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3216-2018 氯乙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pdf

    • 资源ID:1486023       资源大小:15.33MB        全文页数:1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3216-2018 氯乙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pdf

    1、ICS 71.010 G0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16 2018 氯乙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实施指南 Guid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of potential accidents in production safety in chloroacetic acid industry 2018 - 05 - 17 发布 2018 - 06 - 17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216 2018 I 前

    2、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民基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云飞、孙连付、张桂英、李厚祥、李洋、李建军、王建芹、范立强。 DB37/T 3216 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通则、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氯 乙酸生产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山东省氯乙酸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

    3、导山东省氯乙酸生产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 安全措施有效全面 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 业安全发展。 DB37/T 3216 2018 1 氯乙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了氯乙酸生产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隐患分级 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氯乙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4、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010-2017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 第 16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 (安委办 2012 1号)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 2012 103号) 山东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 298号)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 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

    5、行) (安监总管三 2017 121 号)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健全机构 4.1.1 企业应根据实际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隐患排查原则,明确责任主体。 企业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 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 责; 各职能部门要成立以部门负责人为组长 、各骨干为成员的专业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部门负 责人对分管专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

    6、作全面负责,各骨干对所分管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 责; 其他各部门(车间)要成立的以各部门(车间)负责人为组长、各骨干为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小组,各部门(车间)负责人为组长对部门(车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 部门(车间)分管负责人对所分管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DB37/T 3216 2018 2 4.2 完善制度 4.2.1 企业应建立能够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实现企业隐患的闭环管理 和持续改进。 4.2.2 企业应建立明确的隐患排查体制机制,主要包括: 4.2.2.1 明确企业隐患排查、登记管理、治理、上报、运行管理考核(可参考附录 D)等

    7、工作的管理 机构和人员职责。例如:由企业的安全管理部负责此项工作,设置隐患排查专业管理人员。 4.2.2.2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登记建档、隐患治理、隐患公示、上报及隐患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等各项 制度。 4.2.2.3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鲜明导向。应鼓励 从业人员进行本岗位的隐患排查,对能排查出隐患、并能及时治理、避免事故发生的,应进行正向奖励。 企业应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同时应配套制定相 应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4.3 组织培训 4.3.1 企业各层级应根据体系有效实施的需要,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目

    8、标,编制培训计划,培训计划 中应包括培训方式、培训对象、日程安排、考核方式、培训教材和培训效果评价等。 4.3.2 企业对员工进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培训,应按国家及行业的要求建立培训记录 和档案,并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或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文件管理,避免损坏和遗失。 4.4 全员参与 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级别,确定 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重大隐患由公司级负责组织整改 ;一般隐患由隐患所在单位负责组织整改。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5.1 隐患分级 按 DB37/T 3010-2017中第 5章的规定执行 。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生

    9、产经营实际情况和风险可接受标准, 从事故隐患的危害大小、整改难易程度等方面明确分级标准。事故隐患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 隐患。 5.1.1 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例如: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转动部 位护罩缺失、防火门未关闭、地面湿滑有积雪等。 5.1.2 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 理 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氯乙酸生产行业企业重 大事故隐患的情形应参照 DB37/T 3010-2017第 5章及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

    10、大生产安全事 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 2017121号) 的规定执行,以下情形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 从事氯乙酸生产,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氯乙酸生产车间、危化品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DB37/T 3216 2018 3 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危险 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

    11、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 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剧毒液体 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如液氯罐区; 液氯、液氨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未使用万向管道充 装系统的; 氯气等剧毒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 (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作业 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

    12、域的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 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氯乙酸生产装置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 防爆的要求 ; 氯乙酸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氯乙酸行业企业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制度; 氯乙酸行业企业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

    13、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 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 案 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 存的; 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 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2 隐患分类 5.2.1 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情况; 示例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

    14、许可证、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登记证等过期、超范围生 产 (经营、使用) 危险化学品;未按照法规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相关审批手续;重大危险 源未备案或备案内容与实际不符。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示例 1: 未按照山东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第 303 号令)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置人员,企业负责人、 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 DB37/T 3216 2018 4 安全生产责任制; 示例 1: 企业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内容不全面。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示例 1: 安全生产管理不全面或内容不符合实际。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示例 1: 企业未按照法

