 6.5 每次普查结束后应及时填写 普查汇总 表 , 并编写 检查 报告。 (参见附录 B) 检 查 报告应包括 调查 概况、结果、分

    16、析和防治建议,并逐年将检查资料整编收录,建立白蚁防治档案。 7 预防措施 7.1 药物屏障 7.1.1 一般规定 。 7.1.1.1 药物屏障应设置在坝体浸润线以上的背水坡和大坝中间部位,应具有连续性。药物屏障采用 的药物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土壤性质进行选择。 7.1.1.2 新建、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 堤坝 工程,药物屏障设置应结合主体工程项目共同完成。 7.1.2 工程措施 。 7.1.2.1 防蚁毒土层应设置在 堤坝 工程背水坡草皮下或坡面土层 0.1 m深度下,厚度不少于 0.2 m。 7.1.2.2 防蚁毒土沟应设置在 堤坝工程 蚁害较重位置与蚁害较轻部位之间或大坝两端与山体相连部 位

    17、, 沟 深不少于 1 m、宽度不少于 0.8 m, 防蚁毒土沟开挖完成后,先在沟的底部和沟壁喷洒药液 或药 粉 ,回填并夯实 0.3 m土层后,再在回填土上喷洒药液 或药粉 ,这样逐层回填、喷药、夯实,直至将沟 填平 。 7.1.2.3 防蚁防渗墙设置在大坝中间部位,结合大坝防渗工程施工,在浆液中或回填体中加入白蚁防治 药物,形成防蚁防渗墙。施工时在将白蚁防治药物加入浆液或回填体中,搅拌均匀后,随浆液或回填体 注入坝体内。 7.2 物理屏障 7.2.1 防蚁阻隔层 : 宜 采用粗砂在 堤坝 工程迎水坡正常蓄水位以上至背水坡坡脚以上部位设置 厚度大 于 0.2 m的防蚁阻隔层 。 DB41/T

    18、17612019 5 7.2.2 防蚁阻隔沟 : 宜 采用石灰土在 大 坝两端与山坡接头处,从正常蓄水位以上至背水坡坡脚以上部 位 , 设置深 1.5 m、宽 0.6 m 0.8 m的防蚁阻隔沟 。 7.2.3 水库大坝和堤防工程 物理屏障的 设置 应 符合 SL 274、 GB 50286的 要求。 7.3 其他措施 7.3.1 在工程主体适合种植树木和植物的部位, 栽种对白蚁具有驱避作用的林木和植物;在较大面积 栽种树木时,应 营造混交林,特别是种 植有白蚁喜食的林木时,应相应种植对白蚁有驱避作用的林木。 7.3.2 在白蚁分群季节里,不 宜 在工程主体上开灯、用光 , 确需 开灯 、 用

    19、光 时 , 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 。 7.3.3 保护和利用白蚁的天敌,如蟾蜍、蛙类、蜘蛛、蝙蝠和鸟类。 7.3.4 不 应 在工程主体上长时间堆放木材和柴草, 应 清除工程主体和蚁源区白蚁喜食的物料 。 8 灭治措施 8.1 诱杀法 8.1.1 饵剂诱杀: 把白蚁喜食的物料与药物混合制成饵剂,常见有诱杀包、诱杀条、诱杀片等,投放 到白蚁经常活动的泥被、泥线、蚁道、分群孔 、 诱杀堆、诱杀坑内, 诱使白蚁取食,将药带回蚁巢灭杀 白蚁。 8.1.2 灯光诱杀 : 白蚁分飞季节傍晚,在距蚁患区 100 m以外的地点和蚁源区安置灯光设施,并在灯下 设置面积大于 3 m2的药水池,通过灯光诱集白蚁,

    20、落水灭杀 ; 可在离水库大坝或大坝两端蚁源区岸边 100 m 200 m的水面设置明亮光源,诱使白蚁趋光飞行,落水灭杀。 8.2 挖巢法 8.2.1 追踪蚁道挖巢 : 沿白蚁 地表活动痕迹、分群孔或采取开沟截道等方式追挖主蚁道,直至挖取蚁 巢 ,灭杀巢内白蚁。 8.2.2 判定巢位挖巢 : 可应用黑翅土白蚁分群孔分布图像判断巢位 ; 可应用真菌指示物判断巢位。 (参见附录 C) 每年 5 10月高温多雨季节,真菌菌丝会突出 地 表 长出鸡枞菌、鸡枞花、 鹿角 菌等子实体。 找到鸡枞菌或鸡枞花时,巢区就在其下方;找到鹿 角 菌时,死亡的蚁巢就在其下方。根据活巢、死巢指示物,可定点挖巢或药物定点灌

