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829 2019 塑料大棚春提前茬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06 - 17发布 2019 - 09 - 17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829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品种选择 . 1 6 育苗 . 2 7 定植前准备 . 2 8 定植 . 3 9 田间管理 . 3 10 病虫害防治 . 4 11 采收及采后处理 . 4 12 档案记录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辣椒主
2、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 6 DB41/T 1829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 农业农村厅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平顶山市蔬菜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国霞、赵国丽、段亚宾、陈建华、贺新新、慕留奇、曹亚青、 高产、 马爱锄、 曹光磊、 宋雷壮、邵富晓、李严锋。 DB41/T 1829 2019 1 塑料大棚春提前茬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大棚春提前茬辣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前准备、 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 收及采后处理、档案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大棚春提前茬辣椒生
3、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 3部分:茄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 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春提前茬 早春季节利用保护设施对环境条件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促使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行
4、生产的茬次。 3.2 门椒 辣椒第一朵花长成的果实,着生在辣椒 母 杈结位上。 3.3 对椒 辣椒第二批花结的果实,着生在第 一子 杈 的结位上。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DB41/T 1829 2019 2 选择适宜本地种植,丰产、优质、早熟、耐寒、耐弱光、适合市场需求的辣椒品种,种子质量应符 合 GB 16715.3的规定。 6 育苗 6.1 育苗场所 具有加温条件的日光温室或连栋温室。 6.2 育苗穴盘及育苗基质 采 用 72孔或 128孔黑色 PS标准穴盘,选择育苗基质应符合 NY/T 2118的 规定。 6.3 播种时间 12月中、下旬。 6.
5、4 播种量 667 m2大田需种子约 4000粒。 6.5 播种 6.5.1 种子处理 裸 籽 采用 55 温汤浸种。 包衣种子不再做处理。 6.5.2 装盘播种 将基质拌水达到 50% 65%的 含水量 , 装入穴盘,抹平。叠盘压穴,形成深约 1 cm的播种穴。每穴播 1粒种子,播种后盖 1 cm 1.5 cm厚 的拌水基质,摆盘,淋透水后覆盖地膜。 有条件可采用播种机装盘播种。 6.5.3 苗期管理 出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30 ,夜间温度保持在 20 以 上。当 70%幼苗出土时撤除地膜, 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28 ,夜间温度保持在 18 22 。 辣椒子叶展平后开始喷施水溶肥,
6、采用一清一肥的方法直到定植。 苗出齐后及时拔草,同时加强光照,延长通风时间,培育壮苗。 壮苗要求:具本品种特征, 7 9 片真叶,株高 15 cm 20 cm,刚现蕾分 杈 ,叶色浓绿,茎秆粗壮, 节间短,无病虫害的幼苗,苗龄 60 d 70 d。 7 定植前准备 7.1 扣膜时间 定植前 15 d 20 d扣膜升温,同时裙膜下面和放风口的位置固定 60目白色防虫网。 7.2 整地施肥 DB41/T 1829 2019 3 667 m2施底肥 N、 P、 K三元复合肥 80 kg,复合微生物肥 120 kg,腐熟干鸡粪 2000 kg,均匀撒施后 深耕 20 cm 25 cm,起垄,垄背宽 5
7、0 cm,垄沟宽 70 cm,排滴灌管,覆盖地膜。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8 定植 8.1 定植时间 10 cm地温稳定在 15 以上,单层膜覆盖定植时间在 3月 上 、 中 旬。 8.2 定植密度 垄背上 双行单株定植,株距 40 cm。 8.3 定植深度 栽植深度以埋没基质坨 1 cm左右为宜。 8.4 定植水 定植后浇 足定植水。 9 田间管理 9.1 坐果前管理 9.1.1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缓苗前,保持棚内温度, 三天内 不 放风。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30 ,夜间温度不 低于 10 。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 70% 80%。 9.1.2 水肥管理 缓苗后至初花
8、期,不浇水,太过干旱时浇少量水,不追肥。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9.1.3 植株调整 门椒以下的枝杈全部抹去。 对椒开花时 进行吊蔓。每株用 2根细绳固定。顺行拉 1根 8号铁丝, 2根细绳的上端固定于铁丝,下端 分别固定在着生对椒的主枝上。 9.2 坐果期管理 门、对椒坐稳(果长达到 2 cm 3 cm)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开花结果盛期,浇水以土壤见 湿为准;开花结果后期,大棚及时通风降温排湿。 门 、 对椒坐稳后,开始追施磷肥、硼肥,同时 667 m2追施水溶肥 5 kg;开花结果盛期, 667 m2追 施 水溶肥和磷钾肥各 4 kg,同时喷硼、钙肥;开花结果后期,用
