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92010 无公害食品 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1659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城县农业局、济南市食用菌工作站、蒙阴 县科学技术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罗明生、张柏松、郭洪军、李保来、黄春燕、单洪涛、郭惠东。 DB37/ T 16
2、592010 1 无公害食品 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鲍鱼菇( Pleurotus abalonus)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收 加工、病虫害防治、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
3、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
4、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公害鲍鱼菇 pollutio n -free Pleurotus abalonus 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 5358要求,生产过程按照NY/T 5333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NY 5099规 定,并有限制地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GB 7096和NY 5095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合格并 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鲍鱼菇产品。 4 产地环境 DB37/ T 16592010 2 产地环境符合NY 5358的规定。栽培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和水源 清洁。每季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和(
5、或)覆土,对菇场进行消毒。 5 生产技术要求 5.1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利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治病 虫害。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简易栽培棚、林地弓棚、空闲房屋等多种设施栽培。所用的建筑材料、构 件制品及配套设备等,不应对环境和鲍鱼菇产品造成污染。 5.2 栽培季节 山东省采用冬暖大棚设施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具体安排为春季栽培在4月上中旬制作栽培 袋,温室培养,5月中下旬至6月出菇;夏季栽培在6月制作栽培袋,7月中下旬出菇,大棚设施适当遮荫 降温;秋季出菇在8月制作栽培袋,9月中下旬至10月出菇。 5.3 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5.
6、3.1 品种选择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菇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 高产,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鲍鱼菇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使用转 基因技术育成的鲍鱼菇菌种,应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 5.3.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符合NY/T 528和NY/T 1731 的要求。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的要求。菌丝生长整齐、 爬壁力强,色泽洁白、均匀,生长速度正常,菌丝体浓密旺盛、细致健壮、无杂菌拮抗现象。在琼脂斜 面或棉籽壳、木屑等培养基的表面出现许多竖立的白色分生孢子梗丛,顶端有球状黑色液滴,分生孢子 聚集在
7、液滴中。 5.4 生产材料 5.4.1 主辅原料 主辅原料符合NY 5099的要求。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棉籽壳、玉米秸、玉米芯、花生茎蔓、豆秸、 棉秆等。用于栽培鲍鱼菇的作物秸秆,在收获前1个月不能施用高残毒农药。栽培基质中防止有毒有害 物质混入。 5.4.2 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符合NY 5099的规定。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土粒直径 以0.5cm2cm为宜,pH7.2pH7.8。 5.4.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符合GB 5749的要求。喷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 质。 DB37/ T 16592010 3 5.4.4 添加剂 符合N
8、Y 5099的要求。培养料可选用的添加剂有: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生石灰、 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 5.5 培养料配方 鲍鱼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 配方 1:棉籽壳 62%,玉米秸粉 25%,麦麸 10%,磷酸二氢钾 0.5%,石膏粉 1%,生石灰 1.5%; b) 配方 2:玉米芯粉 60%,棉籽壳 25%,麦麸 10%,棉饼粉 2%,石膏粉 1%,生石灰 2%; c) 配方 3:豆秸粉或花生茎蔓粉 70%,棉籽壳 15%,麦麸 8%,玉米粉 4%,石膏粉 1%,生石灰 2%; d) 配方 4:棉秆粉 50%,棉籽壳 30%,麦麸 10%,棉饼粉 4%,玉米粉 3%,尿素
9、0.2%,石膏粉 1%, 生石灰 1.8%。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5左右,料水比为1+1.6左右。 5.6 栽培袋制作 鲍鱼菇宜采用熟料袋栽。均匀拌料后经堆积通风发酵处理 4d5d,最高料温达到 65左右,期间 翻堆 2 次,摊堆晾排,调节含水量至 63%65%,进行人工或人工辅助机械装袋。采用聚丙烯筒膜,规 格为 l7cm 35cm 或 20cm 42cm,每袋装料量 0.45kg0.7kg(干料)。装袋完毕,料中央打一通气孔, 两端扎口。在 0.15MPa 压力下蒸汽灭菌 2.0h2.5h,或采用 100常压蒸汽灭菌 10h12h。待料袋冷 却至 30左右时,按常规无菌操作接种。 5.
