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B 6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16122018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2018 - 06 - 19 发布 2018 - 09 - 19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612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栗燕、郑先波、刘艺平、逯久幸、贺丹、张曼、韩中海。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国强、王中超、张永帅、刘烨君、常毅洪、王锐。 DB41/T 16122018 1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2、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苗圃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址、圃地调查与资料收集、圃地规划设计、图纸绘制、 规划设计说明书编制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园林苗圃工程的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0203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SL 18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CJJ/T 67 风景园林制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林苗圃 繁殖和
3、培育园林绿化所需苗木的基地。依用地面积分为大型苗圃(面积20 hm 2 )、中型苗圃(面 积3 hm 2 20 hm 2 )、小型苗圃(面积3 hm 2 )。 4 圃地选址 4.1 基本条件 选择交通方便、供电保障、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地块。 4.2 自然条件 4.2.1 土壤 宜选土层深厚、团粒结构良好的壤质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土层厚度50 cm,含盐量 0.2%,有机质含量2.5%,pH值6.08.5。 4.2.2 气象条件 苗圃地应避开地势低洼、风口、霜灾、雹灾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地段。 4.2.3 地形、地势与坡向 DB41/T 16122018 2 应选择地势平坦,坡度3,
4、排水良好的地方。多雨地区,坡度可增大至5。山地丘陵区可在 缓坡地选址,坡度5;坡向宜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南坡中下部。 4.2.4 水源与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深度2 m,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4.2.5 病虫害情况 圃地应避开根结线虫病等重大病虫害疫区,或经土壤消毒后仍无法根治病虫的地区。 5 圃地调查与资料收集 5.1 踏勘 设计人员会同施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圃地进行实地勘查,了解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形地势、土壤、 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以及周边环境等。 5.2 圃地现状图标绘 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按照比例尺1:5001:2 000、等高距0.2 m0.5 m的要求,将圃地权界内的 河、
5、井、道路、房屋、线杆等地物绘入地形图。 5.3 土壤调查 在圃地范围内选定典型区域,挖取土壤剖面,观察记载并取样分析,了解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土 壤质地、地下水位、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等,并在平面图中标出。 5.4 病虫害调查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调查圃地及周围植物病虫害种类及感染情况,并标注在地形图上。 5.5 劳动力及技术人员 调查收集当地劳动力来源、村民种植习惯、传统技艺及技术人员情况等。 5.6 资料收集 5.6.1 圃地经营现状 圃地现状用地性质、植被种类、乡土树种及周边环境情况等。 5.6.2 气象资料 包括无霜期、全年及各月平均气温、绝对最高和最低气温、5 积温、表
6、土层及50 cm土层最高 和最低温度、冻土层深度、年均降水量及各月分布情况、最大一次降水量及降水历时数、空气湿度、主 风向、冰雹灾害发生时间及频率等。 6 圃地规划设计 6.1 生产用地规划设计 DB41/T 16122018 3 6.1.1 生产用地面积要求 生产用地是园林苗圃的主要部分,面积应为苗圃总面积的80%以上。 6.1.2 播种繁殖区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灌溉方便、地势较高且平坦,坡度2的地块,坡地应选择自然条件 最好的坡向。 6.1.3 营养繁殖区 宜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块,主要开展扦插、嫁接繁殖。压(埋)条和分株繁殖系数较低,育苗数 量少,可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 6.1.4
7、 引种驯化区(试验区) 有条件的苗圃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有一定小气候条件的地块设置。 6.1.5 采穗圃 可结合防护林带和沟、路、渠的建设利用圃地内的零星地块设置。 6.1.6 设施育苗区 选择水电方便的地块,设置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荫棚等。 6.1.7 容器育苗区 应选择主干道和管理区附近,有充足的水源和电力供应,便于灌溉和育苗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的地 段。 6.1.8 苗木移植区 选择地面平整、土壤条件中等的地块,依照苗木的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成片种植。需带土球移 植的苗木应避开沙性土质地段。 移植区培育大苗应选择起运方便的地块。 6.2 辅助用地规划设计 6.2.1 辅助用地面积
8、要求 辅助用地面积应控制在苗圃总面积的20%以下。 6.2.2 道路系统 干道:根据圃地的地形地貌设置,连接管理区与出入口,满足运输车辆、耕作机具的通行要求。宽 度4 m左右,标高高于圃地20 cm。 生产路:连通各生产用地的道路,宽度1.5 m3 m。 环道:应设在苗圃四周防护林带内侧,供机动车辆回转通行使用,宽度4 m6 m。 6.2.3 灌溉系统 可因地制宜,选择喷灌、滴管、渠灌等方式,具体设计应符合GB/T 20203和SL 18的要求。 DB41/T 16122018 4 6.2.4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一般坡降为0.3%0.6%。 当地形、坡向一致时,排水沟设
9、置在道路一侧,与道路平行。当排水沟与路、渠相交时,应设置涵 洞。作业区内的小排水沟宽0.3 m,深0.3 m0.6 m;大排水沟设在圃地最低处,宽1 m以上,深0.5 m 1.0 m。 6.2.5 防护林带 中小型苗圃在四周设防护林带;大型苗圃除四周设置主防护林带外,在内部干道两侧或一侧设辅助 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的结构以乔、灌混交半透风式为宜,设24行乔木。树种应选择适应性强、树冠高大的乡 土树种,同时注意速生和慢生、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寿命长和寿命短的树种相结合,避免病虫害 中间寄主树种。 6.2.6 管理区 管理区包括办公室、仓库、工具房、车库、晾晒场、堆肥场、假植转运场、苗木储存库
10、等。应设在 交通方便、地势高燥的地方。中小型苗圃的管理区宜设在靠近出入口的地方,大型苗圃可将管理区设在 苗圃中央位置。堆肥场则设在较隐蔽但便于运输的地方。 大中型苗圃应设实验室、资料室、档案室,有条件的苗圃可根据需要设组培室、炼苗场等。 7 图纸绘制 以苗圃地形图为底图,在图上按比例绘出生产用地、主要道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防护林带、 建筑物、场院、生产设施等构筑物,图纸绘制按CJJ/T 67的规定执行。 8 规划设计说明书编制提纲 参照附录A。 DB41/T 16122018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规划设计说明书编制提纲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面积及权界 1.2
11、 自然条件 1.3 社会经济状况 1.4 交通条件 1.5 历史沿革 1.6 建设现状 2 规划总则 2.1 指导思想 2.2 规划原则 2.3 规划依据 2.4 苗圃定位 2.5 规划期限 2.6 发展目标 3 圃地规划设计 3.1 生产用地规划设计 3.1.1 播种繁殖区 3.1.2 营养繁殖区 3.1.3 引种驯化区(试验区) 3.1.4 采穗区 3.1.5 设施育苗区 3.1.6 容器育苗区 3.1.7 苗木移植区 3.2 辅助用地规划设计 3.2.1 道路系统 3.2.2 灌溉系统 3.2.3 排水系统 3.2.4 防护林带 3.2.5 管理区 4 育苗技术及苗圃管理 4.1 育苗种类及市场分析 4.2 不同树种育苗技术与管理 5 投资概算与苗木成本估算 5.1 投资概算 5.1.1 基础设施投资概算 5.1.2 流动资金 5.2 苗木成本估算 DB41/T 16122018 6 5.2.1 直接成本 5.2.2 间接成本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6.2 生态效益 6.3 社会效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