    21、浆 ; 应用锥探找蚁巢。根据白蚁活动的地表迹象,判断蚁巢的方位后,利用锥探法过程 的 “吊锥 ” 感判断蚁巢位置。 8.2.3 挖巢时, 应沿着主蚁道连续追挖, 取出主巢和副巢,抓获蚁王、蚁后,灭杀残存白蚁。 8.2.4 对蚁巢、蚁道及周围松动的土体 应按 SL 210等 标准的要求 进行 回填夯实 ,外观恢复原貌 。 8.2.5 在汛期或高水位情况下, 可能危害 堤坝 工程安全时, 非特殊除险要求, 不应采用挖巢法 。 8.3 灌浆法 8.3.1 蚁道灌浆 : 从分群孔或口径 20 mm以上的蚁道灌 入 药物泥浆。 8.3.2 打孔灌浆钻孔的布置和施 钻 按 SL 62的 要求进行,并 满足

    22、下列要求: 在主体工程范围内按梅花状布孔,孔距 1.0 m1.5 m,在初步定位蚁巢附近,孔距可加密至 0.5 m; 采用机械钻孔 或 人工 造孔, 根据蚁情检查结果和工程部位确定孔深 , 技术要求应符合灌浆规范 ; DB41/T 17612019 6 灌浆应遵循少灌多复、灌满为止的 原则。局部灌浆最后一次灌浆与前次灌浆应间隔 3 d以上。 8.4 药杀法 8.4.1 投药或喷粉灭杀应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不应在雨前投药。 8.4.2 喷粉灭杀 : 白蚁危害检查时,发现白蚁或通过设置饵料引诱来的白蚁,直接将药物粉剂喷在白 蚁身体上,相互传递,杀死整巢白蚁。喷药时遵守 “ 多点少 施 ”

    23、的原则。 8.4.3 投药灭杀 : 泥被、泥线投药。在 白蚁活动的泥被、泥线边缘放置饵剂,并用树叶、杂草等物遮盖 ; 分群孔投药。挑开分群孔的泥帽,放入饵剂后 遮蔽 ; 蚁道投药。直接把饵剂放进较大的蚁道,用泥土等进行 封闭。若蚁道较小,可把饵剂放在蚁道 口,用树叶、泥土等 遮蔽 ; 对 堤坝 工程主体和蚁源区喷施药物时,对有可能汇入人畜饮水水源地的部位,不宜采用普遍施 药。 8.4.4 施药警示 : 应 在投药区域的边界醒目位置 设警示牌,阻隔行人进入,避免家禽家畜取食或破坏。 8.4.5 药杀后,应采用挖巢或灌浆等措施对巢腔和蚁道进行填充处理。 9 白蚁监测站 9.1 设置安装 9.1.1

    24、 白蚁监测站安装数量应结合 堤坝 工程平面布置和白蚁种类、危害程度确定。 9.1.2 白蚁监测站安装位置应根据 堤坝工程 具体情况,可安装在 大 坝的背 水坡、 坝脚及两岸山体或堤 防堤身、护堤地 等部位 。 9.1.3 白蚁监测站 安装间距视白蚁危害程度和 白蚁 监测站 产品说明书要求 确 定,一般可选择梅花型布 置,间距 3 m 10 m。 9.1.4 安装深度以埋入地表以下为宜。对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管理条件较差的安装环境,监测站可选 择埋设在地表以下,并在其上覆盖 30 mm 50 mm的土 。 9.2 检查与维护 9.2.1 白蚁 监测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并填写检查维护表 。(参

    25、见附录 D) 检查次数和时间应根 据防治区域内 白蚁危害程度 、 蚁种 、白蚁种群数量及活动规律、 堤坝 工程环 境、季节特点、饵料消耗等 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区域未发现白蚁,监测站起到白蚁监控作用。每年检查次数不少于 5次 ; 安装区域发现白蚁,监测站起到白蚁灭治作用。监测站发现白蚁侵入后,每 1 2周检查 1次, 喷粉或者投放饵剂后每 1周检查 1次,直至白蚁群体被消灭 。 9.2.2 检查维护内容: 检查并记录监测站内白蚁活动迹象 、 数量及活动频率; 更换损坏的监测站及监测站内发霉、腐烂的饵料; 清除监测站四周的灌木、杂草,清除内部泥土、树根、草根; 根据安装区域四周的土