    15、规要求对相应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安全生产 投入; 示例 1: 企业未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 201216 号)进行提取和使用的。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和承包商管理; 示例 1: 未建立事故档案,未按照事故“四不放过”进行管理;未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要求;未建立承包商管理制 度或承包商档案,未签署安全协议。 作业管理; 示例 1: 未按照 GB 30871 要求制定管理制度、进行作业。 应急管理; 示例 1: 未制定企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不全、未进行应急预案备案、未配备相应的应急器材。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示例 1: 未按法规要求建

    16、立职业卫生档案、未按法规要求组织从业人员查体、未及时全面的对职 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监测。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示例 1: 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仪失效、未按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施失效,设备有异常声响,管路 腐蚀、有泄漏点,穿楼板孔洞未封堵。 场所环境; 示例 1: 现场卫生不整洁、有积水,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要求。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示例 1: 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遵守劳动纪律、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消防及应急设施; 示例 1: 灭火器、消火栓未按照要求配置、数量不足,未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疏

    17、散通道堵塞。 供配电设施; 示例 1: 一级负荷未设 置双重电源供电,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未铺设绝缘胶垫, 变配 电室出入口未设置高度不低于 400 mm 的挡 板。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示例 1: 洗眼器、通风风机、劳动防护用品等配置、使用不符合要求。 辅助动力系统; 示例 1: 企业供水水源、循环水系统的能力不满足企业需求, 高温蒸汽管道及低温管线 未 采 取 防护 措施。 现场其他方面。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DB37/T 3216 2018 5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 基本要求 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

    18、应该排查的项目 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 隐患排查清单。清单内容应至少包 括 5.2的内容。 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生 产现场类排查清单,参见附录 A。至少应包括: 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 排查内容,即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劳动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排查内容应详细、具体,有可执行性; 示例 1: 某加氢工艺其工程措施设置有超温、超压报警联锁切断氢气,设置有安全阀、爆破片,设置有紧急降温系 统;管理措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岗

    19、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教育措 施有组织进行加氢工艺的专项培训,作业人员取得加 氢工艺的操作证;劳动防护有要求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等;应急措施有制定现场处置方案,配置有相应的应急 器材。 排查标准,即管控措施的对应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排查方法,可通过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日常性隐患排查单独或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 排查周期,可根据排查类型的不同分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或每天。原则上公司级隐 患排查每半年或每季度,车间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班组级隐患排查每周进行,岗位级隐患排 查每天或每班。 6.1.3 基础管 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应依据基础管理

    20、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参见附录 B)。至少应包括: 基础管理名称; 示例 1: 机构和人员、培训教育、安全投入、应急管理、事故管理。 排查内容,即该基础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要求和企业管理制度; 示例 1: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72 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 排查标准,即是否达到排查内容的要求; 排查方法,可通过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及日常性隐患排查单独或相结合的方法; 排查周期,可根据排查类型的不同分为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或每 天。原则上公司级隐 患排查每半年或每季度,车间级隐患排查每月进行,班组级隐患排查每周进行

    21、,岗位级隐患排 查每天或每班。 6.2 隐患排查 6.2.1 排查方式 6.2.1.1 排查方式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节假日或季节性隐患 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6.2.1.2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 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DB37/T 3216 2018 6 6.2.1.3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 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 点将季节性隐患排查与综合隐患排查结合进行,突出季节性特点;

    22、应根据风险点的管控等级确定隐患排查的责任人及排查频次,应对风险点管控措施进行可执行 性、有效性的排查确认。 6.2.2 排查要求 6.2.2.1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制定年度的隐患排查计划,参见附录 E,并明确隐患 排查名称、排查时间、责任单位等。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如下要求: 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企业应根据风险点等级及管控内容确定排查频次; 当发生重大泄漏、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时,如果企业本身涉及到事故中 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施 时,应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会经常发生变化的专业,可依

    23、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间隔。但 应确保实际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6.2.2.2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事故隐患排查: 适应性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颁布实施或原有适应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后颁布实施;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期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6.3 组织实施 6.3.1 排查组织 企业应根 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 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 。例如: 公司级隐患排查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安

    24、全管理部门具体实施; 部门级隐患排查由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排查,部门专业人员参与或多部门联合参与;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劳保护品、职业卫生、危化品、易制毒化学品、安全装置、特殊作业安全检 查、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操作维护、电气特种设备、构建筑物、机械设备的隐患排查; 保卫部门负责消防安全、剧毒品、交通安全的隐患排查; 电气仪表部门负 责电气、仪表仪器的隐患排查; 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工艺安全、工艺纪律的隐患排查;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劳动纪律的隐患排查; 生产调度部门负责应急管理的隐患排查; 车间级隐患排查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各专业职能人员参与; 班组级隐患排查由班组长负责组