10、7 发菌管理 发菌场所清洁卫生,进袋前进行消毒处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55%65%,避光培养,注意通风 换气。发菌期间,前期温度控制在 2528,中期温度保持在 2025。如袋内料温超过 32, 须及时倒袋并将菌袋按“井”字形排放,同时加强通风降温。当菌丝生长至菌袋 1/2 时,可刺孔增氧, 扎孔后撒布石灰粉。一般经 30d40d 菌丝可长满袋。 5.8 出菇管理 5.8.1 头潮菇管理 待栽培袋完全长满菌丝后,移入出菇棚,整齐排列成立体菌墙,解开菌袋,将袋口翻卷至接近菌料, 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 调控棚温在2330范围内, 控制出菇棚的光照强度在500lx 1000lx,增
11、加通气量,约 4d5d 即可现蕾出菇。此时加大水分管理,一般每天可向子实体喷 3 次左右 雾状清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0%95%,不宜让菇体上积水,以免形成水斑。从菇蕾发生到采收一般 需 6d7d。 5.8.2 后潮菇管理 头潮菇采收完毕,清理料面,停止喷水,让菌丝体恢复 2d3d,再喷水促菇,约间隔 8d10d,第 二潮菇可形成。后潮菇宜采取脱袋覆土畦栽方式进行补水出菇。具体方法为:先开挖一条宽约 90cm、 深 6cm10cm 的畦沟,沟内撒一层石灰粉或草木灰,菌袋脱袋后横排于沟内,菌袋间距约 3cm,空隙中 填满消毒过的腐殖土或草炭土, 土壤 pH 值为 6.57.5, 浇一遍透水后,
12、再用湿润土壤覆盖菌袋约 2.5cm 厚,适量喷一遍 1%的石灰水后,菇畦上拱盖薄膜保湿。第二潮菇可在 7d8d 内发生。 5.9 采收及加工、包装、贮运 5.9.1 采收 DB37/ T 16592010 4 6.3.2 覆土处理 净、无杂菌、无有害物污染,用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0g/L噻 菌灵 6.3.3 生态防控 良好的通气条件,菇棚中CO 2浓度控制在 0.06%以下,保持菇棚内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湿度 早处理,将病害消灭在局部和发生初期,控制其传播蔓延。发现菌料受杂菌污染 或子 7 质量安全控制 当菌盖直径生长至 3cm5cm,边缘 内卷,呈灰黑色或黑褐
13、色,尚未弹 射孢子时为最佳采收期,此 时菌肉脆嫩,香味浓郁。采收时,一手压住袋口培养料,一手捏住菌柄轻轻扳动,将菇体摘下。 5.9.2 加工、包装与贮运 采收后, 将菇根清除干净,削去残留在菇柄上的培养料、泥土杂质及柄基变黄部分,根据标准,及 时整理分级、包装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容器内。鲜菇宜采用冷链长途运输,冷藏温度宜调 控在 4左右,或及时风干、晒干、烘干,干菇加工量大时宜采用脱水机烘干,保鲜及烘干的材料和方 法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鲜菇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和内包装塑料膜应符合 GB 9687 或 GB 9688 的规定。不得使用含有亚硫酸盐、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水液漂洗
14、鲍鱼菇。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防控原则。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6.2 防治对象 鲍鱼菇主要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脉孢霉等;鲍鱼菇出菇期具有天然的抗虫性,虫害发 生较少,子实体老熟时可发生菌蚊。 6.3 防治措施 6.3.1 菇棚消毒 菇棚在进袋前 7d,将地面整平,撒一层石灰粉,然后灌浇一次透水;进袋前 4d,用 1%的漂白粉溶 液或 0.5%等量式波尔多液(0.50.5100)将菇棚内墙壁全部喷洒一遍,喷后封闭门窗、通气孔,用 66%二氯异氰尿酸钠
15、烟剂 3g/m 3 4g/m 3 熏蒸 24h;进袋前 2d,用 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将菇棚地面环境 喷洒 1 次,或用 30%噁霉灵水剂 1000 倍液地面喷雾 1 次;在进袋前 1d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残留的气味。 覆土材料应干 悬浮剂 1500 倍液喷拌均匀,用薄膜密封堆闷处理 48h;或覆土中均匀拌入氰胺化钙粉剂 1kg/m 3 或 液剂 400ml/m 3 ,用薄膜密封堆闷处理 120h以上消毒杀虫,最后摊堆晾排出不良气味,备用。 出菇期间保持 , 防止温差和湿差过大,使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提高鲍鱼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抗病抗逆 能力。防止通过喷水、通风或其它人工操作传病
16、。 6.3.4 化学防控 勤检查、 早发现、 实体发病时,及时进行隔离、清除和适用药剂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宜选用已在 我国食用菌生产上登记使用的农药,如噻菌灵、咪鲜胺锰盐、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杀菌剂,在无菇期 可限量在地面环境或覆土中选择使用。防治药物和使用方案参见附录 A。 DB37/ T 16592010 5 7.1 农药安全使用原则 执行 GB 4285、GB/T 8321 的规定。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重金属制剂、杀鼠剂 及对生产操作人员危害大的药物;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和无公害食品生产中规定不得使用的 农药种类;有限度地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
