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73.020 D 14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 41/T 597 2018 代替 DB41/T 597 2009 PVC-U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2018 - 11 - 26发布 2019 - 02 - 26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597 2018 I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设计 . 2 5 施工 . 3 6 验收 . 6 7 事故预防及处理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常用 PVC-U管 材 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PVC-U供水管井验收 单 . 11
2、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与 DB41/T 597 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 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改为 PVC-U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增加了测井 项目和方法 ; 删除了常用 PVC-U管公称压力和规格尺寸 ; 修改了常用 PVC-U管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 删除了 PVC-U管卫生安全性检验 ; 增加了 PVC-U供水管井验收单 。 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 开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省深部探 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有限
3、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予北、陈莹、吴烨、卢玮、申云飞、刘传洋、张建良 、 王攀科、刘亚南、葛 雁、 柳硕林 、景兆凯、黄烜、张新春、吕小冬、李艳勤、王益。 本标准于 2009年 10月首次发布, 2018年 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 597 2018 1 PVC-U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PVC-U供水管井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施工 、 验收和事故预防及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井深 600 m以 浅、水温不高于 55 的 PVC-U供水管井的建设, 使用 PVC-U管的 地下水监 测井 和地源热泵系统热源井 也 可 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4、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96 管井技术规范 CJ/T 308 水井用硬聚氯乙烯( PVC-U)管材 DZ/T 0148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PVC-U供水管井 使用 PVC-U管作为 成井管材的供水管井。 3.2 井身结构 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 GB 50296 2014,定义 2.1.9 3.3 过滤器 管井中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 GB 50296 2014,定义 2.1.19 3.4 扶正器
5、 在成井过程中,为保证井管与井壁同心的辅助工具, PVC-U供水管井中一般采用木制扶正器。 3.5 下管 将井管按序下入孔内的工作。 DZ/T 0148 2014,定义 3.21 3.6 成井工艺 DB41/T 597 2018 2 管井钻进结束后的探井、换浆、井管安装、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施 工工艺 。 GB 50296 2014,定义 2.1.27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PVC-U供水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地层、含水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场地环境等有关资 料,并进行现场踏勘。 4.1.2 PVC-U供水管井的设计应包括井身结构、井管配置和过滤器
6、结构设计。 4.1.3 井身结构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不同深度井段的长度及变径位置; 开口井径、安泵段井径、开采段井径、终止井径; 封闭位置及材料; 井的附属设施。 4.1.4 井管配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与井身设计相匹配的井管长度和井管管径; 根据供水管井的用途,合理选择不同管径、壁厚的井管; 过滤 管的配置应与所设计的过滤器类型相适应。 4.1.5 过滤器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根据供水管井结构和用途确定过滤器的类型和结构; 过滤管的管径、壁厚、长度和下置位置; 滤料的材质、规格、填充位置和厚度等。 4.1.6 对报废或已完成使用功能的 PVC-U供水管井应进行回填。 4.2 井身结构设计
7、 4.2.1 PVC-U供水管井深度的设计,应根据用途、需水量和建井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2.2 井身结构应保证井管的安装和抽水设备正常工作。 4.2.3 井孔与井壁管或过滤管的最小环状间隙应不小于 80 mm。 4.2.4 开采段井径 应根据供水管井设计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 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 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4.2.5 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设计, 宜 大于抽水设备标定最小井 管内径 50 mm。 4.2.6 PVC-U供水管井的封闭按 GB 50296的规定执行。 4.3 井管配置 4.3.1 工程中使用的
8、PVC-U管应符合 CJ/T 308的规定。 4.3.2 PVC-U管 外观 应符合下列规定: 无损伤、裂缝、弯曲等缺陷,管端口面与管轴线应垂直且无毛刺; 管壁应光滑、圆直,并满足洗井及抽水设备的要求。 4.3.3 井管长度应和井身结构设计相匹配。当井底为松散层时,井管可短于井身长度 1 m 2 m。井管 底部应封闭。 DB41/T 597 2018 3 4.3.4 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 2 m 10 m。 4.4 过滤器设计 4.4.1 下管前,视含水层颗粒粗细,宜在 PVC-U过滤管上包 2 3层 80目或 100目的尼龙网,并用胶 和铁丝固定好。 4.4.2 过滤管
9、类型宜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 基岩岩层不稳定、裂隙溶洞无填充地层,选择 PVC-U圆孔式过滤管或缝隙式过滤管; 其他需要安装过滤器的地层,选择缝隙式过滤管。 4.4.3 均质含水层中,过滤器长度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含水层厚度不大于 30 m时,取含水层厚度或设计动水位以下含水层厚度; 含水层厚度大于 30 m时,可采取分段取水方案 ,布置在不同取水深度的供水管井,其单井过 滤器长度不应大于 30 m。 4.4.4 非均质含水层中,过滤器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其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 30 m; 裂隙、溶洞含水层中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 30 m 50 m。 4.
