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1749 2018 丝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2018 - 12 - 06发布 2019 - 03 - 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749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种子协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三元、王 国强 、李丹、 周庆、 黄园 园 、李海竹、李小 军 、陈 欲 晓。 DB41/T 1749 2018 1 丝瓜杂交制 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2、规定了丝瓜杂交制种 的 制种田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 瓜采 收 、 种子 加工 和生产档案 等。 本标准适用于丝瓜杂交 制 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23416.1 蔬菜病虫害 安全 防治 技术规范第 1部分: 总则 GB/T 23416.3
3、 蔬菜病虫害 安全 防治 技术规范第 3部分: 瓜 类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制种田选择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010的规定。 宜选择地势平坦 、 排灌方便 、 耕层深厚 、 中等以上肥力的壤质土壤。 制 种田周边 1000 m以内禁止种植异品种 丝瓜 等蔬菜种株。 4 育苗 4.1 育苗准备 4.1.1 场地 选择 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灌方便 的地块 , 2 3年内未种过瓜 类 作物。 育苗面积占 制 种面积的 3% 4%。 4.1.2 设施 宜 采用 保温性能良好的 日光温室、塑料棚等 设施进行育苗 , 可 保持白天 2
4、8 ,夜间 15 以上的温 度。 4.1.3 育苗方式 DB41/T 1749 2018 2 穴盘育苗: 苗床宽 115 cm 120 cm,长度不限,采用土壤处理杀虫灭菌,整平拍实。 穴盘 采用 50 孔 蔬菜育苗 穴盘, 营养土采 用 蔬菜育苗 基质与过筛细土按 1 2比例 混合, 每立方米加 复合肥 2 kg 3 kg、 50%辛硫磷 乳油 50 ml、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g,兑水喷雾, 充分搅 拌 均匀 ,堆闷。蔬菜育苗基质 质量符合 NY/T 2118的要求。 4.2 播种 4.2.1 种子质量 应采用亲 本原种, 纯度 99.5%,净度
5、99%, 发芽率 90%,水分 8%。 4.2.2 种子处理 晒种:种子提前晒 2 h 4 h。 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盆内,倒入 55 左右的温水浸种 30 min,换清水 30 下浸种 10 h左右,中 途换水一次,换水时揉搓种子;沥干后用湿纱布包裹置于 30 恒温箱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将种子漂洗 一次,种子露芽时播种 ;或采用人工 方法,使 种子外壳顶端“开口”,辅助种子发芽。 根据错期播种时间,父本提前进行种子处理。 4.2.3 播期 3月中下旬 , 父母本错期播种,根据双亲特性确定错期时间,一般情况下,父本 早播 10 d 15 d。 4.2.4 播种方法 按 1 5的父母本比例确定苗床
6、面积和穴盘数量,分期播种。 将预先配好的穴盘营养土均匀喷水调节至含水量 50% 60%,手握可成形但不滴水,堆置 2 h 3 h, 然后装满装 实穴盘,刮平,用压穴板压出大小和深度各 1.5 cm的播种穴, 单粒 平摆穴中 ,再用营养土覆 盖后刮平,浇水至穴盘底孔渗水,稍干后置于苗床上。或用穴盘自动播种机一次完成装盘、压穴、播种、 覆盖工作。 4.3 苗期管理 4.3.1 设施管理 出苗后及时撤去苗床上覆盖地膜。棚上的保温棉被(草帘)根据育苗温度要求,灵活掌握覆盖时间。 4.3.2 水肥管理 苗 期一般不需追肥 , 移栽前浇一次 透 水。 4.3.3 温度管理 出苗前,温度保持 25 35 ,
