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8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670 2018 白及栽培技术规范 2018 - 09 - 29发布 2018 - 12 - 2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言 为规范河南省境内白及生产技术,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和地域特点,特制订本地方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 厅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师范学院、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好滋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波、许申平 、 蒋素华、梁芳、张燕、王默霏、袁
2、秀云、 马杰、贾树峰、饶斌 。 白及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及栽培的 术语和定义 、种子生产、 组培育苗、组培苗驯化、栽培环境、大田栽培、 采收和加工等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 本标准依据在河南省开展的有关研究制定,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白及和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的规范化栽 培,及类似自然条件的白及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569
3、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LY/T 1684 森林食品 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及 中药材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 , 其余部分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白及项 下 的有关规定。 3.2 基质 白及种苗驯化栽培中用来 固定植株及贮存植物所需水分、养分的材料。 3.3 实生苗 通过种子在无菌或自然环境下萌发生长得到的种苗。 3.4 分生苗 利用植株的休眠芽或组织进行增殖分化诱
4、导,获得的生根植株。 3.5 分株苗 由白及块茎上 分割的芽体经生长得到的幼苗 。 4 种子生产 4.1 亲本选择 用于种子生产的亲本 类型 应该符合中国植物志收载的兰科植物白及的形态特征,经过鉴定确认。 4.2 授粉 在盛花期,选择品质优良、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母本在授粉后立即套袋,并及时挂标 志牌,标明授粉母本与父本(或 类型名称 )。 4.3 疏果与采收 授粉后,子房开始膨大时进行疏果,每株 留果 2 3个。蒴果开始转黄时,选择饱满的果实连果柄一 起采收备用。 4.4 种子保存 蒴果在 4 冰箱中保存。 5 组培育苗 5.1 无菌播种 5.1.1 实生苗诱导 采用 75%酒精擦
5、拭蒴果表面, 10%次氯酸钠 25 min或 0.1%氯化汞 10 min消毒后 , 无菌水冲洗 3遍, 在无菌培养基上 进行播种,诱导 种子形成 原球茎以获得实生苗。 5.1.2 分生苗诱导 以白及块茎上的芽头作繁殖材料, 10%次氯酸钠 10 min 或 0.1%氯化汞 5 min消毒后,无菌水冲洗 3 遍, 接种于无菌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获得分生苗。 5.1.3 继代培养 原球茎继代控制 在 3 4代,不 定芽 继代控制在 2 3代 。 5.2 炼苗 组培苗 达到 出瓶标准, 将培养瓶放置于与栽培相近的环境中进行炼苗,炼苗 1 2周。 5.3 组培苗的质量 用于栽培的苗 应该为 株高
6、5 cm,叶片 3片以上,假鳞茎直径 2 mm,根数 3条以上 , 无污染、无 烂茎、烂根、黄叶。 5.4 标签、包装 5.4.1 标签 每批苗应有标签,标明品种 类型 、生产单位、苗龄、实生苗或分生苗、数量、出苗日期、批号、标 准号、苗木检验证书号等。 5.4.2 包装 白及苗在经 分拣 处理后,单层直立放置在塑料筐或纸箱中,包装箱应该结实牢固并设有透气孔,装 箱后附上标签。 6 组培苗驯化 6.1 驯化种植 温室 单栋或连栋温室 :温室上方设一层折光率为 70%的遮阳网。温室要确保通风,宽度不宜超过 40 m。 简易温室:用热镀锌钢管、几字钢或其它坚固材料插地建成,温室高度 2.8 m 3
7、.5 m。温室上方 覆盖一层遮光率为 70%的遮阳网。 6.2 驯化栽植苗床 6.2.1 高架苗床 材料选用钢架或其它坚固材料,架高 0.6 m 0.8 m,架宽 1.5 m 1.7 m,活动苗床或固定苗床, 固定苗床间距 0.4 m 0.6 m。 6.2.2 水泥瓦苗床 用砖块支撑离地面高 0.2 m 0.3 m 的水泥瓦苗床,苗床宽 1.0 m 1.5 m,苗床间距 0.4 m 0.6 m。 6.2.3 石块 苗床 用石块铺摆成厚 0.3 m、宽 1.0 m 1.5 m 的苗床,苗床间距 0.4 m 0.6 m。 6.3 驯化苗基质 6.3.1 基质选择 常采用的基质有树皮块 , 木屑 ,
8、 腐熟后的花生壳 , 苔藓 ,椰糠, 草 炭土 :珍珠岩 ( 8-9:2-1) 等。树 皮和木屑以松、杉 类 树种为最佳。 6.3.2 驯化苗基质铺设 基质铺设厚度 10 cm 12 cm。 高架苗床,先用孔径小于 0.5 cm 的塑料网铺于框架上,再铺上种植 基质;水泥瓦苗床,先用直径 3 cm 5 cm 的小石子或碎红砖铺于水泥瓦凹沟里,再铺上种植基质;石 块苗床,四周用木板等物围住,直接铺设基质。 6.4 组培 苗栽植 6.4.1 栽植时间 设施温室可周年栽植,但冬季需做好加温处理。 6.4.2 栽植密度 栽植株行距按 5 cm 10 cm。 6.4.3 预处理 从 组 培瓶中取出种苗,
9、清水彻底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再用 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根部 20 min后 即 可进行栽植。栽植后 要注意保湿。 6.4.4 栽植方法 栽 植前 2 d 将苗床基质均匀浇透,备用。栽植时,挖 1.5 cm 2 cm 深的穴,大小以能放下假鳞茎 为宜, 保证 根 部 舒展 为佳 。基质以刚好覆盖住假鳞茎为宜。 6.5 驯化苗栽植管理 6.5.1 光照 温室上方覆盖遮阳网 , 其他季节可打开遮阳网。 6.5.2 温湿度 保持通风, 温 度为 20 28 ,空气湿度为 75% 80%。 6.5.3 驯化苗水分管理 水源要求符合 GB 5084的标准。 种植 后 1 d 3 d,可不浇水 ; 3 d