    26、壤、绿化等环境发生的变化,调整安装位置或增减监 测站的数量 。 9.3 检查结果处理 9.3.1 检查发现白蚁活动后,可采取在监测站内喷 施 药物 或者直接投放饵剂灭杀白蚁。 DB41/T 17612019 7 9.3.2 投放饵剂的监测站应及时 检查并 添加饵剂,当投放饵剂在两周内消耗完时,宜在 其 四周 0.5 m 范围内添加监测 站 1 3个。 10 堤坝工程建设白蚁防治 10.1 一般规定 10.1.1 堤坝 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前,应将白蚁防治作为建设内容之一,统一规划、设计。应对 工程基础和周边地区白蚁危害进行检查和处理。利用原山体修建 堤坝 工程时, 应 对原山体进行白蚁灭治

    27、 。 10.1.2 堤坝 工程建设项目取土前,应对土料 场 存在的白蚁危害进行彻底灭治。若土源地白蚁危害严重, 无法满足彻底灭治要求时,应变更取土场地。 10.2 新建堤坝工程白蚁防治 10.2.1 新建 堤坝 工程,白蚁防治应作为建设内容之一纳入规划和设计中。 10.2.2 规划和设计中的 堤坝 工程白蚁防治内容应包含: 查明新建 堤坝 工程的基础和周围环境是否有白蚁发生和危害,确定危害 堤坝 工程的白蚁种类、 种群密度、蚁患程度,提出白蚁防治设计方案和经费预算 ; 新建 堤坝 工程项目主体施工前, 应 对工程基础进行清理和药物处理,对周边环境白蚁危害 进行 灭治 ; 新建 堤坝 工程建设项

    28、目的土料场应进行白蚁危害检查,取土前应 对存在白蚁危害进行灭治。 10.3 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堤坝工程 白蚁防治 10.3.1 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堤坝工程 应 进行白蚁防治。 10.3.2 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 堤坝 工程安全鉴定阶段,白蚁危害情况应作为评价内容之一。评价主 要内容: 堤坝 工程是否有白蚁危害 ; 有白蚁危害应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蚁患的发生时间,历次白蚁防治方法,分析各次防治效果 ; 综合评估堤坝白蚁危害程度。 10.3.3 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 堤坝 工程初步设计 中应含有白蚁防治章节。已发现白蚁危害的 堤坝 工 程,应编制白蚁灭治和预防方案,以及经费预算;未发现白

    29、蚁危害的 堤坝 工程应编写白蚁预防方案和经 费预算。 10.3.4 改建、扩建以及除险加固 堤坝 工程初步设计 中有白蚁防治内容的, 应 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开始 前,对该 堤坝 工程和周边环境白蚁危害进行灭治。 10.4 白蚁防治施工 10.4.1 白蚁防治施工单位应根据白蚁危害 和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工程实际的白 蚁预防和 灭治的技术,编制白蚁防治方案。包括白蚁蚁情检查结果、防治内容、防治方法、施工安排、 经费概算 等方面内容。 10.4.2 白蚁防治施工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将白蚁防治方案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进行审核。 10.4.3 防治施工过程中, 应 及时 填报 工程项目相

    30、关信息 ,留好影像资料、白蚁活体及蚁巢标本 ,作为 工程验收的资料之一。 10.4.4 白蚁防治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及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并安全用药,做好施工人员劳动 保护措施。 DB41/T 17612019 8 11 药物管理 11.1 堤坝 工程白蚁防治药物的使用应贯彻 “ 安全环保 ” 的原则,高效低毒,对人畜无害,符合国家环 保要求。 11.2 堤坝 工程白蚁防治所用 药物 应 符合国家和地方 的 规定,取得农药登记证 (登记范围包括白蚁防 治 )、农药生产许可证 、 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 11.3 药物的使用浓度和使用剂量应符合药物产品标签或说明书的要求,不同类型

    31、的药物不得擅自混配 使用。 11.4 施工过程中,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下水及现场的具体情况,需要对施工药物的使用浓度、剂 量进行调整的, 应 严格掌握,确保其有效成份含量保持不变,并做好详细记录。 11.5 用于 堤坝 工程白蚁防治的药物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白蚁防治效果好,同时在农药登记证中注明可用于土壤处理; 与土壤颗粒结合力好,使用后在 土壤中不易移动,持效期较长; 非易燃易爆,干燥后难溶于水,不易挥发 ; 药物的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 应 符合有关药物管理制度,用完 后,应按照环境保护法规的 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废水、废渣、废容器,严防药物失控。 12 应急处理 12.1 蚁害导致的工

