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1845-2011 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条件.PDF

    • 资源ID:1485945       资源大小:517.2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1845-2011 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条件.PDF

    1、 ICS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845-2011 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条件 Technical condition for on-line water quality infrared meter of oil content 2011-03-15 发布 2011-05-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18452010 前 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王乐新、孔炜、于清、刘传荣(泰安市科瑞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孙华 本标

    2、准首次发布。 DB37/T 18452010 目 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 附录:四氯化碳的处理方法 DB37/T 18452010 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检测地表水(江河、湖泊)、海水以及企事业单位排放污水中油含量的在线红外 测油仪的技术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红外光度法测量水中油的含量、 测量范围在 (0100) mg/L的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以 下简称测油仪)。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

    3、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11606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GB/T 15464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6488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 GB 4793.1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 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水样

    4、自动抽入测油仪的地表水(江河、湖泊)、海水及企事业单位排放的污水。 3.2 标准溶液 为了校正仪器所使用的标准溶液,分为零点标准溶液和量程标准溶液; 零点标准溶液使用IR光谱纯的四氯化碳或经过纯化处理的四氯化碳(纯化方法见附录一),量程标 准溶液使用国家标准物质配制。 3.3 零点漂移 采用本标准规定的零点标准溶液连续测量,测油仪示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 3.4 示值误差 采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测试液,测油仪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计算其相对误差。 3.5 重复性 采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测试液,测油仪重复测量,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 3.6 示值稳定性 采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测试液连续

    5、测量,测油仪示值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 DB37/T 18452010 3.7 萃取效率 当溶质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萃取效率就等于溶质在有机相中的含量比溶质在两相中的总含 量的百分比。 3.8 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 测油仪在检验期间总运行时间(h)与发生的故障次数(次)之比。单位:h/次 。 4 技术要求 4.1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4.1.1 环境温度:在535。 4.1.2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5% 。 4.1.3 电源电压:220V10% 。 4.1.4 电源频率:50Hz1 Hz。 4.1.5 避免阳光直射、防止腐蚀性气体及水的进入。 4.1.6 避免剧烈机械震动,避免强磁场,

    6、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 4.2 外观要求 4.2.1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链接良好;运动部件应运动灵活、平稳;仪器 内各种管路接口必须可靠密封,避免漏液。面板显示清晰、完整,微机输入指令时,各项应的功能应正 常。 4.2.2 仪器上应有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制造厂名、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并附有说明书。 4.2.3 新制造仪器的所有电镀表面不应有脱皮现象,喷涂表面色泽应均匀,不得有明显的擦伤、露底、 裂纹、起泡及锈蚀现象,外部露件结合处应整齐,无粗糙不平现象。使用中仪器不应有影响其正常工作 的损伤。 4.3 功能要求: 4.3.2.2 测油仪应具有设置、

    7、校正、显示功能,包括年、月、日、时、分、秒。 4.3.2.3 当仪器工作时意外断电时 且恢复通电后,仪器能自动排出断电前正在测定的试样和试剂,自 动清洗各通道,自动恢复到重新开始测定的状态。 4.3.2.4 仪器发生故障时,系统应具有自动保护功能;停止运行、报警,直至重新设定运行。 4.4 性能要求 测油仪的技术性能必须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性能指标 项目 技术性能 试验方法 零点漂移 不大于8% 试验方法5.5 示值误差 10% 试验方法5.6 重复性 不大于5% 试验方法5.7 示值稳定性 不大于10% 试验方法5.8 萃取效率 90% 试验方法5.9 平均无故障连续运

    8、行时间 168h/次 试验方法5.10 4.5 安全要求 DB37/T 18452010 4.5.1 接地电阻 电源输入插座中的保护接地点(电源接地端子)与保护接地的所有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阻抗不得 超过0.1。 4.5.2 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正常条件下应不大于0.5mA。 4.5.3 介电强度 试验应潮湿预处理后进行。 电源输入端(即电源变压器初级)与仪器机壳金属部分应能承受工频为50Hz, 实际正弦波形的1500V 交流电压,限流5mA,历时1min,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 4.6 电源电压频率试验 220 V22V (0.05 );50 Hz1 Hz (0.05 ) 注:为失真因

