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B 05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927 2019 高油酸花生四级种子 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11 - 21发布 2020 - 02 - 21实施 河南省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DB41/T 1927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 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娟、徐静、臧秀旺、郝西、张俊、郑峥、汤丰收、 齐飞艳、石磊、张忠信、 韩锁义、郭秀 璞 、杜红、王蒙、易明林 、张香萍、王桂芳 。 DB41
2、/T 1927 2019 1 高油酸花生四级种子 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油酸花生 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 和大田用种 的四级种子 生产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油酸花生四级种子生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B 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3、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55 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237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花生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油酸花生 种子脂肪中油酸含量 75%的花生。 3.2 四级种子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 原种、原种和大田用种的种子。 3.3 育种家种子 育种家育成的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原种 由育种家种子
4、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5 原种 DB41/T 1927 2019 2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用紫 色标签作标记。 3.6 大田用种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4 育种家种子 4.1 种子来源 育种家种子 。由育种者 通过保种圃繁殖。 4.2 地块选择 种子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 远离污染源 的地块,产地 环境应符合 NY/T 855的要求。 育种家 保种 圃应选择上年未种过花生的田块,且周围 50 m之内
5、不得种其它花生品种。 4.3 整地 及时耕翻,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平整无坷垃;耕地前应施足底肥。 4.4 种植 4.4.1 种子 发 芽率测试 播种前应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 率应 80%。 4.4.2 播种期 播种期应以连续 5日土壤 5 cm地温稳定在 18 以上为宜。 4.4.3 种植方式 单粒点播,行距 35 cm 40 cm,株距 17 cm 20 cm,行端设走道 0.8 m 1 m。四周设 1 m 2 m保护 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4.4.4 田间管理 4.4.4.1 施肥 每 666.7 m2施纯氮 6 kg 10 kg,五氧化二磷 5 kg 7 kg,氧化钾
6、6 kg 8 kg。缺钙地块,每 666.7 m2增施钙肥(石膏) 40 kg 5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的要求 。 也可随播种随施肥,肥料用量:三元复合肥(氮、磷、钾: 15-15-15) 40 kg/666.7 m2 50 kg/666.7 m2左右, 种肥与种子分离,防止烧种 。 4.4.4.2 水分管理 开花下针期 至饱果期 应及时旱浇涝排。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的要求 。 4.4.4.3 化学调控 DB41/T 1927 2019 3 高肥水田块或有旺长趋势的田块, 株高达到 30 cm 35 cm时, 应 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 缓 剂应符合 NY
7、/T 1276和 GB/T 8321的规定。施药后 10 d 15 d,如果主茎仍有旺长趋势,可再喷施一次。 4.4.4.4 病虫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见附录 A,药剂使用应符合 NY/T 1276和 GB/T 8321的规定 。 4.5 收获 4.5.1 收获期地温要求 收获期 最低地温应 不低于 12 。 4.5.2 收获要求 摘果装袋 , 做到单收、单运、单脱,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严防机械混杂。 4.6 晾晒与贮藏 种子 晾晒 时,气温不低于 12 。 荚果水分低于 10%,单运单贮 。种子贮藏应符合 GB/T 7415的要求。 4.7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4.7.1 表型鉴定 4.
8、7.1.1 田间鉴定 按品种地上部的性状典型性和地下部的荚果性状典型性进行鉴定,淘汰非典型单株。鉴定、淘汰应 在苗期、开花期、收获期等不同阶段分次进行,直至性状典型一致。鉴定方法按 NY/T 2237执行 。 4.7.1.2 油酸含量检测 油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按 GB 5009.168的要求进行;其油酸含量指标应符合高油酸花生品种指标要求 和该品种本质特征 。 4.7.2 分子鉴定 采用固定数目的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引物,通过与标准样品 比较或与 SNP 指纹数据比对平台比对的方式,对品种真实性进行验证或身份鉴定。具体检测
