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010 F 1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944 2020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验收规范 2020- 01 - 21发布 2020 - 04 - 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944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2 5 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 2 6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整体验收表 . 6 DB41/T 1944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
2、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省深部探 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镇平县自然资 源局、河南省有色 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莹、吴烨、王攀科、卢玮、张晗、申云飞、景兆凯、丁琳、贺淑琴、金萍、 程宇、于芳、杜朝波、黄烜、程存平、范运泽。 DB41/T 1944 2020 1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的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
3、和扩建的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浅层地热能地 下换热工程的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Z/T 0148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DZ/T 0225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36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 50366中的 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与地
4、下岩土体或地下水进行换热的各类直接设施及其相关附属设施的 总称。 3.2 地源热泵系统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 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 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 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GB 50366 2005,定义 2.0.1 3.3 隐蔽工程验收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现场对影响地下换热工程施工质量的隐蔽性项目的检 查过程。 3.4 整体工程验收 对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施工与设计符合程度的检查、确认的过程。 3.5 钻孔 DB41/T 1944 2020
5、 2 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用于放置地埋管换热器的柱状圆孔。 3.6 环路集管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 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GB 50366 2005,定义 2.0.16 3.7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 GB 50366 2005,定义 2.0.9 3.8 热源井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GB 50366 2005,定义 2.0.21 4 一般规定 4.1 验收主体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的验收主体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隐蔽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或合同甲方)组织完成;
6、b) 整体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或合同甲方)组织完成,验收组成员 应 由具有浅层地热能开发利 用工程经验和从事地质工程、探矿工程、水工环地质、工程监理或项目管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 员组成 ,必要时可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 4.2 验收所需资料 项目整体验收前应准备的资料包括: a) 相关的合同、委托书等文件(如有约定); b)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c)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d) 现场施工日志或竣工报告等施工资料; e) 现场旁站记录、监理日志或监理报告等监理资料; f) 其他可证明工程质量的文件或资料。 5 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5.
7、1 验收流程 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工程的验收流程包括: a) 隐蔽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管材管件、钻孔、 U形管下入、回填料、环路集管 ; b) 整体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水压试验、钻孔抽检、场地恢复、埋管区域标志、验收遗留 问题及尾工处理(如有) ; c) 整体工程验收完成后应形成验收意见,并填写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整体验收表,参见附录 A。 DB41/T 1944 2020 3 5.2 隐蔽工程验 收 5.2.1 管材管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 现场使用的各批次管材管件的合格证 和 进 场检验证明。检查施工日志 、旁站记录 或 监理日志 。 合格标准:管材管
8、件的规格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确 认管材和管件下入前外观无破损、挤压、变形 情况。 5.2.2 钻孔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使用测量仪器检查孔位, 通过 查阅现场施工日志、旁站记录或监理日志核查孔深和孔径。 合格标准:孔位、孔深和孔径符合设计要求。 5.2.3 U形管下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下入深度查阅现场施工日志、旁站记录或监理日志,水压试验检查试验记录。 合格标准:下入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下入前、后的水压试验无渗漏。 5.2.4 回填 料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查阅现场施工日志、旁站记录或监理日志。 合 格标准:回填料配比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5.2.5 环路
9、集 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查阅现场施工日志、旁站记录或监理日志。 合格标准:供、回水环路集管的安装和回填符合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5.2.6 监测孔 监测孔的验收按 5.2.15.2.4的要求执行。 5.3 整体工程验收 5.3.1 系统水压试验 检查方法:按照 GB 50366的规定执行,检查水压试验记录。 合格标准:无渗漏。 5.3.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抽检 检查数量: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抽检比例应不小于 5%;经过地质勘察或既有地质资料表明项目位于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不适宜区域的,抽检比例宜酌情增加。 检查方法:采用抽样检查,查阅现场施工 日志、旁站记录、监理日志或隐蔽工
10、程验收 记录 。 合格标准:抽检的钻孔深度、孔径、 U形管下入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DB41/T 1944 2020 4 5.3.3 场地恢复 检查内容:查看现场恢复情况。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 合格标准:恢复至原状土地功能或满足后续工序场地要求,且应符合环保要求。 5.3.4 埋管区域 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 合格标准:应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采用 2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5.4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 (如有) 5.4.1 整体验收文件中 应对验收遗留问题有明确的记载。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不应作为验收遗留问 题处理。 5.4.2 验收遗留问题 应由施工
11、单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整改。 6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6.1 验收流程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工程的验收流程包括: a) 隐蔽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井管、热源井; b) 整体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总水量、场地恢复、井口装置、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如有); c) 整体工程验收完成后应形成验收意见,并填写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整体验收表,参见附录 A。 6.2 隐蔽工程验收 6.2.1 井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检查现场使用的井管的合格证 和 进场检验证明。检查施工日志 、旁站记录 或监理日志 。 合格标准:管材的规格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确保井壁管 和过滤管等井管下入前外观无破
12、损、挤压、 变形、局部磨损的情况。 6.2.2 热源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井位使用测量仪器检查,井深、井径、井斜查阅测井记录,下管、填砾、洗井查阅 现场 施工日志 、旁站记录或监理日志,单井出水量或回灌量查阅抽水试验或回灌试验记录。 合格标准:井位、井深、井径、井斜、单井出水量或回灌量符合设计要求,下管过程中井壁管与过 滤管位置与测井记录地层应匹配,填砾数量和质量应符合 DZ/T 0148的规定,洗井应达到水清沙净。 6.3 整体工程验收 6.3.1 总水量 DB41/T 1944 2020 5 检查数量:热源井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出水量和回灌 量测试方法按 DZ/T 0225
13、的规定执行,经过地质勘察或既有地质资料表明 项目位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不适宜区域的,宜酌情复检。 合格标准:出水量和回灌量符合设计要求。 6.3.2 场地恢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 合格标准:恢复原状土地功能或满足后续工序场地要求, 且应 符合环保要求。 6.3.3 井口装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现场检查。 合格标准:设置井口装置,且有井号、用途等信息标识。 6.4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 (如有) 按 5.4的规定执行。 DB41/T 1944 2020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整体验收表 浅层 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整体验收表样式见表 A.1。 表 A.1 浅层地热能地下换热工程整体验收表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施工起止日期 验收日期 序号 分项工程验收内容 分项工程验收结论 1 2 3 整体验收意见 验收单位 建设单位: (盖章) 代表(签章):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 (盖章) 代表(签章):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 (盖章) 代表(签章): 年 月 日 B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