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757 2019 瓜叶菊培育技术规程 2019 - 02 - 13发布 2019 - 05 - 13实施 河南省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DB41/T 1757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局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阳市人民公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海祥 、 靳建芹 、 张新芳 、 李阳 、 张娴 、 逯鑫 、 张芳 、 孙玉宝、冯丽娟 、 朱晓宇 、 李莉 。 DB41/T 1757 2019 1 瓜叶菊培育技术规程
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瓜叶菊 培 育 的术语和定义、 播种 繁殖 、 养护 管理 、 病 虫 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 瓜叶菊 培 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 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瓜叶菊 瓜叶菊( Pericallis hybrida) 又称瓜叶莲, 菊科,瓜叶菊属。 多年生草本 植物 ,高 30 90
3、,全株 有 白色长柔毛,叶片大 , 形如瓜叶, 掌状脉,叶缘具波状或多角状齿, 基部根出叶的叶柄 无翼, 茎生叶的叶柄有翼, 头状花序 簇生呈伞房状 。 有紫红、桃红、粉、 紫、蓝、白色等 单色和复色 , 花期 1月 4月。瘦果 长圆形 , 长约 1.5 ,具棱 。 原产大西洋加那利群岛 。 适宜 温暖湿润的环境和 酸 性及中性 土壤, 喜光照、怕霜冻,适合温室培育 。 常作 二 年生栽培。 4 播种 繁殖 4.1 播种设施 具备可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的 大棚、日光温室 或 智能温室。 4.2 播种时间 根据用花时间 ,提前 170 d 200 d播种, 春节用花一般于 8月播种。 4.3 种
4、子选择 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纯度高的种子。 4.4 播种容器 采 用 128或 200孔穴 盘。 育苗盘应干净,无病虫源。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800倍液 对育苗盘消 毒。 DB41/T 1757 2019 2 4.5 基质配制 基质采 用 草炭土和 珍珠岩 (或蛭石) 4:1的比例配制 , 基质按每 300 L加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0 g。 搅拌均匀。 4.6 基质装盘 预先湿润 基质, 含水量 50 % 70 %。 基质均匀填满各穴孔, 轻压使基质表面低于穴盘边缘 2 mm 3 mm, 淋水 浇透,待基质表面无积水时播种。 4.7 播种方法 将种子放入 穴孔中央 , 1粒
5、 /穴, 使种子和基质紧密结合, 覆盖基质 厚度 1 mm 2 mm,穴盘 播种 后 覆盖 塑料薄膜 整齐摆放温室苗床 上 。 5 养护 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 种子萌 发期 温度 控制 在 15 25 , 光照强度 1000 Lux , 基 质 湿度 95%。 5.1.2 幼苗 期 苗出齐后揭去 塑料薄膜 , 保持基质 湿润。 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1000倍液喷施一次 。 逐渐增 加光照 , 晴天强光时, 选用 60%遮阳网遮荫。 长出真叶时, 温度控制在 20 24 , 光照强度 4900 Lux 7500 Lux, 补光 2 3周。 基 质 含水量 要求 50
6、% 70%。 子叶展开后 ,浇施 50 /L 100 /L N:P:K比例 为 15-0-15和 20:10:20花卉型 水 溶性复 合肥 , 交替使用 。 每周施肥 1 2次; 2片真叶时开始浇施 0.1 % 0.3 %氮肥,每 2周 1次。 肥料使用 应 符 合 NY/T 496的要求。 5.1.3 移栽与上盆 5.1.3.1 基质 配制 移栽 培养土 要求: 用 园 土和草炭土以 3:1混合搅拌均匀,或用腐叶土、园 土加河沙 以 3:2:1配制。 上盆 培养土 要求:腐殖土、园土和腐熟农家肥以 2:7:1配制。 5.1.3.2 移栽 幼苗长出 3 4片真叶时,移入 口径 8 cm 10