    25、织,班组骨干参与; 岗位级隐患排查由带班长负责组织,本岗位人员参与。 6.3.2 排查周期 DB37/T 3216 2018 7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 型的周期。 企业综合及季节排查原则上每季度 1 次,车间综合隐患排查每月 1 次; 部门专业专项排查原则上每年 2 次, 车间专业人员隐患排查每月 2 次; 生产部门专业人员日常检查每月 1 次,车间主任、专业人员日常检查每周 1 次; 岗位操作人员每班次巡查不少于 2 次,重大危险源岗位每小时巡检一次,并按照工艺要求及时 填写生产记录。 6.3.3 确定排查项目 隐患排查应根据

    26、不同的时间阶段、结合产品生产过程及外部大环境确定隐患排查的项目。 6.3.3.1 公司级隐患排查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管理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管理、作业管理、应急管理、事故 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季节特点检查项目; 重大风险以上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6.3.3.2 车 间级隐患排查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常规排查项目:包括人、机、物、法、环、管理制度、作业管理、两纪(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 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伤害、安全设施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 较大风险以上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专业管理的隐患排查项目。 6.3.3.3 班组、岗位

    27、隐患排查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应急物品是否定置存放、可靠好用; 危化品储存、使用、运输以及加出料是否正常; 设备设施运行是否正常(声响、振动、温度等);安全附件、安全照明、安全设施是否运行良 好;备用设备是否良好; 班组所有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6.3.4 排查结果记录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级人员在参加隐患排查时,应按照隐患排查表内容进行排查,并填写隐 患排查台账中(参见附录 C)和现场管理隐患排查台账(参见附录 D)。 6.4 隐患治理 6.4.1 隐患治理建议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 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

    28、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整改建议措施应采取“工程优先、管理其次、防护 为辅”原则;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 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6.4.2 隐患治理要求 DB37/T 3216 2018 8 6.4.2.1 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 司治理等。重大隐患由公司级负责组织整改;一般隐患由隐患所在单位负责组织整改。 6.4.2.2 隐患治理应遵循“四不推”、“五定”原则。“四不推”即凡岗位能整改的不推给班组、凡 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凡车间能

    29、整改的不推给公司、凡公司能整改的不推给上级部门;“五定”即 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应急预案。 6.4.2.3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能立即整改的 隐 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 为事故。 6.4.3 隐患治理流程 6.4.3.1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 验收等环节。 6.4.3.2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 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

    30、组织部门应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 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 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 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6.4.4 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 6.4.3隐患治理流程,进行隐患治理;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 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6.4.5 重大隐患治理 6.4.5.1 隐患评估 企业应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 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31、。 6.4.5.2 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隐患进一步发展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4.5.3 治理实施 重大隐患应由该隐患所在单位组织人员按照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进行实施。 DB37/T 3216 2018 9 6.4.5.4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 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 产储

    32、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提出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和整 改完成时间。 6.4.5.5 企业 主要负责人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 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 故发生。 企业 应当自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 15 日内,将 重大 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和 重大事故 隐患 治理方案报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6.4.5.6 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结束后,由 企业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 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

    33、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6.4.5.7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 企业 应当向安全 生产 监 督 管 理 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 的书面申请,经安 全 生产 监 督 管 理 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恢复生产 书面 申请 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 、整改情况和相应的 评 估或评价 报告。 6.4.6 隐患治理验收 6.4.6.1 公司级文件下达整改的隐患,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登记,组织专业人员追踪整改、复查,负 责整改的单位要在规定的期限完成整改,并填写隐患整改实施情况报告书、应将整改后相关证明材料(照 片、文件复印件等)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查。 6.4.6.2 企

    34、业专业部门下达整改的隐患,由各专业部门负责登记,并复查整改情况;负责整改的单位 要按专业部门的要求完成整改,并填写隐患整改实施情况报告书、应将整改后 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文 件复印件等)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查;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形成报告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6.4.6.3 车间下达整改的隐患,由各车间负责登记,并复查验收整改情况。 7 成果与应用 7.1 文件管理 7.1.1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 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例如隐患原始记录单、隐患整改通知、隐患整改实施情况报告书、 整

    35、改后 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文件复印件等) ;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7.1.2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 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2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DB37/T 3216 2018 10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企业应适时和定期

