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803 2019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9 - 03 - 19发布 2019 - 06 - 1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803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 GB/T 1.1 2009给出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国强、王朝阳、彭红、郭华、郭学治、董彦防、王连生、徐永伟、 柴俊霞、王香芝、胡锐、王守宝、李晓清、 吕岩、 刘一、郭姝辰、崔荧钧。 DB41/T 1803 2019
2、1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 控 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 河南省夏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GB/T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
3、合理使用准则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频振式杀虫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884 生物有 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41/T 1014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设计规范 DB41/T 1251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DB41/T 1398 不同玉米品种间(混)作种植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 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
4、为。 3.2 安全间隔期 经残留试验 确证的试验农药时间使用时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天 数。 3.3 理化诱控 DB41/T 1803 2019 2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通过布设特定的灯光、色板、昆虫信息素、食 诱 剂等,诱集并 杀死 害虫,降低田间害虫种群数量 的一种方法。 4 防治原则 从玉米田生态系统出发,发挥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培育健康作物,强化病虫害预防,强调生物防治 和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农药,保护玉米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玉米应符合 GB 2761、 GB 2763安全标准要求。 5 主要绿色防控措施 5.1 植物检疫 使用经植物检疫合格的玉米种子。严禁从
5、疫情发生区调运种子。 5.2 农业生态调控 5.2.1 轮作、间作套种 在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 生区,实行玉米与 大豆、花生 等非寄主作物轮作,一般 2 3年轮作一 次。 也可采用抗性 不同 的 玉米品种间 作( 品种间作应符合 DB41/T 1398的要求 ) 或者玉米与不同作物间 作套种。在地头沟渠旁,种植蓖麻、除虫菊等植物, 诱杀 取食的金龟子。 5.2.2 选用抗病虫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 种植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 GB/T 4404.1 的要求 。 5.2.3 种子处理 购买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 5.2.4 精细 播种 小麦收获后,趁墒采用贴茬
6、免耕覆盖施肥一体化机械播种,墒情不足时,播种后浇蒙头水。 秸秆还 田的田块,将秸秆切细粉碎 ,加 快 秸秆 腐熟进度。地下害虫 发生严重的田块, 采用药剂 进行 土壤处理。 5.2.5 科学施肥 施肥配方的设计应符合 DB41/T 1014的要求,有机肥料应符合 NY/T 525的要求,生物有机肥应符合 NY/T 884的要求,肥料的合理使用应符合 NY/T 496的规定。 5.2.6 合理排灌 雨 涝 后 要 及时排除田间 积 水 ,干旱时适量 灌水, 宜 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 灌溉水质应符合 GB/T 5084的要求 。 5.2.7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的作物
7、病残体 和 杂草 。 结合耕作管理,人工抹卵、捡拾、捕捉害虫,集中消灭。 收割机转场时, 清除 机具上粘附 的秸秆和泥土。 DB41/T 1803 2019 3 5.3 理化诱控技术 5.3.1 灯光诱杀 在 鞘翅目、鳞翅目 害虫成虫 暴发期 ,开展大面积灯光诱杀。每 30亩 60亩 地架设一盏 20 W频振式 杀 虫灯、黑光灯或高压汞灯等, 悬挂高度 1.5 m 2 m,每天 完全天黑后 开灯,次日清晨关灯 。选用的频振 式杀虫灯 应 符合 GB/T 24689.2的要求。 5.3.2 色板诱杀 在 蚜虫、蓟马、灰飞虱 发生重的田块,分别悬挂 黄色、蓝色、黄绿色粘板诱杀成虫 。 色板悬挂于玉