9、 0.2% 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追施 2 3 次。 门、对椒坐稳后,及时将植株下部的老、病叶打掉;开花结果盛期,植株茂密时,随时剪去多余枝 条,疏去病叶、病果。 9.3 覆盖遮阳网 DB41/T 1829 2019 4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棚膜上覆盖遮阳率 50%的遮阳网。 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灰霉病、疫病、病毒病、根腐病、猝倒病、炭疽病等。 主要虫害: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 蓟马等。 10.2 农业防治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 实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 温汤浸种,基质穴盘育苗。 清洁田园,及时将残枝败叶、杂草及地膜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
10、处理。 科学管理,及时吊蔓、通风、透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10.3 物理防治 10.3.1 色板诱杀 用 25 cm 30 cm的黄色或蓝色诱虫板悬挂在植株行间或株间,随着植株生长高出植株顶部 15 cm 30 cm, 667 m2约 40块。 10.3.2 性诱剂诱杀 根据虫子种类选择相应的性诱剂, 667 m2悬挂 1盏。 10.3.3 食诱剂诱杀 667 m2使用 60 mL 100 mL专用食诱 剂诱杀蝇类害虫。 10.4 生物防治 用 1%武夷菌素水剂 150 200 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1000 1200 倍液 喷雾防 治细菌性病害。 10.5 化学
11、防治 10.5.1 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 使用农药时,严格按 GB/T 8321 (所有部分) 的规定执行。混合农药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 成分的安全间隔期。同时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 10.5.2 防治方法 参见附录 A。 11 采收及采后处理 11.1 采收 DB41/T 1829 2019 5 达到商品要求即可采收,门椒可适当早收。采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 11.2 分级包装 剔除病、虫、伤果 。根据大小、形状、色泽进行分级包装。包装贮存容器要求光洁、牢固、无污染、 无异味、无霉变。 12 档案记录 生产基地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
12、案,保留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 DB41/T 1829 2019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辣椒主要病虫害 防治方法 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推荐农药及使用方法参见表 A.1。 表 A.1 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推荐农药及使用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 (适期) 推荐药剂及使用量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天 ) 灰霉病 发病初期 30%腐霉利颗粒熏蒸剂 250 g 分散点燃, 熏蒸 8 h 10 h 7 14 发病初期 6.5%甲基硫菌灵与 乙霉威( 52.5%+1.25%)混合制剂, 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50%甲基硫菌灵与菌核净( 30%+
13、20%)的混合制剂,可湿性粉剂 12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25.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喷雾 7 10 疫病 发病初期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750倍液 喷雾 7 14 发病初期 72%霜脲氰锰锌可 湿 性粉剂 600倍液 喷雾 7 14 发病初期 40%三乙 磷 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50%烯酰吗啉可湿 性粉剂 15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喷雾 7 10 病毒病 0.1%高锰酸钾溶液 浸种 30 min 10%磷酸三钠溶液 浸种 20 min 发病初期 18%丙硫多菌灵与异菌脲( 2%+
14、16%)的混合制 剂,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性 粉剂 10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2%氨基寡糖素水 剂 1000倍液 喷雾 根腐病 发病初期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灌根 7 10 发病初期 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 喷 淋 7 10 猝倒病 苗期 75%百菌清与三乙膦酸铝( 37%+38%)混合制剂, 可湿性粉剂 3 g/m2 拌土撒施 发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喷雾 7 10 发病初期 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喷雾 7 10 蚜虫、白粉虱 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 喷雾 7 10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喷雾 7 10 烟青虫、棉铃 虫 幼虫 3龄前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 mL/667 m2 喷雾 10 15 幼虫 3龄前 2.5%多杀菌 素 悬浮剂 50 mL/667 m2 喷雾 10 15 蓟马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喷雾 7 10 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喷雾 10 15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