10、4.5 过滤器的长度应 从 设计动水位以下 开始 计算。 4.4.6 过滤器直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过滤管面层孔隙率和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 4.4.7 滤料的规格按 GB 50296的规定执行。 4.4.8 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滤料规格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分层填砾时,应分层设计 PVC-U过滤管的 包网处理和滤料规格,滤料的填充高度应超过细颗粒 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 无需分层填砾时,应全部按细颗粒含水层要求进行,填砾高度应超过含水层顶板 10 m 20 m。 4.4.9 常用 PVC-U过滤管规格及 安全成井深度见表 1。 表 1 常用 PVC-U过滤管规格及安全成井
11、深度 外径 mm 壁厚 mm 过滤管型式 孔隙率 % 连接方式 安全成井深度 m 110 5.3 圆孔、条缝式 10 12.5 特定螺纹 600 160 9.5 圆孔、条缝式 10 12.5 特定螺纹 550 200 9.6 圆孔、条缝式 10 12.5 特定螺纹 400 250 11.9 圆孔、条缝式 10 12.5 特定螺纹 350 315 15.0 圆孔、条缝式 10 12.5 特定螺纹 300 4.5 设计出水量的确定 4.5.1 PVC-U供水管井(井群)的设计总出水量,应小于所在地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4.5.2 PVC-U供水管井出水量的设计 按 GB 50296的规定执行。 5
12、 施工 5.1 一般规定 DB41/T 597 2018 4 5.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和 PVC-U管特性、主要力学性能等, 并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水井用 PVC-U管材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 参见附录 A。 5.1.2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工 程任务和要求; 施工方案、施工技术(钻进、成井工艺等)和质量保证措施; 主要设备、人员及其分工、材料、费用; 工期和施工进度; 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特殊环境条件下施工 的 应急预案。 5.1.3 PVC-U管运输过程中,不应与其他坚硬货物混装,避免管材局部与车厢凸出部位长期接触、挤 压、冲击,在搬
13、运过程中应缓慢、平放,不得暴晒 、 玷污 、 重压 、 抛摔和损伤。 5.1.4 PVC-U管的贮存 按 CJ/T 308的规定执行。 5.2 钻进 5.2.1 PVC-U供水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 、钻进 工艺 和冲洗液 ,应根据地质条件、井身结构、施工 现场条件 等因素综合考虑 ,按 DZ/T 0148的规定 执行 。 5.2.2 井身应圆正、垂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井身直径不应小于设计井径; 小于或等于 100 m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 1;大于 100 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 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 1.5;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 5.3 成井 5.3.1 测井 5.3.