8、 米田间,高于植株 15 cm 20 cm,每亩 15 30块。 5.3.3 信息素诱杀 在 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 羽化 初期 ,根据田间优势种群不同,放置相应 种类 昆虫的性信息素 诱芯, 诱捕成虫。 每个诱捕器装 1枚诱芯,每亩放置 1 2枚, 50亩 以上连片使用。连片使用面积达到 100亩 以上时,每 亩使用 1枚诱芯 , 诱捕器间隔 30 m 50 m,呈外密内疏放置。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下沿离地面 0.5 m 1 m。 5.3.4 食物诱杀 在田间安放 糖醋液 杀虫盆、食诱剂诱捕器或者喷施食诱剂条带, 诱杀黏虫、地老虎、棉铃虫 、甜菜 夜蛾、金龟子 等害虫
9、 成虫 ,利用毒饵、发酵变酸的食物等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害虫成虫 。 糖醋液的配制: 配方一 : 红糖 、 醋 、 水 的比例 为 5: 20: 80; 配 方二 : 红糖 、 醋 、 酒 、 水 的比例为 1: 4: 1: 162。 将配好的糖醋液放置容器内(盆),以占容器体积 1/2为宜。 食诱剂(带)、毒饵等按产品说明使用。 5.4 释放天敌 在玉米螟、棉铃虫成虫发生 始 发 期,田间释放赤眼蜂 卵卡 。 一般进入田间 5 m以内为第一 个放卡 点,点与点之间相隔 10 m展开,成排放置。每排蜂卡相隔 30 m。 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始期开始放置,根据成虫量多少,决定放置蜂卡次数。一般
10、情况放置 1 2次 / 代,发生量大时,每代放 3次, 每 隔 7 d 10 d一次 。 5.5 药剂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发生时间,选用适 宜药剂与方法进行防治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具体药剂参 见附 录 A。农药 使用按照 GB/T 8321、 NY/T 1276的规定执行。 DB41/T 1803 2019 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期及药剂 推荐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期及药剂参见表 A.1。 表 A.1 夏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适期及药剂 序 号 防治 对象 防治适期或 防治指标 推荐农药品种 施药方法 兼治对象 1 大斑病 病叶率20 枯草芽孢杆菌、
11、丙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戊 唑醇、唑醚 氟环 唑 、代森铵、丙森锌、甲基硫菌灵戊 唑醇等 喷雾 小斑病、褐斑 病、纹枯病、弯 孢霉叶斑病 2 小斑病 病叶率20 戊唑醇嘧菌酯、丙环唑嘧菌酯、氟环唑福美双、 代森铵、嘧菌酯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 喷雾 大斑病、褐斑 病、纹枯病、弯 孢霉叶斑病 3 粗缩病 防治灰飞虱 播期噻虫嗪拌种;苗期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加入氨 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 种子处理 或喷雾 蚜虫、蓟马、地 下害虫 4 茎基腐病 播种期拌种 咯菌腈、精甲霜灵、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 酯、戊唑醇、种菌唑、灭菌唑、咪鲜胺铜盐、三唑酮、 福美双、萎锈灵、噁霉灵、克菌丹等 种子处理
12、纹枯病 5 丝黑穗病 播种期拌种 戊唑 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嘧菌酯、三唑酮、烯 唑醇、三唑醇、氟唑环菌胺、灭菌唑、种菌唑、福美 双、萎锈灵、四霉素等 种子处理 茎基腐病、苗枯 病 6 玉米灰斑病 肟菌酯戊唑醇 喷雾 小斑病、大斑 病、褐斑病、纹 枯病 7 玉米螟 一、二代花叶 率 10%,三 代百株虫量 50头 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苯虫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除虫脲 喷雾 棉铃虫、桃蛀螟、甜菜夜蛾 8 桃蛀螟 参照玉米螟 9 黏虫 苗期百株虫 量 10头 成株期百株 虫量
13、 120头 球孢白僵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 等 喷雾 棉铃虫、玉米螟、蚜虫 10 蓟马 被害株率10% 吡虫啉、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氟虫腈等 喷雾 蚜虫、灰飞虱、双斑萤叶甲 11 蚜虫 苗期虫株率 30% 40%, 成株期百株 蚜量 5000 头 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溴氰菊酯、呋虫胺等 种子处理 或喷雾 蓟马、灰飞虱 12 叶螨 螨株率 10% 阿维菌素、唑螨酯、 联苯肼 酯 等 喷雾 13 地老虎 吡虫啉硫双威、溴酰 噻虫 嗪 、 氯氰 福美 双 等 种子处 理 蓟马 、 灰飞虱 14 蝼蛄、蛴螬、金针虫 每亩 1000头 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氟虫腈、顺式氯氰菊酯、氯氰 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硫双威等 种子处理 蓟马 、 灰飞虱 15 二点委夜蛾 被害株率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喷雾 地老虎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