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77.020 H09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86 2018 铝冶炼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2018 - 04 - 28 发布 2018 - 05 - 28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86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 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石磊、朱凯、王立震、刘春猛、李全林、彭宏、黄合龙。 DB37/T 3186 2018 II 引 言 本
2、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及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2016 版)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铝冶炼行业的安全 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 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 山东省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铝冶炼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 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DB37/T 3186 2018 1 铝冶炼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3、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铝冶炼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了风险点划分、 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基本原则,确定了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 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 本标准适 用于指导山东省内铝冶炼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
4、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铝冶炼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设 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 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2 各专业部门
5、和基层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各级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域体系建设的实施、监 督落实工作。 4.1.3 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等应全面 参与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措施的 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辨识、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 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 4.2 职责 4.2.1 主要负责人职责 主要负责人应担负的职责为: 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DB37/T 3186 2018 2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 示例: 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
6、财务资源 。 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确保成立体系建 设推动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 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2.2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安全管理部门应担负的职责为: 各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是风险点、危险源清单等各类风险信息的建立、监控及应用的归口管理 部门; 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范围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工作; 监督指导本单位按各职责分工开展风险点、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 组织各级部门对生产
7、作业中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对 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 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较大及以上风险点的管理工作。 4.2.3 分厂职责 各分厂组织本单位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工作,并对分厂范围内风险及时更新、补充,确保风险点识别 全面、具体、最新,并告知。 4.2.4 专业部门职责 各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 责职责范围内风险的监督管理。 4.2.5 其他人员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组织及参与人员应充足且具备相应的管理或专业能力,明确各级人员的能力 要求,采取针对性培训、调岗等方法,满足相关能力,其中各级人员应担负
8、的职责为: 团队或小 组成员负责相关人员培训,确保各级人员熟练掌握安全及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 准、规程;负责督促各级人员熟练掌握适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办法。 参与辨识人员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危险源的 辨识工作。 4.3 实施全员培训 公司、分厂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 风险点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课件、 培训人员签名、培训影像资料、人员考核记录等资料)。 4.4 编写体系文件 按 DB37/T 2974-2017第 4.3
9、条要求编写体系文件。 DB37/T 3186 2018 3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工作程序 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a) 准备阶段; b) 风险点确定; c) 危险源辨识; d) 风险评价; e) 风险分级; f)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g) 风险分级管控。 5.2 准备阶段 为全面识别、系统评价风险点、危险源及准确管控措施,应收集必要的企业现状信息、相关法律及 其他相关信息,应包括: a) 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消防系统图以及企业重点防火部位分布图; b) 电解铝、氧化铝相关行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应的依 据等 ; c) 涉
10、及粉尘、煤气作业的应考虑周边环境、水源等因素; d) 本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安全管理人员取得安监部 门颁发的安全管理人员证书情况; e) 本企业设备信息清单及设备完好情况; f) 本企业运行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g) 外来施工单位的总体情况以及相应管理; h) 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对应的措施改变情况以及产生新的危险源; i) 编制的应急预案; j) 本企业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k) 特种作业人员台帐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帐; l) 安全与职业健康“ 3同时”相关资料; m) 职业卫生档案等。 5.3 风险点确定 5.3.1 风险点划分原 则 5.