7、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30 ,夜间保持 15 20 , 定植前 5 d 7 d放风练苗。 4.3.4 成苗标准 苗龄 20 d 30 d,株高 10 cm左右 ,茎粗 0.5 cm左右, 2 3片叶, 叶色浓绿,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 无病虫害。 5 定植 DB41/T 1749 2018 3 5.1 制 种田整理 清 除 前茬秸秆, 深耕 25 cm, 每 667 施腐熟有机肥 3000 kg 4000 kg、 复合肥 ( 含 N、 P2O5、 K2O各 15%,下同 ) 40 kg、过 磷 酸钙 40 kg、尿素 5 kg 10 kg、 5%辛硫磷颗粒剂 3 kg 4 kg, 耕匀
8、耙细耙实。 起埂做畦 , 畦宽 130 cm,埂 高 30 cm。 5.2 种苗 定植 5.2.1 定植 时间 4月 中下 旬 ,父母本分期移栽,父本提前 10 d 15 d定植。 5.2.2 苗床去杂 定植前根据亲本的生物学特性 ,对照瓜苗的叶柄颜色、叶脉、叶型、株型等性状进行去杂去劣,除 去 异、杂、病 、弱株 ,挑选健壮种苗 定植 。 5.2.3 定植密度 父母本的植株比 按 1 5,每 667 采种田定植父本 60 株,母本 300 株。 5.2.4 定 植方法 隔畦定植,一畦双行,在定植畦的畦埂内侧各定植一行母本,株距 1.5 m,定植深度做到深不埋 心, 浅不露根。父本按同样方法定
9、植在母本行地头。 移栽后立即浇水,覆盖地膜,然后将苗从膜内掏出,用土将掏苗口封严。 6 田间管理 6.1 浇水 丝瓜耐湿 喜 水 , 苗期适 当控制灌 水 , 促 进壮 苗 ; 伸蔓至授粉 期水要勤浇浅 浇 , 间 隔 10 d一 次 , 授粉 结束后逐渐 减少浇水 次 数 , 到果实膨大定型 后控制浇水 。 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 6.2 追肥 结 合 浇水,伸蔓期每 667追施尿素 10 kg,开花期和座果后每 667 m2追施复合肥 10 kg 15 kg, 叶面追施 2 3次 0.3%的 磷酸二氢钾 。 6.3 清异去杂 开花前,对安全隔离区内进行检查,清除 可能与该
10、品种杂交的 其他丝瓜品种植 株。 采种田分别在苗期、初花期、商品瓜成熟期、种瓜转色期及种瓜成熟期,根据品种典型性状严格拔 除杂株、病株和劣株。苗期重点拔除病、弱苗;初花期,从株态、花色、初花节位、叶形、叶色等方面 鉴别,并拔除杂株及生育不良株;商品瓜成熟期,根据瓜色、瓜形,结瓜习性及抗病、抗虫、耐热、耐 旱等特点去杂去劣;种瓜转色期及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状态及感病情况,淘汰弱株及感病株;种 瓜成熟期,着重淘汰种瓜异形株、感病株、早衰株。 6.4 搭架整枝 DB41/T 1749 2018 4 在定植畦上搭架,当种苗生长到 5 6片叶时,引蔓上架,当主蔓长至 1 m时,将顶打去,留上部 4
11、5 个侧蔓,使蔓叶分布均匀。随着植株生长,清除母本上所有雄花和其他侧蔓,选择生长势强的雌 花进行授粉,单株选留种瓜 6 8个。后期及时打掉下部老叶,促进上部种瓜生长。 6.5 人工授粉 隔离: 在开花前一天 下 午,选取制种田中翌日将开放的父本雄花和母本雌花花蕾进行套袋隔离。 授粉: 开花当天上午 5:00 7:00,将前一天套袋隔离的雄花摘下并去除花瓣,取下母本雌花纸袋, 使花药与柱头轻轻接触, 授粉结束后雌花仍用纸袋套住进行隔离 。 一般每朵雄花可授 2 3朵雌花。 标记: 在已 授粉雌花花柄上扎线做已授粉标记,授粉 4d 5d后及时拆除纸袋。 7 病虫 害防治 丝瓜杂交 制种主要病害 是
12、 猝倒病、灰霉病 、 霜霉病 、疫病、白粉病、 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 等; 主 要虫害有 白粉虱、 蚜虫、 斑潜蝇、 蓟马、叶螨 等。 病虫害综合防治按照 GB/T 23416.3。 农药使用 按照 GB/T 23416.1的规定。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参见 附录 A。 8 种瓜采 收 瓜条外表变枯黄,重量变轻时,及时采收。 分期分批收获,即熟即收。 采收后,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后熟 7 d 10 d,待种瓜外皮变干时 把瓜条顶部剪开,用力甩瓜条 将 种子甩出 ,然后晾 干待加工 。 9 种子加工 用专用的种子加工设备对晾晒好的种子进行 清选 精选, 清除混入种子中的植株残体、土块石砾、沙 土粒等杂