    9、子,即交流供电电压的波形失真应保持在( 1+)Asint 与( 1-)Asint 所形 成的包络之间) 4.7 温度、湿度试验 测油仪应能耐受表 2所规定的气候条件下的各项试验,试验期间及试验后应满足下述要求: 4.7.1 试验期间,测油仪应能正常工作; 4.7.2 试验后,测油仪应满足 4.2条要求,其示值误差应满足 4.4 条的要求。 表2 试验名称 组 别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温度 5 低温试验 持续时间 8h 通电 温度 35 高温试验 持续时间 8h 通电 温度 25 恒定湿热试验 湿度 80% RH 通电 温度 -40(-20) 低温贮存试验 持续时间 8h 完整包装 温

    10、度 55 高温贮存试验 持续时间 2h 完整包装 注:低温贮存试验条件中的(-20)一档不推荐使用,仅用于带液晶显示器类的仪器(当其贮存 运输温度为-20时) 。 4.8 碰撞试验 测油仪应能耐受表 4 所规定的试验,试验后,测油仪应满足 4.2 条要求,其示值误差应满足 4.4 条 的要求。 表4 DB37/T 18452010 试验名称 组 别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加速度: 10Om/s 2 10 m/s 2 脉冲持续时间: 16ms2ms 碰撞次数 1000 次10次 碰撞试验 脉冲重复频率 60次/min100次/min 完整包装 4.9 跌落试验 测油仪应能耐受表5所规定的

    11、试验, 试验后,测油仪应满足4.2条要求,其示值误差应满足4.4条的 要求。 表5 试验名称 包装件重量 (kg) 跌落方式 跌落高度,角度 工作状态 100 自由跌落 250 mm 100 底面棱边长度500 mm时,倾角为30 跌落试验 200 倾斜跌落 底面棱边长度500 mm时,底面离地 面高度距离为250mm 完整包装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环境温度:(535)。 5.1.2 环境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5% 。 5.1.3 供电电源:电压:220V22V,频率:50Hz1Hz。 5.1.4 必须配有完善的通风设施,以防吸入四氯化碳蒸气。 5.1.5 预热时间:按仪

    12、器规定的时间。 5.2 试剂 5.2.1 萃取溶剂:采用经过纯化处理后的分析纯四氯化碳,IR光谱纯的四氯化碳。 5.2.2 零点校准液:采用IR光谱纯的四氯化碳或经过纯化处理后的分析纯四氯化碳。 5.2.3 量程校准液:使用国家二级以上矿物油标准物质作为溶质,零标定溶液作为溶剂,进行稀释; 根据仪器的要求配置量程校准溶液。 5.3 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手触等方法进行,其结果应符合4.2条的规定。 5.4 仪器校准 5.4.1 预热: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对仪器开机预热。 5.4.2 零点校准:仪器预热完成后,根据仪器的技术说明书,使用零点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零点校正。 5.4.3 量程校准:仪器完成

    13、零点校正后进行量程校正,根据仪器的技术说明书,使用量程标准溶液对 仪器进行量程校正。 DB37/T 18452010 5.5 零点漂移 经校准好的仪器,待仪器稳定运行后,注入零点标准溶液,记录测量的初始零值C 0,仪器连续运 行24h,每隔2h记录一次零点示值Ci,按下式计算Zd。 %100 0max = R CC Z d 式中:Cmax24h内记录零点测量值中绝对值最大者,mg/L; C0初始测量值的绝对值,mg/L; R 仪器量程值,mg/L; Zd零点漂移。 5.6 示值误差 仪器经校准、稳定运行后,依次注入10mg/L、40 mg/L、80 mg/L的矿物油标准溶液,每种溶液连续 测量

    14、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测量值,按下式计算仪器的示值误差。 %100 = Cs CsC 式中: C仪器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mg/L; Cs矿物油标准溶液标准值, mg/L 5.7 重复性 仪器经校准、稳定运行后,注入40mg/L的矿物油 标准溶液,读取示值,重复上述步骤6次,按下式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1 )( 1 2 = = n CC s n i i %100= C s RSD 式中:s标准偏差; Ci第i次测量值,mg/L ; Cn次测量数值的算术平均值,mg/L; n测量次数,n=6 RSD-相对标准偏差 5.8 示值稳定性 仪器稳定运行后,用零点标准溶液校正零点,用40mg/L矿

    15、物油标准溶液校正量程示值,并读取仪器 的初始测量值C 0,连续运行24h,每隔1h记录一次仪器示值Ci,取偏离C 0最大的测量值C max按下式计算示 值稳定性D s。 %100 0max = Cs CC Ds 式中:C 0导入(30-60)mg/L矿物油标准溶液初始测量值,mg/L; DB37/T 18452010 Cmax24h内记录偏离C 0最大的测量值,mg/L; Cs-标准溶液的标准值, mg/L。 5.9 萃取效率 仪器稳定运行后,取水中油浓度为(10-20)mg/L的水样,根 据GB/T16488- 1996测定其含油值C 1(取 三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然后用测油仪,测定水样含油