    36、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 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活动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 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 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风险点管控级别及管控措施发生变化;

    37、 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 8.3 沟通 8.3.1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 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8.3.2 企业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 训。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 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DB37/T 3216 2018 1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及台账 表 A.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作业活动类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

    38、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 号 类 型 名称 风 险 点 等 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 目) 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标准) 措施类别 管控措施 巡检 交接班 管理人员巡检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序 号 名称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车 间 每月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每周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1 作 业 活 动 氯化 系统 运行 2 级 公司 1 投用 换热 器 1、过快投 用 2、未开放 空及倒淋 3、投用顺 序错 管理措施 换热器操作规程、每小时一次巡 检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39、 个体防护 防酸服、防毒面具 应急处置 调整进料阀门开度 2 开启 电伴 热 1、触电 2、破损及 接线盒进 水 管理措施 劳动防护用品加断路保护器接 线盒接防水工具、每小时一次巡 检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防毒面具 应急处置 关闭电源 3 开启冰机 1、检查不 全 2、能级增 载过快温 度降速过 快 管理措施 按冰机操作规程操作、每小时一 次巡检、做好记录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防毒面具 应急处置 急停 4 调整 1、调整不 工程技术 参数远传、报警,工艺联锁 DB37/T 3216 2018 12 作业活动类 风险点

    40、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 号 类 型 名称 风 险 点 等 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 目) 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标准) 措施类别 管控措施 巡检 交接班 管理人员巡检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序 号 名称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车 间 每月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每周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参数 当 2、仪表故 障 3、分析结 果偏差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每小时一次巡检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防毒面具 5 取样分析 1、取样不 准 2、

    41、色谱仪 故障 3、取样时 灼伤 工程技术 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淋浴、分析 仪器维护 管理措施 取样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 体防护 防酸服 防毒面具 应急措施 现场洗眼器及淋洗装置 6 液位控制 1、过高 2、过低 工程技术 参数远传、报警,工艺联锁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每小时一次巡检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防毒面具 应急处置 调整进料阀门开度 7 压力控制 1、过高 2、过低 工程技术 参数远传、报警,工艺联锁。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每小时一次巡 检。 DB37/T 3216 2018 13 作业活动类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

    42、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 号 类 型 名称 风 险 点 等 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 目) 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标准) 措施类别 管控措施 巡检 交接班 管理人员巡检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序 号 名称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车 间 每月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每周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防毒面具 应急处置 调整进料阀门开度 8 温度控制 1、过高 2、过低 工程技术 参数远传、报警,工艺联锁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每小时一次巡

    43、 检。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防毒面具 9 连锁控制 1、连锁未 投 2、连锁 失效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3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现场操作监控镜头 10 报警控制 1、报警未 启用 2、报 警失效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3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现场操作监控镜头 DB37/T 3216 2018 14 作业活动类 风险点 排查内

    44、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 号 类 型 名称 风 险 点 等 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 目) 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标准) 措施类别 管控措施 巡检 交接班 管理人员巡检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序 号 名称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车 间 每月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每周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11 放空 泄压 操作 1、管道阻 塞 2、管道 损坏、泄 漏 工程技术 工艺连锁气体报警 器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45、个体防护 防酸服、 3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监控镜头氮气吹扫 12 尾气 吸收 处置 1、 管 线阻塞 2、 管道损 坏、泄漏 工程技术 工艺连锁气体报警器 管理措施 工艺操 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3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监控镜头氮气吹扫 2 作 业 活 动 氢化 系统 运行 2 级 公司 1 试漏 1、操作失 误 2、压力过 高,垫片 损坏 3、泄漏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 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3

    46、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SIS 连锁切断 2 氮气 置换 1、置换不 完全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B37/T 3216 2018 15 作业活动类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 号 类 型 名称 风 险 点 等 级 责 任 单 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 目) 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标准) 措施类别 管控措施 巡检 交接班 管理人员巡检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序 号 名称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岗 位级 每天 /车 间 每月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每周 / 车间 每月 / 部门 每月 / 企业 2、氮气不 合格 3、仪表故 障 4、测样不 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3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增加氮气 使用量 3 投用 伴热 1、触电 2、接线盒 进水 管理措施 工艺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训教育 每年培训不低于 20 学时 个体防护 防酸服、 3M 防毒面具、隔离面罩、耐酸碱手套 应急处置 切断电源 4 投用 换热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3216-2018 氯乙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