13、物, 去除杂质和秕 籽 、破 籽 、霉 籽 、小 籽 等不合格籽粒,经检验 种子 合格后 按要求包装贮藏。 种子质量指标: 纯度 98%,净度 99%,发芽率 85%,水分 8%。 种子检验应符合 GB/T 3543规定;种子包装应符合 GB/T 7414规定;贮藏应符合 GB/T 7415的规定。 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记载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和种子检验的每个环节,包括生育期、生产管理情况、肥 料使用情况,农药使用情况、种子收 获加工和检验记录等。 A DB41/T 1749 2018 5 A B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丝瓜制种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 丝瓜制种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 参
14、见表 A.1。 表 A.1 丝瓜 制种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及剂型 稀释倍数 施用方法 猝倒病 霜霉威 72.2%水剂 800倍 喷雾 恶霜锰锌 64%可湿性粉剂 500 倍 喷雾 霜 脲 锰锌 72%可湿性粉剂 600 倍 喷雾 乙膦铝 90%可溶 性粉剂 500 倍 喷雾 灰霉病 嘧霉胺 40%悬浮剂 700 1000 倍 喷雾 乙烯菌核利 50%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喷雾 多菌灵磺酸盐 50%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 喷雾 甲硫乙霉威) 65%可湿性粉剂 800 1300 倍 喷雾 霜霉病 霜霉威 72.2%水剂 700 1000 倍 喷雾 乙铝
15、锰锌 70%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 喷雾 甲霜 霜霉威 25%可湿性粉剂 500 1000 倍 喷雾 烯酰吗啉 50%水分散粒剂 2000 倍 喷雾 枯萎病 枯萎立克 50%可湿性 粉剂 500 600 倍 灌根 抗枯灵 50%可湿性 粉剂 600 800 倍 灌根 敌克松 72%可湿性 粉剂 2000 3000 倍 灌根 细菌性角 斑病 农用链霉素 72%可湿性粉剂 2000 4000 倍 喷雾 新植霉素 90%可湿性粉剂 2000 4000 倍 喷雾 氢氧化铜 46.1%水分散粒剂 1500 倍 喷雾 络氨铜 15%水剂 300 倍 喷雾 疫病 烯酰锰锌 69%可湿性粉剂 1000
16、 1500 倍 喷雾 霜霉威氟吡菌胺 687.5g/l悬浮剂 800 1200 倍 喷雾 锰锌霜脲 72%可湿性粉剂 600 800 倍 喷雾 霜代乙膦铝 76%可湿性粉剂 800 1000 倍 喷雾 白粉病 三唑酮 25%可湿性粉剂 1200 倍 喷雾 戊唑醇 43%悬浮剂 4000 5000 倍 喷雾 苯醚甲环唑 10%水分散粒剂 1000 1500 倍 喷雾 嘧菌酯 25%悬浮剂 1000 倍 喷雾 DB41/T 1749 2018 6 表 A.1(续)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及剂型 稀释倍数 施用方法 白粉虱 吡虫啉 5%水剂 1000 倍 喷雾 高效氯氟氰菊酯 2.5%乳油
17、 500 倍 喷雾 氯虫苯甲酰胺 20%悬浮剂 3000 4000 倍 喷雾 蚜虫 吡虫啉 10%可湿性粉剂 1500 倍 喷雾 啶虫脒 5%乳油 3000 倍 喷雾 阿维菌素 1.8%乳油 3000 倍 喷雾 斑潜 蝇 灭蝇胺 50%可湿性 粉剂 1000 2000 倍 喷雾 阿维菌素 1.8%乳油 2000 3000 倍 喷雾 敌百虫 50%乳油 800 倍 喷雾 蓟马 吡虫啉 10%可湿性粉剂 1500 倍 喷雾 多杀霉素 25 g/L 悬浮剂 3000 4000 倍 喷雾 啶虫脒 5%乳油 3000 倍 喷雾 叶螨 哒螨灵 15%乳油 1000 1500 倍 喷雾 炔螨特 57%乳油 1000 1500 倍 喷雾 噻螨酮 5%可湿性粉剂 1500 1800 倍 喷雾 甲氰菊酯 20%乳油 1000 1500 倍 喷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