    16、值,连续测定三次,取平均值C 2,按下式计算。 Cp= %100 1 2 C C 5.10 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仪器连续运行2个月,在线测量水样,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记录总运 行时间(h)和故障次数(次),计算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MTBF(h/次)。 5.11 安全试验 接地电阻、泄漏电流、介电强度按 GB 4793.1 试验方法进行。 5.12 电源电压频率试验按 GB/T11606第 3 条方法进行。 5.13 温度、湿度试验 温度、湿度试验按GB/T11606第45条、第7条、第1518条方法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本标准检验分为: a)出厂检验; b)型式检验。

    17、6.2 出厂检验 a)每台产品仪器应经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能出厂; b)企业在产品出厂前应对测油仪进行下述试验项目的检验:外观检查、 、零点漂移、示值误差、重 复性、示值稳定性、萃取效率。 6.3 型式检验 6.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本标准5.35.13要求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和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原理、工艺或主要原材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进行一次检验; d)产品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18、6.3.2 型式检验应按GB/T 2829的规定进行。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1.1 产品标志 a)产品名称及型号; b)额定工作电压、频率及输出电压范围; c)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d)商标; DB37/T 18452010 e)制造日期、出厂编号及产品尺寸; 7.1.2 包装标志 a)产品名称及型号; b)制造厂名称及地址; c)商标; d)产品质量,单位为kg;体积为长宽高,单位为mmmmmm; e)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应符合GB/T 191规定; f)发货、收货单位名称及地址。 7.2 包装 7.2.1 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GB

    19、/T 15464中防潮、防震包装规定。 7.2.2 随机文件 应具备以下文件: a) 装箱单; b) 使用说明书; c) 合格证; d) 附备件清单。 7.3 运输 运输过程中产品应包装完整,并按印刷的运输标志的要求进行运输作业,防止雨淋、翻倒、暴晒 及剧烈冲击。 7.4 贮存 产品在运输包装状态下,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 应大于85%,且空气中不应 含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 DB37/T 18452010 附录 四氯化碳的处理方法 一所需设备和材料 1玻璃吸附柱:过滤网为玻璃砂芯,下部的开关用聚四氟材料,防止腐蚀,加强密封性;使用前洁净 处理。 2蒸馏装置:冷凝管采用蛇形冷凝管,

    20、加热烧瓶加入玻璃温度计进行温度控制;使用前洁净处理。 3椰壳活性炭:20-40 目,使用前先进行筛选,把粉面状的活性碳去除,再把活性炭用蒸馏水清洗, 晾干后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后使用。 二操作方法: 1把玻璃吸附柱固定在铁架台上,关闭开关,把处理好的活性碳装入吸附柱中,体积一般要装入吸附 柱高的三分之二处;加入四氯化碳,加入时要慢,加满为止,不要溢出,把吸附柱的上口盖住,防止挥 发;浸泡 30 分钟后,打开吸附柱的开关,把经过吸附的四氯化碳收集到干净的玻璃瓶中,放液时一定 要控制液体的流速要小,防止活性碳的粉末流入到收集瓶中。等到四氯化碳流完后关闭开关,重新加入 未吸附的四氯化碳进行吸附,吸附 4

    21、次后需要重新更换未使用活性碳,用红外测油仪检查四氯化碳的纯 度,如果活性碳吸附能力不够可提前更换活性碳。 2安装好蒸馏装置,把吸附好的四氯化碳加入蒸馏装置的加热瓶中,放入止沸石,防止液体沸腾时飞 溅;开始加热后,观察温度计,液体沸腾时调整加热控制,使温度控制在 78,蒸馏速度不要太快; 收集的四氯化碳存入玻璃瓶中,当加热瓶中的四氯化碳比较少时,需要重新加入吸附后的四氯化碳,加 四氯化碳时一定等烧瓶的温度降下来后再打开烧瓶口,否则有危险。整个蒸馏过程要在通风厨中进行, 防止操作人员吸入四氯化碳蒸汽。 3蒸馏好的四氯化碳收集在棕色的广口瓶中,每次蒸馏的四氯化碳要混合在一起后再使用,防止每次 蒸馏的差异干扰,收集瓶要放在避光、低温处保存,密封防止挥发。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1845-2011 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条件.PDF)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