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1652-2010 食用菌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pdf

    • 资源ID:1485744       资源大小:343.0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1652-2010 食用菌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pdf

    1、ICS 67 B 04 备案号: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22010 食用菌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 The usage guidelines of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inputs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165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农业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林泉

    2、、张君亭、张安盛、单洪涛、黄春燕、庞茂旺、孟庆水。 DB37/ T 16522010 1 食用菌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及使用档案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各种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3、 GB 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NY/T 1284 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 5099 无 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和NY 509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菌生产投

    4、入品 production inputs of edible fungi 指贯穿于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过程,从生产源头,经栽培、采后处理,到加工、包装、 贮运各环节,所涉及的栽培基质、生产资料、专用物品和器具等。 4 使用准则 4.1 菌种 DB37/ T 16522010 2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引进、选育和使用菌种,菌 种的生产过程符合NY/T 528和NY/T 1731 的要求。使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食用菌菌种,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执行。 栽培种按照NY/T 1284的要求进行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4.2 主辅材料 栽培原料符合NY 5099的要求。秸秆类原料

    5、在作物收获前1个月不应施高残毒农药。禽畜粪原料的杀 菌灭虫及除臭不应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处理。栽培基料中不应加入化学农药,并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化 学农药、重金属、病虫杂菌活体等)混入。 4.3 生产用水 符合GB 5749的要求。培养料配制用 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可用清洁的自来 水、泉水、井水等。喷水中 不应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4.4 栽培基质添加剂 按NY/T 5333的要求执行。栽培基质中不应加入含有激素类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不应使用 未经有关部门作安全性评价的添加剂和原辅材料代用品。 4.5 覆土材料 按NY/T 5333 的要求执行。覆土材料应使用未受污染的草炭土、林地腐

    6、殖土或农田耕作层以下 的壤土,也可自制混合腐熟发酵土。要求干净、卫生,无可见杂菌。覆土材料不应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进行杀菌灭虫处理。 4.6 栽培基质处理 4.6.1 灭菌 栽培基质需灭菌处理的,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在锅内蒸汽压力达到0.15 MPa后,应持续保持2h以上;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在料温达到100后,应持续保持8h12h。高压灭菌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由具有 相关资质的人员操作。灭菌后的基质符合 GB 15981规定。 4.6.2 发酵 栽培基质需发酵处理时,可在堆料中添加已取得微生物肥料登记证或省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颁发的 推广证、允许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发酵剂。培养料在堆制发酵

    7、过程中堆内温度达到6575 ,并按不同食用菌培养料堆制发酵要求的时间间隔和次数,进行翻堆,使培养料腐熟一致;双孢蘑菇 培养料严格按二次发酵工艺要求进行二次发酵。 4.7 病虫害防控药物 执行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标准规定。不应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重金属 制剂、杀鼠剂及对生产操作人员危害大的药物;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种类;不应在食 用菌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不应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和非农用抗生素制剂。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和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优先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治病 虫害。必要时有限度地使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选择

    8、性强的高效药物安全防治,可选用已在我国食用 菌生产上登记的农药,在无菇期于菇房环境中限量使用。空间消毒剂宜使用紫外线消毒和75%的酒精消 毒,不宜使用甲醛对菌袋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不应随意、频繁、超量及盲目施药。 DB37/ T 16522010 3 4.8 杀虫器具 菇房中可使用符合国家相关安全卫生标准的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毒饵药盆、灭鼠器等 器械诱杀害虫(鼠)。通风口和门窗安装防虫(鼠)网预防害虫(鼠)侵入。 4.9 采收及采后处理投入品 4.9.1 采收 采收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病。采菇人员戴口罩和乳胶手套,进入工厂化生产菇房穿专用鞋套,采 收工具保持清洁卫生,采菇周转容器刷洗

    9、干净,并消毒处理。 4.9.2 包装及加工 不应使用含有荧光增白剂及印有铅字的包装纸等包装鲜菇;不应使用硫磺熏白;不应使用含有亚硫 酸盐、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害物质的水液漂洗鲜菇。 食用菌烘干的设备、热源材料及用具、用品、包装材料,以及盐渍、制罐或调味保鲜等加工漂洗用 水、护色保鲜剂、用盐及调酸剂、浸泡用水、加工调味剂、防腐剂及因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 成或天然物质添加剂、化学药品等投入品,应符合 GB 2760 及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推行食用菌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整个溯源体系。 4.9.3 贮存运输 高温季节鲜菇采收后要及时放入05的冷库中预冷、整理分级、

    10、冷藏保鲜。长途运输时采用冷 藏车运输。贮藏保鲜、加工运输设备、用具、用品及包装材料等投入品,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5 投入品使用档案管理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农业投入品管理的 有关规定。建立食用菌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档案,对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整个栽培过程所用投入品进 行详细登记,提供食用菌生产各环节的溯源记录。记录保留2年以上。食用菌安全生产不应使用的投入 品见附录A。 DB37/ T 16522010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食用菌安全生产不应使用的投入品 不应在食用菌栽培基质、覆土中加入或在发菌、出菇期喷洒及在其它生产环节投入使用的化学

    11、品有: 甲拌磷,治螟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 氧乐果,蝇毒磷,甲基异柳磷,地虫硫磷,水胺硫磷,氯唑磷,特丁硫磷,杀扑磷,丙线磷,硫线磷, 甲基硫环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灭多威,克百威,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氟乙酰胺,甘氟, 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杀虫脒,毒杀芬,氯化苦,甲基溴,二溴氯丙烷,滴滴涕,六六六,二溴 乙烷,五氯酚,五氯酚钠,氯丹,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三氯杀螨 醇,氰戊菊酯,以及甲醛,荧光增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二氧化硫,工 业原盐,非农用抗生素类、生长激素类等。 以上所列是目前在食用菌生产中不应使用的部分化学品品种,该目录将随着国家新标准规定而修 订。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1652-2010 食用菌生产投入品使用准则.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