10、后,根据基质湿润情况浇水。 种植 2 个月后,每天视情况浇水 1 2 次,浇水以保持基质湿润为主,基质宜偏干,不宜过湿。浇 水时间为上午 9: 00 10: 00,下午 16: 00 17:00。 6.6 施肥 4 月 9 月为白及生长旺盛期, 磷酸二氢钾、功能型复合肥、平衡肥等多种肥料均可使用 , 结合浇 水进行叶面喷施,每 7 d上午喷施 1次。 6.7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常见白及病虫害见附录 A。 7 栽培 环境 白及栽植地要选择生态环 境 良好的区域,符合 GB 5084 和 GB 15618的标准。 8 大田栽培 8.1 适合区域 选择海拔 300 m
11、 700 m的山区 稀疏 林下 或林间空地 种植, 郁闭度 30%, 年积温 2000 3000 ; 生长期间 相对湿度 65% 80%。 8.2 栽培地选择 选择坡度为 20以下,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 土壤种植 。 8.3 整地 在种植的前一年冬季进行整地 , 结合翻耕时施足底肥,每 667 施腐熟厩肥 2000 kg、复合肥 50 kg, 耙细整平,做成 1.2 m宽,高 20 cm的畦,步道宽 3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 8.4 栽植 8.4.1 分株苗栽植 于 9 10月收获白及时,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以 根系 发达、无病虫害者为最好。 在整
12、好的畦上按株行距 15 cm 25 cm 挖穴栽植,穴深约 12 cm,每穴放 1 个种茎,芽 头 向 上, 栽后盖土与畦面齐平。 8.4.2 组培苗栽植 驯化满一年的组培苗可移栽大田。 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 15 cm 25 cm挖穴栽植,穴深 10 cm, 每穴 1株苗, 封土压实, 浇透定根水 。 8.5 栽后管理 8.5.1 水分管理 白及喜 湿润 环境,种植地应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排灌,以防涝抗旱。春季 2 月份浇返青水。 11月浇封冻水。 8.5.2 中耕除草 根据生长情况,一般每年中耕除草 3次,第一次在 春节 新芽萌发高 4 cm 5 cm 时,第二次在 6月
13、 生长旺盛期,第三次在 8 9 月块茎膨大期。 中耕 宜浅,避免伤及 块茎 。要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捡净杂草和石块,把锄松的土壤培到 植株根部 。 8.5.3 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施肥 3次 ,以复合肥为佳。 8.5.4 越冬保护 白及不耐寒, 冬季 温度较低的种植区,应做好冬季防寒抗冻措施,盖草或地膜覆盖防寒,待春季出 苗时揭开盖草和地膜。 8.5.5 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A。 9 采收和加工 9.1 采收时间和方法 通常 栽 后 第四年便可采挖。 秋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可采收 ,采挖时将块茎连土一起挖起, 抖掉泥土, 摘去须根,除掉茎叶, 即可 加工。 9.2 加工 将
14、白及块茎分成单个,清除病虫危害的块茎 。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内无白心,取出晒至半干, 除去外皮,晒干。 10 质量要求 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鉴别等相关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白及项下的有关规定 。 11 标志、标签、包装、储运 11.1 标志、标签 有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地、采收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或经销单位);经认可 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志的产品可在包装上加贴相关产品标志。 11.2 包装 采用的 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包装材料要求。 11.3 贮运 产品的运输、贮藏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和场所,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曝晒。严 禁与其他有毒有害物混存混运
15、。 12 档案建立与管理 12.1 产地环境情况 记载土壤、灌溉水、空气等环境质量状况和当年气象资料。 12.2 栽培技术情况 记载种植的品种、苗龄、面积,施肥次数、时间、数量和种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种类,使用 量、时间和方法,生产培训情况等。 12.3 采收和加工 记载鲜品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加工过程、方法,贮藏和运输情况。 12.4 药材质量评价 记录白及性状和各项检测情况。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白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白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见表 1。 表 A.1 白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名称 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块茎腐烂病 植株生长期间均可感染。 病原菌为
16、立枯 丝核菌,发病初期根上出现浅褐色、水 渍状病斑,病情扩展后变为褐色并腐 烂,直到全根腐烂,最后蔓延到植株基 部。 地上部发病轻时 叶尖干枯,叶片黄 绿,长势差,重时全株死亡。 ( 1)及时清除病株,清理受感染根系, 集中烧掉 ; 剪刀等用具要严格消毒 。 ( 2) 发病初期可用青枯立克 500 600 倍液喷雾 ,每 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 2 3次;严重时,可 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 1000倍液浇施。 蚜虫 主要在春季和夏初危害发育中的白及 花,使花变形扭曲,发育不良,并传播 病毒。其分泌的汁液引起煤烟病。 用吡虫啉 或 高效氯氰菊酯等 进行防治 。 小地老虎 以幼虫咬食或咬断白及幼苗及嫩芽,造 成缺窝断行。 4 5 月为第一代幼虫为 害最重时期。以后为害逐渐减轻。 (1) 在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采用 杀虫灯 诱杀成虫。 (2)为害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人工捕捉。 (3)用 90%晶体敌百虫 0.5 kg,加水 2.5 kg 5 kg,拌蔬菜叶或鲜草 50 kg 制成毒饵,每 667 m2用毒饵 10 kg,诱 杀幼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