    32、程险情征兆发生时,应立即 启动相应的 应急方案。 12.2 堤坝 工程挡水期间,在高水位时发生因蚁害导致工程出现漏洞、塌坑、散浸、裂缝等险情时,按 照 “ 先抢险后治蚁 ” 的原则,先进行应急抢险,水位退到安全水位以下后再进行白蚁危害处置。 12.3 发生突发性大面积白蚁活动 痕迹时,应立即标识和封闭区域, 采取 处理措施 ,并加强观测、记录, 同时进行彻底灭治。 DB41/T 17612019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堤坝工程白蚁危害检查 用表 堤坝工程 白蚁危害 检查 记录 表 见表 A.1。 表 A.1 堤坝工程 白蚁危害 检查 记录 表 检查 时间 天气情况 检查 部位

    33、 检查 范围 检查 方式 检查 人数 主要蚁害现状 发现白蚁活动 平面分布示意图 (标明桩号) 检查人员签字 DB41/T 17612019 10 水库大坝工程 白蚁危害 普查汇总 表 见表 A.2。 表 A.2 水库大坝工程 白蚁危害 普查汇总 表 水库名称 主管部门 水库 规模 水 库所在地 普查结果统计 迹象及巢穴 主坝 副坝 及 其他 合计 泥被 、 泥线 分飞孔 蚁巢 主要蚁害现状 普查结论 (判断危害程度,提出处理措施) 责任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DB41/T 17612019 11 堤防工程 白蚁危害 普查汇总 表 见表 A.3。 表 A.3 堤防工程 白蚁危害 普查汇总

    34、表 堤防名称 主管部门 堤防级别 堤防所在地 普查范围 普查结果统计 迹象及巢穴 堤身 护堤地及 其他 合计 泥被 、 泥线 分飞孔 蚁巢 主 要蚁害现状 普查结论 (判断危害程度,提出处理措施) 责任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DB41/T 17612019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堤坝工程白蚁危害检查报告编写要求 B.1 工程概况 B.1.1 本单位的简要介绍性文字 。 B.1.2 普查依据、规范和标准 。 B.1.3 普查方式 。 B.1.4 其他需要说明的文字 。 B.2 普查情况 B.2.1 普查范围、普查方法 。 B.2.2 普查结果 。 B.2.3 普查结果分析,包含危

    35、害情况、危害发展趋势预测 。 B.3 防治方案 B.3.1 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 B.3.2 经费预算 。 B.4 附件 B.4.1 白蚁危害 检查记录 表 及普查汇总表。 B.4.2 白蚁危害调查图片、视频资料 。 DB41/T 17612019 13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堤坝白蚁蚁巢真菌指示物特征表 堤坝白蚁蚁巢真菌指示物特征 表 见表 C.1。 表 C.1 堤坝白蚁蚁巢真菌指示物特征表 特征 指示物 特点 鸡枞菌 生长于土栖白蚁菌圃内 , 与白蚁共生 , 是活蚁巢的指示物 。 菌丝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穿过土层 , 其子实体长出地表 , 下方为活蚁巢 。菌单生或丛生,外形为伞状, 伞盖

    36、直径大,可达十多厘米,中央突起,表面灰褐色,菌柄肥大坚实,圆柱形或稍扁,白色实心。 生长期一般出现在每年 5 月下旬, 6 月上旬至 7 月下旬为盛期, 8 月上旬至 10 月中旬为末期。 入土深 0.2 m0.8 m。 鸡 枞花 生长于蚁道上 , 是蚁道的指示物 , 顺此蚁道追挖下去不远即可找到主蚁道 , 继续追挖可找到主巢 。 群生 , 每群数朵甚至上百朵 , 每群下方均有白蚁在活动 , 有的是从主蚁道上直接长出 。伞盖灰白色, 直径 10 mm20 mm,中部尖,菌柄白色细长。 生长期一般为每年的 78 月。 一般在土表层 50 mm100 mm。 鹿角菌 又名炭棒菌 、 地炭棍 、 针形菌 , 为衰亡蚁巢或死亡蚁巢的指示物 , 呈鹿角状 、 针状 、 棒状 , 丛生 , 在 地表分布面积越大 , 其地下巢区的范围越广 , 巢位越深 。 生长期一般为每年 510月。 DB41/T 17612019 14 B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堤 坝工程白蚁监测站检查维护 用 表 堤坝工程白蚁监测站检查维护表见表 D.1。 表 D.1 堤坝工程白蚁监测站检查维护表 工程名称 管理单位 安装时间 安装 单位 检查范围 检查日期 白蚁 监测站 编号 白蚁活动 情况 饵料取食情况 更新饵料 情况 饵剂投放情况 其他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1 T 1761-2019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