11、3.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 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生产流程及工序、岗位辐射范围的区域进行划分,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 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最终设备设施和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场所作为风险 点。 示例: 电解铝行业电解槽、混合炉、中频炉;氧化铝行业的酸洗站、球磨机等。 5.3.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DB37/T 3186 2018 4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风险性较大、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 可能导致的后果
12、较为严重的作业活动应重点关注。 示例: 电解铝行业电解槽的启停、不停电开关操作、漏槽抢修作业、槽上部吊装作业等。 5.3.2 风险点排查 5.3.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电解铝、氧化铝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 点排查,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A.1)、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A.2),风险点内容应包含铝冶炼行 业内主要的设备设施、区域、场所以及风险性较大的操作及作业活动,对于、日常操作等风险性较小的, 不列入风险点的排查范围,但应列入风险排查内容。 5.3.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 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
13、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 进行。相关行业风险点排查方法可参照以下划分细则: a) 氧化铝行业:根据氧化铝生产流程长,工艺较为复杂的特点,为保证风险点识别的全面性和准 确性,建议根据具体生产工序、生产流程、岗位设置情况、设备特点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 体划分步骤为: 1) 以生产工序划分,将氧化铝行业划分为原料、溶出、沉降、分解、焙烧、蒸发六大工序; 2) 按照工序划分完成之后,将各工序按照生产流程进行继续细分; 示例: 原料工序可以分为上矿流程、研磨流程、料浆输送流程、石灰乳制备流程;低 压溶出工序可以分 为料浆输送、管道化流程、保温稀释流程等。 3) 各生产流程中应根据岗位管辖范围及设备情
14、况,综合考虑设备状态造成的风险,将各生产 工序中重要设备列入重点管控的风险类别之中; 示例: 原料工序研磨流程中,由于球磨机是氧化铝重点管控设备,且设备状态对生产工艺、人员状态等 造成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单独作为 1 个风险点。 4) 根据生产工序、生产流程、设备特点划分之后,要综合考虑常规状态及非常规状态下的作 业活动,重点将危险性较大、作业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可能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的作业 作为 1个风险点。 示例: 分解槽搅拌在失电状 态下的启动作业;焙烧炉的启停作业等。 b) 电解铝行业:根据电解铝生产工序单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的特点,为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 和准确性,建议根据工序、设备设
15、施、作业活动等相关分类标准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 分办法为: 1) 按照工序分,将电解铝行业分为电解工序、供料净化工序、铸造工序、阳极组装工序、检 修工序、动力工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等; 2) 按照设备设施分类,应考虑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所有参与生产作业活动的设备,并根据设备 有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示例: 电解工序将设备划分为电解槽、多功能天车、母线提升机、短路口、电 解槽槽上部、槽底母线等。 3) 按照作业活动划分,应考虑人员在所参与的作业活动中,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所有危险因素, 重点突出电解铝行业中的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 示例: 电解槽启动作业、换极作业、抬母线作业、不停电开关
16、开停槽操作、电解槽漏槽抢修作业,熔炼 铸造的混合炉操作、铸锭操作、加料异常槽处理作业、氧化铝仓堵料清理作业,阳极组装浇注作 DB37/T 3186 2018 5 业、工 /中频炉操作、动力调压、升降电流工作等,综合考虑人员在以上作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 事故危害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电解铝行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5.4 危险源辨识 5.4.1 辨识范围 危险源 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存在的具体的不安全因素, 包括建设方案、运行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示例: 氧化铝行业
17、的清理槽罐等受限空间作业、流程切换作业以及设备启停作业;电解铝行业的电解槽出铝 作业、换极作业以及非常规的电解槽漏槽抢救作业。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示例: 氧化铝行业大型槽罐的渗漏;电解铝行业的滚铝。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示例: 氧化铝行业辅助工序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引起作业环境 的改变,叉运设备造成的车辆伤害;电解 铝行业出铝作业过程中,外来人员进入警戒区域,造成的碰伤及烫伤。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示例: 氧化铝行业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电解铝行业电解铝中加入的物料潮湿程度引发的迸爆。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重点突出较大、伤害性较强、环