9、方法见 附录 B。 5 原原种 5.1 种子来源 育种家种子。 5.2 地 块选择 繁种田周围 30 m之内不得种植其它花生品种。 其它应符合 4.2的要求。 5.3 整地 符合 4.3的要求。 DB41/T 1927 2019 4 5.4 种植 符合 4.4的要求。 5.5 收获 符合 4.5的要求。 5.6 晾晒和贮藏 符合 4.6的要求。 5.7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符合 4.7的要求。 6 原种 6.1 种子来源 原原种。 6.2 地块选择 繁种田周围 30 m之内不得种植其它花生品种。其它应符合 4.2的要求。 6.3 整地 符合 4.3的要求。 6.4 种植 单粒播种。行距 30
10、 cm 35 cm,株距 13 cm 16 cm,四周设 3 m 5 m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 类别种子。 6.5 收获 符合 4.5的要求。 6.6 晾晒和贮藏 符合 4.6的要求。 6.7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符合 4.7的要求。 7 大田用种 7.1 种子来源 原种。 7.2 地 块选择 DB41/T 1927 2019 5 应尽量选择上年未种过花生的田块,若只能在连作花生田繁种,该田块上年所种花生必须为高油酸 品种。 7.3 整地 符合 4.3的要求。 7.4 种植 播种采取穴播,行距 35 cm 40 cm,穴距 17 cm 20 cm,每穴两 粒。要求连片种植,一场一种或一
11、村一种,严防混杂。 7.5 收获 符合 4.5的要求。 7.6 晾晒和贮藏 符合 4.6的要求。 7.7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符合 4.7的要求。 DB41/T 1927 2019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花生主要 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 夏花生 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种类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病害 叶斑病和网斑病 发病率达到 5% 7% 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或 40%多菌灵胶悬剂 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液 进行茎叶喷雾, 每 667 m2用药液 75 kg,每隔 10
12、d左右喷 1次,连喷 2 3次。 根腐病和茎腐病 播种前 每 8 kg 10 kg种子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g拌种,或用花生专用包衣剂包衣。 发病初期 每 667 m 2用 40%的 多菌灵胶悬剂或 70%的 甲基托布津 100 g,兑 水 80 kg 100 kg,根部喷淋。 病毒病 预防 及时防治蚜虫、叶蝉、蓟马等传播媒介,杜绝病毒来源。 发病初期 用 5%的 菌毒清水剂 200 400 倍液叶面喷雾,每 667 m 2用药液 40 50, 7 d 10 d喷 1次,连喷 2 3次。 青枯病 播种前 选用高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 发病初期 喷施 72%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 2
13、0%噻菌铜溶液等,每 667 m 2 用药液 50 75,每 7 d 10 d喷 1次,连喷 2次 3次。 虫害 蛴螬 播种前 用辛硫磷拌种,或用花生专用包衣剂包衣。 6月下旬至 7月中下旬 物理防治:在田间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每 667 m2用 50%辛硫磷乳油或 40%毒死蜱乳油 0.2 kg 0.25 kg,拌毒土撒施。 生物防治:田间撒施白僵菌或绿僵菌或 Bt菌剂。 蚜虫 百株有蚜 250头左右 10%高效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00倍液,叶面喷施。 红蜘蛛 有螨植株在 5%以上 1.8%阿维菌素乳油 2000 4000倍液或 20%甲氰菊酯乳油 1500 2000倍液,每
14、667 m2用药液 40 kg, 7 d 10 d喷 1次,连喷 2 3次。 草害 芽前杂草 播种时 每 667 m 2用 50%的 乙草胺乳油 150 mL 或 72%的 异丙甲草胺乳油 100 mL 200 mL,兑水 50 kg喷施。 DB41/T 1927 2019 7 A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花生品种真实性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B.1 引物合成 利用已遴选的 14个核心 SNP引物和 36个扩展 SNP引物作为品种真实性验证和身份鉴定的检测引物, 构建已知品种的 SNP指纹数据比对平台。 根据真实性验证或身份鉴定的要求,采用序贯式方法,选定 SNP引物。 SNP引物采用 UL
15、TRPAGE的方式进行纯化,将 Primer_Allele FAM( 36 umol/ L)、 Primer_Allele HEX ( 36 umol/ L)、 Primer_Common( 90 umol/ L) 三种引物 溶解后 按体积比 1:1:1混匀为 KASP引物 Mix。 B.2 DNA提取 在种子生产基地随机取样,供检样品为叶片或种子,采用混合样 品检测(至少含有 30个个体),先 单独提取 DNA,再取等量 DNA混合。 DNA提取方法应保证提取的 DNA数量和质量符合 PCR扩增的要求, DNA无降解,溶液的紫外光吸光 度 OD260与 OD280的比值宜介于 1.8 2.0
16、。 DNA提取可选 CTAB法或试剂盒法。 B.3 PCR扩增 SNP反应可以在 96等不同规格 孔板进行,体系的总体积可相应采用 10 L或 5 L,在板上设无模 板对照。 B.4 SNP基因分型 将 PCR扩增产物用能检测荧光信号的检测平台(如可以检测 FAM和 HEX波长荧光的酶标仪 FLUOstar Omega及实时定量 PCR仪)进行读板,并根据荧光量比值进行 SNP分型。 B.5 结果计算与表示 统计位点差异记录的结果,计算差异位点数,核实差异位点的引物编号。 检测结果用供检样品和标准样品比较的位点差异数表示,检测结果的容许差距不大于 2个位点。对 于在容许差距范围内且提出有异议的样品,可按照 GB/T 3543.5的规定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