17、农药;不得在鲍鱼菇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 物质。不得使用的化学农药见附录 B。 7.2 药剂防治注意事项 鲍鱼菇出菇阶段于无菇期或避菇使用药剂,以喷洒地面环境为主,不接触菌丝体和子实体,并控制 用药次数。根据病虫危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施药方式,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配药时使用标准 称量器具。采取局部用药,防止发生药害。 7.3 生物制剂使用原则 不得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和非农用抗生素制剂。采用生物药剂与化学农药合理搭配,减少化学农药 的用量。 7.4 采后质量安全管理 采后从事鲍鱼菇贮藏加工的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推行无公害鲍鱼菇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 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溯源体
18、系。 8 生产档案 8.1 建立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生产档案。 8.2 对鲍鱼菇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 施进行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参见附录C。生产记录档案保留2年以上。 DB37/ T 16592010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表 A.1 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表 A.1 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病虫害防治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案 药剂通用名 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 使用浓度或剂量 石灰粉(水) 病原真菌、害虫 拌料、拌土、喷(撒)地面环境、 擦洗用具、处理菌床杂菌 1%5% 漂
19、白粉 细菌、线虫等 1%溶液喷洒环境;0.5%溶液喷洒 菌床;5%溶液浸洗工具 见使用方法 二氯异氰尿酸钠 细菌、真菌、病毒 环境喷雾、处理菌床杂菌及床 架、覆土层消毒 40%可溶性粉剂 1000 倍 液 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 细菌、真菌 熏蒸接种箱(室)、培养室或菇 棚 66%烟剂 3g/m 3 4g/m 3 高锰酸钾 细菌、真菌 喷洒菇棚环境及擦洗消毒用具 0.1%0.2%溶液 过氧乙酸 细菌、真菌、病毒 喷洒菌床、环境及处理杂菌、床 架材料 0.2%0.5% 乙醇 细菌、真菌 擦拭皮肤或接种工具、材料表面 等 75% 新洁尔灭 细菌、真菌 擦拭皮肤、接种工具、器皿表面 或喷洒空间 0.
20、25%溶液 甲基托布津 病原真菌、霉菌 菇房消毒、处理菌床杂菌或床架 材料 70%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波尔多液 多种病原菌、杂菌 喷洒菇棚、环境或菌畦、土壤消 毒。随配随用 0.5%等量式波尔多液 (0.50.5100) 硫酸铜 病原真菌、霉菌 喷洒、浸泡、擦洗 0.5%1%溶液 咪鲜胺锰盐 (Prochloraz-manganese) 侵染性病害、霉菌 喷洒出菇面、覆土层或处理菌床 杂菌 50%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液或 0.5g/m 2 噻菌灵(Thiabendazole) 病原真菌、杂菌 拌、喷覆土或喷洒地面环境 500g/L 悬浮剂 1500 倍液 中生菌素 细菌性和部分真菌
21、性 病害 出菇前于菌墙或菌畦出菇面上 喷雾 3%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多抗霉素(Polyoxin) 真菌性病害 出菇前于菌墙或菌畦出菇面上 喷雾 10%可湿性粉剂 1200 倍 液 氰胺化钙 病原真菌、细菌、线虫 等 闷熏处理棚内地面土壤或覆土 材料 粉剂 50kg/667m 2 地面或 1kg/m 3 覆土;液剂 400ml/m 3 覆土 DB37/ T 16592010 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生产不得使用的化学农药 不得在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生产中使用的高毒或高残留农药有:甲拌磷,治螟磷,对硫磷,甲基对硫 磷,内吸磷,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
22、氧乐果,蝇毒磷,甲基异柳磷,地虫 硫磷,水胺硫磷,氯唑磷,特丁硫磷,杀扑磷,丙线磷,硫线磷,甲基硫环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 磷,灭多威,克百威,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杀虫 脒,毒杀芬,氯化苦,甲基溴,二溴氯丙烷,滴滴涕,六六六,二溴乙烷,五氯酚,五氯酚钠,氯丹, 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 以上所列是目前不得使用的部分农药品种,该目录将随着国家新标准规定而修订。 DB37/ T 16592010 8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生产档案记录事项 C.1 产地环境条件 C.1.1 空气质量 C.1.2 水源质量 C.1.3 菇棚土壤环境质量 C.1.4 菇棚设施材料、结构及配套设备、器具 C.2 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 C.2.1 名称 C.2.2 来源 C.2.3 用法、用量 C.2.4 使用、停用的日期 C.3 鲍鱼菇病害防治用药情况 C.3.1 栽培料消毒 C.3.2 菇棚进菌袋前后消毒 C.3.3 发菌期间消毒 C.3.4 覆土材料消毒 C.3.5 出菇期间消毒 C.4 采收日期、采收数量、商品菇等级 C.5 生产场所名称、栽培数量、记录人、入档日期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