18、境较为恶劣、 人员较为密集区域的设施、设备等引起的各类伤害,以及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合理性;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示例: 氧化铝行业工艺流程发生改变后,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产生不同的危险因 素; 电解铝行业操控机、气缸等进行技术改造后,相应的控制方式发生改变,对应的控制措施发生相应的 调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例如:电解铝行业应考虑清槽物料的处理及保管;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示例: 氧化铝行业恶劣天气下应避免在槽罐顶部进行作业;电解铝行业应考虑大风、暴雨天气下对生产及动 力系统造成的影响。 5.4.2 辨识方法 电解铝、氧化铝行业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19、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使用安全检查表法 ( SCL)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 5.4.2.1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5.4.2.1.1 把 1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 业活动及每 1步骤中的危险源并将其汇总。 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 4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 4种因素 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生理及心理原因:主要是违章操 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职业禁忌病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 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
20、理因素。对潜 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例如:可能造成火灾和爆 炸等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等,尤其是氧化铝行业要重点考虑化学性危害因素以及可 DB37/T 3186 2018 6 能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等事故的危害因素,而电解铝行业重点考虑可能造成爆炸、触电、中毒、灼烫、 起重伤害等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 示例 1: 氧化铝行业焙烧炉单元划分,分为焙烧炉筑炉、烘炉、启动、工艺控制调整、日常巡视、停炉六项系统作 业活动;每个系统内部划分为子单元,
21、其中焙烧炉的启动作业中又划分为气体检测、吹扫、辅机启动操作、 点火、投料、参数控制操作六大步骤, 对焙烧炉启动在进行人、物、环、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辨识。 示例 2: 电解铝行业电解槽单元划分,分为电解槽装炉、电解槽焙烧启动、电解槽换极、电解槽打捞炭渣、电解槽 抬母线、电解槽出铝、电解槽工艺调整操作七项系统操作;每个系统内部划分为子单元,其中电解槽换极 中又划分为扒料、打壳、提极、捞块、换极、封极六大步骤,对电解槽换极作业在进行人、物、环、管理 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辨识。 5.4.2.1.2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是进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方法,可以较为全面的根据危险点排查的 内容,对所有作业
22、活动中因不同因素而导致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 企业应专门制定形成工作危害分析 表格,作为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的基础工具。 5.4.2.2 安全检查表法 5.4.2.2.1 为了系统找出各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把各环节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 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 叫安全检查表。而安全检查表法可以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电解槽等)等设备设施 类进行根源性的危险源排查。 示例: 电解槽中的高温铝水、氧化铝工艺中的料浆。 5.4.2.2.2 检查标准制定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等。 示例:
23、分解槽检查标准应参考符合 GB30186-2013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分解槽设计规范等制度;电解槽 检查标准应参考符合 GB50850-2013铝电解厂工艺设计规范、 GB29741-2013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 同时借鉴、引用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表。 5.4.3 辨识注意事项 5.4.3.1 危险源描述:在对危险源的描述时要注意将根源类和行为类的风险有机的结合。 示例: 危险源“清理皮带时,未停运、未断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容:设备、装置或活动 “动能” (根源类),“未停运、未断电”(行为类)。 5.4.3.2 工贸行业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 下发的工贸行业较大危
24、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 手册( 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 5.4.3.3 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 3种状态: a) 正常; 示例: 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 b) 异常; 示例: 设备存在缺陷以及工艺参数存在异常的情况。 c) 紧急。 示例: 发生火灾、漏槽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此时应接合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5.4.3.4 还要考虑 3种时态: a) 过去; 示例: 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可同时参照企业内部及相同行业内的安全事故。 b) 现在; 示例: 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 1 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 、噪声。 c) 将来。 DB
