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00.25 Q 3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15772018 无炭滑板砖 Carbon - free sliding plate brick 2018-04-17 发布 2018-07-17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5772018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分类 . . 1 5 技术要求 . . 2 6 试验方法 . . 2 7 检验规则 . . 3 8 包装、标 志、运输、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2、 . 4 DB41/T 1577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郑州华祥耐材有限公司、新乡市新昊新材料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方、李洋、刘华平、王关召、路学敏、周博、沈玥。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魏广辉、周超杰、陈红丽。 DB41/T 15772018 1 无炭滑板砖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炭滑板砖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 输、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无炭滑板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
3、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97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 GB/T 5072 耐火材料 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 6900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7321 定型耐火制品试样制备方法 GB/T 10325 定形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 GB/T 10326 定形耐火制品尺寸、外观及断面的检查方法 GB/T 16546 定形耐火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GB/T 16555 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3
4、0873 耐火材料 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YB/T 5049 滑板砖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炭滑板砖 无炭滑板砖是指满足洁净钢生产用不添加炭素原料或天然石墨,由结合剂引入的游离炭含量小于 1.5%的不经烧成的氧化铝基滑板砖。 3.2 炭素 炭素是以高纯度优质 无烟煤 , 经过深加工而改变煤的一些性质得出的材料,原子为C ,主要有 沥青、 炭黑和人造石墨 等 。 4 分类 无炭滑板砖按理化指标分为HBWTL-70和HBWTL-75两个牌号。 DB41/T 15772018 2 其中H、B、W、T、L 分别表示“滑、板、无、炭、氧化铝”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其后面的70和
5、75 数字为氧化铝含量的百分数。 5 技术要求 5.1 无炭滑板砖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5.2 无炭滑板砖的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5.3 客户如有特殊技术要求时,按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表1 无炭滑板砖的理化指标 项 目 牌号 HBWTL-70 HBWTL-75 Al2O3 /% 70.00 75.00 SiC /% 5.00 5.00 F.C /% 1.50 1.50 显气孔率 /% 11.0 10.0 体积密度 /g.cm -3 2.90 2.95 常温耐压强度/MPa 80.0 90.0 热震稳定性 (110020 min 强度保持率)/% 80 75 表2
6、无炭滑板砖的外观尺寸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 目 指 标 尺寸允许偏差 厚度 1 其他方向 2 内径 1 中心偏移 2 子母口 1 缺棱缺角深度 工作面及接缝处 5 非工作面 8 裂纹长度 宽度0.10 10 宽度 0.100.25 不允许 宽度0.25 不允许 平整度 滑动面 0.05 相对边差 厚度 1 6 试验方法 DB41/T 15772018 3 6.1 制样:化学分析在铸口周围 10 mm 左右宽的圆环区内制样;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在砖的宽度方向 含铸口边缘部位制样;常温耐压强度在砖的长度方向钢水接触区域内取样。 6.2 Al2O3化学分析按 GB/T 6900 进行。 6.3 Si
7、C、F.C 化学分析按 GB/T 16555 进行。 6.4 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的试验按 GB/T 2997 进行。 6.5 常温耐压强度的试验按 GB/T 5072 进行。 6.6 抗热震性的试验按附录 A 进行。 6.7 砖的外观、尺寸及断面的检查按 GB/T 10326 进行。 6.8 砖的滑动面的平整度检验按 YB/T 5049 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按同一牌号进行编批,每批产品不超过15 t。 7.2 抽样 砖的抽样、验收按GB/T 10325进行。 7.3 出厂检验 常温耐压强度、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为验收检验项目。 7.4 判定规则 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应符合表1和表2的