14、1.1 钻进结束后应进行测井。测井主要项目包括:划分地层、确定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位置和 厚度、测定孔斜和孔径以及其他根据供水管井用途需要测定的参数。 5.3.1.2 测井方法 按 DZ/T 0148的规定 执行 。 5.3.2 下管 5.3.2.1 下管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确定现场人员分工; 检查设备仪表和 专用工具; 根据测井资料和钻井记录情况,确定开采井段、止水位置、变径位置、过滤管形式及规格等; 根据测井资料进行排管; 下管时应逐一检查 PVC-U 井壁管和 PVC-U 过滤管,宜用小锤轻轻敲打,通过敲打声音来判断 PVC-U管是否有内伤,有问题的井管不应使用; 下管前应探井,并 按设
15、计要求冲孔换浆,地层 稳定情况下井内泥浆密度不 超过 1100 kg/m3, 地 层稳定较差情况下井内泥浆密度不 超过 1200 kg/m3; 准备木制扶正器,每组扶正器数量宜为三个,扶正器的组数宜为两组每百米或三组每百米; 在安装于底部的井管 上 钻 数个 20 mm 30 mm 左右的进浆孔,以保证下管过程中井管内外压 力平衡,其管柱结构设计示意简图如图 1。 DB41/T 597 2018 5 1 2 3 4 5 1 PVC-U井壁管; 2 扶正器; 3 PVC-U过滤器; 4 进浆孔; 5 导向。 图 1 PVC-U成井管柱结构设计示意简图 5.3.2.2 下管方法根据 PVC-U管的
16、强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可利用钻机卷扬机,采用提吊法 进行 ; 下管速度应缓慢,井内泥浆宜控制在密度 1050 kg/m3 1100 kg/m3,漏斗粘度 18 s 22 s; 派专人观察 PVC-U管内外液柱差,液柱差不应超过 10 m; 备好泵和回灌管线,当井管内外出现压力差 PVC-U管下入困难 时,应立即回灌泥浆或清水,保 持井管内外液柱高度基本一致。 5.3.2.3 井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下置井管时,井管应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 井管连接时,可在螺纹部位涂肥皂水或洗衣粉水以便润滑,应采用麻绳(三角带)和木棍加力 拧卸井管,不应采用链钳
17、、管钳 、自由钳等钢制工具拧卸井管; 过滤管安装深度的允许偏差为 300 mm; 沉淀管应封底,并在沉淀管下加装木制导向 。 5.3.3 填砾 5.3.3.1 下管后应立即进行填砾 , 填砾前施工现场应满足 下列 条件: 井管全部下入钻孔后,应立即下入小直径钻杆至井底并密封井口进行冲孔换浆,使循环介质从 井管和井壁之间的环状间隙返出; 当井内泥浆密度在 1050 kg/m3 1100 kg/m3、漏斗粘度 18 s 20 s时实施动态投砾,不应使 用静态投砾方法; 按设计要求准备滤料,其数量按公式( 1)计算: 220 .7 8 5 ( )kgV D D L ( 1) 式中: V 滤料数量,单
18、位为立方米( m3); Dk 填砾段井径,单位为米( m); Dg 过滤器外径,单位为米( m); L 填砾 段长度 ,单位为米( m); 超径系数,一般为 1.2 1.5。 5.3.3.2 滤料的质量应符合 GB 50296的规定。 5.3.3.3 填砾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投砾速度应缓慢,宜人工投放; 投砾时应注意泥浆密度、泵压、泵量变化以及井口滤料下沉情况; 投砾过 程中, 滤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 准确记录填入滤料的数量,实际填 砾 深度 和数量应与理论计算相一致; 当出现滤料“架桥”时,应停止投放滤料,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架桥”现象。 5.3.3.4 滤料投放位置应高
19、出理论位置 10 m 20 m。 DB41/T 597 2018 6 5.3.4 止水与封闭 5.3.4.1 止水材料应选用优质粘土做成球(柱)状,大小宜为 20 mm 30 mm,并应在半干(硬塑或可 塑)状态下填入。 5.3.4.2 投放粘土球进行止水时,应围绕井管四周连续、均匀、缓慢填入。 5.3.4.3 粘土球止水后,采用水泵抽水法洗井时,应进行二次冲孔换浆以清除管内固相,冲洗液以清 水为主,井内固相含量降 至最低时,视为二次冲孔换浆结束。采用空压机洗井方法时,可不进行二次冲 孔换浆。 5.3.4.4 井管外围宜采用水泥、粘土或粒径为 5 mm 10 mm的天然河砂进行封闭,封闭材料的