25、37/T 3186 2018 7 示例: 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重点考虑危害性较大,控制难度较大的事故,尤 其是频繁发生,但不易控制的方面,如电解铝行业的滚铝事故。 5.5 风险评价 5.5.1 风险评价方法 5.5.1.1 电解铝、氧化铝行业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参见附录 B,它综合考虑了伤害事故的 严重程度、可能性、以及暴露频次。 5.5.1.2 可能性的等级通过现有控制措施与可能性判定准则对比判定;严重性通过事故类型及后果与 严重性准则对比判定, LEC风险评价方法还考虑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 态出现的频次,对比频繁程度或频 次判
26、定准则进行判定,最后根据各参数的乘积对比风险值综合判定评 价级别。 5.5.1.3 不同的企业根据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不同,从而可以改变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者严重程 度等具体取值,因此不同企业取值时应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管控能力,确定取值。 示例 1: 氧化铝行业原料工序皮带输送岗位,进行皮带启停、清扫等作业活动,通过加装防护栏杆、拉绳开关、急 停按钮并采取挂牌等措施,可以将发生人员误启动、皮带挤伤等危险的可能性降低到很小,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可以确定为极不可能( L=0.2),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管控措施,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L=6)。 示例 2: 电解铝行业电解槽工序打捞炭渣作业活动,通过对铁
27、质工具预热、佩戴防护面罩、穿戴工作服、戴手扪子 等防护措施,将发生电解质迸溅、烫伤的可能性降低到很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确定为很不可能,可 以设想( L=0.5),甚至更低,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管控措施,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L=6),甚至更大。 5.5.2 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考 虑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内控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5.6 风险分级 5.6.1 风险级别划分 将识别的风险
28、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进行分级,识别出的风险分为 4级风险。根据氧化 铝、电解铝行业的生产特点,大致将氧化铝、电解铝相关风险划分为红、橙、黄、蓝 4个等级,依次降 低,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进行评级,对于不同的级别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 管理,实现分级管控的目的。具体划分要求如下: a) 4级(蓝色):低风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岗位应进行管控; b) 3级(黄色):风险,需要控制,车间应进行管控 ; c) 2级(橙色):较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同时在伴随相应风险的作业活动,执 行相应的风险作业审批管理,分厂应进行控制管理; d) 1级(红色)
29、:重大风险,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 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6.2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6.3 确定重大风险 DB37/T 3186 2018 8 铝冶炼行业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本单位重大风险直接判定原则,建立重大风险点统计表(见 附录 C),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本企业内发生过死亡、重伤、 50 万元以上财产损失,爆炸 20万元以上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 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0、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同行业内发生过多人以上人员死亡、重伤, 300万元以上财产损失事故,且本企业内部发生事 故的条件仍未全部消除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5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氧化铝生产中高浓度酸、碱调配区域,浓酸、碱储量大于等于 30吨以上的; 电解铝行业中涉及高温铝水熔炼且储量大于等于 30吨的 熔炼作业; 电解铝行业铁水熔炼炉且储量大于等于 2吨的熔炼作业; 其他企业内部自行确定的。 5.7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5.7.1 控制措施制定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遵循以下优先控制原则: a) 能消除的就采取措施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
31、; 示例: 改变工艺、改变作业方法。 b) 对于不能消除的但又必须作业的情况则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 示例: 安装防护栏、挂贴安全警示标识等。 c) 对于无法降低的安全风险则采取对这些区域内的作业人员发放劳动保护用品采取个体保护,防 止事故的发生; d) 考虑对应急方案的需求; e)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同时 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 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7.2 控制措施的选择 5.7.2.1 按 DB37/T 2974-2017第 5.4条规定执行。 5.7.2.2 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应急处
32、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 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a)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1) 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或减弱危害; 示例: 电解铝行业将残极破碎由人员抡大锤破碎改为机械破碎;氧化铝倒泵操作由原来的人员现场操作 阀门改为自动化操作。 2) 对产生或导致危 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示例: 氧化铝行业酸碱储罐设置保温、防护层。 3) 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示例: 电解铝行业出铝作业过程中设置隔离带。 4) 移开或改变危险排放口的方向。 示例: 将安全阀排空管排放口改为对空。 DB37/T 3186 20