8、要求。如果抽样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在该批制品中抽取双 倍数量的样本,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检。复检结果符合要求的,判为合格批;否则判为不合格批。游 离炭、常温耐压强度、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为验收检验项目。需要复检时,单值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 规定。 表3 复验时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F.C /% 0.02% 显气孔率 /% 1% 体积密度 /g.cm- 3 0.02 g.cm -3 常温耐压强度/MPa 5 MPa 8 包装、标志、运输、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8.1 包装、标志、运输、储存按 GB/T 16546 进行或按合同约定执行。 8.2 产品在出厂时,应附有公司技术质量部门签发的质量证
9、明书,可载明供、需方名称,性能检验结 果,产品名称、型号、数量、批号等项目。 DB41/T 15772018 4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A.1 原理 试样经过在1100 温差下风冷热震循环4次后,常温耐压强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将热震循环后 的试样冷却到室温进行常温耐压强度的测定,以残余强度保持率评定无炭滑板砖的抗热震性能。 A.2 材料和试剂 A.2.1 石墨:细度180目。 A.2.2 匣钵:由不定形耐火材料浇注成型。 A.3 仪器设备 A.3.1 高温电炉:配有较大炉膛及程序升温控制器。 A.3.2 压力试验机:试验机的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其上、下加压板至
10、少应有一个球铰 支座,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 A.3.3 电热鼓风干燥箱:量程:300 ,精度:2 。 A.3.4 急冷装置(可不具备) :吹气装置 带有直径8 mm,长5 mm 的喷嘴;400 mm250 mm 20 mm的钢板,带有能固定试样的定位销。 A.3.5 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A.4 试验条件 A.4.1 温度:10 35 ; A.4.2 湿度:20%80%。 A.5 样品及试样 A.5.1 样品 按GB/T 10325规定,试验用三块样品,每块样品上制取两块试样,其中三块用于抗热震性试验, 另 外 三块用于未热震的耐压强度对比试验。 A.5.2
11、试样 A.5.2.1 形状尺寸:厚度立方体,尺寸偏差为2 mm。 A.5.2.2 试样的平行度:试样两个原始面应平行,上面(压力面)对下面(张力面)的平行度允许偏 差为不大于0.2 mm,试样中另两对切取面的平行度允许偏差为不大于0.5 mm。 DB41/T 15772018 5 A.5.2.3 试样制备:从每块样品砖的长度方向钢水接触区域制取两块厚度立方体,切割面不平是允许 适当磨平。制品的滑动面应作好标记。不得有因制样而造成的裂纹及水化等缺陷,否则需重新制样。 A.6 试验步骤 A.6.1 试样干燥 干切或湿切试样于(1105)或允许的较高的温度下干燥至恒量。干燥后的试样不得受潮。 注:
12、恒量是指相隔1 h的连续两次之差不大于其前次的0.1%。 A.6.2 试样急热过程 A.6.2.1 将干燥后的试样,放入预加热至(250300)的电热干燥箱内至少保持2 h。 A.6.2.2 将急热后的试样放入匣钵内,应以滑动面或其对面放置,不得叠放,且试样于试样、试样与 匣钵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小于10 mm。然后用石墨粉覆盖试样,至少超过试样上表面2 cm。 A.6.2.3 打开高温电炉控制器, 设定升温速度, 以每分钟10 的速度预加热至1100 , 保温15 min 30 min后,迅速将匣钵移入炉膛。立即关闭炉门,炉温降低应不大于50 。从匣钵放入,5 min内炉温 应恢复至(11001
13、5)。试样在此温度下保持20 min,匣钵与炉膛的间隙不小于10 mm。 A.6.3 试样急冷过程 A.6.3.1 打开炉门,将匣钵从炉膛里取出,立即用衬有石棉的铁钳将试样从匣钵内取出,迅速以滑动 面紧靠定位铁板上,使喷嘴正对着试样喷嘴面,用压缩空气吹5 min。 A.6.3.2 压缩空气为室温,应不含水滴,喷嘴前的压力始终为0.1 M Pa,喷嘴距离试样喷吹面约100 m m。 A.6.3.3 打开炉门,将匣钵从炉膛里取出,立即用衬有石棉的铁钳将试样从匣钵内取出,放置在地面 或钢板上,自然冷却30 min,冷却至室温。 注: 以上两种冷却方式可选择一种;自然冷却过程中可小心翻动试样。 A.6
14、.4 试样反复热交替过程 A.6.4.1 试样经压缩空气急冷后或自然冷却至室温后, 在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3 min。立即按A 6.2.2 至A 6.3.1或A 6.3.2步骤重复4次。 A.6.4.2 试样在热交替过程中,严禁发生碰撞、摔裂等外力损伤,反复热交替过程应连续进行,直到 热交替结束。若因故中断试验,应将试样放置在250 300 的电热干燥箱中,连续试验时再按A 6. 2.2至A 6.3.1或A 6.3.2步骤进行。 A.6.5 试样常温耐压强度测试 A.6.5.1 分别将三块反复热交替4次的试样和三块对比试样做耐压强度测试, 试验步骤按GB/T 50722 008执行。 A.6.6
15、 结果计算 A.6.6.1 按式(A.1、A.2)计算常温耐压强度: (A.1) DB41/T 15772018 6 (A.2) 式中: S试样常温耐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试样破碎时的最大载荷,单位为牛(N); A试样受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2 ); Ai、A s试样上、下受压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2 )。 注: 测定结果为三块平均值保留整数,单块值保留一位小数。 A.6.6.2 按式(A.3)计算残余耐压强度保持率: 1 0 100 S S (A.3) 式中: 试样残余强度保持率,单位为百分率(%); S1反复热交替4次后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S0比对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A.7 精密度 A.7.1.1 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二次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5%。 A.7.1.2 再现性 不同实验室间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1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