20、性能指标 及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水质、供水管井结构和钻进方法等确定。水泥封闭时,不应使用快干 水泥。 5.3.4.5 天然河砂 封闭 时, 应 控制投放速度,防止 “ 架桥 ” 现象,用量应与理论计算量相一致。 5.3.4.6 井口管外围应封闭。 5.3.4.7 井管封闭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 5.3.5 洗井 5.3.5.1 洗井应在井管安装(填砾)后立即进行。 5.3.5.2 采用潜水泵洗井时,应观察井内水位,及时在井口向井内 回灌清水,保证井内降深不超过 70 m。 5.3.5.3 宜采用“吊泵”的技术方法控制水位降深。 5.3.5.4 在洗井方式上宜采用空
21、气压缩机洗井或水泵抽水洗井,不应采用二氧化碳大降深洗井。 5.3.5.5 洗井效果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于 10%; 出 水的含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3.6 抽水试验 5.3.6.1 洗井结束后应捞取井内沉淀物并进行抽水试验。 5.3.6.2 抽水试验宜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 5.3.6.3 在正式抽水前应进行试抽,以检验抽水系统的运转情况。 5.3.6.4 应根据管材强度采用单落程或多落程抽水试验,最大落程出水量不应小于管井的设计出水量。 5.3.6.5 抽水 试验的水位和出水量应连续进行观测,同时进行水量、水温、气温的同步观测。视含
22、水 层岩性决定稳定延续时间,应为 6 h 8 h。出水量、静水位和动水位应按稳定值确定。 5.3.6.6 依据观测资料现场绘制 s-lgt(降深 -时间对数)等动态曲线,并根据曲线变化来确定是否满 足抽水试验要求。 5.3.6.7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测定抽出井水的含砂量,并根据供水管井的用途或设计要求采集水样并 送检。 5.3.6.8 抽水结束后,进行水位恢复,观测频率按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 6 验收 6.1 PVC-U供水管井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原始资料齐全、清晰; 供水管井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 出水量应符合设计出水量; DB41/T 597 2018 7 井斜应符合 5.2.2
23、的规定或合同要求; 井水的含砂量应符合 设计或 合同要求; 井内沉淀物的 厚 度 ,应小于井深的 5。 6.2 PVC-U供水管井 工程验收结束后,应填写验收单,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代表签字 并 盖章 , PVC-U 供水管井 验收单参见附录 B。 6.3 PVC-U供水管井工程竣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文字说明,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措施、工期、 PVC-U供水管井使用注意事项及建议、需要 附加的说明等; 图件和资料,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物探测井资料、抽水试验资料和水质化验单等; 附录,包括验收单、 工程结算单、工程设计更改等。 7 事故预防及处理 7.1 井塌 7.1.1 预防 7.1.
24、1.1 控制泥浆密度及其性能的变化幅度,仔细观察岩屑返出是否有异常情况。 7.1.1.2 进入易垮塌井段,应加强 泥浆 体系维护,保持 泥浆 性能的相对稳定,短期内 泥浆 密度变化量 不应超过 20 kg/m3。 7.1.1.3 大排量循环,及时将掉块带出地面。 7.1.1.4 不应在易塌井段高速起下钻。 7.1.1.5 停钻时不应在同一井深段长时间大排量循环泥浆。 7.1.1.6 防止泥浆加重过猛压漏地层,导致井下压力失去平衡而造成井塌。 7.1.1.7 起钻后应及时灌满泥浆。 7.1.2 处理 7.1.2.1 能开泵循环时,小排量开泵,然后缓慢增大排量,直至恢复正常循环,上下活动钻具解卡。