33、18 9 b) 管理措施。包括: 1)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2) 减少暴露时间; 示例: 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3) 监测监控; 4) 警报和警示信号。 c)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对上岗人员进行岗位安全知识、应知应会、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的培训; d)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指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示例: 防护服、 劳保鞋、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 e)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1) 编制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并保证应急物资的数量充足、性能可靠; 2) 实现定期、熟练演练,所有人员均掌握本岗位可能发生的应急救援知识。 f)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 1种或多种措
34、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8 风险分级管控 5.8.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8.1.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 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以及危险性大、波及范围广、失控状态下可能导致严重后的设备设 施、场所、区域应重点进行管控。上 1级负责管 控的风险,下 1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 措施。 5.8.1.2 企业对于风险分级管控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划定管理等级要求,对于不同级别风险的管理要 求按照要求确定实施。 5.8.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 1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及时修改、更新包括全部风
35、险点、危险源在内的各类风 险评估记录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 D.附录 D.2) ,记录要经过各级部门审核,且经公司最终审批 签字,形成正式、有效文件。 5.8.3 风险告知 5.8.3.1 风险的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等形式。 5.8.3.2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公司及厂区大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 设置安全风险公 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或告知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报告方 式等内容,重点突出重大、较大风险,同时应考虑外来人员的管理,制作相应的外来人员参观卡等形式, 对外来人员告知本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防止外来人员在不清楚现
36、场情况的状况下,发 生不安全情况。对于不同等级风险告知宜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a)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并 在明显的部位设立“重大风险”标示牌,注明重大风险名称、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信息,同 时应编 制重大风险布置图,并上墙公示; b) 对于较大风险,分厂应在明显的部位设立“较大风险”标示牌或在分厂进口区域醒目位置张贴 分厂较大风险清单,注明较大风险名称、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信息,同时编制较大风险布置 图,并上墙公示; a) 对于风险,车间应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设立风险告知卡,注明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信息; DB37/T 3186 2018
37、 10 b)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作为职工上岗前的重要培训内容,使其在工作前清楚本岗位、工序存在的 风险,及如何规避及控制相关风险。 6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文件、风险点台帐、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 备设施 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 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如果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宜在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中 建立相关风险分级管控的成果,进行实时更新及提醒,利于日常监管。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价后,企业应清晰掌握本
38、单位重点管控的内容及对象,各级管理机构管控的 重点; 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价后,企业对于内部重大风险的管理更加严格,管控措施更加有效,且定期 根据生产情况对管控措施的有效 性进行论证; 明确了本单位各级部门高危风险作业及风险作业的区域及范围,建立完善的审批、监护、审核 流程; 明确了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目的防控,职工能够自觉的根据辨识的内容进行相 应的检查、检修,建立完善的标准作业流程、巡检流程; 通过风险辨识与评价后,企业内部安全检查及日常隐患排查更加具有针对性,形成企业内部自 控的标准体系,同时对在建及后建项目提供相应安全技改的依据。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
39、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内容及清单、控制措施进行 1次系统性评审,针对控制措施 的调整及危险源、风险点的修改内 容形成最新的文件存档并公示。 8.2 更新 企业宜建立并保存本企业内部的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 单,重点突出重大、较大风险,如有变动需及时更新。 8.3 沟通 按 DB37/T 2974-2017第 8.3条规定执行。 9 监督考评 企业应制定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监督考核奖惩制度,督促各级部门严格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参 见附录 E: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奖惩办法。 DB37/T 3186 2018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清单