7、cm的营养钵 中, 每 钵 1株 。 栽植时 幼苗 根团 完整, 栽植 深度与穴盘苗根茎位一致。 栽植后用细 孔喷水壶浇透水一次。将幼苗置于 遮光率 50 %遮阳网下遮荫 ,保 持土壤湿润,缓苗一周后 去除遮阳网 。 5.1.3.3 上盆 幼苗长出 6 7片真叶时,栽植 于 13 cm 18 cm口径 的 栽培容器 中 ,每 盆 1株 。 栽植深度比 穴盘苗 根茎位略深,用手压实盆土, 浇透 水 。 5.2 上盆后管理 DB41/T 1757 2019 3 5.2.1 栽培环境 上盆后温度控制在 18 22 ,夜间温度不低于 5 。 生长期 宜 在 温度 10 15 ,空气相对 湿度为 50%
8、 70%, 光照 应 充足,光照度 20000 Lux 30000 Lux,每天光照时间以 8 h为宜。 5.2.2 水肥管理 浇水:生长期间盆土浇水应 遵循“见干见湿,浇即 浇透”的原则 。 防止徒长,适当控水。 施肥: 上盆 10 d后 施 一次 0.25%尿素 0.25 %磷酸二氢钾 。 生长期 每 7 d施一次 2%左右的淡饼肥或 1 % 的氮、磷、钾复合肥,交替 施 用 。 现蕾期 增 加叶面 施 肥 0.2%尿素 0.3%磷酸二氢钾, 7 d一次 。现蕾后 追施 0.2% 0.3%磷酸二氢钾叶面施肥 , 7 d一次 。 肥料使用 应 符合 NY/T 496的要求。 5.2.3 整形
9、 上盆 后瓜叶菊基部 3 4节长出的侧芽及时抹去。 现蕾期需整形打杈,保留 15 30个均匀粗壮的主枝。 开花期去掉边缘花和萌蘖枝。生长期应每 10天 调换花盆的方向。 5.2.4 花期控制 现蕾后置于 20 25 的环境培养可提前开花; 花苞待放时温度降到 10 5 可延长开花时 间。 6 病虫害防治 瓜叶菊主要 病 害 有白粉病、 根腐病、茎腐病、黄萎病、 锈病。主要 虫害有 红蜘蛛、 蚜虫。防治 方法 见 附 录 A。 农药使用 应 符合 GB/T 8321的要求。 DB41/T 1757 2019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瓜叶菊主要病虫 害防治方法 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见
10、表 A.1。 表 A.1 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 方法 病虫害名称 危害症状 防治 方法 白粉病 发病时 叶片正面出现白色粘着物,并卷曲变形,枯死早落。 喷施 70 %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液 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 每 5 d 7 d 1次,连续 2 3次 。 根腐病、 茎腐病 根、茎发黑腐烂。 1、 通风降湿,增加光照。 2、刚发病的瓜叶菊,削 去病部,敷上 硫磺粉 ,换上疏松的培养土重新栽植。 每 5 d 7 d 1次,连续 2 3次。 黄萎病 被害植株分蘖性很强,花序展 开受压抑,花色变绿,发育不正常, 偶尔亦有花徒长现象。 喷洒 0.5%高锰酸钾水
11、溶液进行消毒 , 发现植株染上 病毒,应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毁,防止蔓延 。 每 5 d 7 d 1次,连续 2 3次。 锈病 靠近盆土的叶子变黄并逐渐枯萎。 将 发病 的 叶片剪除, 喷施 25 %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进行 防治 。每 5 d 7 d 1次,连续 2 3次。 红蜘蛛 受害叶片 正面最初可见失绿 的 小白点,逐渐变红,叶背面出现 丝网,最终 脱落。 喷施 40 %炔螨特乳油 液 1500倍 2000倍液 或 73 % 克螨特乳油 2000倍 3000倍液 , 每 5 d 7 d 1次,连 续 2 3次。 现蕾开花 期,采用天然植物 如 大蒜 、大葱、 花椒等捣烂水泡数天后的浸出液配合适量中性洗衣粉 进行喷治。 蚜虫 叶片变黄 并 向背面卷曲皱缩。 可喷施 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 或 5%的啶虫脒 可湿性 粉剂 3000倍 4000倍液 ,每 5 d 7 d 1次,连 续 2 3次。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