25、 7.1.2.2 不能开泵循环时,宜采用爆炸松扣、反丝钻杆等将埋钻事故点以上的钻具处理至井口外,再 用套铣方法处理埋钻事故钻具。 7.2 吸附卡钻 7.2.1 预防 7.2.1.1 施工中应注意泥浆性能的调整。 7.2.1.2 停电或钻井设备事故时应 采用临时动力提供设备 及时提钻。 7.2.1.3 井内机具设计应与钻井口径匹配合理。 7.2.2 处理 7.2.2.1 泥浆循环正常时,计算卡点,选择解卡剂(加原油或柴油)、清水、低密度泥浆、盐酸或盐 水泥浆注入卡钻井段,静止 0.5 h 48 h,并间断活动钻具解卡。 7.2.2.2 泥浆不能正常循环时,宜采用爆炸松扣或反丝钻杆把卡点以上钻具起
26、出,再选择套铣方法处 理下部钻具。 7.3 缩径和起下钻遇阻 DB41/T 597 2018 8 7.3.1 预防 7.3.1.1 应使用大排量钻进参数冲蚀掉疏松的假泥 皮 。 7.3.1.2 宜短程起下钻,及时了解井壁稳定情况。 7.3.1.3 钻进时宜增加泥浆的润滑性。 7.3.1.4 井眼曲率应平滑过渡,避免出现井眼曲率的突变。 7.3.2 处理 7.3.2.1 起钻前应充分循环泥浆,起下钻遇阻时应上提下放活动钻具,可采取接方钻杆循环或倒划眼 等措施处理。 7.3.2.2 遇阻井段可划眼修整井壁。 7.4 键槽卡钻 7.4.1 预防 7.4.1.1 减少起下钻次数,降低钻柱拉磨井壁的程度
27、。 7.4.1.2 避免井眼曲率变化过大。 7.4.1.3 应记录起下钻阻卡位置,结合测斜资料及时制定出针对性措施,提前处理。 7.4.1.4 减少钻具组合的变换次数,保证钻柱的刚性。 7.4.2 处理 7.4.2.1 发生键槽卡钻时应向下活动钻具 ,使用随钻震击器震击解卡。 7.4.2.2 采取倒划眼上提钻具进行解卡。 7.5 井内钻具事故 7.5.1 预防 7.5.1.1 定期进行钻具探伤,防止有伤钻具入井。 7.5.1.2 定期倒换钻具位置。 7.5.1.3 钻进中不溜钻、不顿钻。 7.5.1.4 钻进中随时注意泵压变化,发现泵压下降,立即停钻检查。 7.5.2 处理 7.5.2.1 规
28、则的井内钻具落物,应采用公锥或母锥打捞。 7.5.2.2 不规则的井内钻具落物,应采用专用打捞筒打捞。 7.6 PVC-U管井内破碎爆裂 7.6.1 预防 7.6.1.1 PVC-U井壁管和 PVC-U过滤管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应与尖锐突出的金属或硬物接触。 7.6.1.2 PVC-U管下入应保持井管内外压差平衡。 7.6.2 处理 7.6.2.1 通过探井确定破碎爆裂具体位置和长度 ,调整井内泥浆性能,加工 2 m 3 m适宜规格的打捞 筒,打捞筒宜底部镶焊硬质合金并留水口 。 DB41/T 597 2018 9 7.6.2.2 打捞筒 下入井内后开泵冲洗井内坍塌的泥砂 ,破碎和打捞 井内
29、的 井管 碎片 。 7.6.2.3 处理井内 PVC-U管碎片应通过钻具压力或冲洗液动力进行打捞或返出。 7.6.2.4 井管碎片返出后, 用拟补管规格的管材 2 m 5 m进行探井, 再 用小一级 PVC-U管或钢管修补破 裂位置 。 7.6.2.5 补管与 井内未 破裂 井管 的 密封宜采用普通 橡胶 或膨胀橡胶。 DB41/T 597 2018 10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井用 PVC-U管材 物理 和 力学性能指标 水井用 PVC-U管材 物理 和 力学性能指标见表 A.1。 表 A.1 水井用 PVC-U管材 物理和力学性能指标 项目 指标 试验 方法 密度 /(kg
30、/m3) 1350 1460 见 CJ/T 308 维卡软化温度 / 80 纵向回缩率 /% 5 环刚度 /(kN/m2) SN 12.5 拉伸屈服应力 /MPa 43 落锤冲击强度( 0) TIR/% 5 注: 除环刚度外其余性能只适用于井壁管。 DB41/T 597 2018 1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PVC-U供水管井验收单 PVC-U供水管井验收单见表 B.1。 表 B.1 PVC-U供水管井验收单 项目名称 水井编号 水井位置 水井用途 坐标高程 开 工时间 年 月 日 钻机型号 竣工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井深 m 实际井深 m 成井井深 m 孔深误差 % 孔内沉淀 m 孔 斜 抽水工具 洗井方法 含 砂 量 成井结构 管径 mm/位置 m 含水层位置 自 至 m 滤水管 口径 mm/自 m至 m 钻孔口径 mm/自 m至 m 止水方法 和位置 m 静止水位 埋深 m 降深 m 出水量 m3/h 水温 止水效果 建 设 单 位 意 见 施 工 单 位 意 见 (代表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代表签字) (盖章 ) 年 月 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