40、 A.1 作业活动清单详见表 A.1。 表 A.1 作业活动清单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高处作业 作业前的准备 高处作业过程 作业完工 公共部分 频繁进行 2 有限空间作业 流程隔离 拆卸人孔 通风置换 槽罐内部清理 公共部分 特定时间进行 3 动火作业 动火前的准备 动火作业过程 动火作业完工 公共部分 频繁进行 4 矿石储存 矿石储存堆放工作 原料工序 频繁进行 5 装载机操作 装载机上料前的安全检查 装载机上料 原料工序 频繁进行 6 带式输送机操作 开机前检查转动部位 带式输送机开机 运行过程中巡检 运行过程中清理溜槽粘料 处置发生的 运行
41、异常 带式输送机停机 清理下料口、主被动轮及托辊 清理皮带卫生 原料工序 频繁进行 7 带式输送机检修 设备停电 拆卸皮带 安装皮带 硫化皮带 检修减速机 更换耦合器梅花垫 皮带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8 布袋式除尘检修作 设备停电、气源隔离 检修脉冲阀 更换布袋 更好通风机 3 角带 除尘器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9 球磨机检修 设备停电、物料隔离 衬板更换 检修减速机 检修大小齿轮 球磨机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DB37/T 3186 2018 12 表 A.1 作业活动清单 (续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 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0 水力旋流器操作 启旋流器前
42、安全检查 开关阀门操作 启旋流器组 清理旋流器 原料工序 特定时间进行 11 水力旋流器检修 设备物料隔离 更换旋流器阀门 更换旋流器、大椎、角锥及底流口 旋流器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12 泥浆泵类设备操作 启泵前安全检查 启泵前准备工作 开关阀门操作 设备运行过程中巡检 停泵 清理现场积料 原料工序 频繁进行 13 泥浆泵类检修 设备断电、物料隔离 更换过流件 更换轴承 更换柱销 设备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14 矿浆槽操作 启动搅拌前盘车 开关阀门操作 设备运行过程中巡检 矿浆槽液位调节 原料工序 特定时间进行 15 矿浆槽清理 设备断电、物料隔离 设备布置安全措施 清理矿浆槽内结疤
43、、积料 搅拌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16 矿浆槽检修 设备停电、物料隔离、放料 更换搅拌桨叶、底轴承 检修搅拌电机、减速机 搅拌试运 原料工序 定期进行 17 高压蒸汽管道停送 汽操作 送汽前检查高压蒸汽管道疏水情况 高压蒸汽管道送汽 运行过程中巡检 高压蒸汽管道停汽 高压溶出工 序 特定时间进行 18 高压蒸汽管道停汽 检修 流程隔离 流程泄压 管道焊补 更换疏水阀 高压溶出工 序 特定时间进行 19 高压机组开、停车操 作 开车前的检查工作 管道化溶出器预热 管道化溶出器填料加热 管道化机组出料 停车前的准备工作 管道化溶出器停汽 管道化机组停车 高压溶出工 序 特定时间进行 DB37/
44、T 3186 2018 13 表 A.1 作业活动清单 (续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 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20 高压机组停车检修 流程隔离 流程泄压 管道化溶出器清理 压煮器搅拌更换填料 闪蒸器更换孔板、防冲锥 稀释槽清理 管道化溶出器常用 /备用流程切换及相 关蒸汽、水流程切换 更换机组加热总阀 高压溶出工 序 特定时间进行 21 隔膜泵启停操作 启泵前的检查工作 隔膜泵试泵 隔膜泵启泵 降低隔膜泵频率并停泵 关闭隔膜泵进出口阀门 打开隔膜泵进出口放料阀放料 高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22 隔膜泵检修作业 能源隔离 流程泄压 更换单向阀 更换大隔膜 更换气囊 更换联
45、轴器柱销 试运 高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23 循环泵类设备切换 作业 启泵前检查泵联轴器防护罩、循环水、 电机接地、地脚螺栓,并进行盘车 关闭泵放料阀、取样阀等放料阀门 开启泵进口阀门 启动备用设备电机 开启备用泵出口阀门 设备停运后打开放料阀放料 高压溶出工 序 频繁进行 24 循环泵类检修作业 设备断电、隔离 更换流件 更换轴承 更换柱销 设备试运 高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25 脱硅槽 /溶出后槽搅拌检修 能源隔离 更换电机轴承 检修减速机 更换机架轴承 搅拌轴 更换搅拌浆叶 检修搅拌底轴承组 试运 高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26 冷凝水泵类操作 开车前检查安全装置 设备完好 设备开车
46、 设备巡检 设备停车 低压溶出工 序 频繁进行 27 冷凝水泵类检修 设备断电、隔离 更换过流件 更换轴承 更换柱销 设备试运 低压溶出工 序 频繁进行 DB37/T 3186 2018 14 表 A.1 作业活动清单 (续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 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28 管道化溶出器开停 管道化溶出器开车准备 管道化溶出器开车 管道化溶出器巡检 管道化溶出器停车 低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29 管道化溶出器检修 改流程 拆装人孔 更换安全阀 更换阀门、 U 型管 更换孔板、防冲锥、喷头 槽罐清理 低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30 矿浆槽搅拌检修 设备停电、隔离、放料
47、 更换搅拌桨叶、底轴承 检修搅拌电机、减速机 搅拌试运 低压溶出工 序 定期进行 31 沉降槽投槽作业 流程排查 开启浓密机 沉降槽进料 启泵送料 沉降工序 定期进行 32 沉降槽停槽作业 物料隔离 沉降槽拉料 浓密机停止运行 沉降工序 定期进行 33 外排管道切换作业 与堆场确定送料方案 送料 停料 冲洗吹扫 沉降工序 特定时间进行 34 絮凝剂制备与输送 絮凝剂制备前准备 絮凝剂制备 絮凝剂制备后实验及输送 沉降工序 频繁进行 35 叶滤机开、停车及换 布 叶滤机停车前准备 叶滤机停车 叶滤机停车后排料 叶滤机流程隔离 叶滤机更换滤布 叶滤机开车前人员、流程排查准备 叶滤机进料 起泵送料 沉降工序 特定时间进行 36 溢流、底流、循环泵 类设备切换作业 启泵 运行过程中巡检 停泵 沉降工序 频繁进行 37 溢流、底流、循环泵 类设备检修作业 设备断电、隔离 更换流件 更换轴承 更换柱销 设备试运 沉降工序 定期进行 38 浓密机检修作业 能源隔离 更换电机轴承 检修减速机 更换机架轴承 搅拌轴 更换搅拌浆叶 检修搅拌底轴承组 试运 沉降工序 定期进行 DB37/T 3186 2018 15 表 A.1 作业活动清单 (续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 活动内容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39 沉降槽罐清理 流程隔离 拆槽子人孔 通风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